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单元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单元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单元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单元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单元整合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必修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 专题整合 专题七 苏俄 联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1917 1927年 主题 摆脱政治经济危机 向社会主义过渡 措施 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 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结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 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 巩固了政权 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 1928 1953年 主题 建立社会主义 实现工业化 措施 斯大林模式 特点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结果 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 物力 财力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 二战后 主题 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提高综合国力 措施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特点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一些成效 但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仅是做了一些修补 戈尔巴乔夫对 斯大林模式 进行了根本性改革 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最终失败 2015 新课标 34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 4亿千克 1931年降至694 8亿千克 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 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 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 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 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 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与世界经济危机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粮食减产 但出口增多 从中体现出斯大林体制形成时期农业集体化生产来为工业化服务的特点 二是注意时间1930 1931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 苏联通过出口粮食换取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