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归去来兮辞(并序)目标导航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陶渊明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背诵全文。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1.把握“辞”的文体特征,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2.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蕴含于文字间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重点)2.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难点)过程与方法1.把握“辞”的文体特征,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2.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蕴含于文字间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了解辞的文体特点。【能力目标】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整体感知归去来兮辞(并序)被欧阳修评价为:“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一篇而已。”清新淡远而又洒脱的风格是其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作者辞官是因为官场的黑暗,但文章中却只字未提,只言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肺腑中流出,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整体感知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 、 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尤其是 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 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托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答案】归田的决心 归田时的愉快心情 仕宦生活 蔑视功名利禄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试着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提示】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而已。”这样的推崇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思维导图归隐的原因和过程初入家门时的场面归家后的日常生活定居田园时的乐趣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仆人迎接孩子等候路径将荒松菊犹存举家欢宴兴高采烈居住陋室自酌自饮散步成趣纵情山水归家生活怡然自得亲友往还琴书为伴耕种西畴驾车乘舟归去来兮辞(并序)思维导图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居家之乐室中之乐人情之乐农事之乐出游之乐田园之乐田园之乐归去来兮辞(并序) 思维导图文学常识走近作者陶渊明相关资料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并序)等。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年), (朝代)大诗人。名潜,字 ,世称“ ”。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表达出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如 。但也有少量如咏荆轲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等寄寓抱负的篇章。【答案】东晋 元亮 靖节先生 饮酒 归园田居走近作者你对本文的作者了解多少?【提示】陶渊明(365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人称其为“田园诗人”。他是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等。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其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作品。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写作背景济世无门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督邮事件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被任用为彭泽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邮至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迎,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结束了仕途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并序)就是一篇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出任彭泽令,不久就厌倦了这种官场生活,仅80余天就弃官归隐。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 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解绶去职,躬耕田园。这篇文章即写于他回归田园之初,文中反映出作者浓厚的 思想,表现出其对 之情。【答案】腐朽现实 归隐 农村田园风光的无限热爱写作背景你了解这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写作背景吗?【提示】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将视线转向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追求的艺术境地。文体知识辞概念又称楚辞、楚辞体。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发展概况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特点楚辞体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语句特征明显,好用语气词“兮”,句中常有虚词,可算作句中字数,也可以不算,每句三个节拍。形式上的活泼多样,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以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文体知识辞,是介于 和 之间的一种文体。辞因为起源于 时期的楚国,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又称 。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 。到了汉代,常把 和 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调节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答案】散文 诗歌 战国 楚辞 “骚体” 辞 赋文体知识你对“辞”这种文体了解多少,试着总结一下。【提示】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而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也多将辞、赋并称。这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齐整,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帮助调节语气、表情达意。自主预习字音辨识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靡途(m) (2)轻飏(yng) (3)熹微(x) (4)盈樽(zn) (5)壶觞(shng) (6)出岫(xi) (7)翳翳(y) (8)盘桓(hun) (9)西畴(chu) (10)窈窕(yo)(tio)(11)遑遑(hung) (12)耘耔(z)字音辨识给加点的字注音。(1)储粟( ) (2)一稔( ) (3)飏( ) (4)熹微( )(5)载欣载奔( )(6)壶觞( ) (7)眄( ) (8)矫首( )(9)岫( ) (10)翳翳( ) (11)盘桓( ) (12)西畴( )(13)棹( ) (14)窈窕( ) (15)遑遑( ) (16)耘耔( )(17)东皋( )【答案】(1)s (2)rn (3)yng (4)x (5)zi (6)shng (7)min (8)jio (9)xi (10)y (11)hun (12)chu (13)zho (14)yo tio (15)hung (16)z (17)go字音辨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浔阳(xn) 荒芜(w) 惆怅(zhng) 耘耔(z)B熹微(x) 稚子(zh) 盈樽(zn) 眄庭柯(min)C怡颜(y) 容膝(x) 流憩(q) 遐观(xi)D出岫(xi) 西畴(chu) 船棹(zho) 遑遑(hung)【解析】荒芜w,惆怅chng。