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 页 共 38 页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 页 共 38 页 目目 录录 前 言 3 1 概述 5 1 1 评价任务的由来 5 1 2 评价目的 5 1 3 评价范围 5 1 4 评价内容与方法 5 1 5 主要评价依据 6 1 6 评价目标 7 2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9 2 1 概况 9 2 2 工程分析 12 2 3 小结 13 3 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13 3 1 辐射源项概况 13 3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13 3 3 非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14 3 4 小结 14 4 防护措施评价 14 4 1 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 14 4 2 屏蔽厚度 15 4 3 防护安全设施 18 4 4 小结 19 5 辐射监测计划 19 6 辐射危害评价 21 6 1 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辐射危害评价 21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3 页 共 38 页 6 2 异常和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危害评价 23 6 3 小结 23 7 应急准备与响应 23 7 1 应急组织与职责 23 7 2 应急计划 24 7 3 应急能力的保持 24 7 4 小结 24 8 放射防护管理 24 8 1 管理组织和制度 24 8 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25 8 3 放射诊疗的质量保证 27 8 4 受检者防护 27 8 5 小结 28 9 结论和建议 29 9 1 结论 29 9 2 建议 30 附件 1 委托书 31 附件 2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2 附件 3 某县医院文件 35 附件 4 规章制度 38 附件 5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批复文件 54 附件 6 检测报告 58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4 页 共 38 页 前前 言言 某县医院始建于 1954 年 占地面积 5 万平方米 建院 60 年来现已发展成为集 医疗 教学 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某县医院临床 医技科室设置门类齐全 现设有病床 1300 张 医院设有 28 个 临床科室 11 个医技科室 另设有 120 急救中心 体检中心 现有正式在职职工 1049 余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770 余人 高级职称 34 人 中级职称 330 人 研究 生 4 人 本科 270 人 大专以上 602 人 现有蚌埠医学院兼职教授 4 名 某名医 5 名 首届某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1 名 拥有 2 个某省重点特色科室 泌尿外科 呼 吸内科 1 个某市重点专科 普外科 3 个某市特色专科 心血管内科 泌尿外 科 呼吸内科 某县医院还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婴医院 全国百姓放心医院 全省 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是某医科大学 蚌埠医学院 某职业技术学院 某卫校等医学 院校的教学医院 该某县医院设备较为先进 齐全 主要有磁共振 螺旋 CT DR 24 小时动 态心电监护仪 血液透析机 全身彩超 800mAX 光机 CR 成像系统 C 型臂 全套内窥镜系统 多功能呼吸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数字胃肠机等具有当代先进 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 近年来 医院狠抓内部管理 不断改善就医条件 积极探索适合医院发展的改 革之路 率先在医疗机构推行绩效管理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大力实施打造 皖北 名院 战略 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医院 美誉度 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 特别是 HIS 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 PACS LIS 实时监控系统 医保农合信息平台系统的上线运行 使医院整体信息 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013 年 10 月 10 日投入使用的病房综合大楼 总面积 4 2 万平方米 地上 23 层 底下 1 层 新设床位 1000 张 大楼布局合理 设施一流 功能齐全 宽敞舒 适 内设病房 手术室 血透室 重症监护室 ICU 体检中心 药房 静脉用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5 页 共 38 页 药调配中心 输血科等 同时拥有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中心供氧 吸引系统 中央空调 多媒体信息查询 消防监控和手术室洁净系统等一流的现代 化设施 每个病房建有卫生间 并根据病人需求 设高 中 低档病房 大大改善 了群众的就医环境 为某县医院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奠定了更坚实的基 础 根据 某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和 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阶 梯配置指导意见 经某市卫生局于 2013 年 11 月 23 日批复 某省卫生厅于 2014 年 1 月 8 日批复 同意某县医院新增配置 1 台 DSA 机器 建设单位名称 某县医院 主管部门 某县卫生局 设计单位 某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属性 改建 项目审批机关 某市卫生局 某省卫生厅 审批文件 文号 院部电话 设备科电话 传真 邮编 上述项目为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 在可行性论证阶段 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 价报告书 为此该医院委托某科克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上述放射诊疗项目进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依据国家有关法规 标准的要求对该院改建 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 并编制本评价报告书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6 页 共 38 页 1 概述概述 1 1 评价任务的由来评价任务的由来 受某县医院委托 委托书见附件 