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精讲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精讲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精讲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精讲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精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 第一部分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原生态图 信息升华 1 昼夜半球 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 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 昼 夜半球的分界线 叫做晨昏线 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 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 据此可知 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 2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则是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形成的 1 晨昏线 圈 的主要特点 1 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 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 晨昏线平分赤道 4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 23 26 春分日 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夹角为0 夏至日 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 26 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如图所示 5 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 小时的速度移动 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2 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 1 自转法 顺地球的自转方向 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逆地球的自转方向 由夜进入昼的为昏线 由昼进入夜的为晨线 2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 为18时的是昏线 3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 西侧为昏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 西侧为晨线 学以致用 2012 江苏卷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与 神舟八号 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下图是 神舟八号 与 天宫一号 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1 首次成功对接时 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线b 线c 线d 线 2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b 流星c 太阳活动d 太阳辐射 解析 1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北京时间 东经120度 为1时36分6秒 则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 所以a选项最合理 2 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 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讯信号衰减或中断 答案 1 a 2 c 地方时 区时计算 原生态图 信息升华1 地方时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两地时间差 2 公式使用方法 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 用加号 在已知地点的西边 用减号 即东加西减 两地时间差的计算 两地时间差 4分钟 1 两地经度差 若两地在0 经线的同侧 则经度差为两地的经度数相减 若两地在0 经线的两侧 则经度差为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a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b 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c 确定两地中一地的地方时 d 代入公式计算 2 区时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 已知区时 两地时差 2 公式使用方法 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 东加西减 确定时区数 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 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 方法是 已知经度 15 若余数小于7 5 则商的整数为时区数 若余数大于7 5 则商的整数加1为时区数 求两地时差 两地时差 时区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 则时区差为时区数相减 若两地分别属于东 西时区 则时区差为时区数相加 注意问题 a 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 b 因一天为24小时 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 则为第二天 该数值减去24小时 原日期加一天 即为所求时间 若区时小于0 则为前一天 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 原日期减一天 即为所求时间 学以致用 2012 海南卷 右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 e 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b 6日6时20分c 6日5时20分d 5日6时20分 解析 考查区时 地方时换算问题 甲地为15 e 是东一区且为该区中央经线 故甲地的区时和地方时相同 此时西五区为6日0时20分 东一区要比西五区早6个小时 即6日6时20分 答案 b 日期范围判定 原生态图日期的变换有两种情况 如下图 信息升华 自然变换 指某地区时间为24时 或0时 时 其日期已进入新一天 其西侧仍为前一天 人为变换 指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 大致为180 经线 简称日界线 两侧日期不同 西侧为全球最早的地方 早一天 东侧为全球最晚的地方 晚一天 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两个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1 确定0时经线的经度 2 绘图确定范围 如下图 学以致用 2013 广东卷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 18 北半球迎来冬至 此刻 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 0b 1 3c 1 2d 2 3 解析 本题估算即可判断 方法是先估算0时经度 由北京时间19 18可知0时经度位于西经度 然后0时经度往东到180 为早的一天 往西到180 为晚的一天 而120 e位于0时经度往东到180 的范围 故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就是早的一天 即22日不存在 答案 a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及其原理应用 1 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自西向东的河流 南岸受冲蚀 北岸淤积 故港口 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南岸 聚落 挖沙场地宜选在北岸 具体示意如下 2 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 根据天气资料图 正确判断风向 4 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方法突破偏转方向的判断技巧北半球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用左手表示 掌心向上 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 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命题规律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形式来看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但命题时背景材料和角度灵活多样 例如 有的试题是以时间为条件来判断地理位置 有的是以地理位置来计算地方时 区时或深层次地进行季节 节气的判断 例 2012年春分日 我国甲 乙 丙 丁四地的日出时间 北京时间 分别为5 20 6 20 7 20 8 20 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 e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解析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日出和地方时换算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各地地方时为6点日出 根据四地日出北京时间 120 e地方时 可以推出四地经度分别是130 e 115 e 100 e 85 e 则四地经度最接近105 e的是丙地 答案 c 时间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1 在进行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时 要尽量按照东 经度或时区 在东 西 经度或时区 在西的原则 尽可能用不跨越日界线方法 用跨越日界线方法 如果没有注意日期的变化 很容易出错 两种方法区别在于时差计算方法上 下面告诉同学们用不跨越日界线求时差的方法 该法简单不易出错 通过经度差求时间差 即两地同在东 西 经度 经度差为两经度之差 两地一地在东经度 另一地在西经度 经度差为两经度之和 然后依据15 小时 1 4分钟 计算时间差 通过时区差求时间差 两地同在东 西 时区 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差 两地分别在东西两个时区 时区差为两时区之和 然后依据相差几个时区 就相差几个小时求时间差 上面方法求差叫 同减异加 法 它还可用在纬度差 高度差 温度差等求差 2 航行问题的时间计算 公式一 到达地点时间 出发地点时间 时区差 途经时间公式二 到达地点时间 出发时到达地点时间 途经时间 3 图示法求时间 即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的数轴 标出已知经线及其地方时 再标出所求经线 计算出两地经度差后 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 如下图所示 例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于当地夏令时2012年7月27日20点12分举行 夏令时 即实际时间拨快一个小时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开幕式开始时 准确北京时间是 a 7月28日3点12分b 7月27日3点12分c 7月28日4点12分d 7月27日4点12分 2 此刻全球28日的范围 a 1 2b 1 4c 大于1 4小于1 2d 大于1 2 解析 1 伦敦夏令时7月27日20点12分则实际时间是7月27日19点12分 伦敦是0时区 北京是东8区 相差8个时区 比伦敦时间早8个小时 北京不是夏令时 故北京时间为7月27日19点12分 8时 7月28日3点12分 2 两个日期范围的界限是0时所在经线和180 经线 其中180 经线是固定的 只要求出0时所在经线的度数 就可知范围大小 0 经线为27日19点12分 则0点所在经线大约为75 e 用图示法就很容易看出c选项正确 答案 1 a 2 c 晨昏线与时间的判读 例 读图 图中阴影区域表示黑夜 完成 1 2 题 1 关于 点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