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知识简PPT课件.ppt_第1页
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知识简PPT课件.ppt_第2页
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知识简PPT课件.ppt_第3页
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知识简PPT课件.ppt_第4页
中药饮片鉴别基础知识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定义与任务 1 1中药饮片鉴别的定义用性状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方法 生物技术鉴别方法和分类鉴别方法鉴别中药饮片品种真伪 质量优劣的科学 1 2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任务1 2 1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 确定品种及其不同商品规格的炮制品 识别饮片正品 混淆品及伪品 鉴别品质 确定饮片不同的商品等级与质量优劣 1 1 2 2中药饮片鉴别的任务 识别品种正伪 保证饮片质量 中药饮片品种众多 来源广泛 由于历史的原因 饮片名实不符 正品 混淆品以及伪品混淆的情况严重存在 影响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和信誉 鉴别饮片品种 弄清正品 混淆品和伪品 可保证其品种正确 质量可靠 鉴别饮片不同规格的炮制品与商品等级 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饮片的生品 制品含化学成分有别 临床应用目的有所侧重 且其不同的商品规格等级与其所含成分 疗效有直接的关系 鉴别饮片不同规格的炮制品与商品等级 对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确定饮片质量优劣指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产地广泛 采时有定 中药饮片炮制有严格的规范 同一种中药 不同产地 不同采集时间 不同炮制方法 对其活性成分有明显影响 如秦皮以春夏之交时采集嫩皮 采后立即切丝 晾干 有效成分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含量高 而秋冬之季采集 水浸渍后切丝 晾干 有效成分含量低 以中药饮片所含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为指标 确定不同中药饮片的地道产地 采集时间和炮制方法 为制订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供数据 也是中药饮片鉴别的任务之一 2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方法 2 1性状鉴别方法用眼看 手摸 鼻闻 口尝和试验 水试 火试 等方法观察中药饮片的形状 大小 颜色 气味 质地和火烧爆鸣 入水浮沉等特征以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方法 2 1 1眼看看 系用眼睛直观中药饮片的形状与颜色 切面 周边与外表面和断面等特征 3 2 1 1 1看形状与颜色 指看中药饮片固有的外形特征及其色泽 如肾形的沙苑子 喇叭状的凌霄花 切面平坦 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0 3 1 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的通草 而其伪品小通草的表面为白色或淡黄色 无明显纹理 切面平坦 显银白色光泽 无空心 等 观察全草类 叶类 花类和某些动物类中药饮片时 需先将其用水浸湿 使其展平后观察 如观察金钱草饮片 需将其水润软化后 将叶片展开置光线充足处观察 有棕色线纹的鉴别特征 而其伪品点腺过路黄的叶片则布满腺点 观察中药饮片色泽应在自然光下 色泽的描述 要确切 简明 用两种颜色复合描述时 以后种色调为主 如棕黄色 以黄色为主 黄棕色 以棕色为主 同等颜色有深浅不同时 用比拟法说明 如绿色 浅绿色 红色 浅红色 深红色 等 矿物类中药饮片色泽的观察 要注意假色与本色的分别描述 不可含糊不清 4 2 1 1 2看切面 指看中药饮片切面的形状 颜色 质地和纹理等特征 