1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和相关的放射卫生法规 标准以及该院提供的各种资料 对该院介入 DSA 放射 诊疗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 1 2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通过对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因素和强度 拟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有关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照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预测性分析 论证建设项目放 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为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提供依据 为建设单位改进放射防护 设施设计 完善放射防护措施和放射卫生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1 3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本报告书评价的主要评价区域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涉及的控制区和监督区 控 制区是指 X 射线机房内部 监督区包括 X 射线机的控制室 设备室 候诊室 走 廊等 评价涉及的放射诊疗设备为 一台介入 X 射线机 机器正在招标中 厂家和 型号未确定 本报告书评价涉及的人员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 可能进入该场 所的公众和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 本报告书不包括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设备安装调试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评 价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7 页 共 38 页 1 4 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内容与方法 1 4 1 内容内容 本报告书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该院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工程分 析 辐射源项分析 危害因素分析 工程设施的屏蔽设计 设备辐射安全性能 拟 采取的放射防护措施 辐射监测 辐射危害评价 放射防护管理 应急准备与响应 计划评价等 1 4 2 方法方法 通过对建设项目有关资料调研和现场考查分析和理论计算 将获得的有关数据 和资料与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相比较 对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 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设施等做出评估 1 5 主要评价依据主要评价依据 1 5 1 法律 法规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 2011 年 12 月 31 日施行 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449 号 2005 年 12 月 1 日施行 3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 46 号 2006 年 3 月 1 日施行 4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卫监督发 2012 25 号 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55 号 2007 年 11 月 1 日施 行 1 5 2 标准标准 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 2002 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GBZ T 196 2007 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 T 181 2006 4 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三 并列标准 诊断 X 射线设备辐 射防护通用要求 GB9706 12 1997 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 2 2007 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 128 2002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8 页 共 38 页 7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0 2013 8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38 2002 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 2003 10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 GBZ 179 2006 11 医用 X 射线诊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6348 2010 12 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WS T328 2011 1 5 3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辐射防护手册 第一分册 辐射源与屏蔽 李德平等著 2 放射卫生学 姜徳智主编 3 辐射源室屏蔽设计与评价 王时进等著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资料 4 国际放射放射防护委员会 2007 年建议书 ICRP103 号出版物 2007 年 5 Radiation Shielding for Diagnostic X ray BIR IPEM 联合工作报告 6 辐射防护手册 第三分册 辐射安全 李德平等著 7 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 初步设计图纸及资 料 1 6 评价目标评价目标 1 6 1 放射防护原则放射防护原则 1 辐射防护实践的正当性及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辐射防护实践的正当性及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经过正当化判断的属正当的辐射实践 按照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在考虑了社 会和经济因素之后 个人受照剂量 受照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应保持在可 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 剂量限制原则剂量限制原则 