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2015年高考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复习目标】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景物形象的设题类型2.归纳答题的模式【复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什么是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2 、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3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复习过程】一、考点阐释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类试题的考查频率很高:2013年考查的有天津卷、江苏卷、辽林卷、广东卷。广东卷直接考查的有2004(意境)、2006年(意象)2007(意象)、2010(分析虚实结合手法)、2011(描述景物),2012年(分析意象叠加的手法)、2013年(分析借景抒情)应引起足够重视。二、活动一:试题回顾,真题链接题型一:诗中赏画,画中寻景(20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山青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海幢市。思考: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答案: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007年广东卷)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思考: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题型二:借助意象,品味意境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思考: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景象: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清幽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步骤一)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步骤二)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情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思考: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境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情三、活动二: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总结:题型一:分析意象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某一联、几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摹画面?2、从诗中(某一联、几联)找出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变式)3、指出意象的寓意。答题要领:找景物(必须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意象寓意挖掘社会属性题型二:分析意境题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幽僻冷寂、高远深邃等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答题范式】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四、活动三:实战演练,能力提升(2011年广东卷)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思考: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答案: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绿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季节最美好。(09年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折桂令】一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思考:“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解题指导】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2009年海宁卷)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思考: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