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要求 1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4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5 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6 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7 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 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9 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10 植物的组织培养 灭菌 尿素 稀释涂布平板 纤维素 刚果红染色 光照 果胶酶 化学结合法 乳酸菌 水蒸气蒸馏法 萃取法 纸层析 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苯胺 凝胶色谱 1 2015 课标卷 39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 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 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与传统发酵技术 典例引领 1 显微观察时 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染色 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 可选用 填 萃取法 或 水蒸气蒸馏法 从菌体中提取 2 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 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 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 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 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 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 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 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 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 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 1mg 6mg 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解析 1 生物组织中的油脂能被苏丹 或苏丹 染成橘黄色 或红色 2 为了筛选出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 我们应选用只能让该菌落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 因此培养基只能选用油脂作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3 血细胞计数板可用于直接计数培养液中的菌体数 但是不分死活 因此要计数活菌数量要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来计数 4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在三个温度中 45 需酶量最高 说明酶活性最低 在三个温度实验中40 所需酶量最少 低于35 和45 所用酶量 说明酶的最适温度介于35 和45 之间 因此应围绕40 开展下面系列实验探究酶需要的最适温度 答案 1 苏丹 或苏丹 萃取法 2 油脂 3 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4 4540 2 2014 全国课标 39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 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 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 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 cr 时 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 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 某同学设计了甲 乙两种培养基 成分见下表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据表判断 培养基甲 填 能 或 不能 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 能 或 不能 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原因是 解析 1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 如下图 2 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 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 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 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答案 1 纤维二糖葡萄糖 2 红透明圈 3 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不能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 不会形成cr 纤维素红色复合物 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3 2013 全国课标卷 39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 制作泡菜时 所用盐水需煮沸 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 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 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 泡菜制作过程中 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 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 中 3 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 等 4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 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原因是 解析 1 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 制作泡菜时 所用盐水需要煮沸 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 陈泡菜液中含有乳酸菌 加入后 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 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 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 食盐用量 腌制时间等 4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 泡菜液逐渐发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 其他杂菌减少 其原因是酸性条件下 不利于杂菌生存 乳酸菌繁殖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答案 1 杀灭杂菌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2 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 3 温度腌制时间盐用量 4 乳酸菌数量增多 杂菌数量减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1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1 微生物培养中的无菌操作技术 常用消毒3种方法 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及化学药剂消毒法 常用灭菌3种方法灭菌 接种环 接种针等金属器具 灭菌 主要针对玻璃器皿等 灭菌 主要针对等 煮沸 灼烧 干热 高压蒸汽 培养基 2 培养基制备与微生物纯化技术 3 筛选目的微生物的原理 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 包括营养 温度 ph等 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 可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 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实例 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可筛选到尿素细菌 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可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 2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 制作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菌种的比较 2 传统发酵技术必须控制的发酵条件 发酵过程都需要器材消毒 灭菌和操作过程无菌操作 加入抑制杂菌繁殖的物质 如酒精 香辛料等 控制发酵温度 ph 氧气浓度和发酵时间 3 植物芳香油3种提取方法 1 水蒸气蒸馏法 如玫瑰精油 2 压榨法 如橘皮精油的提取 3 萃取法 如胡萝卜素的提取 题组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014 四川卷 10 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 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 研究发现 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 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 乙所示 1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 水 四类 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 其原因是 2 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 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 保存备用 3 纯化菌株时 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 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 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 其他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 4 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 