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考部分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2单元力的合成与分解 网控基础点提炼命题源 一 力的合成1 合力与分力 1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 和其他几个力同时作用产生的 相同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 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 2 关系 合力和分力是一种在作用效果上的 关系 2 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 这些力共同作用在物体的 或作用线的 交于一点 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1 1 效果效果合力分力 2 相互替代2 同一点延长线 读读教材 3 共点力的合成法则 1 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 f1 f2的合力 可以用表示f1 f2的有向线段为 作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 和 如图甲所示 2 三角形定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 f2的合力 可以把表示f1 f2的线段 顺次相接地画出 把f1 f2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 则此连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乙所示 3 1 共点力邻边大小方向 2 首尾 二 力的分解1 力的分解已知一个力求它的 的过程 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 遵循定则力的分解遵循 定则 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3 力的效果分析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 可以有无数多个 但是 在具体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 必须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获得关于分力的一些信息 才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 1 分力2 平行四边形 4 力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 的分力 如图所示 把力f分解为fx和fy 其中fx fy 相互垂直fcos fsin 1 有三个力 一个力是12n 一个力是6n 一个力是7n 关于这三个力的合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的最小值为1nb 合力的最小值为零c 合力不可能为20nd 合力可能为30n 练练基础 题组一 力的合成 2 如图所示 f1 f2 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 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解析 由矢量合成法则可知a图的合力为2f3 b图的合力为0 c图的合力为2f2 d图的合力为2f3 因f2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故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为c图 3 多选 如图所示 光滑斜面上一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 f2两个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 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题组二 力的分解 b 物体受到mg fn f1 f2四个力的作用c 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d 力fn f1 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 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析 f1 f2两个力是重力mg的两个分力 其作用效果与重力mg等效 性质与重力的性质相同 所以f1不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物体只受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fn的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就是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考虑了合力的作用效果后 就不能再考虑分力的作用效果 否则是重复考虑了力的作用效果 导致错误的结论 故选项c d正确 1 分力可能小于合力 还有可能等于合力 甚至大于合力 2 将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 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3 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运算方法不同 矢量的求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标量用代数加法法则 4 三角形定则作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补充 在本质上两者是一致的 小思考微总结 细研核心点练透经典题 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 1 作图法 从力的作用点起 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和f2的图示 再以f1和f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 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 考点一力的合成 2 计算法 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调研1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 f2 f3的作用 三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 小方格边长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 f2 f3 方向不确定b 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 方向与f3同向c 三力的合力是唯一值2f3 方向与f3同向d 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 解题指导 1 本题在坐标纸上画出了三个力的图示 因此采用作图法求合力 2 先合成其中两个力 再合成第三个力 根据本题的特点先合成f1和f2比较好 试题调研 解析 对于给定的三个共点力 其大小 方向均确定 则合力的大小唯一 方向确定 排除a 根据图表 可先作出f1 f2的合力 不难发现f1 f2的合力方向与f3同向 根据几何关系可求出合力大小等于3f3 b对 答案 b 两种求解合力的方法的比较 1 作图法求合力 需严格用同一标度作出力的图示 作出规范的平行四边形 才能较精确的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计算法求合力 只需作出力的示意图 对平行四边形的作图要求也不太严格 重点是利用数学方法求解 往往适用于两力的夹角是特殊角的情况 名师归纳点题破疑 类题练熟 1 2 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 两个力的合力为f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1和f2大小不变 夹角越小 合力f就越小b 合力f总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c 如果夹角 不变 f1大小不变 只要f2增大 合力f就必然增大d 合力f可能比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 1 按力的效果分解的几种常见情况 考点二力的分解 调研2 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 当摇动把手时 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 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 0 105n 此时千斤顶两壁间的夹角为120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 0 104n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 0 105nc 若继续摇动把手 将汽车顶起 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 若继续摇动把手 将汽车顶起 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试题调研 解题探究 1 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的效果是什么 按效果分解法 压力怎样分解 作图说明 提示 汽车对千斤顶压力的效果是对两臂产生压力 所以可以把压力沿两臂方向分解 如图 2 若继续转动把手 两臂间夹角如何变化 两臂受到的压力如何变化 作图说明 提示 若继续转动把手 两臂间夹角减小 由于合力不变 所以分力减小 即两臂受到的压力减小 如图 关于力的分解的两点说明 1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 有实际意义的分解方法是按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其他的分解方法都是为解题方便而设的 2 力的正交分解是在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求合力的一种方法 分解的目的是更方便地求合力 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名师归纳点题破疑 2 1 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拉力f作用下加速向前运动 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cos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mg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d 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mg fsin 类题练熟 解析 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将力f分解 水平方向 fcos f ma 竖直方向 fn fsin mg 所以选项d正确 轻绳 轻杆模型的应用 归类 建模 提能 一 名师点睛 轻绳 轻弹簧 轻杆 是本章中的理想化模型 与这几个模型相关的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并且涉及的情景综合性强 隐蔽性高 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因此 识别此类模型 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模型列表 经典范例 如图甲所示 轻绳ad跨过固定的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拉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 acb 30 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 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 eg与水平方向也成30 角 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廉洁法纪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汽车技术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餐饮运营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美工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线上教育培训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财务共享服务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用人咨询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企业销售顾问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话务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康杯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上海财经大学:低空+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物业活动策划方案题目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别墅设计平面介绍
-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DB33-T 1455-2025 涉企增值服务工作指南
- 风电项目土地使用与征地管理方案
- 购买鸡鸭购销合同范本
-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测试竞赛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
- 中毒和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演练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