1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 2002 中规定 任何工作人 员的职业照射水平不超过下述限值 a 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 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9 页 共 38 页 20mSv b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 50mSv 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0mSv d 四肢 手和足 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0mSv 2 公众剂量限值 公众剂量限值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 中规定了公众中有关关键 人群组成员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 年有效剂量 1mSv b 特殊情况下 如果 5 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 则某一单一年 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 5mSv 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mSv d 四肢 手和足 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mSv 1 6 2 评价目标值评价目标值 该项目防护设施的屏蔽效能评价 主要参考 GB18871 2002 中有关职业照射剂 量约束和持续照射情况下公众剂量约束限值 以及 GBZ T201 1 2007 中有关屏蔽设 施外周围剂量当量率的要求 建设单位参考同类建设项目年有效剂量控制值 确定 的年有效剂量 眼晶体的当量剂量的管理目标和参考点的瞬间剂量率控制值分别为 1 年剂量评价目标值 该项目的评价目标 主要参考 GB18871 2002 中有关职业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 要求 持续照射情况下公众剂量约束限值 以及同类建设项目年剂量目标的评价经 验 对职业人员 取其年有效剂量限值的 1 4 即 5mSv a 取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的 1 10 15mSv 对公众照射 取其年有效剂量限值的 1 10 即 0 1mSv a 2 瞬间剂量率控制值 评价单位参考上述标准 结合评价单位评价经验 屏蔽设施外 30cm 处 人员 驻留处 的瞬间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值取 2 5 Sv h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0 页 共 38 页 以同时满足年剂量评价目标值和瞬间剂量率控制值判断本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 和措施是否满足各类人员的防护要求 2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概况与工程分析 2 1 概况概况 1 建设项目名称 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 2 建设单位 某县医院 3 建设地址 某县溪河路 252 号 4 建设项目性质 改建 5 主要设备 拟招标一台 DSA 厂家和型号尚未确定 6 主管部门 某市卫生局 7 设计单位 某市设计院 8 放射工作人员 介入科共有 6 名放射工作人员 不包括内外科专业技术 人员 9 建设项目选址 某县医院综合病房楼六楼东区 10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 综合病房楼位于院区西北区 该楼南侧为门诊楼 北侧是医院空地 西侧是空地 东侧是停车场 新盖病房楼 医院地理位置示意图 见图 2 1 综合病房楼六层平面见图 2 2 11 建设单位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邮编 建设单位传真 联系人 12 拟建放射诊疗项目场址的环境辐射水平 2014 年 6 月 某科克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使用 XH2020 型剂量率仪测量了 该院区环境本底辐射水平 测量结果范围为 0 03 Sv h 0 12 Sv h XH2020 型便携 式 X 剂量率仪主要技术性能见表 2 1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1 页 共 38 页 表 2 1 辐射环境监测仪器参数 仪器名称闪烁体探测器 仪器型号XH2020 生产厂家西核公司 能量响应23keV 7MeV对137Cs 响应最大值 30 量 程1nSv h 99 9 Sv h 0 1 Sv h 9 99mSv h 检定证书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2 页 共 38 页 图 2 2 综合病房楼六层平面示意图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3 页 共 38 页 2 2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2 2 1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又称数字血管成 像 Digtal Vascular Image DVI 是一项 X 射线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综 合应用技术 其技术核心是数字减影技术 它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运算中的减法 函数进行计算分析的 数字图像的减法运算就是 两个不同时间拍摄的图片 T1 和 T2 T1 减去 T2 即为在 T1 中去除含有 T2 的图像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 是用注 射显影剂之后的数字影像减去没注射显影剂之前的数字图像 蒙版 所得的图像 就是注射显影剂之后与注射显影剂之前信号强度不同组织 那就是想要得到的血管 影像 数字减影像再经模转换器 A converter 处理后即可转换为模拟图像 并以不 同灰阶度的影像显示于电视监视屏上 减影的过程是由计算机瞬间完成的 当造影 剂在血管内移动的同时 陆续输入计算机的造影像瞬间与蒙片自行顺次减影并形成 一系列减影像 从而可实时观察到其动态 即实时显像 电视监视器上显示的减影 像经过处理后 可摄取在胶片上永久保存 也可将未经数模转换的数字减影像输入 磁盘记录存档作永久存储 2 2 2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流程见图 2 3 2 2 3 防护设施布置防护设施布置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位于综合病房楼六层东区 机房墙体采用砖混结构 防 图 2 3 介入放射学工作流程图 手术完毕患者离开 介入诊疗室 工作人员对患者进 行摆位和防护 患者进入介入诊疗 室 工作人员关闭内外 防护门 手术过程中使用透 视或减影曝光 工作人员穿戴个人 防护用品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4 页 共 38 页 护钡板 铅等进行防护 观察窗采用铅玻璃防护 机房内外门均采用铅皮 钢板防 护 机房内拟设置专用机械通风设施 机房外门处拟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 指示灯 2 3 小结小结 