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姓名 学号院系 导师【摘要】江西赣南采茶舞的存在有着其独特的根基,它是历史沉淀的结果,饱含当地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展赣南采茶舞刻不容缓。通过创作更多新的音乐,吸引和培养更多赣南采茶戏的编创、表演人才,加强对外交流,推动开发采茶舞旅游事业,定能为赣南采茶舞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赣南采茶舞 特点 传承 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自然环境孕育一方文化。江西省赣州市,古为虔州,现俗称赣南,历史悠久。于都禾丰遗址的发掘证实了赣州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赣南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章贡两条江数千年来孕育着两岸人民。赣南采茶舞就是从赣南三角戏中脱离、与赣南采茶戏共同影响发展而来的,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一、 江西赣南采茶舞的特点及其价值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文化底蕴都会影响当地人民的文化活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江西赣南采茶舞的存在有着其独特的根基。 (一) 历史沉淀的结果由于赣南地区丘陵较多,当地人民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为了生存,他们在山上垦荒种茶。在世代劳动人民的努力下,清朝赣南已经成为著名的茶区,特别是九龙茶。清同治赣州府治载:“九龙茶,出安远九龙嶂,雍正五年;巡道王世绳取以进贡”。赣南茶园兴盛,茶叶也享有盛誉。一切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劳动人民爱劳作之余也需要鼓动劳作、消除疲劳的娱乐形式,赣南采茶歌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采茶歌传唱广泛,受到劳动人民的喜爱而不断发展,劳动人民将采茶歌配上当地的民间歌舞灯彩与茶篮、纸扇,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茶篮灯。赣南采茶舞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孕育,赣县王母渡下邦乡李氏族谱记载:“开园摘茶前夕,皆有唱茶歌、舞茶灯之古习”。明朝末年,当地人民接着根据客家生活情趣编排具有两旦一丑的小剧板凳龙,创作出了一种由人民集体创作集体表演的形式三角戏。乾隆年间,记载陈文瑞作南安竹枝词中日:“淫畦小唱数营前,妆点风流美少年长口演唱三脚戏,采茶歌到试茶天”。三角戏是采茶戏的雏形,也是采茶舞的根源,采茶戏和采茶舞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形态。赣南采茶舞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打磨和沉淀的。由于舞蹈思想大多是传达男女之情,舞蹈动作也是以模仿劳作、模仿动物为主,虽在民间受到广泛喜爱,但是赣南采茶舞被封建统治者所鄙夷,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到乾隆年间发展到禁演的地步。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文化事业复兴,推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赣南采茶舞才得以重见天日,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曙光。如今的采茶舞已经走出赣南,走向全中国乃至走向世界了。(二) 饱含人文内涵赣南地区长久以来客家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客家遗址到客家习俗都证明了这一点。而这种独特的文化也影响了赣南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等,同时本地区的文化底蕴也由此定下基调。采茶舞伴随着客家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展现其独有魅力,相对的,采茶舞饱含了当地特有的人文内涵。采茶舞是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乐舞”一样,都是表现劳动生产场景的。客家人性格豪爽风趣,这对采茶舞的表现形式、表演风格都有着不一般的影响。采茶舞的舞蹈动作独具一格,这种奇特的舞蹈动作与当地的客家文化是分不开的。例如,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仅此一例的单水袖就深深烙下了客家文化的烙印。客家人信奉祖先,相传单水袖就是为了纪念失去一只手臂的采茶舞鼻祖而创立的,以单手甩出各种水袖花来传达这种感情;另外,客家人还信奉图腾与神物,特别是对犬的崇拜到了图腾的地步,因为相传犬曾救了采茶舞鼻祖的性命,因此他们将袖子加长模仿狗的尾巴,并模仿狗的姿态。无论是哪一种传说,都证明了单水袖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无独有偶,扇子花的技法更是与茶区的生活分不开了。明清之前,手工作坊的制茶工艺需要用大扇子不断扇风来保证锅内茶叶不至于太烫而保证茶味,这大扇子扇着扇着,慢慢地就从生活劳动中发展成为了采茶舞中的一大绝。赣南地区的语言也独具特色。区分一个地区文化差异主要是通过语言的语音、语调的差别,这也决定了各个文化之间的特色。采茶舞所采用的音乐主要是赣南传统的曲牌、曲调。“传统曲牌唱腔的风格特点为:高音起腔;曲牌尾句的归腔往高走向;高起底落的归腔;唱词中衬词的巧妙运用;地方语言与旋律有着紧密关系;正、反同一曲牌的变化对比鲜明;同一曲牌的多种演唱方法;润腔的变化细腻;男女对唱的演唱;有些传统唱腔曲牌的演唱与劳动节奏和情绪结合的天衣无缝;非常讲究音韵。” 张宁俊、黄玉英:“赣南客家采茶戏传统曲牌”,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版。这与其他舞蹈音乐是有很大差别的,三腔一调委婉动听。