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 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 该实验的假设是 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为什么 答案 1 氮源和无机盐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 细胞分裂素母液 3 接种环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 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 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不合理 缺少空白对照 1 分离微生物所用的选择培养基一定是固体培养基 因为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2 平板划线法只适用于微生物的提纯 不适合进行计数 并且在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处的菌种最纯 3 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 左右适宜 温度过高会烫手 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4 平板需倒置 这样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又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 造成培养基污染 题组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 2015 广东卷 29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 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 科技创新大赛 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 制作泡菜时 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 目的是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 2 据上图 与第3天相比 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 因为后者 ph值呈下降趋势 原因是 3 该小组得到一株 优选 乳酸菌 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 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 4 10 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 优选 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并确定其最适条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 并推测实验结论 解析 1 用水密封是为了隔绝空气 因为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 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 h 和atp 2 8天后亚硝酸盐含量更低 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而且泡菜的口感更好 ph值呈下降趋势 是因为乳酸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乳酸 3 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 优选 乳酸菌和普通乳酸菌在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 并确定最适条件 故表格的设计要体现不同时间不同食盐浓度下两种乳酸菌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实验结论应是优选乳酸菌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更低 并确定最适于两种乳酸菌的食盐浓度 答案 1 创造无氧环境丙酮酸 h atp 2 亚硝酸盐含量已接近最低水平乳酸积累 3 实验结果记录表亚硝酸盐含量 mg kg 1 注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推测实验结论 用 优选 乳酸菌制作泡菜 亚硝酸盐含量更低 最适条件是亚硝酸盐含量最低时的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 2 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果酒的制作 制作果酒时 发酵瓶可用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进行 填 消毒 或 灭菌 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 果汁能够为制作果酒所用的酵母菌提供水 和无机盐 2 果醋的制作 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只有当 充足时 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 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 加盐和加酒所发挥的相同作用是 4 泡菜的制作 制作泡菜时 所用盐水需煮沸 其目的是 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 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食盐用量等 5 下图是某生物实验小组依记录结果所绘制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发酵过程的前几天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是 比较3条曲线 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口味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可知 用 浓度的食盐溶液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 答案 1 消毒 碳源氮源 2 氧气 30 35 3 毛霉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 杀灭杂菌 温度腌制时间 5 细菌大量繁殖5 1 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的设计思路 酵母菌繁殖需要氧气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则果酒制作前期和果醋制作整个过程都需要氧气 酵母菌产生酒精时是厌氧的 则在充气口处应该设置开关 发酵过程中产生co2 需要设置排气口 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排气口应该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 为便于取样及监测发酵情况 需要设置出料口 2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题组3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 2015 课标卷 39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 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 最主要的是 填 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 或 胡萝卜素 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 该疾病称为 胡萝卜素是 填 挥发性 或 非挥发性 物质 2 工业生产上 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 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 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 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解析该题考查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与其萃取有关的知识 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1 胡萝卜素的化学分子式中包含多个碳碳双键 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 三类 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一分子的 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 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 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 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 暂时性夜盲症可由补充维生素a得以痊愈 2 提取胡萝卜素时新鲜的岩藻具有大量的水份需要进行干燥 以提高萃取效率 3 乙酸乙酯属于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 能够溶解胡萝卜素 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 因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 所以不宜选作萃取剂 答案 1 胡萝卜素维生素a夜盲症非挥发性 2 需要 3 乙酸乙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 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 影响萃取效果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 玫瑰精油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成分 能使人产生愉悦感 由于它的化学性质稳定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完成上述图解 2 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 果胶和水分 橘皮中的精油提取适宜采用压榨法 为了提高出油率 需要将橘皮用 浸泡 橘皮精油不适合采用蒸馏法的原因是 3 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在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中 为最适宜的萃取剂 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 法进行鉴定 通过分析该实验 写出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 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水中蒸馏 水蒸气蒸馏 nacl 无水na2so4 2 石灰水原料易焦糊 有效成分易水解 3 石油醚纸层析萃取剂的选择 原料颗粒的大小 紧密程度 萃取温度 时间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应注意的关键点 1 水蒸气蒸馏过程中可用明火加热 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 采取水浴加热 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 