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位行为偏激的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学生因“行为偏激”所致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等方法,发现所谓“行为偏激”是来源与家庭的个性与教育方式,及其老师的不信任所致。通过综合分析原因,针对性进行心理测验,与其及家长商定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该生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恢复良好的生活方式,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消除 行为偏激 心理咨询一、 基本情况 罗伟、男、13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独子、身高1.6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从事中医、母亲从事个体,家庭和睦。经询问及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也无精神疾病历史。因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罗伟白天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老人负责。入学前,其性格温顺、活泼、开朗,有责任心,爱打抱不平,是一位让家长,老师放心的孩子。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都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以息事宁人的方法。在生活学习上要求孩子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可打架。如有同学打你,你就尽量的忍让、躲开,吃亏是福。所以在处理事情上常遭同龄人及高年极同学欺负。每一次受委屈之后跟老师或父母说,班主任老师都会批评打他的另外一个同学。在老师及家长的共同教育之下。那时,他基本上是位听话的孩子。在上一个星期的一次体育课接力赛中,他们组输了,他们组的有位同学就对他们组最小的一个小不点冷嘲热讽,说个子不高,还自不量力,参加接力赛,就是你害了我们,你是个祸害。虽然他也因输了心里很不服气,但他听了这位同学的话语之后变得更生气,就出来为那个小不点说,身高不代表一切,你自己也不是很快啊,别人不自量力,你呢,也看看自己为我们组付出了多少。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结果还是没有争论出来,双方都面红耳赤。由于争吵声过大,在集对的时候老师把他们一一都批评了,且告诉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罗伟被他们班的那位同学劫拦下来,在他身后还有其他四位,然后那位同学一声不说就一巴掌扇过去,然后其他四位就把罗伟按在地上拳脚欺负,罗伟怒火中烧,于是,开始反抗,抡起地上的石头往带头同学用力捶,将他打得鼻青脸肿,其他同学被吓得掉头就跑。据家长及老师称,从此以后,一旦与人发生口角与冲突,他就用暴力方式处理争端。和同龄孩子相比,虽然他爱打架,但学习成绩在班上中上偏优。受家庭影响,喜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三国演义、水浒传、鲁宾鲁宾逊漂流记、中国上下五千年等中外名著熟记于心。最近,他的脾气变得异常大,同时情绪非常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同学关系也比较紧张。心理测验结果: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总粗分59,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1分;P:72分;N:60分。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08。正常值是90-110二、 求助者主诉与自述求助者主诉:行为偏激、性情不稳定、脾气暴躁、常与同学发生争端(有时甚至出手打人)、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求助者自述:“讨厌被别人欺负,对自己不公平”。“我也讨厌忍让”“为什么要忍让?” “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我就要予以重重的还击对方,用武力告知对方,我并不是好惹的,我是男人”。 “父母说我变得让他们太失望了,然后就跟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我改变自己,做位好孩子,我不相信”。“我只觉得好孩子就是容易受人欺负的,就会吃亏”三、 临床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且大打出手,我们也三番四次的被班主任叫去学校。同学关系非常紧张,相比从前,显得不合群。常常独来独往,也不喜欢与我们沟通。班主任也说与他的关系也很疏远,常与其他老师争执,性格比较倔强,对老师的批评特别反感,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咨询师观察:罗伟衣着整齐,讲话条理清晰、语言流利,意识清楚,态度比较嚣张、飞扬跋扈。四、 心理评估、诊断与分析(一)、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孩子个性比较孤僻、脾气倔强,情绪亦波动,行为较极端。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二)、诊断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是心理问题。诊断依据:1、 求助者主要症状是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态度较嚣张、行为偏激。从严重程度看,反应态度强烈,病程有两个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属于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对象。2、 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亲关系);综合分析所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史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如: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五、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家长和求助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当前人际关系;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六、 咨询方案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无论是人际关系的紧张还是攻击性行为倾向,都是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直接导致。这一系列不良行为,是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不断形成。无论是情绪变化,还是行为异常,也存在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因素,行为不断重复与强化。和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如不及时采取操作性、目标性、实效性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极易导致反社会与攻击型人格的养成。目前,求助者的典型心理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严重程度,其特定的年龄段,都较适用于采用此咨询方法。