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doc_第1页
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doc_第2页
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doc_第3页
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doc_第4页
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中原油田二九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表序号项目名称研究内容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时间所需博士后研究领域建议承担单位备注1东濮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定量评价研究1、东濮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精细评价1.1含盐区与非盐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微观结构和沉积有机相特征;1.2烃源岩平面与纵向上非均质性研究,有效和优质烃源岩的特征、识别及分布规律。1.3油(气)-源对比。2、东濮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演化及成烃机制2.1东濮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演化;2.2含盐区与非盐区烃源岩成烃机制及差异性研究。研究地区:北部以濮前洼陷为主,南部以葛岗集洼陷为主。1、建立含盐凹陷烃源岩精细评价体系方法;提出不同层位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差异,含盐凹陷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识别方法和分散有机质、富集有机质沉积条件模式;2、明确含盐区与非盐区源岩生烃机理差异;3、建立自然演化剖面和烃源岩生烃模式。4、可靠的油气-源对比2年有机地球化学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东濮凹陷深层储层成岩演化及储层评价1、深层储层特征2、主要成岩作用3、成岩演化及成岩阶段划分4、深层储层孔隙类型及其变化规律5、深层储层评价及有效储层分布1、探讨高温高压环境下水岩反应机理;2、揭示次生孔隙成因及发育规律;3、搞清有效储层分布规律。2年储层地质学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3白音查干达锡地区高精度地震层序格架下的精细沉积微相研究1、高精度地震层序划分(以砂层组为纵向单元划分地震层序)2、建立层序格架(利用多条纵横向剖面,建立工区层序格架)3、单井相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4、区域沉积背景分析,确定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分布状况5、地层研究(精细地层对比,砂组划分对比,研究储层纵横向变化规律)6、精细沉积相研究(按照砂层组落实工区沉积微相)7、勘探方向预测(根据沉积微相研究结果预测有利勘探方向)1、地震层序划分到砂层组级别2、完成4条沉积演化剖面3、预测1-2个有利勘探方向2年沉积储层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要求具备石油地质基础,突出沉积专长,有地震解释基础4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沉积体系研究1、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沉积体系地质特征2、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地震地质识别、描述与预测。3、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因、类型、规模、储层特征、形成时期、母岩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条件等相关分析。4、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沉积模式。5、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沉积体有利相带分布。6、有利勘探目的层与勘探方向评价。1、完成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地化等资料进行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识别、描述与预测。2、通过对砂砾岩体成因、类型、规模、储层特征、形成时期、母岩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条件等相关分析,总结其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3、明确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和主要勘探层系2年地震沉积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5前梨园洼陷带下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1、分析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2、原油和天然气采样分析,油源精细对比;3、分析油气运移方向及路径;4、典型油藏解剖,确定油气成藏时间,明确油气充注机理。1、明确油气充注路径与充注过程;2、划分油气成藏系统,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分析油气富集差异原因。2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6中原油田储量增长趋势及预测方法研究1、已发现油气藏和储量特点;2、储量增长趋势研究;3、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方法;4、主要探区储量增长趋势预测;5、增储领域和油气勘探发展战略研究。1、建立主要含油区油气成藏模式;2、建立一套适合中原油田储量增长趋势预测的技术方法;3、预测下步储量增长领域和地区。2年数学地质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7复杂断块群高精度成像方法1、精细偏移速度场建立方法;2、复杂断块区叠前时间偏移技术;3、复杂断块区叠前深度偏移技术;4、粘弹和各向异性条件下的偏移成像技术。1、形成一套完善的复杂断块高精度成像处理技术;2、处理地震资料能查明面积大于0.1km2-0.5km2的断块圈闭;3、地震成像深度与钻井误差小于1%。2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可任选一内容研究8地震资料品质定量评价与深化应用方法研究1、 三维观测系统定量评价。1) 观测系统基本属性定量描述;2) 观测系统空间采样评价;3) 观测系统采集成本评价。2、 野外资料定量评价。