(三) 艺术价值浓厚由于赣南采茶舞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表演对象主要是下层劳动人民,因此其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劳动,舞蹈语言也是对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的模仿、加工、美化,形成了“三奇三绝”的舞蹈动作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1. 矮子步顾名思义,“矮子步”就是以“矮”为核心的男生角、男丑角舞步,强调的是丑中见美。赣南客家人长期住在山区,在采茶劳作的过程中负重爬山、挑担肩压,矮子步就是对原始登山步的外形模拟。由于山路陡峭,爬山时膝盖弯曲、身体前倾;倒茶时,茶郎双腿半蹲;因此,矮子步的动律关键在于“屈颤”,也就是每个动作都必须保持蹲的姿态。“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猴子跳架拐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 刘斌:“奇绝的采茶舞,幽幽的客家情析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艺术评论2006(11)。就是对矮子步的形象概括,矮子步生动形象,既风趣幽默又夸张得体,形象了反映了赣南的地貌环境特点和劳作特点。2. 单袖筒成语“长袖善舞”起源于中国民族民间戏曲的舞蹈动作双手袖,原为强调表演者“手似莲花臂似藕,白绫里面藏娇手”。国剧身段谱中谈到了七十二样袖法。水袖运用得好,与服装融为一体,是手的舞姿的延伸,成为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有利工具。但是,赣南采茶舞与其他中国民族民间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所采用的是单手袖的舞蹈风格,与另外一只手的扇子进行配合。“单袖亦扇舞”,前后甩袖、抓袖、团袖、绕膝袖、绕肩袖、卷袖、搭肘袖、遮阳袖、抛袖、剪刀袖等等都是采茶舞的水袖动作,每种甩袖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情绪表现,别出心裁、独树一帜。3. 扇子花左手单袖善舞,右手甩出扇子花。赣南采茶舞的扇舞形式主要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而扇子花的技法又非常讲究,折扇、转扇、吊扇、波浪扇等等技法千姿百态。扇子一方面是作为道具来美化舞姿,另一方面又能充分表现思想感情、创造特定氛围。例如,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扇子给受众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茶童戏主中,“茶童的扇子是绿色的,扇沿镶着轻柔飘拂的宽边,给人生机勃勃、天真活泼之感。朝奉妻的扇子,一面是她的福相,另一面盖的是她府台老子的大印。人们从这把扇子上不难看出,她是一个仗父势、施淫威的狠毒的泼妇形象。” 蓝文、成宁、张宇俊:“江西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及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林区教学2011(12)。不同的舞扇展现出不同的形象,虽是一把小小的扇子,却是表达感情的途径、是抒发志向的手段,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二、 江西赣南采茶舞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客家祖先留给赣南人民的一项重要的财富的赣南采茶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赣南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文化活动,是赣南客家文化的缩影,它代表着赣南客家独特的社会结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潮流从过去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逐步变成了奔驰宝马房子贷款。时代在变化,正如白驹过隙,人们的欣赏、审美也随之改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爆炸、生活速度飞快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如何推陈出新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时代,新的生活,随之就应当有新的艺术形式、新的音乐形式等等。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依样画葫芦”、“老三套”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民对采茶舞感到厌倦,这是不值得提倡。但是,艺术的本真与内在是区分不同艺术种类的关键,失去了就代表整个艺术已经失去了其独特性了。笔者认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保持内在本质不变,内在精神不变,完善表现形式,采取创作更多新的音乐、吸引和培养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人才、加强对外交流、推动旅游事业开发等举措来发展江西赣南采茶舞。(一)音乐创新赣南采茶舞的传统音乐属曲牌体,每个节目均由一些不同的曲牌连缀而成。传统曲牌共有280余首,根据曲牌其来源、风格、弦路、调式、使用情况等,已分成“三腔一调”,即“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类。 赣州地区文化局(赣州地区戏曲志编辑部):赣州地区戏曲志1996年。创新是采茶舞蹈工作者的普遍追求,赣南采茶舞的音乐要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相反的声音,一是坚持并发展曲牌体,一是将板腔体引入采茶音乐中。笔者认为,将曲牌和板腔综合运用更符合现代精神。不能固守着一种音乐形式不改变,这样会导致采茶舞永远无法走出“依样画葫芦”的怪圈,从而丧失了艺术的活力。将原曲进行艺术处理和改造,引入其他的音乐种类使其丰富,既保存着原曲调的材料,又增加了新素材,扩充可以把握的表演形式,适应新的要求,何乐而不为呢。