直接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爆炸 2 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 油水混合物中要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大盐的密度 有利于玫瑰精油与水的分层 加入无水na2so4的目的是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 3 蒸馏时若温度太高 时间太短 产品品质较差 若提高产品品质 可适当延长蒸馏时间 4 橘皮压榨前 可在石灰水中浸泡10h以上 既防止压榨时滑脱 提高出油率 又不会在过滤时堵塞筛眼 5 萃取时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 萃取温度高 时间长 需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 萃取效果就好 2012 广东高考 29 食品种类多 酸碱度范围广 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 查阅相关文献 得知 考点二酶的应用 典例引领 1 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 据图可知 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 理由是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 的量来表示 2 该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 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 结果显示 酶保护剂浓度在0 02 0 06mol l范围内 酶活力较高 提取液ph在6 0 8 0范围内 酶活力较高 他们认为 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酶活力 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 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 请拟定该课题名称 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解析 1 题目中已经提供了信息 食品种类多 酸碱度范围广 所以选择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有较广的酸碱度适应范围 由图可知 木瓜蛋白酶的活力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更适宜选作食品添加剂 酶的活力可用单位时间内 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 或产物的增加量 来表示 2 由题中信息可知酶保护剂的适宜浓度范围和提取液ph的适宜范围 故实验的自变量是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ph 需在适宜范围内确定较小的梯度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表要包含自变量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ph以及因变量底物的减少量 或产物的产生量 答案 1 木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的活力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 单位体积中底物减少 或产物增加 2 课题名称 探究酶保护剂的浓度和提取液的ph的最佳组合 1 酶活性 力 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1 酶活性 力 的含义 酶的活性 力 是指酶催化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2 酶活性 力 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酶的活性 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2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 3 果胶酶可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 还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 题组1果胶酶及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1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澄清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 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制备苹果汁 将苹果洗净 切成小块 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汁匀浆 加热苹果汁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 取5支10g l的试管 依次编为2 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g l果胶酶溶液 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g l 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g l 4g l 6g l 8g l 10g 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降解苹果汁 如下图 沉淀 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 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 充分混匀后静置 分别过滤 记录并处理结果 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 即苹果汁 的体积记入表格 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因是 2 步骤 中 苹果汁先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 3 步骤 中 在2 6号试管中加入10g 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 步骤 中 在1号烧杯中加入1ml 4 根据预期结果 请绘制出澄清苹果汁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 并在坐标轴上标出澄清苹果汁最高出汁率所需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解析 1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 瓦解细胞壁 从而提高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 2 将苹果汁加热到100 可使苹果中原有酶失活 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欲获得xg l的浓度 应加入xml果胶酶量 在1号烧杯中加入1ml苹果酸作为对照 4 出汁率曲线起点于纵轴某点 在一定范围内随果胶酶浓度升高 出汁率上升 达饱和点后稳定 答案 1 果胶酶能分解果胶 瓦解细胞壁 2 使苹果中的酶失活 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2ml 4ml 6ml 8ml 10ml苹果酸 4 如图 注意坐标轴的含义 曲线变化趋势 起点 最佳浓度 2 请回答下列相关果胶酶的问题 1 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等 作用的底物是果胶 生成产物是 若果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 反应液ph由1逐渐升高到10 则果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原因是 2 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 底物 温度和ph保持在最适值 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在35min后 曲线变成水平的原因是 3 在做探究ph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 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 要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做 处理 以保证 是相同的 借此可避免该因素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的实验中 水温是 变量 其他如 为无关变量 写出2个 答案 1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2 底物消耗完毕不变ph为1时 酶已变性失去活性 3 恒温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自水质 水量 洗衣粉的用量 衣物的材质 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时间等 任写2个 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 要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 每组进行同温 或同ph 处理 其目的是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 或ph 相同 避免苹果泥或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 或ph 从而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题组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 经典高考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 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 进行3组实验 甲 乙两组在洗衣粉中分别加入1种或2种酶 丙组不加酶 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下表为实验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2 甲 乙两组洗涤效果的差异 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 如果甲 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 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 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 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 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解析通过表格比较容易得出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酶的去污能力增强 加入酶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比未加酶的强 血渍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油渍中主要成分是脂肪 根据甲 乙两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能力比较 能够得出甲组加入了蛋白酶 乙组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甲 乙两组洗涤效果的差异 