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 新中国第第一部宪法名称是什么 它通过的时间地点 什么会议制定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北京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 宪法规定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这部宪法在我国历史上地位是什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 大会选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决定的国务院总理分别是谁 毛泽东周恩来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的工作 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 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新中国成立第一天 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告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 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1953年12月 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倡导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三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 会议的召开 时间地点中国政府代表2 会议的性质 3 会议的主题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求同存异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 万隆 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中国代表团是来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 共同的遭遇 求同存异 中的 同 应如何理解 异 指的是什么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都面临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求同周恩来呼吁各国从为反对殖民主义 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利益出发加强合作 即 求同 异 各国的处境 发展道路 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不同 存异 是指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 因为这是实际生活的反应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呢 五项原则完全可以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我们亚非国家 中国也在内 不论经济上或是文化上都很落后 我们亚非会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 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 不能友好合作呢 印度总理尼赫鲁 缅甸总理吴努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会议期间 周总理7天总共只睡了13个小时觉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 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 经济发展 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弱国无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要有 宽容大度 的气质 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巩固练习 1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点宪法产生于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点宪法产生于a1949年b1951年c1954年d1955年 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是a周恩来b刘少奇c毛泽东d邓小平 4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第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一国两制d和平统一 5 新中国政府为中国第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第外部环境的举措有 和平解放西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提出 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