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墙体 机房内外脚踏感应防护门 玻璃观察 窗的设计规划中拟采用放射防护材料 在机房内拟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在机房外门 处拟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上述拟采用的放射防护设施齐全 合理 3 辐射危害因素分析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3 1 辐射源项概况辐射源项概况 该院拟新引进 DSA 装置 1 台 安装于综合病房楼六层改造介入科 DSA 室 设 备正在招标中 厂家和型号尚未确定 本报告书按照目前常用 DSA 设备的参数 最大管电压 125kV 最大管电流 1250mA 进行评价 表 3 1 拟安装 X 射线装置主要性能一览表 机房名称最大管电压 kV 最大管电流 mA 招标时间 DSA125kV1250mA2014 年 3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3 2 1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辐射危害因素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辐射危害因素 X 射线机产生的有用射线种类是 X 射线 在屏蔽不当的情况下 X 射线机的 有用射线 散射线 泄漏射线等均可以穿透屏蔽物质 如屏蔽墙体 防护门等对人 员产生辐射危害 如果穿墙管道设计位置不当 走向不合理或者防护厚度不够 射 线通过这些管道或管道经过的薄弱墙体对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3 2 2 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辐射危害因素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辐射危害因素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5 页 共 38 页 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 如安全装置失灵 损坏等 人员可能误入正在进行诊疗 的 X 射线机室内 或者人员停留于正在进行诊断的 X 射线机室内而不被发现 此 时将会受到散射线 泄漏射线甚至是有用射线的危害 3 3 非辐射危害因素分析非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诊疗装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非辐射危害因素是在辐射照射下空气吸收 辐射能量并通过电离作用产生的臭氧 O3 和氮氧化物 NOX 一般情况下 臭氧和 氮氧化物的产额较低 当介入放射诊疗装置机房能够保持通风良好时 可满足对臭 氧和氮氧化物的防护要求 3 4 小结小结 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拟使用的辐射源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 上 述辐射源产生的辐射危害因素为 X 射线 产生辐射危害的途径是外照射 根据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卫监督发 2012 25 号文的划 分 该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的建设项目 4 防护措施评价防护措施评价 4 1 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 4 1 1 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的一般要求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的一般要求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 2013 中规定 医用诊断 X 射线 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 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 的一端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 2002 要求对辐射工作 场所进行分区管理 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对不同区域的防护做出具体管理要求 4 1 2 介入工作场所布局介入工作场所布局 该院 DSA 介入诊疗工作场所位于综合病房楼六层东区 介入治疗工作场所由 介入治疗室 控制室 准备间等组成 三个介入诊疗室周围情况见表 4 1 该工作 场所位于六楼最东侧 场所相对独立 符合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6 页 共 38 页 GBZ130 2013 的要求 导管准备室 洗消室等处于同一楼层便于工作 房间布 局合理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见图 4 1 表 4 1 介入工作场所周围情况 场所东侧南侧西侧北侧楼上楼下 DSA 室楼梯器械间 控制设备 间 无微机房病房 图 4 1 病房综合楼六层东区介入科平面示意图 4 1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分区建议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分区建议 建设单位拟依据 GB18871 的要求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进行分区管理 将放射 诊疗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对不同区域的防护做出具体管理要求 控制区 以防护门为界的 X 射线机房内部 此区域通过防护门严格控制无关 人员进入 当 X 射线设备运行时 此区域内除正在接受诊断的患者和必须的陪伴 人员及手术操作人员外 没有其他人员滞留 监督区 机房防护门外的候诊区 控制室以及毗邻机房屏蔽墙外可能受到辐射 影响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通过一些警示标识减少非工作人员的停留时间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7 页 共 38 页 4 2 屏蔽厚度屏蔽厚度 4 2 1 机房墙体及门窗屏蔽设计机房墙体及门窗屏蔽设计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 2013 规定 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 朝向的墙壁应有 2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 1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 1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机房的门 窗必须合理设置 并 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 天棚 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 充分注意上下 邻室的防护与安全 机房的门 窗必须合理设置 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因此 结合 GBZ130 2013 的要求 X 射线机房的屏蔽墙体 室顶 地板 防 护门窗等按照均应达到 2 