1) 野外单炮的基本品质定量评价;2) 现场处理资料的品质评价;3、 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评价。1) 成果的定量评价;2) 成果对野外质量的反馈;形成一套地震资料品质的定量评价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技术指标,如开展构造解释所需要的资料品质指标,开展储层预测所需要的资料品质指标。利用该体系可快速、准确地对设计的观测系统、野外单炮、最终剖面等进行质量或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定量评价。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如能分辨多厚的地层、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断层成像效果、是否满足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要求。2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9复杂地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1、 大面积障碍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1) 障碍区大小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程度分析2) 障碍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3) 障碍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2、 山地及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1) 高程突变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观测方式、组合方式、采样密度、钻井深度、药量大小等;2) 高程突变区静校正技术研究;试验各种静校正方法以及参数的效果、初至快速拾取方法等3) 高程突变区侧向干扰的去除技术研究4) 高程突变区吸收衰减补偿技术研究3、 表层砾石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1) 砾石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钻井工艺问题、药量型号以及大小等;2) 砾石区吸收衰减补偿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复杂地表区地震勘探技术,逐步解决东濮凹陷、白音查干等探区的地震勘探难题。2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可任选一内容研究10基于层序格架约束的储层叠前属性分析与反演技术研究1、层序格架建立及适用性评价分析;2、地震资料真振幅恢复及保振幅处理技术研究;3、正反演结合的AVO响应分析;4、不同流体类型的叠前属性解释模型建立;5、不同岩性及流体类型的叠前弹性波阻抗特性分析;6、叠前反演技术方法研究;7、叠前属性及反演数据的合理化地质解释。1、形成一套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前反演储层及流体预测技术2、能够有效预测8-10米的储层3、预测结果符合率达到85%以上2年岩性地层油气藏识别与描述技术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11基于层序格架约束的储层及流体叠前属性分析与反演技术研究1、层序格架建立及适用性评价分析;2、地震资料真振幅恢复及保振幅处理技术研究;3、正反演结合的AVO响应分析;4、不同流体类型的叠前属性解释模型建立;5、不同岩性及流体类型的叠前弹性波阻抗特性分析;6、叠前反演技术方法研究;7、叠前属性及反演数据的合理化地质解释。1、能够预测厚度大于5米的砂岩储层;2、能够有效检测剩余油分布。2年开发地震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12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1、多波的激发和接收技术;2、基于弹性波正演的多波勘探技术研究;3、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方法;4、多波地震资料综合标定和解释;5、由纵横波信息求取地层弹性参数和进行储层流体检测。1、形成一套成熟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2、完成约300km数字多分量资料的多波处理和综合解释; 3、通过多波资料解释分析提供有利钻探目标。2年开发地震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13水平井压裂机理研究1、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及延伸机理研究;2、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1)地应力与裂缝方位关系研究;(2)水平井压裂裂缝条数优化;(3)射孔参数优化;3、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技术;(1) 压裂裂缝几何尺寸优化;(2) 压裂施工参数优化。1、形成适合中原油田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2、现场成功施工2口井。2年压裂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4不同类型油藏注采井组压力分布评价方法研究1、注采井组整体监测工艺及方案研究;2、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3、低渗油藏注水压力径向扩散范围评价方法研究;4、注采井组压力分布评价方法研究;5、不同类型增注增产措施效果模拟及对策研究。1、试井模型符合油藏渗流特征。2、解释符合率80%以上。2年试井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5低渗高温高盐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研究。1、高温高盐油藏水淹机理研究;2、高温高盐油藏剩余油饱和度主要测井系列资料影响因素分析及图版校正方法研究;3、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研究;4、电磁波变化与油气水变化关系规律;5、储层(套后)水淹分级判别图版研究。1、明确高温高盐油藏水淹机理;2、解释层平均符合率达80%以上;3、井间电磁预测剩余油分布。2年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6低渗砂岩油藏薄差层水淹测井解释方法研究1、低渗砂岩储层特征、渗流规律、水淹机理研究;2、薄差层高分辨率处理及解释技术;3、水淹层定量评价技术研究;4、水淹层分级判别图版研究。1、建立水淹层饱和度解释模型和解释图版;2、水淹层分级解释单层平均符合率达80%以上。