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产4万吨扩建工程联合试运转质量认证报告书一、概 述1、基本情况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XX煤矿)原生产能力10kt/a ,我公司扩建工程项目根据某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7128号关于实施煤矿整合的通知和渝府2009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矿井设计能力为40kt/a。由某迪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由某市经委 “渝煤行管201035号”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和某煤矿安全监察局“渝煤监安监2010139号”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的批复批准建设2、质量认证范围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40kt/a扩建工程,范围是该矿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范围(小龙和老岩煤层开采深度为+550m+0m,沙老壳煤层开采浓度为+550m+220m水平,由1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615km2)内扩建项目开采初期一采区(开采标高+240m+338m)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运行情况,开采前期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及确保安全生产可行性,不包括开采后期二采区(开采标高+550m+0m)的沙老壳煤层开拓系统。3、认证依据1)、基础依据(1)(渝府发2007128)号关于实施煤矿整合的通知和(渝府2009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精神;(2)(渝煤行管201035号)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的批复;(3)(渝煤监安监2010139号)某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开采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4)(XX经信发201015号)XX县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1改4”扩建工程施工的批复;(5)(渝煤整合办201122号)关于延长XX县太平镇XX煤矿建设工期的批复;(6)XX县经济委员会关于关于某煤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扩建工程竣工实行联合试运转的批复(垫经201140号);(7)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企业规章制度等;(8)井上下对照、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等矿图;8)其他相关资料;2)、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6号);(8)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令);(9)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6号令); (10)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8号令); (11)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 (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3)、行业标准、规范、细则(1)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2)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88煤安字第237号);(3)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984年版);(5)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3836.1-12);(6)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92);(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9)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督管理细则(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办公室,2005年);(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1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1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版);(13)煤矿采掘工作面及主要通用安全检测规范(LD/90-1996); (14)安全论证通则(AQ 8001-2007);(1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01-2006);(1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29-2007);(17)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 1020-2006);(18)安全验收论证导则(AQ 8003-2007);(19)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 1025-2006)。 (2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1)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22)关于印发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75号);(24)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25)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26)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 1055-2008);(27)某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论证指导意见的通知(渝煤安监办字2007170号);(28) 某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某市小煤矿安全现状论证标准的通知渝煤安监办字200893号;(29)某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抓好煤矿“三条生命线”建设的意见(渝煤安监办字2007203号)。二、基本状况1、 交通位置XX煤矿行政区划属于XX县太平镇桂花村所辖。生产主斜井按照80西安坐标系、85国家高程实测为:X3352784.69m; Y36431200.14m;Z=+449.464m;地理坐标:1071709,北纬301734;矿区位于某市XX县西南部,直距约8km、方位240,矿区内有约6Km水泥公路在XX县太平镇与与渝巫二级公路相接,沿公路矿区井口至XX县城区运距约16km,交通较为方便。2、井田范围该矿井始建于1987年,于1990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0kt/a,核定生产能力为10kt。2007年根据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煤矿整合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7128号)精神,该矿为整合保留扩建矿井,现设计生产能力为4万吨/年;矿井保有资源储量508kt,可采储量376kt,服务年限为6.2年。矿井开采明月峡背斜北段南东翼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三段内的小龙和老岩、沙老壳煤层。矿区范围由原14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为+550m0m,矿区面积0.615km2,走向长度仍为2758m,拐点坐标详见1-1。1-1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Y拐点号XY13352803.05036431253.99083351242.05036430354.99023352832.05036431216.99093352107.05036430823.99033353667.05036431667.990103352104.05036430827.99043353863.05036431276.990113352124.05036430841.99053352917.19036430768.480123352128.05036430835.99063352743.89036431080.990133352746.39036431170.05073351286.05036430277.990143352746.04036431223.080(1)开采标高:总体开采标高为+550m0m;其中小龙煤层和老岩煤层开采标高为:+550m0m;沙老壳煤层开采标高为:+550m+200m,矿区面积:0.615km2;(2)开采煤层:小龙煤层、老岩煤层、沙老壳煤层。(3)走向长:2758m,倾斜宽:557m。(4)对原5、6、13作了相应调整3、 相邻矿井关系根据某市采矿权管理系统查询,矿井北东侧与XX县太平镇江华山煤矿相邻,江华山煤矿开采小龙和老岩煤层,该矿已于2003年被依法关闭,两矿井矿区范围甚远;矿井西南侧与刮耳岩煤矿相邻,刮耳岩煤矿开采+460m+200m的老岩和小龙煤层,两矿井矿区范围边界相距相距较远。本矿与相邻矿井之间无矿界重叠,彼此无矿权纠纷。三、地质概况(一)井田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厚度约251m。与下伏地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石英砂岩、粉砂岩,顶部为石英砂岩,夹粘土矿、赤铁矿。2、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为矿区含煤地层,属于内陆冲积湖沼相至滨湖沼泽相的多旋回沉积,根据沉积相、沉积建造和矿产的赋存特征,将须家河组分为六个岩性段,其中,一、三、五段,主要由砂质泥岩组成,含薄煤层;二、四、六段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组成,不含煤。根据主平硐实测剖面和地表实测剖面资料,矿区范围内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整个煤系地层厚度约595-600m,平均598m,与下伏地层雷口坡组(T2l)呈假整合接触。现分述如下:(1)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厚度约103m,灰白灰褐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英砂岩。(2)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平均厚度约110m。灰黑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砂质泥岩、砂岩。中含沙老壳煤层,平均厚0.33m,单一结构。(3)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平均厚度约220m。岩性为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英砂岩。(4)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厚度约75m。岩性为灰色泥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中下部含小龙煤层,中上部含老岩煤层,为原XX煤矿占用和开采煤层。据XX煤矿和相邻刮耳岩煤矿生产揭露资料揭露情况,小龙和老岩煤层为复杂结构,全区可采, 小龙煤层上分层厚0.080.15m,平均0.12m,下分层厚0.080.12m,平均0.10m,夹矸厚0.20-0.26m,平均0.23m;老岩煤层上分层厚0.110.22m,平均0.15m,下分层厚0.060.12m,平均0.09m,夹矸厚0.15-0.23m,平均0.203m。(5)须家河组第二段(T3xj2):厚度约50m。岩性为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6)须家河组第一段(T3xj1):厚度约40m。以灰色泥岩为主、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中夹多层不可采煤线。