如山柰切面类白色 富粉性 中央略凸起 边缘稍向内翻 习称 缩皮凸肉 其伪品苦山柰切面多平坦或略翘 表皮多向内翻 何首乌切面浅黄棕色或前红棕色 有4 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 呈云锦花纹状 槟榔切面棕红色与乳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鸡血藤切面木部浅棕色或棕色 有多数导管孔 韧皮部有红褐色或黑棕色树脂状分泌物 三者相间排列呈3 8个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其伪品白花油麻藤韧皮部有浅红色或棕红色树脂状分泌物 三者相间排列呈1 3个圆形的环 山豆根切面皮部棕黄色至淡棕色 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 北豆根切面浅棕黄色 木部淡黄色 白色或类白色 髓居中心 淡黄色木部束与黄白色射线相间排列呈辐射状等 看切面还要注意横切片 斜切片与纵切片的区别 如黄芪横切片为圆形 呈黄白色 中间具菊花心 斜切片呈椭圆形 纵切片呈长条形 韧皮部呈类白色 木质部呈淡黄色 同时还要注意形成层的有无及形状与切片中心的特征 如威灵仙形成层环明显 中心 木部 呈四方形 而其混淆品铁丝威灵仙则无形成层环 只有一圈排列均匀的导管 香橼横切片呈圆形 边缘油点明显 中果皮呈黄白色 有不规则网状凸起的维管束 瓤囊9 17室 棕色或淡红棕色 呈橘子瓣状辐射状排列 纵切片呈弧形或半椭圆形 瓤囊呈单橘瓣状 同时 还要注意形成层的有无及形状与切片中心的特征 如威灵仙形成层环明显 中心 木部 呈四方形 而其易混品 铁丝威灵仙则无形成层环 只有一圈排列均匀的导管 5 2 1 1 3看表面与周边 即看中药饮片表面的形状 颜色 光泽和纹理及饮片周边的状态等特征 根茎类饮片的表面是指柱状药材的外表面 如白芷的外表面为灰棕色或黄棕色 有纵皱纹及突出表面的菱形皮孔 习称 疙瘩丁 山楂的外表面微有光泽 呈深红色 布有较多的灰白色小点 木瓜的外表面呈红色或棕红色 有密集的皱纹 光皮木瓜果皮光滑而无皱纹 天麻的外表面有环状芽痕 酸枣仁的表面为紫红色或紫褐色 平滑有光泽 有的有裂纹 一面较平坦 中间有隆起的纵线纹 另一面稍突起 一端凹陷 可见线形种脐 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而其伪品理枣仁的表面为黄色 棕黄色或棕红色 有光泽 具细小的棕黄色斑点 浮海石的表面为白色或类白色 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 其伪品浮石表面粗糙 为灰白色或灰黄色 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 断面有的具绢丝状光泽 香橼饮片的周边呈波状 其伪品柚子饮片的周边为整齐的圆形 等 6 2 1 1 4看断面 指看中药饮片的破折面 碎断面或用刀削平后断面的质地及花纹等特征 如土茯苓破折面的粉性 大黄 木瓜破折面的颗粒性 虎杖 黄柏破折面的纤维性 厚朴断面的闪亮晶星 红参伪品商陆水浸润后的刀削面呈角质性 有明显的数层同心形环纹 等 2 1 2手摸 摸 即用手捻拭中药饮片质地情况和用尺量度饮片大小的程度 7 2 1 2 1捻拭质地 指用手捻拭中药饮片质地的软硬柔韧度和疏松 粘性等特征 如黄芪软而绵韧 其伪品蜀葵则硬而较脆 当归软而柔 欧当归则糯而糙 小通草手捏易变形 水浸后摸之有粘滑感 滑石润滑而细腻 海桐皮有丁而顶手 灯心草质轻而具弹性 天仙子手握具有黏性等 2 1 2 2量度大小 指用测量工具量度中药饮片的长短 厚薄和直径的大小 测量多用游标卡尺或具毫米刻度的直尺 饮片量值大于1cm时以厘米 cm 为单位 小于1cm时以毫米 mm 为单位 测量厚度时 要以中药饮片中间为准 测量细小个体中药饮片 如车前子 葶苈子等 时 可将每10粒种子紧密排成一行 以毫米刻度尺测量后 求其平均值 得出每粒种子的量值 8 2 1 3鼻闻 闻也称嗅 即用鼻的嗅觉闻中药饮片特有的气味 多数中药饮片气味各殊 在熟悉其味的前提下 一嗅即可辨出真伪 如信石 阿魏的大蒜气 细辛 零陵香的清香气 牡丹皮 香加皮的芳香气 防风 秦艽的类胡萝卜气 丁香 金银花的浓郁香气 乌梢蛇 金钱白花蛇的腥臭气及伏龙肝的土腥气 等 嗅闻中药饮片气味时多可直接嗅闻 必要时可在折断 破碎或揉搓及热水湿润后进行 2 1 4口尝 尝 即用口舌尝试中药饮片的味道及粘舌的程度 一般是用舌尖接触中药饮片或取少量置口中咀嚼一分钟左右 使舌各部位均接触到药液 仔细体会其味道后再吐出来 如五味子酸 苦 甘 辛 咸五味俱全 一尝即知 木瓜混淆品西藏木瓜与木瓜在外形上不易区别 尝其味道木瓜味酸 略涩 西藏木瓜味极酸 叮牙 桂枝味甜 伪品阴香枝味淡而辛 