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高中地理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 教学反思 二 四 提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说课 三 教学过程 3 一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1 课标解读 2 教材分析 3 学情分析 二 确定教学目标 三 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 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 课标解读 1 行为动词 分析 理解层次的要求 2 行为条件 结合实例 3 内容标准 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 课标内容及解读 1 本章内容逻辑联系 山地的形成 内力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 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2 本节内容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以河流地貌为例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及其地表形态 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2 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 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 河流侵蚀地貌部分 教材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 活动 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 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 学以致用 河流堆积地貌部分 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 图4 18示意性地指出冲击平原三种类型及大致分布位置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 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及形成过程 教材分析 2 本节内容分析 二 确定教学目标 1 说出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说明河谷的演变过程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2 说出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 说明各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地貌特点 3 以河流地貌作为典型案例 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 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地貌形成过程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二 确定教学目标 1 从景观图 示意图等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 分析特征 探究成因 进一步提高读图分析 归纳能力 2 与成都地貌 水文等相结合 以长江地貌为典型案例 增强感性认识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 自主合作学习 过程与方法 二 确定教学目标 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欣赏自然景观美 美的熏陶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1 案例教学法 1 以河流地貌为典型案例 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 以河谷为例 说明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3 以冲积平原为例 说明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4 以长江为例 说明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 教学方法 2 模拟实验法模拟流水侵蚀地貌 山前洪 冲 积扇的形成 用实验视频演示 3 探究教学法观察图片 概括特征 分析成因 得出原理 原理应用 二 教学方法 成都平原 岷江 三 教学过程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河流侵蚀地貌 观察思考 1 流水侵蚀作用使河谷在深度 宽度 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实验现象说明流水侵蚀方向有哪几种 3 流水堆积形成了怎样的地貌 是怎么形成的 小实验 模拟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长江之旅 1 虎跳峡河谷有什么特征 河床应该会呈现什么形态 请从甲 乙 丙三幅图中选出最切合的一幅 2 虎跳峡是受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 说出这种作用力的方向如何 虎跳峡特征及成因分析 有人说虎跳峡在数万年后不在现在的位置 可能吗 如果可能 会沿河道哪个方向移动 上游还是下游 瀑布上端下端不同性质岩层的分布图 1995年鉴定的源头 gps32 45 15 n 94 36 05 e 海拔4842米2005年鉴定的源头 gps32 36 14 n 94 30 44 e 海拔5170米 下蚀 溯源侵蚀 深而窄 v 型谷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特征比较 顺江而下 瞿塘峡 顺江而下 巫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顺江而下 西陵峡 两岸乳岩半空起绝壁相对一线天 1 长江三峡的水流有什么特点 2 该特点对长江河谷会产生什么影响 顺江而下 荆江 下图中荆江河段河道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怎么形成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凹岸 凸岸 1 河流对凹 凸岸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2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处河道会如何变化 下蚀 溯源侵蚀 深而窄 v 型谷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流更弯曲 河谷拓宽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特征比较 顺江而下 下游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下游河段特征 主要侵蚀方式 下蚀 溯源侵蚀 深而窄 v 型谷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河湾 河谷拓宽 以侧蚀为主 宽而浅 u 型谷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特征比较 a b c 中游 下游 上游 教材p78 活动 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下列各幅河流地貌素描图如何与以下地点一一对应 青藏高原某地河谷 长江三峡荆江河段 上海接近入海口 河流地貌素描图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小实验 模拟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 请指出泥沙堆积的部位 洪 冲 积扇 分布 山前 山麓 洪积 冲积平原 实验 山前洪 冲 积扇的形成 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分布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 分布 河流入海口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 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 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海水的顶托作用 三角洲平原的成因 1 河流输沙量大 2 入海口潮差小 3 潮流搬运能力弱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你能说出图中 b c的地貌名称及发育位置吗 a c b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堆积 下蚀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侧蚀 v 型谷深而窄 河湾河谷拓宽 u 型谷宽而浅 洪 冲 积扇洪 冲 积平原 河漫滩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 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 回答 1 曲流的岸是侵蚀岸 2 数家新住处 应位于地 河流入海口都会形成三角洲吗 课后拓展 1 举例说明中国和世界其他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 2 举例说明其它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城堡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四 教学反思 1 案例的选择 提炼 应用 拓展 1 案例的选择突出典型性 说明性 从中归纳提炼出 道理 2 用案例来诠释 实证 应用所学 道理 3 案例的拓展 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2 学习思路观察图片 概括特征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