3、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上部为灰黄色薄层状泥质石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与上覆地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假整合接触。(二)地质构造XX煤矿位于明月峡背斜的南东翼,属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2532左右,倾向南东115122左右,倾角8083左右,平均81。矿区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影响生产的断层和次级褶皱,矿区地质构造简单。(三)煤层及煤质一)煤层井田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小龙、老岩、沙老壳煤层为可采煤层,为矿井整合后占用和开采,其余煤层呈煤线,现将小龙、老岩、沙老壳煤层特征简述如下:1、小龙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中下部,下距第二段顶界约21m,上距老岩煤层约38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上分层厚0.080.15m,平均0.12m,下分层厚0.080.12m,平均0.10m,夹矸厚0.20-0.26m,上下分层总净煤厚:0.22m。2、老岩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中上部,上距沙老壳煤层305m,下距小龙煤层21m,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复杂,上分层厚0.110.22m,平均0.15m,下分层厚0.060.12m,平均0.09m,夹矸厚0.15-0.23m,上下分层总净煤厚:0.24m。3、沙老壳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中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六段底界50m,下距老岩煤层305m,煤层为单一结构,煤层厚0.31m0.34m,平均为0.33m,全区可采, +425m以上为原集体企业和老窑采空区。二)煤质小龙煤层:半亮光亮型煤,上部为半亮型煤,以亮煤、暗煤为主,夹镜煤细条带或线理;中下部为光亮型煤,以亮煤、镜煤为主,夹暗煤条带,性脆,条带状结构,层状、似层状构造。老岩煤层:半暗型煤,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镜煤及丝炭,条带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坚硬,性脆。沙老壳煤层:半暗型煤,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镜煤及丝炭,粒状及条带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坚硬,性脆。本报告采用的煤质指标是根据原储量报告中的煤质指标,具体如下:老岩煤层灰分(Ad)为23.33%、挥发分(Vd)为21.0%、硫分(St.d)为0.38%、发热量(Q net.ar)为23.58 MJ/kg。小龙煤层据原储量报告,灰分(Ad)为17.1%、挥发分(Vd)22.2%、硫分(St.d)为0.4%、发热量(Q net.ar)为24.79 MJ/kg。沙老壳煤层据原储量报告,灰分(Ad)为39.68%、挥发分(Vd)17.61%、固定炭:40.47%,硫分(St.d)为0.52%、发热量(Q net.ar)为17.34 MJ/kg。各煤层化验指标(GB/T15224-94)见表2-1-1。表2-1-1 矿井煤质分析成果表煤分成 成分煤层灰份挥发份全硫发热量(Ag,%)(Vr,%)(Std,%)(Qgrd,MJ/kg)小龙17.122.20.424.79老岩23.3321.00.3823.58沙老壳39.6817.610.5217.34该矿开采煤层按中国煤炭分类标准分类,其工业牌号属烟煤(YM)。按煤的原煤灰份和有害元素含量划分,小龙和老岩煤层属中灰特低硫中热值煤,沙老壳煤层属中灰低硫低热值煤,均是较好的动力用煤。(四)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一)瓦斯根据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XX县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煤监管201149号),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64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7.43m3/t。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会相应加大,因此矿井必须加强瓦斯检测,加强通风安全和瓦斯管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二)煤尘爆炸性根据2010年8月11日某地质矿产研究院对矿井小龙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小龙煤层火焰长度为25(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比例为45%;鉴定结果:小龙煤层有煤尘爆炸性。沙老壳和老岩煤层未采取煤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但根据原杉树沟煤矿开采情况,沙老壳煤层无煤尘爆炸史,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在近期采取两个煤层的煤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三)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2010年8月11日某地质矿产研究院对矿井小龙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报告,小龙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类,属自燃煤层。沙老壳和老岩煤层未采取煤样作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在近期采取两个煤层的煤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矿井在生产中未发生过煤层自燃事故。但也是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井下外因火灾事故的发生。