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进行评价 该院介入机房四周墙体为砖混结构 砖混墙内外两侧各贴一层 15mm 的防护 钡板 墙体 室顶及地面的屏蔽材料及厚度见表 4 2 根据参考资料 3 针对 150kV 的 X 射线每 20mm 密度为 2 7t m3 的钡砂混凝土为 1 mmPb 每 50mm 密度 为 2 35t m3 的混凝土为 1 mmPb 则放射诊疗机房屏蔽设施铅当量见表 4 3 表 4 2 放射诊疗机房墙体 室顶 地板屏蔽设计 场所四周墙体室顶地板 DSA 室30mm 厚防护钡板3mm 铅板 空心板30mm 厚防护钡砂 150mm 厚现浇混凝土 注 根据厂家提供的材料 10mm 厚防护钡板 1mmPb 1mm 铅板 1mmPb 防护钡砂密度 2 7t m3 普通混凝土密度 2 35t m3 表 4 3 放射诊疗机房屏蔽设施铅当量 场所四周墙体室顶地板外防护门内防护门观察窗 DSA 室3mmPb3mmPb4 5mmPb3mmPb3mmPb3 6mmPb 由以上结果可知 该院介入诊疗机房的四面墙体 室顶 地板 防护门 铅玻 璃观察窗的防护厚度均已超过 3mmpb 能够满足放射防护需要 但防护过当 不 符合防护最优化原则 4 2 2 通风和穿墙管道设计通风和穿墙管道设计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 2013 规定 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 风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8 页 共 38 页 该院对介入机房的通风和穿墙管道进行了初步设计 该院介入机房均设计了机 械通风 排气扇每小时换气能力为 200m3 h 新风量 30 新风 排风机组均设 于每层吊顶内 所有机房电缆线 包括网络线 电话线 及穿墙管道如空调系统各 管道 上下水管道均设在本层吊顶内 该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通风 电缆线及穿墙管道设计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2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使用面积放射诊疗工作场所使用面积 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130 2013 要求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 面积 新建改建 X 射线机房 单管头 X 射线机房应不小于 30 m2 该院介入机房内径尺寸及使用面积见表 4 4 该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使用面 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表 4 4 介入机房内径尺寸及使用面积 场所长度 m 宽度 m 层高 m 净高 m 面积 m2 DSA 室6 25 73 92 735 34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19 页 共 38 页 4 2 4 DSA 操作时的防护用品操作时的防护用品 1 该院原介入科已配备铅皮等患者防护用品 见表 4 5 新介入机房建成后 防护用品仍将继续使用 2 该院现有介入科已配备铅屏风 铅吊帘 铅衣 铅帽 铅围脖 铅眼镜 等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见表 4 6 新介入工作场所建成后防护用品仍将继续使用 并且会适当增加防护用品数量 表 4 5 拟配备的患者放射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名称防护当量 mmPb 所在科室数量 铅防护用具0 35介入科2 套 表 4 6 拟配备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名称防护当量 mmPb 所在科室数量 铅上衣0 5介入科4 铅防护围裙0 35介入科4 铅防护性腺三角0 5介入科4 铅防护帽0 35介入科4 铅防护围领0 5介入科4 铅防护眼镜0 2介入科6 铅头盔0 5介入科4 铅裤头0 2介入科2 铅手套0 25介入科8 4 3 防护安全防护安全设施设施 该院拟在所有介入治疗工作场所设置 1 在防护门设置防护门电动开关 便于开关防护门 2 防护门设置防碰撞装置 3 机房内安装监视和对讲装置 4 机房防护门上方安装辐射工作指示灯并与设备开关联锁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0 页 共 38 页 5 机房防护门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6 红外感应安全装置 脚感应开关 4 4 小结小结 某县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合理 选址考虑了邻室及周围场所的 防护与安全 医院拟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管理 该院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机房墙 体 铅玻璃观察窗 机房内外防护门均进行放射防护设计 经核算 该院所有介入 机房墙体及门 窗防护厚度设计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防护安全装置 个人防护 用品 穿墙管线设计 机房内通风设计等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所有机房面积 设计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建议医院增加必要的防护安全措施 包括辐射防护常识宣传栏 在机房门口张 贴中文警示用语等 5 辐射监测计划辐射监测计划 建设单位没有制定相关的辐射监测计划 为了完善建设单位的辐射监测 建议医院根据 医用常规 X 射线诊断设备影 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76 2011 和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 2002 等标准的要求 制定本单位的辐射监测计划 在计划中明确辐 射监测的种类 个人监测 场所监测 设备监测 量 监测设备和监测周期 并 对所有监测记录的管理作出安排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制定辐射监测计划时可酌 情考虑以下内容 1 设备监测 1 监测内容 X 射线机监测内容 影像质量的性能指标监测 2 监测周期 a 验收监测 X 射线装置安装调试后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验收检测 b 稳定性监测 对上述监测内容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本单位的规则规定 的周期进行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1 页 共 38 页 c 状态监测 X 射线装置运行后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 标进行常规监测 监测周期为 1 年 4 监测记录和保存 存档保存 2 工作场所监测 1 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包括控制区和监督区 a 控制区监测因子 DSA 的床边手术人员的头 胸 腹及性腺部位剂量率 的有关监测 b 监督区检测因子 X 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 监测点位于控制室 防护门 外及周围其他有关毗邻区 检测因子为 X 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 