(二)人才的培养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诚然,与各种地方文艺形式一样,采茶戏正经历着人才紧缺的关键时刻。优秀的采茶舞需要编创人员、研究人员、演员等等的共同努力,但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趋向老龄化,无法适应新型社会潮流、文化、审美的需求。年轻的一代对采茶舞的认识不深,更别谈喜爱这一行业、从事这一行业了。而且,采茶舞来源于丘陵山区的劳动,大部分人不希望到山区从事这一不太景气的地方艺术。现在采茶舞的传承主要是靠老演员的传、帮、带,缺乏系统训练方法。为了培养采茶舞编创、表演人才,可以将赣南采茶舞引进地方高校舞蹈学专业的民间舞课堂。教授学生舞蹈中的“三奇三绝”,即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三大表演技巧,使他们充分领略赣南采茶舞含蓄中带有诙谐、风趣中带有柔情的美,敦促他们走上从事采茶舞蹈表演的道路。另外,文化局可以开办民间艺术培训班,引进优秀教师和民间采茶舞专业人才,把过去只能家传的技艺传承给爱好民间艺术的“发烧友”,这样能使更多的人了解采茶舞,这样民间艺术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三)加强对外交流赣南采茶舞的创新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也是必要途径之一。俗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科技信息日益发展的时代里,各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资源共享也成为时尚的话题,对外的交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们现在淡论的是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但舞蹈不管是什么舞种,它们都是相通的,更是不分国界的。 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3)。只有多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发展更快。另外,推动采茶舞下农村、下基层、进企业、进学校,送舞下乡,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采茶舞的良心发展。加强与我国其他的地方舞蹈,加强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合作,都会对采茶舞颇有益处。(四)推动旅游开发资金流动、顾客流动、信息流动都是旅游经济与其他消费活动所产生影响的差异。旅游者受到当地旅游文化的吸引,会自发地向亲戚朋友介绍该旅游地,会购买当地的旅游产品,并且将旅游信息分享到网络上,促进更多的旅游消费。将采茶戏融入到旅游业的运作中无疑使其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在旅游目的地设立采茶舞演出,利用旅游目的地的顾客增加对采茶舞的宣传,也促进更多的人来欣赏观看赣南采茶舞。而这些资金的集中一方面能够增加演出人员的收入,也能吸引当地的市民参与到采茶舞的传播与宣传当中。然而对于采茶舞的旅游开发要根据其自身特色进行,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具有“茶马古道”、“普洱茶文化”、“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著称。 钟俊昆、魏丽英:“论赣南采茶戏的旅游开发”,特区经济2007(9)。赣南地区可以以采茶舞、采茶戏为核心推动茶文化的旅游事业。三、 结语有很大一部分地区舞蹈在社会发展与改革中,由于传承者的不足或者地方重视程度不够,逐步走向了历史的舞台,被人民渐渐遗忘。因此,国际上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先后以立法形似制定并发布了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法律法规,敦促各地区的传统艺术保护发展工作。赣南采茶舞是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神经内科临床表现分析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性中风护理与康复知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危重病人的抢救处理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零售业双十一活动方案
- 2025年实验医学实验技术规范操作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科病变识别与治疗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创伤患者过敏反应紧急处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疼痛科治疗方案的评估与优化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介入放射治疗导管操作技巧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运动医学体能评估及干预模拟答案及解析
- 华为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 T/CSPSTC 83-2021交通基础设施北斗应用监测技术规范
- T/CRIA 21002-2020E系再生橡胶软化剂
- 造价咨询合同三方协议
-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课件
- TJFPA 0002-2019《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 AI智能宠物机器狗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5-2030版)
- uom无人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练习题库完美版含答案
- 天然气泄漏监测与预警系统-全面剖析
- 前列腺增生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