其他煤层尚未作鉴定,在近期采取两个煤层的煤样作煤尘爆炸性鉴定。(五)水文地质概况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述矿区范围内地势较高,地形坡度较陡,地表无常年积水,自然排泄条件好。其动态变化受季节降水影响大,地表大部分为基岩裸露,孔隙水微弱。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通过含水层补给地下水后,径流先以垂直渗入为主,然后转入侧向运动,总的经流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最终裂隙和断层裂隙以沟谷地带低矮部位泉点、小溪出露地表流出区外。主要隔水层为须家河组第一、三、五段煤系地层,其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主要含水层为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的砂岩。矿区内构造裂隙不发育,煤层赋存于相对隔水层中,含水层的水主要通过采动裂隙向矿井充水。二)矿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矿区范围内含水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砂岩,含水层间无水力联系;相对隔水层为须家河组第一、三、五段。矿区范围内含水层主要为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砂岩和雷口坡组石灰岩,分述如下:须家河组第六段中粒砂岩,平均厚103m,地表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为第五段中上部沙老壳煤层顶板充水的直接水源,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须家河组第四段中粒砂岩,平均厚220m,地表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该含水层为第三段中部老岩煤层底板充水的直接水源,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须家河组第二段中粒砂岩,平均厚50m,地表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为第三段中下部小龙煤层底板充水的直接水源,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雷口坡组石灰岩,平均厚58m,地表岩溶不发育,其富水性差,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隔水层主要为珍珠冲组和须家河组第一、三、五段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煤层。这类岩石结构较致密,透水性差,为矿区内的相对隔水层。三)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矿区内目前未发现断层,不存在断层导水。四)老空(窑)水井田范围内的浅部煤层开采较早,矿井浅部为大面积老采空区。降雨后,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和岩溶空洞渗入采空区内,矿井的采矿工程不断进行,上部的老采空区积水则不断向下渗透而进入采煤工作面和坑道中,形成矿井水的补给水源。矿井涌水量随采空面积的增加面增大。五)河流及地表水体矿井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对矿井充水影响小。六)矿区水文地质主要特征矿区属于顶、底板充水的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充水矿床。充水含水层为为须家河组第二、四、六段的砂岩,含水层地下水通过岩溶及采空塌陷进入采区补给矿井成为矿井的充水方式。因含水层裸露,与大气降水有直接水利联系,但含水层富水性强,地表未见泉井出露。井下揭穿裂隙时只有少量淋水。井田范围内的浅部煤层开采较早,矿井浅部为大面积老采空区。降雨后,地表水通过采动裂隙和岩溶空洞渗入采空区内,矿井的采矿工程不断进行,上部的老采空区积水则不断向下渗透而进入采煤工作面和坑道中,形成矿井水的补给水源。综上所述,该矿区属砂岩裂隙充水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七)矿井涌水量根据某正山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矿井涌水量预测,矿井水现有正常的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50m3/h。采用矿井已开采的和未开采的面积用面积比拟法进行涌水量预算,现煤层已开采面积为0.2452km2,未开采的煤层面积0.2098km2。综上所述,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六)、煤层顶底板情况老岩煤层顶板为长石石英砂岩,稳定性较好,厚约56m,伪顶厚约0.1m左右,底板是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及炭质页岩,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特别是裂隙较发育的地段,容易冒顶和支柱插底,厚约35m。小龙煤层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结构松散,遇水易膨胀,引起局部底鼓,厚约56m,顶板为细砂岩夹砂质泥岩,局部存在炭质泥岩伪顶。(七)、地压、地温(1)地温:一般矿井变温带深度在2080m,恒温带深度在20100m,温度为17.80C19.30C,一般在190C,与地区年平均气温相近。往下为地温增温带,其温梯度为0.130C1.710C/100m,其地温梯度取平均值0.920C/100m。矿井开采距地面最大垂深276m左右,XX煤矿开采深部地温将增加2.540C,矿井地温在正常温度范围内。(2)地压:矿井开采距地面最大垂深276m左右,矿井无冲击地压显现,但是矿井开采时应考虑岩石自重对顶板的影响。四、扩建工程系统运行情况1、安全设施、设备、装置、仪表的运行数量及使用情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标准要求,结合矿井开拓开采布置,井下灾害类型和矿井安全装备现状,矿井配备安全设备其种类与数量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其类别有矿井通风设备、通风检测仪表、井下消防及洒水、气体检测仪表、矿井监控设备、隔爆设施、矿井救护设备和其它设施;详见表5安全设施、设备汇总表。表5 安全设施、设备汇总表名 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运行、使用情况备注一、通风设备1. 