贵重药物天竺黄吸湿性强 口尝粘舌 其混淆品人工天竺黄吸湿性稍差 口尝微粘舌 其伪品竹黄无吸湿性 口尝不粘舌 肉桂味甜 辣而渣少 石斛味淡而粘滑 等 9 2 1 5试验 验 即用水或火对中药饮片进行简单的试验 观察其形状 颜色变化等特征 2 1 5 1水试 指将中药饮片用水浸渍或共研等方法处理 观察其形状特征变化及理化反应现象 鉴别中药饮片正伪优劣的方法 常见的水试法如下 1 用水浸渍将中药饮片置入水中 浸渍一定时间 观察其形状和水溶液颜色的变化 如苏木热水浸液呈鲜桃红色 天竺黄用水浸泡 由象牙色变为浅绿色或天蓝色 天仙子易混品水蓑衣子水浸后 表皮膨胀竖立 互相粘结成团 胖大海 蛤蟆油用水浸渍 吸水膨胀 体积膨大数倍 煅石膏水浸渍 很快粘结成团等 2 投入水中将中药饮片少许投入水中 观察其沉浮或旋转现象 如上等沉香 相对密度 1 入水则沉 三棱质地紧密而重 入水也沉 而其伪品荆三棱质地疏松 入水不沉而浮于水上 熊胆粉少许投入水中 在水面旋转并有黄线下沉而不散 麝香少许入刚沸而静的水中 粉末急速旋转如飞而渐沸翻溶化 10 3 与水共研或用水调合将中药饮片加水适量研磨或用水少量调合 观察水溶液或中药饮片表面的变化 如乳香加水共研 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没药加水共研 则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 藤黄加水共研 呈黄色或黄绿色乳浊液 牛黄少许加水调合 涂于指甲上 可将指甲染黄且具清凉透甲之感 蟾酥表面滴水少许有乳白色泡沫产生 等 4 水煮或水溶将中药饮片用水煮或加水溶化 观察其形状与水溶液的变化等 如菟丝子用水煮沸 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 形如吐丝 羚羊丝用水煮沸 具清香气儿而不发软 琥珀加水煮沸变软而不溶化 血竭加水煮沸软化发粘 水溶液不应有色 阿胶加水煮沸 逐渐溶化 溶液澄明 大青盐 白矾加水溶化等 水试也称入水 意指中药饮片入水或与水接触后产生的某些变化 水试所用的水一般指蒸馏水 11 2 1 5 2火试 指将中药饮片用火烧或煅 观察其形状 颜色 气味 声音和渗出物等反应现象 鉴别饮片正伪优劣的方法 常用的火试方法如下 1 直接火烧将中药饮片直接置于火上烧灼 以嗅其气味 观察光焰 色泽 爆鸣等现象的方法 如沉香 降香火烧 有浓香气 琥珀火烧有松香气 安息香火烧有苯甲酸气 雄黄火烧有大蒜气 炉甘石煅烧为黄色 冷后变为白色 阳起石煅烧时为红色 冷后变为黑色 青黛火烧产生蓝紫色烟雾 海金沙火烧有黄色火星爆鸣声等 2 隔物火烧将中药饮片置于纸上或容器中 观察其形状 颜色及气味等现象 如将血竭少血放在白纸片上 于火上烧烤 血竭溶化成片 色泽鲜红如血 伴有呛鼻香气无油迹扩散 3 铂金丝沾药火烧根据矿物类药所含金属离子在无色火焰中产生的相应颜色 取铂金丝 用盐酸湿润后 沾取药物粉末少许 置于无色火焰 酒精灯 中燃烧 由火焰颜色的不同 鉴别其真伪的方法 如含钠离子的药物 大青盐 砂 显持久的亮黄色火焰 含铜离子的药物 胆矾 显翠绿色火焰等 12 2 2显微鉴别方法 用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的表面特征 组织构造 细胞形态及其后含物的形态和性质 以鉴别其正 伪 优 劣的方法 2 2 1解剖显微镜鉴别法用解剖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的切面 周边 外表面等特征 以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方法 根类 根茎类 根与根茎类 果实类 种子类和茎木类 皮类中药饮片 可直接置显微镜下观察 叶类 花类 全草类 动物类中药饮片可预先浸软 展平后 置显微镜下观察 各类中药饮片观察的要点如下 根类 根茎类 根与根茎类注意切面髓部的有无 维管束 射线的类型和分布特点 周边形状 外表面的纹理 皮孔的类型 等 13 果实类 种子类注意形态 大小 颜色 表面花纹 棱线 油点和毛茸等附属物特征及切面果皮 种皮 胚乳 子叶的状态 完整的果实还要注意所含种子的数目 形状 大小 色泽及表面特征 全草类注意药用各部位的有无及形态 切面和内 外表面的腺点 毛茸 气孔及附属物等特征 茎木类注意切面纹理 年轮的有无和射线分布类型 基本组织中树脂 油点 晶体等内含物特征和外表面纹理 斑痕 皮孔等特征 皮类注意外表面纹理 斑痕 皮孔和内表面纹理状况及晶体的有无 切面表皮 皮层的排列比例与紧密程度 射线的类型与特点 叶类注意叶片的叶脉 叶缘 叶基 叶端的形状 叶片的大小 色泽 叶片上 下表面的质地和有无毛茸 腺点等特征 花类注意花全形和各部分的形态 大小 花冠 花萼 花蕊形状与数目和花序类型 