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酶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失活 水温为80 时酶失活 因而3组实验效果没有差别 酶的固定化技术是要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 且固定化酶具有重复利用的特点 答案 1 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2 专一性 3 没有差异 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 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 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 也不能重复利用 2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推知 该实验的目的是 50 时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 2 下表是添加脂肪酶的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实验记录 请据表回答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min 最可能的原因是 3 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 棉织品 毛织品 腈纶织品 蚕丝织品 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效果的措施 答案 1 探究温度 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0 6 2 对照 单一变量 酶失活 3 4 用温水浸泡 延长浸泡时间 增加洗衣粉的用量等 写出两项合理答案方可 1 一般说来 丝绸类的衣物不可以使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是因为蛋白酶会水解蛋白质类的丝绸 2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用温水浸泡衣物可以缩短衣物的浸泡时间 加快洗涤 3 人体皮肤细胞有蛋白质 使用加酶洗衣粉后如不彻底清洗双手 就会使手的皮肤受到腐蚀 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 湿疹等 4 加酶洗衣粉的酶制剂不含肽酶 因为肽本身易溶于水 题组3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1 2015 考试大纲 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法 将小球藻和活性污泥 含细菌 包埋 构建藻菌固定化小球 并研究该小球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 p的去除效果 1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包括 法 2 在藻菌固定化小球中 细菌能将污泥中的 供小球藻利用 3 实验中 需要分别对小球藻和菌体计数 以此来研究藻菌数量比 小球藻的计数可用 菌体计数可采取 法 4 在海藻酸钠包埋过程中 需用氯化钙溶液 其作用是 5 实验得知 去除水体中n p的同时 水体的ph会升高 其原因可能是 6 某机构欲对藻菌固定化小球与普通藻菌混合液的净化能力进行比较 其实验思路为 解析藻菌固定化小球中 藻菌之间形成共生关系 细菌能将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供小球藻利用 小球藻体积很小 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菌体的计数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在包埋过程中 氯化钙溶液的作用主要是使藻菌小球聚沉 由于藻类光合作用消耗水体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所以水体的ph会升高 叙述实验思路时应包含几个要素 自变量的设置 因变量指标的变化 实验材料 条件等 答案 1 包埋法 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 2 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等 3 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 4 使藻菌小球聚沉 5 光合作用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等 6 取等量的藻菌固定化小球和普通藻菌混合液 在温度 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 处理等量污水 一段时间后 检测污水中n p的剩余量 2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常用于果汁的生产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 某同学利用固定化酶反应柱进行澄清苹果汁的生产实验 装置图如右图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 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可以 其制作方法有 和 该同学利用的是 1 果胶酶用于果汁生产 是因为它能 果胶 可解决果汁浑浊和 等问题 2 果胶酶主要包括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和 答案 1 水解出汁率低 2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3 反复利用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 1 酶的三种固定方法 化学交联法 物理吸附法 包埋法 2 适用对象一般来讲 酶更适合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 这是因为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而个小的酶则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39 为了探究6 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 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 ba和iaa 配制成四种培养基 见下表 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 生长状态一致 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 m 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n 结果如下表 考点三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典例引领 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植物的需求量 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 6 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 2 在该实验中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 从实验结果可知 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 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 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 6 ba 或 iaa 解析按照植物的需求量 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盐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 ba是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6 ba和iaa对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 而6 ba的浓度在各实验组中相同 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 取值范围是0 0 5 mg l 1 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即表中的m和n 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乘以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 计算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是1号培养基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 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 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出不定芽 因此为了诱导生根 培养基中一般不加6 ba 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而加入iaa 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 答案 1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 2 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 m 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n 0 0 5 mg l 1 3 1 4 6 ba 1 植物培养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内因 植物的种类 同一种植物材料的年龄 保存时间的长短 部位等 外因 ms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基础和ph 温度 光照等环境条件 2 dna粗提取的原理 方法和目的 1 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即2mol lnacl可溶解dna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能力提高训练题及答案一
- 2025年公路水运检测师考试《道路工程》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一
- 2025年(自考)护理管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2025年高校教务招聘笔试模拟题及考点解析
- 2025年高级测试工程师面试题解析及测试技巧
- 2025年金融专业毕业生求职面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考试无忧技术类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速递
- 校长读书汇报课件
- IATF16949过程绩效指标一览表
- 水利部2002《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 四年级数学下册12月份计算小超市
- 医院陪护中心运营方案
- 厂家如何做好经销商的利润管理
- 2023《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要点解读课件PPT
- 聚合物基础知识
- 售楼部钢结构玻璃幕墙拆除方案
- 集团公司校园招聘计划实施方案
- 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 GB/T 6663.1-2007直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1部分:总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