主通风机FBCZ-NO10/215套2正常安装使用2. 局部通风机YBT-52型台2正常配备使用3. 局部通风机YBT-42型台4正常配备使用二、通风检测仪表1. 干湿温度计DHM1根3正常配备使用2. 空盒气压计DYM3-2个3正常配备使用3. 秒表块2正常配备使用4. 高中速风表AFC-121个2正常配备使用5. 微速风表DFA-3个2正常配备使用三、井下消防及洒水1. 洒水管路m1350基本正常使用2. 防尘、消防水池200m3座1正常配备使用3. 喷雾器个8基本正常使用4. 消防器材批1正常配备使用四、气体检测仪表1. 光学瓦斯检测仪AQG-1D台6正常使用2. 便携式瓦斯报警仪JCB-3台7正常配备使用五、矿井监控设备1. 监控主机KJ90NA台2正常运行、使用2. 软件KJ90NA套1正常运行、使用3. 中分站KFD-3台3基本正常使用4. 瓦斯传感器KG9001B台26基本正常使用5. 风速传感器台3基本正常使用6. 开停传感器台3基本正常使用7. CO传感器台3基本正常使用8、风门开关传感器台1基本正常使用六、隔爆设施1. 主要水棚隔爆水袋组4正常使用七、救护设备1. 自救器NHY-45台55正常使用八、其它设施1. 安全帽个85基本正常使用2. 矿用罗盘仪CKX-1个2正常配备使用4. 绞车JTK-1.61.2(明斜井)台1正常使用JTK-1.1.0(暗斜井)台15. 钢丝绳m800正常使用6. 抽水泵D85-454型台6正常使用7. 抽水管100mmm800正常使用8.变压器KS191-315/10/0.4台2正常使用井下硐室S11-M-100/10/0.4台1正常使用地面安装KS9-200/10/0.4台1正常使用地面安装9 .程控电话KTJ4H-32台1正常使用本安型台10正常使用10.钢轨22Kg/mm850正常使用11.空压机OGLC-110A台1正常使用2各生产系统运行概况1)、开采系统(1)矿井开拓根据初步设计要求XX煤矿为斜井开拓,矿井主斜井+449.464m落平标高+335m,斜长317m,在+338m标高布置暗斜井,落平标高+240m。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3352784.m; Y36431200.464m; +449.464m。回风平硐井口坐标为:X3352778.48m; Y36431197.20m; Z=+448.968m。目前矿井+240m水平开拓系统已经形成。两级斜井都为半圆拱断面,净断面积4.27m2,巷内敷设22kg/m轨道,部分地段裸巷支护,破碎区域喷浆支护;风井平硐及回风巷为半圆拱断面,净断面积3.57m2,支护方式仍然部分地段裸巷支护,破碎区域喷浆支护。矿井已施工完成的巷道能够满足矿井生产能力调整后的生产、通风、运输等要求。(2)水平、采区、区段划分矿井只划分为三个水平,即第一水平+338m(投产水平)、第二水平+200m、第三水平+50m。共划分为4个采区,即+240m至+338标高之间为一、二采区,+50m至+200标高之间为三、四采区。目前布置开采+50m至0标高之间井田南翼一采区。(3)井筒布置矿井有二个井筒,即主斜井、回风平硐,其中主斜井主要担负煤炭、材料设备及矸石的运输,进风、管线敷设和安全出口之用;回风平硐位于矿区中部,与主斜井相距约30m,主要用于全矿井回风和安全出口。目前矿井二个主要井筒已形成,主斜井为半圆拱断面,净断面积4.27m2,巷内敷设22kg/m轨道,部分地段裸巷支护,破碎区域喷浆支护;风井平硐及回风巷为半圆拱断面,净断面积3.57m2,支护方式仍然部分地段裸巷支护,破碎区域喷浆支护。(4)采煤方法及工艺采煤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式俯伪斜分段密集采煤法。回采方式:采煤工作面回采方式为前进式。采煤工艺:回采工作面采用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选用煤矿许用炸药及毫秒电雷管,由于煤层属急倾斜煤层,工作面自溜运输。工作面支护:工作面落煤时,用木支护材料作临时支护,卧底后,仍用木支柱支护控顶区。顶板管理方法:回采面采用充填法管理顶板。(5)首采工作面布置矿井投产时在+240m至+338标高南北两翼各布置1个老岩回采工作面,在+240m水平南北运输大巷各布置1个掘进工作面,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6)开采顺序矿井遵循从上到下的开采原则,布置2个工作面生产。根据矿井生产规模和采掘布置,同一区段内先开采老岩煤层,后开采小龙煤层。2)、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有二个井筒,即主斜井和回风平硐,进风井为+449.464m主斜井,回风井为+448.968m回风平硐。矿井实测总进风量822.4m3/min,总回风量858.4m3/min,回采工作面配风量180m3/min,掘进工作面配风量200m3/min,基本满足目前矿井生产需要。回风井现安装有FBCDZ-NO10/215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主要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如下表6。表6主要通风机性能参数表地点风机型号数量电机kw风量m3/min全压Pa+448m风井FBCDZ-NO10/2152台21514306506301080目前矿井二个主要井筒已形成,井筒断面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掘进工作面根据所需风量、风压大小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矿井配备有YBT-52型局部通风机2台、YBT-42型局部通风机4台。掘进工作面使用的设备满足“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的要求,掘进工作面风筒具有抗静电、阻燃性能。矿井主要工作面通风线路通畅,各硐室利用矿井负压有足够的新鲜风流通过。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形成了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杜绝了串联通风,通风系统稳定可靠。3)、防尘系统根据鉴定资料,开采的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设有200m3防尘、消防水池,铺设防尘、消防管路约1350米构成防尘系统管路,对所有采掘工作面、集中溜煤眼、主要风巷实行喷雾洒水。井下采、掘工作面均采用湿式作业。4)、安全监控系统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按照设计要求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型号为KJ90NA型。并按规程要求配齐了各工作面及矿井的瓦斯传感器,并设置了CO传感器、开停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26台,能满足生产的需要。