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doc_第1页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doc_第2页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doc_第3页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doc_第4页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籍出版你的位置在哪儿杨旭 魏本貌阅读提示数量占全国出版社的4%,但市场份额却仅占2%;顶着古籍出版的帽子,却不断将地盘出让给大众读物、教材教辅,甚至改名换姓,抹掉“古籍”二字这就是古籍出版社的现状。在转企改制之后,像古籍社这样的专业出版社,由于受众窄、投入大、收益慢等原因,市场化之路走得似乎并不太畅通。听听业内人士的苦衷,看看他们的探索,大家一起来探讨,专业出版社的市场化之路该如何走。第二十六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正在哈尔滨召开,5家出版社获准加入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古籍出版界的盛会似少有媒体和读者关注。但是,正是这些古籍出版社,开启了图书出版的“于丹时代”以及后续的国学热。一沓故纸堆,是否已经一扫沉沉的暮气,迎来新生?又或许,他们面前依然有挥之不去的阴霾?古籍出版,啃的是“蛋糕渣”数量占全国出版社的4%,但市场份额却仅占2%,有媒体评论,在全国800多亿元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古籍出版社只啃到了“蛋糕渣”。“中华书局去年销售码洋突破3亿元。”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如此介绍中华书局。但是,即便是古籍社的领头羊,中华书局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也仅能排到40名开外。据相关统计,2010年出版社销售码洋最多者,超过了25亿元。但这样的比较,似乎有失公平。“古籍出版专业性强,受众面窄。”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如此解释古籍出版的特殊性,对于有的出版社而言,依靠十几个长线品种就可以达到几千万元的销售码洋,但对于许多古籍社来说,达到同样的销售业绩,可能需要全社整年的努力。古籍出版的特殊性,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庆看来,“导致古籍社的盈利能力较弱,因而市场化后的生存前景不明朗”。在古籍社被纳入出版社的整体转企改制后,各家所有的“责任田”和“相安无事”的经营格局被市场的大棒打破。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古籍社巩固自身优势之余,在古籍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攀升。据李岩介绍,目前全国的古籍出版市场规模大概有几十个亿,中华书局一家就占据了3亿元左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进入市场经济,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正常。”聂震宁这样评价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不过,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大鱼”高兴了,“小鱼”怎么办?上海书店出版社总编金良年就曾“叫苦”,认为地方古籍社现在处于一种内外交困的境地。“一些古籍小社出于生存的考虑,转向了乡土教材或者其他出版领域。”李岩说道。据统计,近年古籍社古籍图书品种只占全部品种的30%,不少年份连30%都不到。同时,出版集团化浪潮更是将“不擅赚钱”的古籍社暴晒在了利润的骄阳之下。有学者指出,在集团化管理体制下,各家古籍社直接面对集团对成员出版社的盈利要求。在经济指标殿后的现实面前,古籍出版也成为集团发展最容易被忽略的板块。悲壮突围,在市场和口碑中找平衡李岩将古籍社的突围之路形容为“悲壮”,是因为这一条市场化之路确实走得很艰难。在古典文献整理的高端市场之外,很多古籍社都将目光瞄准了大众出版领域。中华书局2006年底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便是古籍社闯大众市场的经典案例。该书面世不到4个月,销量达230万册。但伴随着奇迹般的市场销量,这本书的学术性遭到了多方质疑,当时“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的新闻闹得满城风雨。中华书局也被牵连“骂战”中,被指“有失水准”。古籍出版的大众化,在市场和口碑中艰难行走。但是,“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古籍普及类读物的优缺点,不能否认它的意义。”聂震宁认为,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把古籍还原于古籍,还应链接当下,所以古籍出版的大众化将是一个趋势。对于各地方古籍社,因为远离文化中心,缺乏优质作者资源,所以在古籍整理等专业领域并不见优势。“但他们依托地方乡土文化、区域文化资源,也做出了一些特色。”李岩介绍道。比如岳麓书社出版曾国藩、左宗棠等湖湘名人的作品,齐鲁书社做齐鲁文化的书籍,都取得了一定的销路。“有的社就彻底打破了专业分工,另起炉灶。”李岩举例道,吉林文史出版社就在引进版图书领域逐渐做出了特色。尽管各路古籍社“多点开花”,市场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对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角色转换,李常庆认为,部分古籍社依赖性仍然较强,具有明显的事业单位运行惯性。另一方面,原有的行政化分工正被市场化进程逐渐侵蚀,一些综合大社、高校出版社也瞄准了古籍出版的蛋糕,动作频频。比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就正在着手编纂总文字量达15亿字、收录重要儒学文献的儒藏。这让中华书局倍感压力,“跟大社、强社相比,在资金方面、在作者方面,我们没有必然的优势。”李岩说道。因此,李岩认为,古籍社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比如做地域文化通览,就可以联合中华书局和地方部分古籍社,共享各自资源优势”。他还进一步设想,可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市场力量形成古籍社的纵向联合,形成相对松散的专业集团,来增强古籍出版的实力。现阶段,“可以先在产品、项目等方面建立合作。”市场之路,扶着走还是自己走在古籍社转企改制之初,曾经有过一次争论。由于古籍本身受众面小、投入大、销售和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很多老编辑认为古籍社应该由国家养起来。”回忆起争论的焦点,李岩说道。“古籍整理应该是国家行为、文化机构行为。”聂震宁强调,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规划作用,甚至还发挥买单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古籍出版物不能用于交换,政府买单,也是市场行为的一种。”事实上,鉴于古籍出版的特殊性,国家的“买单行为”一直未曾间断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从最初的每年170万元,增至目前的每年2000万元。“全国能申请这个基金的不到100家出版社,主要还是以全国古籍联合体的23家为主。”李岩表示。但是,在李常庆眼中,国家对于古籍出版的支持只是一个方面:“在西方,企业、文化团体、基金会对古籍整理都有很大力度的支持。”而在我国,“社会资金对人文科学的热情没有培养起来,慈善捐赠的激励体系也不如西方完善。”李岩补充道。正因为社会支持体系的短板,使古籍社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部分古籍社靠项目资金,有一顿没一顿,在难以为继时,出现了打零工的现象。”聂震宁解释道。同时,有专家指出,古籍市场的容量有限,应该尽快建立起出版社退出机制,允许一些古籍社撤销或者转向社会服务机构。尽管国家有扶持古籍出版的必要,但李常庆认为,既然身处市场,“古籍社更应寻找自身优势,做专做精,适应竞争”。作为一种专业出版,聂震宁认为两种发展模式可资借鉴,一种是立足自身出版经营特色,形成市场选择后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