【答案】A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轻飏(yng) 壶觞(shng) 出岫(yu) 景翳翳(y)B曷不(h) 耘耔(z) 东皋(go) 棹孤舟(zho)C熹微(x) 流憩(q) 遐观(xi) 眄庭柯(gi)D西畴(chu) 盘桓(hun) 遑遑(hung) 载欣载奔(zi)【解析】A项,“岫”应读“xi”;C项,“眄”应读“min”;D项,“载”应读“zi”。【答案】B通假释义掌握下列通假字的意思。1乃瞻衡宇通“横”,横木。2景翳翳以将入 通“影”,日光。通假释义1乃瞻衡宇 通 ,意义: 2景翳翳以将入 通 ,意义: 【答案】1“衡”通“横”,横木。2“景”通“影”,日光。通假释义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B乃瞻衡宇C将有事于西畴 D登东皋以舒啸【解析】“衡”通“横”。【答案】B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舟遥遥以轻飏 B临清流而赋诗C乃瞻衡宇 D抚孤松而盘桓【解析】“衡”通“横”。【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 B召有司案图C与武决去 D将有事于西畴【解析】A项,“衡”通“横”,横木;B项,“案”通“按”,审察、察看;C项,“决”通“诀”,辞别。【答案】D古今异义掌握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出仕,做官。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3)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惜。(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农事,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常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幼稚盈室古义: 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惜。(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 今义:指发生某事。【答案】(1)战乱。(2)做官。(3)不久。(4)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5)小孩。(6)感慨。(7)遗憾。(8)耕种之事。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 。今义: 。(2)尝从人事古义: 。今义: 。(3)幼稚盈室古义: 。今义: 。(4)策扶老以流憩古义: 。今义: 。(5)问征夫以前路古义: 。今义: 。(6)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 。(7)既窈窕以寻壑古义: 。今义: 。(8)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 。【答案】(1)指战乱;用来比喻乱子。(2)指做官;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3)小孩;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4)指拐杖;搀扶老人。(5)指行人;指出征的人。(6)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7)指深远曲折的样子(女子)文静而美好;(装饰、仪容)美好。(8)感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啬。文言实词掌握下列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策(2)绝(3)行(4)犹(5)引(6)乘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实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意义。(1)策(2)绝(3)行(4)犹(5)引(6)乘【答案】(1)竹制的马鞭;拄着;计谋,谋略。(2)断绝;与世隔绝;横渡;陡峭的;全然,绝对。(3)文体名称;前往;行走;将要;行走;运行;品行;实施。(4)还,仍然;如同;尚,还,仍。(5)举,拿;拉弓;引用;吸引;举;率领,导引;拉;牵、挂,这里引申为掉转。(6)乘车;顺应;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趁。文言实词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交”,副词,交互;名词,有交情的人。B项,“夫”,名词,人;代词,那。C项,“奚”,疑问副词,为什么;代词,什么。D项,“形”,都是名词,身体。【答案】D词类活用请记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1)当敛裳宵逝(名词作状语,连夜)(2)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审容膝之易安(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天天)(6)策扶老以流憩(名词活用作动词,拄着)(7)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8)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9)或棹孤舟(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桨划)(10)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11)感吾生之行休(动词作状语,将要)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1)眄庭柯以怡颜( )(2)倚南窗以寄傲( )(3)园日涉以成趣( )(4)悦亲戚之情话( )(5)乐琴书以消忧( )(6)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8)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1)使动用法,使愉快(2)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3)名词作状语,每天(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5)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6)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7)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8)意动用法,以为乐词类活用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园日涉以成趣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C情在骏奔 D当敛裳宵逝【解析】棹,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是名词作状语。【答案】B文言虚词掌握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2)以(3)之文言虚词解释下面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1)而(2)以(3)之【答案】(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2)使,让;把;表目的;表结果;表修饰;用;因为。(3)的;往;这些。文言虚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飘飘而吹衣 泉涓涓而始流B将有事于西畴 皆以美于徐公C悟已往之不谏 悦亲戚之情话D既自以心为形役 木欣欣以向荣【解析】A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D项介词,使,让/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A文言句式掌握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于”)稚子候(于)门(省略介词“于”)(2)倒装句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即“于西畴有事”)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即“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何”是“之”的宾语,“何之”即“之何”)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奚”是“疑”的宾语,“奚疑”即“疑奚”)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即“寻程氏妹于武昌丧”)(3)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译为“被”)遂见用于小邑(“见”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皆口腹自役 ( )(2)复驾言兮焉求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5)将有事于西畴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8)情在骏奔 ( )(9)寓形宇内复几时 ( )(10)稚子候门 ( )(11)遂见用于小邑 ( )(12)既自以心为形役 ( )【答案】(1)判断句,“皆”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焉求”即“求焉”(3)宾主前置句,“何之”即“之何”(4)介宾结构后置句,“丧于武昌”应为“于武昌丧”(5)介宾结构后置句,“有事于西畴”应为“于西畴有事”(6)介宾结构后置句,“告余以春及”应为“以春及告余”(7)宾语前置句,“奚疑”即“疑奚”(8)省略句,省略主语“余”(9)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10)省略句,“候”与“门”之间省略“于”(11)被动句,“见”表被动(12)被动句,“为”表被动。