5)、 防灭火系统根据鉴定资料,矿井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易自燃煤层,井下消防与防尘系统共用一套供水管路系统。6)、 排水系统该矿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矿井+240m水平正常涌水量约为8.3m3/h,最大涌水量14.56m3/h。现井下+240m水泵房安装D85-454型排水泵3台,在+338m水泵房安装D85-454型排水泵3台,工作、备用、检修各1台,敷设108mm排水管路两趟,井下涌水由排水泵从+240m水平排至+338m水平,+338m水平抽排出地面。7)、 供电及通讯系统矿井供电为单回路+柴油发电机组电源供电,一回路供电电源来自XX县太平镇变电站,线路电压等级10kV,LGJ-335mm2线路供电;矿井配备有880kw和150kw柴油发电机组2台作为备用电源。井下供电电压为380v、127v;矿井地面、井下各安装有主变压器2台,供电系统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矿井主要变压器情况如下:表7 主要变压器情况表安装地点变压器型号数量中性点是否接地供电范围地面主井口KS9-200/10/0.41接地供地面地面主井口S11-M-100/10/0.41接地供地面井下+338m硐室KS191-315/10/0.42未接地供井下矿井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安设有“三大”电气保护装置,主接地极设置在+338m水仓,井下局部接地极设置在各电气设备安装地点。各掘进工作面实行“两闭锁” 供电,工作面装设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矿井地面设有KTH0-11型矿用电话耦合器1台。井下配备本安型电话机10台,安设在井下各个采掘工作面、主要机电硐室和水泵房等。8)、运输、提升系统该矿采用斜井开拓,选用0.75t矿车运输。主斜井选用矿用绞车提升运输,井下采区各区段运输平巷为人力推车运输,采煤工作面采用自溜运输方式。矿井主斜井绞车房配备JTK-1.61.2型矿用防爆绞车1台,暗斜井绞车房配备JTK-1.21.0型矿用防爆绞车1台,井下运输巷铺设22Kg/m钢轨,铺轨轨距为600mm。9)、瓦斯抽放系统该矿为低瓦斯矿井扩建项目,采用通风方法能够稀释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因此矿井无瓦斯抽放系统。10)、矿山救护 该矿与煤炭工业部矿山救护总队某支队永荣区域救护队签订有救护协议,矿井配备了兼职救护队员。 11)、辅助生产系统压风系统:矿井现配备有OGLC-110A型空压机各一台,空压机置于地面工业广场,选用直径为108mm的压风管路。压风系统能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3、总体试生产情况XX煤矿扩建工程于2011年7月基本完工,经XX县经济信息委员会以垫以信发201140号批复进行了试生产运行,并对项目安全设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目前矿井生产系统及辅助系统已完善,各子系统试生产运行情况良好,生产部署合理。五、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分析1、巷道矿车掉道的运输故障;1、故障地点:在老岩、小龙八字口运输大巷,各有一处轨道铺设接头间隙、高低和水平错差过大,导致矿车掉道。2、故障表现:该矿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常见的事故有矿车撞车,矿车撞、压行人、掉道等。其中撞、压行人是危害最大的事故。产生撞压伤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行人行走地点不当,如行人在轨道间、轨道上、巷道窄侧行走,就可能被机车撞伤。行人安全意识差或精神不集中,行人不及时躲避、与机车抢道或扒跳车,都可能造成事故。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无人行道、无躲避硐室、设备材料堆积、巷道受压变形、照度不够,车灯不亮,噪声大等,行人未注意有车辆行驶被撞。操作原因,如超速运行、判断失误、操作失控、违章操作;违章摘挂钩或违章扳道岔;跟车员站在两个矿车之间;两车距离不够,导致两车相撞。其他因素,如无信号或信号不起作用、行车视线不良等。司机和行人不注意瞭望;巷道狭小,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够,矿车装的物料超出两边的边缘。轨道铺设接头间隙、高低和水平错差过大3、整改措施:调整轨道铺设接头间隙、高低和水平错差间距。2、部分托绳轮损坏;1故障地点:在主斜井提升运输之间。2故障表现:跑车事故是斜井提升运输危害最大的事故,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提升、运输运行状态不良,如钢丝绳断裂、摘挂钩失误、制动装置失灵、绞车工操作失误、违章挂车、超挂车辆、车辆超装或车辆脱离连接等;二是防跑车装置及管理缺陷,如设计缺陷、安装缺陷、工作状态不良、绞车各种保护不齐、“一坡三挡”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斜井“行人不提升、提升不行人”的规定等。3整改措施:一是及时更换托绳轮;二是定期清理主斜井浮煤浮矸。3、钢丝绳无定期检验记录,无每周检查记录。1故障地点:主斜井及底部车场;2故障表现:跑车事故 、损坏机械设施、设备、人员伤亡等。3整改措施:制定钢丝绳定期检验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六、联合试运行的效果分析1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领导、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份XX煤矿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健全,设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各1名,领导成员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具备任职资格。矿井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矿井安全管理机构以矿长为核心,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协助矿长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该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分工符合要求。