2 监测周期 a 验收监测 X 射线装置安装调试后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放射 防护设施进行验收检测 b 稳定性监测 X 射线装置运行后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对工作场所进行检 测 检测周期为 1 年 c 本单位自主监测 每 6 个月或根据需要进行 由本单位防护负责人实施 3 监测设备 配备环境级 X 剂量率仪 4 监测记录与保存 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记录并存档长期保存 3 个人监测 1 监测内容 本单位个人监测仅包含个人剂量监测 对象为放射工作人员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2 监测周期 一般为 30 天 最长不超过 90 天为一个监测周期 3 监测设备 由被委托单位提供 4 监测记录与保存 建立个人剂量档案长期保存 并将结果记录入放射工 作人员证中 4 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1 监测仪器由法定计量检定单位定期检定 检定周期为 1 年 并按本单位质 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和经常性的检验 2 监测工作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2 页 共 38 页 3 对委托单位的资质情况进行查验 4 监测报告经审核后签发 6 辐射危害评价辐射危害评价 6 1 正常运行条件下正常运行条件下的辐射危害评价的辐射危害评价 1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屏蔽设施外辐射危害评价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屏蔽设施外辐射危害评价 根据医院提供现有工作量和机房防护屏蔽情况 类比其他采用相似设备和屏蔽 建筑的 X 射线机机房监测结果 可以认为 该院介入机房在现有屏蔽厚度下 通 过屏蔽手段和严格管理 机房外相关位置处的剂量率接近本底辐射水平 由于透视 辐射造成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将小于 2mSv 公众年有效剂量小于 0 1mSv 2 近台操作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评价 近台操作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评价 1 工作量 该院提供的 DSA 治疗工作负荷 年介入手术按 5000 台估算 预计每年心脑血 管造影 3000 台 每台透视 5min 每年安放心脏支架 起搏器 1000 台 每台透视 10min 每年安放射频消融 500 台 每台透视 20min 每年其他外周介入手术 500 台 每台透视 10min 上述手术减影时 放射工作人员均有机会回到控制室观察 按保守估算 每台手术放射工作工作人员床边减影时间为 1min 按照每位工作人员每天上述各类手术均作 2 台估算 年工作 250 天 2 床边剂量估算结果及评价 根据该医院提供的工作负荷 计算得知 全年近床透视曝光时间 心血管造影 5min 安放支架 10min 射频 20min 外 周 10min 2 60min h 250d 年 375h 年 减影曝光时间 心血管造影 1min 安放支架 1min 射频 1min 外周 1min 2 60min h 250d 年 33 3h 年 根据 GBZ T144 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 的说明 空间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3 页 共 38 页 某点的 H 10 值可作为位于该处的人体所受有效剂量的近似值 则其年剂量 H 10 值 工作时间 手术者和助手的近床操作时辐射水平类比监测结果见表 6 1 手术者和助手的 年剂量 眼晶体当量剂量估算结果分别见表 6 2 表 6 3 表 6 1 DSA 近床辐射水平类比监测结果 位置头部 Sv h 胸部 Sv h 腹部 Sv h 性腺 Sv h 手术者 防护屏前透视 160180227221 手术者 防护屏前减影 693743839839 手术者 防护屏后透视 0 811 732 353 31 手术者 防护屏后减影 44466766 助手 透视 5687 注 1 照射野开至最大 照射束垂直治疗床 床上置散射体 透视 69kV 9 3mA 减影 80 kV 120mAs 2 测量时手术者位使用床边防护用品 助手位无床边防护用品 表 6 2 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使用床边防护用品后工作的年剂量估算 人员剂量率 Sv h 年曝光时间 h 年剂量估算值 mSv a 术者透视曝光 0 81 3 313750 30 1 24 术者减影曝光 44 6733 31 47 2 23 助手透视曝光 5 83751 86 3 00 表 6 3 介入治疗工作人员眼晶体年当量剂量估算 操作位置头部剂量率 Sv h 年操作时间 h 年当量剂量估算值 mSv 术者位 0 81 3750 30 术者位 44 33 31 47 助手位 5 3751 86 注 近台操作工作人员头部剂量率近似代表眼晶体剂量率 由表 6 2 中估算结果可知 在当前工作负荷下 该院介入治疗手术者 助手在 有床旁防护屏和防护围裙工作情况下 其年有效剂量最大值分别为 3 47mSv 和 3 00mSv 符合年剂量评价目标值要求 5mSv a 介入治疗室内手术者眼晶体年当量剂量估算值 1 77mSv 助手眼晶体年当量剂 量估算值 1 86mSv 眼晶体年当量剂量均符合年剂量评价目标要求 15mSv a 上述剂量估算中按照工作人员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计算 如果按照个人防护用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4 页 共 38 页 品屏蔽效率 90 计算 则上述剂量将会减少至 10 3 建议 建议 建议建设单位制定相应措施 督促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放射防护意识 在介入放射学手术过程中严格防护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控制曝光时间 尽可能减 少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在介入放射工作负荷显著增加的情况下 应对介 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进行重新评估 除非手术必要 其他人员应尽量远离曝光 位置或采取防护措施 6 2 异常和事故情况下异常和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危害评价的辐射危害评价 在屏蔽设施损坏或操作人员在室内误曝光时以及设备故障时 操作人员或受检 者可能接受较大剂量照射 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随机性效应 其发生几率 而非严重 程度 与剂量大小有关 从防护角度看 该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 根据评价单位检测结果和建设单位辐射防护措施分析 本报告涉及的 X 射线 装置事故和异常情况下放射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危害仅为随机效应 但是如果介入 诊疗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使用放射防护设施 管理混乱或者设备维护不到位 也有 可能对工作人员或受检者造成确定性效应 6 3 小结小结 经估算 在医院预计工作量下 