文言句式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复驾言兮焉求D曷不委心任去留【解析】A、B、C均为宾语前置句,D为一般疑问句。【答案】D语句翻译掌握下列重点句子的翻译。(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译文: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本领解决。(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我已经醒悟现在归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做官是错误的。(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译文: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向远处望望。(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译文:日色昏暗,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译文:春光里万木复苏欣欣向荣,清清泉水汩汩不绝涓涓长流。(6)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译文: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有时扶着手杖除草培苗。爬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诵诗篇。语句翻译翻译下面重点句子。(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译文: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译文: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译文: (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译文: (6)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译文: 【答案】(1)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本领解决。(2)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我已经醒悟现在归隐是正确的,而以前做官是错误的。(3)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向远处望望。(4)日色昏暗,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抚摸着孤松徘徊流连。(5)春光里万木复苏欣欣向荣,清清泉水汩汩不绝涓涓长流。(6)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有时扶着手杖除草培苗。爬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诵诗篇。语句翻译下面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善万物之得时译文:羡慕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B策扶老以流憩译文: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C请息交以绝游译文: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D曷不委心任去留译文:为什么不委屈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解析】D项,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答案】D佳句吟咏课内佳句。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4.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课外佳句。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8.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移居二首)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佳句吟咏补充下面横线处的句子。(1) ,知来者之可追。(2)实迷途其未远, 。(3) ,鸟倦飞而知还。(4)景翳翳以将入, 。(5) ,乐琴书以消忧。(6) ,泉涓涓而始流。(7)登东皋以舒啸, 。【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2)觉今是而昨非(3)云无心以出岫(4)抚孤松而盘桓(5)悦亲戚之情话(6)木欣欣以向荣(7)临清流而赋诗佳句吟咏赏析下面的句子。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幼稚:小孩子。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术:方法。这几句交代出仕的原因:作者出仕是因为生计所迫,所谓“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做官有公田之利,至少没有饥冻之虞。2.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惆怅感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眷然:思念的样子。归欤之情:辞官回去的心情。质性:本性。违己:违反自己的意志。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一稔: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敛裳:收拾行装。这几句强调归隐的主要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其实处于两难抉择的处境之下,做官固然能解决生计问题,但又与自己向往自然质朴的生活、厌恶虚伪奸诈的本性相违背;过隐居生活固然能回避官场中的繁文缛节,但生计却又没有保障。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作者毅然选择了辞官隐居。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经无法挽回,而知道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弥补。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谏:劝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是:正确。这是古今传诵的名句。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将按照自我的意志去生活。过去是“迷途”,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生机勃勃,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善:羡慕。行休:将要终止,指死亡。作者谢绝以前的交游,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春天到了,既可以去田间劳作,也可以游玩,“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的感伤。佳句吟咏根据提示默写名句。1.诗人弃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是: 2.诗人对黑暗的官场明确否定的句子是: 3.用双关语气表现诗人回归的快乐与自由的句子是: 4.明确诗人理想的句子是: 5.作者在文中表达对昔日为官的悔悟和对辞官归田为时未晚的庆幸的句子是 【答案】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4.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情景素材文字素材陶渊明与菊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最喜欢菊的诗人。周敦颐曾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陶渊明写菊并不多,一共六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陶渊明与菊已合二为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常被人采用的两个典故。由于这两个典故都与归田隐居有关,“菊”就与孤标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后人常用这两个典故来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以及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文字素材历代名家评归去来兮辞(并序)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素怀洒落,逸气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尘外。 毛庆番评选古文学余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也。” 王通文中子立命篇南北文章之绝唱。 宋洪迈容斋随笔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 宋陈知柔休斋诗话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一瓢挂树傲时代,五柳种门吟落晖。 