2各级领导、机构、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规章制度矿井各级领导、机构、各工种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矿井设安全科、生产科、采掘队、调度室、民爆物品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等职能机构。该矿建立有安全投入保障、安全事故报告、职工教育培训、爆破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矿级领导带班制度、入井检身与出井人员清点制度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矿井主要工种的操作规程。3特殊工种人员配备分析该矿现有从业人员约61人,矿方现配备有特种作业人员39名,其中:瓦斯检查工5人,安全检查工4名,瓦斯监测工4名,主扇风机操作工2名,电钳工4名,主提升操作工8名,矿井泵工2名,爆破工4名,信号把钩工2名,通风工2名,探放水作业工2名;另外配备了救护辅助队员1名,煤矿职业卫生1名。全部由某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培训考试合格颁发了特种人员作业证,所持特殊工种操作资格证有效。4安全生产制度、规程及技术措施执行情况,技术资料统计分析矿井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提取使用、安全事故报告、职工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制度执行较好,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较完善,编制采煤、掘进等作业规程和一通三防、火灾预防、水灾防治等技术安全措施;结合矿井情况绘制有矿井地质及井上下对照、采掘工程布置、通风系统等各种矿图。项目安全装备投资统计见表8。表8 项目安全装备投资统计表序号项目金额(万元)备注1机电设备602矿井监控系统203井下消防及洒水154安全检测及救护135其他40合计148矿井与煤炭工业部矿山救护总队某支队永荣区域救护队签订有救护协议,但本矿应建立矿山救护队,并配备救护仪表和设备,以便在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及时救灾。表9 安全生产管理论证汇总表序号论证项目标准分实得分得分权重折合分备注1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及机构设置100850.2017.002安全生产责任制100820.2016.403安全规章制度100780.2519.54安全生产技术管理100850.2521.255煤矿救护100750.107.50合计安全生产管理10081.65该矿安全管理得分为81.65分,安全管理状况较好,定级为“合格”。矿井安全生产体系基本符合目前国家、某市对地方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适应该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XX煤矿是原生产能力1万吨/年调整为4万吨/年的扩建矿井,该矿目前“五证一照”齐全有效(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矿井已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格,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的其他条件,基本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6号令”第32条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5论证结果矿井已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具备相应资格,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设施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2开采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式俯伪斜分段密集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风镐落煤,工作面自溜运输。工作面落煤时,用木支护材料作临时支护,卧底后,用木支柱支护控顶区,采用充填法管理顶板。煤层掘进的巷道采用金属支护,岩层中掘进巷部分地段裸巷支护,破碎区域喷浆支护。开采系统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 通风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系统合理,形成了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杜绝了串联通风,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设计矿井生产布置2头2面, 配备FBCZ-NO10/215型主要通风机2台,电机15kw;现实际布置2头2面,目前矿井通风完全满足,若需增加头面,必须重新核算风量,严禁欠风生产和超能力生产。4煤尘防治系统可行性论证该矿井现建有地面防尘、消防水池200m3,共铺设管路约1350m构成防尘系统管路,对所有采掘工作面、集中溜煤眼、主要风巷实行喷雾洒水。矿井煤尘防治系统基本满足安全生产需要。5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可行性论证该矿为低瓦斯矿井,故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采取风排瓦斯。6 防灭火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开采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井下消防与防尘系统共用一套供水管路系统。矿井防灭火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7 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可行性论证XX煤矿按照设计要求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型号为KJ90NA型。地面监控总站设监控主机2台,并按规程要求配齐了各工作面及矿井的瓦斯传感器,并设置了CO传感器、开停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实现了24小时监控井下瓦斯、一氧化碳、风速等的变化情况。