2、 双方权利与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家长的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 (2)、咨询方案、咨询时间、咨询收费的知情权、协商权与选择权; (3)、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与执行商定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咨询收费等规则; (4)、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与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因素歧视求助者; (3)、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采用某些疗法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不得利用求助者的信任谋取私利,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5)、咨询师认为不适合对某位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说明,并应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6)、咨询师对求助者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 咨询时间与费用咨询时间:1周/次 1小时/次 咨询费用:¥100元/次心理测验收费: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100元 EPQ少年版100元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七、 咨询过程咨询过程大致分为: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 心理帮助阶段;3、 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时间(2012年12月9日)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走入他的生活,对他嘘寒问暖,取得他的信任; (2)、确定主要问题、运用解说性帮助求助者对自我的认识。; (3)、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结束咨询中有关事宜与规则; (2)、父母做CBCL、儿童EPQ与智力检测,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3)、确定咨询目标; (4)、和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作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a、事件“再现”: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以往“打架”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的想法、做法、感觉”,让孩子宣泄,让父母学习、演练与孩子的沟通,顺势引导孩子如何做更好;b、父母与班主任交谈,让班主任重新对孩子了解;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第二次咨询时间(2012年12月16日)目的:(1)、加深与该孩子的咨询关系;(2)、确立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方法:会谈、行为契约、代币法过程:(1)、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以往“打架”事件,家长与班主任谈孩子的事,班主任通过了解了以往“打架”事件,配合咨询师工作,同时,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当,主动向孩子道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行为表现有所进步;(2)、与孩子最受欢迎的学生交谈人际交往问题,寻找差异,促进自我觉知;(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加强自我控制,并进行演练;(4)、布置咨询作业: a、父母继续积极评价:寻找孩子的优点并予以赞美; 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如:不打架、每天对着镜子笑三下、听班主任的话 c、孩子对自己进行奖励,一天内没有打架就画一道红杠,打架就画一道黑杠,一星期后将记录一起带来。 d、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第三次咨询时间(2012年12月23日)目的: (1)、学会对孩子的合理评价,让他乐意接受; (2)、运用情绪疗法,让孩子学会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2)、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顺利完成,得到老师表扬,一次,有位同学不小心碰了罗伟,他没有生气。父母赞美孩子,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布置咨询作业:a、寻找所尊敬的老师3个优点;b、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满足自己的愿望;第四次咨询时间(2012年12月30日)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了解孩子的进展情况,充分肯定孩子的进步; (2)、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方法: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过程: (1)、反馈作业:顺利完成,结果很理想,继续执行; (2)、训练运用提问,提高素质; (3)、给孩子布置咨询作业: a、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和赞美的话; b、父母继续实行代币激励法; 第五次咨询时间(2013年1月6日)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完善咨询;(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过程: (1)、反馈作业:顺利完成,达到目的,成绩优异;(2)、给孩子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做好自我监督与控制;(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4)、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八、 疗效评估1、 求助者的评价:“感觉班主任老师、同学们不再疏远我了,我现在可以像以前的一样跟他们玩了,班主任也很少批评我,我的成绩又在进步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比以前更加好了,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可以跟他们沟通了,他们会认真的听我讲,然后共同想办法帮我解决。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事情, 打架也没用,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同时这样会导致朋友也会越来越少,我现在过得很开心”。 2、家长的评价:“家长反映求助者的红杠逐渐增多,黑杠相应减少。孩子回家后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看到他现在的情况,我们感到很欣慰。同时今后,在教育孩子方面,多采用表扬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