2年水淹测井解释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17钻井工程难降解含盐钻井废液废渣高效处理技术应用研究1、特殊复合凝聚剂和絮凝剂的研制;2、高级氧化和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技术研究;3、电渗析、膜过滤和反渗透处理技术研究;4、含盐钻井废水氯离子去除工艺技术研究;5、破胶、复合固结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研究 ;6、难降解有机物钻井废液废渣一体化处理装置的设计与研制。1、治理后的废水技术指标符合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技术要求,Cl-250mg/L;2、治理后的固体废物毒性符合GB/T5085.3-1996的技术要求,固废物达到GB18599-2001的类固废物技术要求。2年油田化学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18控压钻井技术研究1、 井口回压精细控制技术研究2、 钻井液当量密度控制技术研究3、 控压钻井设备配套技术研究1、形成一套现场可操作的控压钻井技术体系 2、应用井段复杂时效降低15%。2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19超短半径水平井技术1、高效开窗方法与技术研究;2、径向井眼射流喷嘴钻头研制与特性实验;3、超短半径转向送进系统研究;4、径向深穿透钻孔技术地层适应性研究。1、钻孔直径:5075 mm,孔眼长度:2030 m2、喷射压力不低于35MPa3、适用139.7mm或177.8mm套管。2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0液动旋冲钻井技术研究1、新型液动冲击器工作数学模型研究;2、新型液动冲击器结构优化研究;3、旋冲钻井配套钻头优选与研制。1、机械钻速提高30%以上;2、使用寿命80h以上。2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1超高密度钻井液技术1、处理剂的研制(1)加重材料分散剂的合成与筛选(2)高效降粘剂的研制2、钻井液体系确定与性能评价(1)流变性控制技术研究(2)抗污染、润滑性等性能评价1、钻井液抗温能力达到180以上;2、钻井液密度3.2g/cm3,流变性等性能满足施工要求。2年油田化学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2川东北复杂地层钻井防漏堵漏新技术先导试验1、川东北地层漏失规律研究2、新型防漏堵漏材料研发及工艺技术研究(1)防漏堵漏材料的研发(2)堵漏材料配方优化及性能评价(3)施工工艺1、堵漏强度大于20MPa2、通过防漏技术的应用,使孔隙性渗透漏失量减少60%3、堵漏材料抗温大于1504、一次堵漏成功率提高到50%2年油田化学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3分支井钻井技术先导试验1、分支井适用油藏类型及效果分析2、分支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试验3、分支井钻井工艺技术4、分支井井下工具及完井工具引进与应用1、引进国内油田分支井井下工具,现场试验2-3口井;2、形成二分支以上的分支井钻井工艺技术,各分支中靶率、井身质量合格率均为100%。3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4中原油田深层5-1/2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先导试验1、深层51/2套管开窗侧钻循环压力规律分析2、降低深层侧钻循环压耗方法优化技术分析3、降低钻井液内摩擦阻力控制技术4、开窗侧钻综合配套应用技术1、深部套管开窗侧钻成功率100%以上2、完钻井深3500m以上 3、钻井周期同比缩短10%4、现场试验1-3口井3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5断块油气田薄油层阶梯水平井钻井先导试验1、阶梯水平井井身结构及剖面优化设计技术应用2、阶梯水平井相关参数及摩阻控制能力计算分析3、LWD应用技术应用4、阶梯水平井钻井液技术试验应用1、满足同时开发两个油层的要求,且油层垂间距10米以上2、形成一套适合中原油田的阶梯水平井技术3、现场试验2-3口井2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635MPa地面高压喷射钻井先导试验1、35MPa大功率高压泵配置2、耐高压钻具及配合接头配套试验3、耐高压水龙头及水龙带改进完善4、耐高压地面管汇及高压闸门组配套试验5、高压水射流喷射工艺技术先导试验。1、设备、管具耐压达50MPa以上2、提速50%以上3、现场实验23井次3年钻井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7嵌入式钻井参数仪表研制应用1、环境适应性研究:爆炸、宽温、震动、日照、强电磁干扰等;2、数据采集系统研究:采集计算机、软件编制、安全栅、信号抗干扰处理、机箱设计;3、系统软件设计与编程:采集软件、司钻显示台显示软件、服务器软件编制、客户端软件编制、数据回放打印软件编制;4、传感器技术研究:新型传感器设计;井场信息传输系统(WITS)的应用研究。1、传感器采用4-20Ma或0-5VDC标准信号输出2、测量精度:大钩负荷、立管压力、泥浆体积、增减量、钻速1.5%;扭矩、出口排量2.5%;井深、大钩高度0.1m/单根;泵冲1SPM;转速1RPM3、系统供电:110250VAC-50Hz4、环境温度:-30-605、相对湿度:90RH2年油田化学中原油田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28井下钻柱使用可靠性分析根据钻井设计(包括井深、井的类别、泥浆性能、钻井参数)和钻具检测结果(含钻具的钢级、内外径等),运用井下管柱动力学和金属材料断裂力学等理论分析评价钻具使用的可靠性,掌握钻具在井下真正的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从而达到可以根据钻井设计优选钻具的目的。通过研究设计一套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计算机软件。通过现场100口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井的应用,符合率达到95%以上。通过钻具的优先,既避免钻具的质量浪费(能用二级的不用一级),又可保证钻具使用的可靠性。3年石油工程类管柱动力学方面中原油田钻井管具工程处29中原油田油气处理系统改造模式优化研究1、 油气处理系统各工艺环节用能分析;2、 油气处理系统效率分析联合站整体能量分析;3、 联合站合并运行方案的规划及可行性分析;4、 油气处理系统运行参数优化。1、 油气处理系统能耗下降5以上;2、 油气处理系统效率提高2以上。2年石油工程、油气储运中原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30高含水期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1、 油气计量技术研究;2、 油气集输管网优化技术研究;3、 油气集输系统效率测试与分析方式技术研究;4、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研究。1.油气集输系统能耗下降2%;2.油气集输系统效率提高1%。3.油气计量准确率提高5以上。2年石油工程、油气集输中原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31中原油田大型储气库建设地面工艺技术研究1、大型储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