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8 排水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目前开采 +240m标高时采用两级排水。现井下+240m和+338m水泵房各安装D85-454型排水泵3台,工作、备用、检修各1台,敷设108m排水管路两趟,井下涌水由排水泵从+240m水仓排至+338m水仓,再由+338m水泵抽排出地面。排水系统能满足矿井前期生产排水的要求,并经验收后投入使用。9运输、提升系统可行性论证该矿采用斜井开拓,选用U型0.75t矿车运输。主斜井选用矿用绞车提升运输,井下采区各区段运输平巷为人力推车运输,采煤工作面采用自溜运输方式。现矿井主斜井绞车房配备JTK-1.61.2型矿用防爆绞车1台,暗斜井绞车房配备JTK-1.21.0型矿用防爆绞车1台,井下运输巷铺设15Kg/m钢轨,铺轨轨距为600mm。其运输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能确保矿井前期+240m标高正常生产运输需要,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斜井提升系统,并经验收后投入使用。10供电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目前为单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来自XX县太平变电站10kV线路,35mm2钢芯铝绞线供电;矿配备有880kw和150kw柴油发电机2台作为备用电源。矿井入井电压为10kv,地面安装有2台变压器、井下有2台变压器。供电系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矿井过流、漏电保护按要求设置,井下形成接地网,主接地极设置在井下+240m水仓,井下局部接地极设置在各电气设备安装地点。采掘工作面装设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井下电气设备“三大保护”装置齐全。矿井供电系统能满足矿井生产用电的基本需要。矿井配置的变压器数量符合专篇设计时的要求,但与现行的有关规定不符,不能实现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专用开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供电或配备双风机双电源的要求,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的最新规定实施和完善。11 矿山救护可行性论证矿井与煤炭工业部矿山救护总队某支队永荣区域救护队签订有救护协议,但救护队到矿井的行车时间超过30min。矿井救护不满足要求。矿井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93条和“AQ1055-2008”的有关规定要求,建立矿山救护队,并配备救护仪表和设备。12压风系统可行性论证矿井在主斜井井底车场配备有配备有OGLC-110A型空压机向各用风地点供风,设置管径108mm压风管。压风系统能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但矿井应按“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的规定,在地面安装空气压缩机。13 安全设施“三同时”论证矿井扩建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基本符合安全专篇要求,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项目未达到有关标准、规定和设计的要求,必须及时进行整改。七、今后工作有关生产安全的建议1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及建议针对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建议,见表11。表11 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建议表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建议1、碹体与顶帮2处充填不实;1处报废巷道未标注在图上、密闭无泄水孔;采面1处备用支柱不足。1、砌碹巷道碹体与顶帮之间必须用不燃物充满填实,砌体应灰缝饱满,质量要达到标准要求;报废巷道必须封闭并在图纸上标明,密闭应留泄水孔;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放足够数量的、符合质量的备用支柱和坑木等物料。2、主要通风机未进行性能测定;未进行反风演习,未设置防爆门。2、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按规定进行性能测定;每年应组织通风、机电人员进行反风演习;应及时按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防爆门。3、1台空压机未设保护接地;井下2台开关失爆;电气设备电缆无定期检查、调整记录。3、应完善井下空压机及其它设备的局部保护接地,连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专家组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邮政笔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行长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医院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机械专业基础试题及答案
- 大专护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大专药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颐华高级中学(平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汉书-张骞传课件
-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课件
- 计量基础知识讲稿课件
- 市政道路养护工程监理工作
- 202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测试
- 练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绕口令
- 校企合作讲座精品PPT课件
- 医学检验师考试试题
- 煤矿电缆与电缆敷设标准
- T∕CATCM 008-2019 阿胶质量规范
- 防水堵漏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