某县医院屏蔽设施外的辐射剂量率接近本底辐 射水平 低于本报告书提出的瞬间剂量率控制值 在医院预计工作负荷下 该院 DSA 介入治疗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 眼晶体的 年当量剂量符合本报告书提出的年剂量评价目标 某县医院应通过建立和落实各种 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措施 避免或减少异常 和事故照射的发生 7 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准备与响应 7 1 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组织与职责 该院制定了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见附件 2 在该预案中规定成立辐射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5 页 共 38 页 防护安全领导小组 由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 开展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 工作 在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中明确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的职责以及各相关科室 的具体职责等 该院应急机构组成合理 职责明确 有利于落实应急指挥 现场处置 现场救 护 后勤安全保障等责任 7 2 应急计划应急计划 该院制定的 放射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见附件 2 内容包括 总则 放射 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放射性事故应急处 理程序等内容 但预案中缺少医院可能发生的放射性事故分析 日常应急培训 应 急救援工作等内容 同时某些内容与该院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建议针对具体的 可能产生的应急情况进行分析 提出可行的应急措施 7 3 应急能力的保持应急能力的保持 应急预案中就应急能力的保持没有作相应的规定 尚没有说明根据实际情况 如人员的变动等 对应急计划的内容适时进行培训或演练 并根据培训和演练情 况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7 4 小结小结 建设单位在辐射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准备 应急计划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 础 制定了 放射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具备一定的辐射事故应急能力 建议医院进一步补充完善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持本院 的辐射应急能力在较高的水平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6 页 共 38 页 8 放射防护管理放射防护管理 8 1 管理组织管理组织和制度和制度 8 1 1 管理组织管理组织 该院以濉医发 2014 51 号文件成立了某县医院辐射防护安全领导小组 该 小组由组长 副组长和 7 名成员组成 明确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的职责 但未明确小 组成员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 详见附件 2 8 1 2 规章制度规章制度 该院在以往的工作中 制定了一系列放射防护规章制度 包括 安全保卫制 度 安全管理制度 放射安全防护措施及方案 辐射防护制度 介入技术 操作常规 介入科规章制度 介入科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临床介入工作工 作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员工及患者遭受意外射线损伤的处理程序 等 主要规章制度见附件 5 医院尚缺乏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 测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受检者防护 制度 等有关制度 建议医院对放射设备进行严格的放射防护管理 按照 放射诊 疗管理规定 卫生部第 46 号令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 55 号令 和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449 号 等法 规的要求 针对放射设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8 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本项目涉及介入科放射工作人员 5 人 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尚未按照放射工作 人员进行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 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只是针对介入科 放射工作人员 尚未对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8 2 1 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员的培训 该院介入科放射工作人员共 5 名 均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5 名放射工作人 员均于 2013 年参加了由某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考核结果 均合格 8 2 2 个人剂量管理个人剂量管理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7 页 共 38 页 2014 年已委托有资质的北京蓝道尔辐射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对全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医院提供了 2013 年 2014 年 年度的个人剂量检测报告四份 详见医院提供的报告 见附件 6 最近 4 期报告 分析结果见表 8 1 表 8 1 某县医院介入科个人剂量检测分析表 佩戴起始日期 佩戴天 数 佩戴人 数 超过调查 剂量人数 备注 2013 6 28855 2013 9 24865 2014 1 141005 2014 4 3805 从上表分析 个人剂量计存在漏检情况 个别介入工作人员剂量偏高 医院提 供原因是由于个人剂量计曾经放在机房内部所致 该院应按照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规范 规定的监测周期向监测单位送检个人剂 量计 监测周期不能超过 90 天 应对所有放射工作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应对介入 工作人员佩戴两个个人剂量计 一个佩戴在防护衣外 一个佩戴在防护衣内 条件 允许的情况下应佩戴指环剂量计 对于需要调查的人员情况应及时调查 形成书面 报告 对于介入工作人员应督促其及时使用各种床边防护用品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8 