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汉字与古代水文化汉字与古代水文化由于泉源义近,二者后来便组合成一个双音词源泉,可以泛指一切事物的源头。由水之源引申为一切事物的源头绝非偶然,考古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都表明,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因为大河两岸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依傍着河流,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华文明也不例外,以黄河、长江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水系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而且也孕育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汉字之汉从水,也可见中华文明与水的关系。汉本为水名,即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古人自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后,因其发迹于汉水流域而定国号为汉,在强大的两汉王朝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汉族与汉语,记录汉语的文字也因此被称为汉字。 论文联盟www.L不同地区的文明在起源于水边这一点上是相似的,而不同民族对水的认识却可能存在差异。水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像水从高处顺流而下之形。而古埃及文字中的水则写作,像水面波纹之形。这两种古老的文字在造水字时,同样地直接取象于水的形态,然而却一为竖,一为横。甲骨文之水是顺势而流,描绘的是水的流动之貌;古埃及之水是平面的水纹,描绘的是静止的水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地貌来寻求原因。我们知道,中国与埃及的地势是不同的,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和山区,顺着地势向东而流,先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不废江河万古流,于是取水的流动之态而造水字。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流入埃及后已经是下游,所以埃及地势开阔平坦,支流呈发射状,而非朝一个方向流淌,水面也相对平静,于是以微波荡漾的水面来造水字。由于地貌的差异,形成了同样是象形的水字,一为竖的流动状,一为横的静止状。另一方面,汉字字形在某种程度上受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影响。在古人观念中,水沿着河道流淌才是常态,而水横流则是水灾。 水顺着河道而流,可以灌溉天地,为民谋利,故为水利。说文中有(即畎字)、(即浍字)、川三字,小篆分别作,皆像水顺流之貌,是上古时期的农田水利设施。从形体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是水流大小不同。说文部:,水小流也。小篆像一弯小小的水流的样子,表示田间小的排水沟或引水渠。说文部:,水流浍浍也。浍从水会声,会同时也表义,表示会合水流之义,所以就是由小水流汇合而成的较大的排灌渠。川字在甲骨文中写作、等形,其构意均像两岸间有流水,故指流通的水。农业文明兴起后,引河水灌溉农田,川便成了农田水利设施。说文川部释川曰:川,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距川。言深之水会为川也。大意是说,把和等水流深挖疏通,使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川。周礼考工记匠人把田间的灌溉渠, 按其大小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遂、沟、洫、,最后由汇集成川。可见,在整个排灌系统中,最小,川最大,中间依次有遂、沟、洫、,一共六级,水利设施非常完善。这说明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已发现距今6000多年的原始水田遗址及其排溉设施,如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的浙江吴兴邱城遗址中发现了大小不同的排水沟和引水渠。诗经中也有引水灌田的诗句,小雅白华载:池北流,浸彼稻田,讲的就是用池的水来灌溉稻田。 水横流则为水害。汉字古文字中也有像古埃及水字类似的形体,但却是用来表示大水泛滥成灾。甲骨文中有、等形,皆是大水横流之形,表示水不顺河道流淌,是水灾之灾的本字,体现了古人不顺即为逆,逆即成灾的观念。灾字在甲骨文中还可以写作,在川中加一横,意为河流中间被堵塞。大水横流,河道被壅塞,水便不能顺流入海,势必造成大水漫溢,淹没农田,摧毁村庄,影响人类的生存,可见古人对水患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在世界各大洲的古老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史前大洪水的传说。在中国,相传在远古时期,上天发大洪水惩罚人类,地面上汪洋一片,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人躲在大葫芦里才幸免于难,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在西方,则有诺亚带着家人登上方舟躲避洪水的故事。在苏美尔、印第安等许多古老民族中都有这样的神话传说,因此,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大洪水传说。 在洪水侵袭时,古人并不是束手待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与洪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流传着很多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最为广泛传颂的治水英雄就是大禹。上古尧帝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尧先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采用堵的方法,没有把洪水制服,被处死了。尧又派鲧的儿子禹去继续治洪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采用开通淤积、疏浚河流的方法,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禹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息了洪水。疏浚的浚又写作,其古文字字形正反映了古人疏导河流的治水方法。,甲骨文写作、,从从或,像剔去筋肉后的残骨,旁边的小点是剔下来的肉屑,或是坎。小篆写作,省去了旁边的小点并整齐化,坎变成了谷字,说文释为:深通川也。从谷。,残也;谷,坎意也。其中的 由残骨而表示残穿、凿穿,深通川就是要用凿穿山谷、深挖隧道的方式疏通水流。这正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大禹治水的方法:禹别九州,随山川。意思是说禹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并顺着山势开凿水道,疏通水流。 虽然古文字的水取象于水流动形,但古人对静止的水也有细致的观察。静止的水面可以照出人影,所以在青铜镜产生之前,古人就用一盆水来充当镜子。甲骨文中有几个形体:、,构意均是一个人俯身对着一盆水照自己的脸。这几个形体就是后来的监字,本义为以水照容貌。后来发明了铜镜,便在监旁加一义符金,写作字,现在又简化为鉴。庄子德充符所说的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正是用的鉴的本义,意思是说没有人用流动的水来照影,而是用静止的水来照。水能忠实地反映人的美丑,这个特点被应用到政治上,就有了尚书酒诰中的名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是以用水照影打比方,说明一条抽象的政治哲理:黎民百姓就像水一样能照出统治者的形象,统治者应该以黎民百姓为镜子来照出自己的政德。 静止的水还有一个特点是平。水平一词就是由水的这一特点产生的。静水是平的,就可以作为一种衡量物体平斜的标准,并进一步抽象为事物的准则、法则。说文:水,准也。段玉裁注: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也就是说,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更平的了,所以水可以作为行事的准则。这个观念集中体现在法字的构形上。法字古时又写作,金文写作,由去水三个部件组合而成。说文:,刑也,平之如水,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