徐夤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曹雪芹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历代诗话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李渔笠翁对韵犹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 崔道融文字素材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陶渊明陶渊明,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精神脊梁的象征。他淡泊名利,向往田园,蔑视权贵,质性自然。他站在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俯视芸芸众生,一身桀骜不驯的傲骨让所有的势利小人汗颜。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目光、现代人的思维解读陶渊明,又别有一番风味。1坚守精神家园。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田园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灵和自由美好的生活。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2放弃的智慧。陶渊明由于受传统的儒道思想熏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可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的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当社会的现实真的不容他的理想时,刚直坦率的性情,使他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只好辞官而去。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了真我思想。3崇尚自然。陶渊明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长期隐居农村,心平静气地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他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种种羁绊烦扰,在精神上真正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4高昂的头颅。公元405年冬天,彭泽县令陶渊明的上司来视察,别人劝陶渊明穿着整齐,态度谦恭地去参见这位官员。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的小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5享受亲情。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陶渊明好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份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尽管有时有劳累、彷徨、块垒和长啸,但亲情为他疗伤,给他希冀和抚慰,给他激励和温暖6让心灵远行。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陶渊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轻轻摇荡;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那时,我们也像陶渊明那样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7寂寞与诗意。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要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8张扬个性。陶渊明个性张扬的旗帜在飘扬。他是菊,有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和傲然脱俗的高尚人格。他更是松,是孤独的、寂寞的、挺拔的、傲岸的。人生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陶潜的选择恰好代表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9角色与本色。自然的人在社会中常常扮演着不同角色。有时,“心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能自由轻松地生活。所以,要像陶潜那要敢于放弃角色,回归本色,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去生活。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图片素材陶渊明图片素材陶渊明图片素材陶渊明图片素材陶渊明图片素材陶渊明画图片素材陶渊明画图片素材归去来兮辞(并序)书法作品图片素材归去来兮辞(并序)书法作品图片素材陶渊明故居图片素材陶渊明作品文本探究要点探究这篇辞赋有抒情和叙事两条线索,你能否选择重点字词分别列出?【提示】本文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把握了这条线索,才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要点探究序文交代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请根据序文内容分条归纳总结。【提示】(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饥冻可能更难以忍受。(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辞官归隐是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而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要点探究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描写角度生活乐趣表达的思想感情初进家门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举家欢庆,其乐融融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居室之乐引觞自酌,倚窗寄傲庭园之乐园涉成趣,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户外之乐琴书为伴,乐以忘忧农事闲暇,乘兴出游作者触景抒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要点探究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本文是一篇抒情辞赋,洋溢着似淡远实则浓烈的感情,这感情就是对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对污浊世俗和官场的厌弃。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在开篇直抒胸臆(田园将芜胡不归),又为过去误入迷途而悔恨,为现在的清醒而庆幸。也正因如此,作者才归家心切,日夜兼程,及至家门,如孩子般雀跃,对家中简朴的生活深感惬意。作者像倦飞的鸟儿终于归家一样,自由畅快。他或与亲人畅谈,或读书抚琴,或躬耕田间,或徜徉山间他对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喜爱,那么眷恋,因此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结尾处,作者将情感升华为理性的思考,点出“乐夫天命”的思想,卒章显志。要点探究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其心灵深处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提示】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陶渊明年轻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思想中灌注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客观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另一方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正直之士做官很难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当时的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团餐协议合同范本
- 饭店摊位出租合同范本
- 黄金回收置换合同范本
- 黄金项链转让合同范本
- 签订门店合作合同范本
- 粮库维修工程合同范本
- 约定事项合作协议合同
- 经销起重设备合同范本
- 老旧院落改造合同范本
- 耗材配送协议返利合同
- 2024年昆山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展会活动疫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 安全经验分享:中石油触电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 露天采石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资料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 大五人格与职业性格匹配研究
- 斜视手术课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Ⅱ》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