2 3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 该院按照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 55 号 的要求 已于 2013 年 6 月委托某市卫生监督所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介入 科其余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结果均为可继续从事原放射性工作 但部分人员需要复查 介入科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详见表 8 2 建议医院及时组织未查体及需要复查的人员进行查体 医院还应按照 放射工 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中的要求 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 离岗前和应急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8 页 共 38 页 健康检查 并且及时制定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表 8 2 介入科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表 名称 学历 专业职称查体结果及处理意见 李明志大专影像医师 正常 杨森本科 影像 医师 正常 高飞本科影像医师 正常 单广大专 影像 医师 正常 王震大专影像医师 正常 王迪额大专影像医师 正常 8 2 4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 该院已建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并由医务科统一保存 应按照某省卫生 厅发布的有关放射诊断机构档案管理的要求 制定 放射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8 3 放射诊疗的质量保证放射诊疗的质量保证 按照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七条的规定内容 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 有 一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二 放射影像技师 三 相关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 该院介入科配备 5 人 其中 影像学医师 5 人 以上人员配备符合 放射诊疗 管理规定 第七条的规定内容 具备实施放射诊疗质量保证的人员条件 医院相关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也参与介入手术 尚未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 理 医院应严格按照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配置放射治疗工作人员 对相关内外科 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该院未制定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建议及时制定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 案 并且成立质量管理小组作为放射诊疗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并且根据本单位 现有设备情况制定相应的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对医用射线装置进行全面质量控 制 质量控制检测内容和结果 设备的维修和检修等应登记存档 细化放射工作人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29 页 共 38 页 员的职责 并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建议院方对医用射线装置 诊疗计划等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检测的内 容和结果 设备的维修和检修等应登记存档 严格按照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配置 放射治疗工作人员 对相关内外科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加强 安全防护措施 制定和完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措施 并切实加以落实 继续对医用 射线装置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 8 4 受检者防护受检者防护 该院配备了受检者防护用品 详见表 4 6 尚未制定受检者防护制度 应根据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的要求 制定受检者的防护制度 严格执行受检者防护 减 少受检者敏感部位的照射 卫生部 46 号令第二十六条规定 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 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 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 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 保存 提取和借阅制度 不得因资料管理 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 不得将 X 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 X 射 线项目 三 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 X 射线检查前 应问明是否怀孕 非特殊 需要 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龄妇女 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 应当尽量以胸部 X 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二十七条规定 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 应当经过充分论证 制定周密的 普查方案 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8 5 小结小结 该院已成立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了委员会职责和委员会成员名单 成立 了辐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明确了小组职责和成员名单 但未明确小组成员的应急 联系电话 医院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 30 页 共 38 页 医院已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其中个 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偏高 医院已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