动物类该类中药饮片的药用部位来源复杂 有动物的全体 某一部分 生理产物 病理产物或加工品等 用解剖显微镜鉴别时 要根据所观察饮片药用部位的不同 分别注意其整体各部状态和切面特征 矿物类注意矿物类中药饮片的形状 集合体的形态与晶形 颜色 自色 他色 假色 条痕 光泽 透明度及表面特征 等 14 2 2 2生物显微镜鉴别法 用生物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的组织与细胞特征 以鉴别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方法 2 2 2 1各类中药饮片横切面组织观察要点 1 根类 根茎类 根与根茎类 1 根据维管束类型 确定其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的根 2 概览各种组织的排列方式 3 由外向内仔细观察各部组织特征 并应注意有无木栓层 表皮细胞形状和附属物 根毛 凸起等 皮层细胞类型 形状及层数 内皮层细胞凯氏点 带 特征 维管束类型 木质部 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及其中的导管 油细胞 石细胞 晶体 射线细胞等的形状 大小 排列方式 有无髓部和细胞内含物特征等 4 细胞性质难定时 以显微化学反应的方法试验确定 15 2 果实 种子类 1 果实类概览果实构造形式 由外向内观察组织细胞特征 要注意外果皮细胞形状 颜色 气孔与细胞内含物 附属物形态特征 中果皮细胞形态及其中石细胞 油细胞 晶体等的存在与否 内果皮细胞的性质 层数及形态与镶接方式 2 种子类概览种子组织特征的构造方式 由外向内仔细观察组织细胞特征 应注意种皮表皮细胞的形态 类型和其它特征 突起 内含物 黏液质等 注意栅状细胞层细胞的形态 大小 细胞壁特点及有无光辉带 注意有无油细胞层 色素细胞层 营养层 并观察细胞内含物颜色 数量等特征 注意内种皮石细胞的形状 层数和内含物特点 观察胚芽细胞 胚细胞的形状及其内含物的性质 淀粉粒或糊粉粒 与特征 如晶体形状 大小等 3 茎木类 1 茎类根据形成层的有无 初步确定是单子叶植物的茎还是双子叶植物的茎 根据木质部的有无 确定是木质茎还是草质茎 概览各部组织的排列方式 由外向内仔细观察各部组织特征 须注意表皮细胞形态及垂周壁形状 角质层的有无和厚薄及附属物特征 注意观察木栓细胞的色泽 形状 纤维的类型和长短以及细胞内含物 晶体 淀粉粒 分泌组织 细胞的形态等 2 木类除按茎类顺序观察外 须注意导管形状 大小 纹孔类型 管胞 木纤维 木射线的排列方式 形态及细胞内含物特征等 16 4 皮类概览组织排列方式 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各部特征 如木栓细胞 皮层细胞的形状 层数 颜色 类型以及细胞内含物特征 观察有无厚壁组织 晶体 油细胞 黏液细胞 树脂道 乳管和韧皮部射线的宽度 形状及其伸展方式和细胞列数等 5 叶类观察上 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和气孔以及角质层厚度 垂周壁的形状 毛茸类别与特征等 观察叶肉组织中栅栏细胞 海绵细胞层数和形状及细胞后含物特征 观察叶脉的维管束类型 纤维和乳汁管类型与形态 6 花类根据组织制片的部位不同 观察要点是 花萼 花冠制片 观察上 下表皮细胞及附属物特征 观察叶肉组织及其内含物特征 雄蕊制片 观察花药组织方式 药膈形状和大小 花室构造 花粉粒形态与构造 尤其要注意花粉粒表面的雕纹形状 萌发孔类型与数目特征 17 2 2 2 2各类饮片粉末组织的观察要点 1 根与根茎类 1 根类要注意木栓细胞颜色 表面观形状 细胞壁特点 性质和木薄壁细胞的有无 石细胞 纤维的颜色 大小 类型 形状和纹孔疏密 胞腔宽窄 导管类型 大小 分泌组织 分泌细胞 分泌道 乳汁管等 细胞形状 大小与分泌物颜色 草酸钙晶体 菊糖的有无及类型 大小 淀粉粒形状 类型 大小 脐点形状与层纹形态 2 根茎类与根类相似 尤须注意鳞茎 块茎的淀粉粒形状 大小 脐点形状及复粒 半复粒等特征 黏液细胞内含物特征 鳞叶表皮细胞颜色 形状和细胞壁特征 2 果实种子类 1 果实类要注意果皮细胞的类型 形状 大小 外果皮细胞垂周壁增厚情况和气孔形状 角质层纹理与附属物特征 内果皮镶嵌的有无及细胞排列方式 果肉薄壁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内含物特征 石细胞 纤维 淀粉粒 晶体的有无及形态 大小等特征 2 种子类要注意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与断面观形态 垂周壁情况 栅状细胞层 油细胞层 色素细胞层的有无及形态 内皮层石细胞表面观 断面观形状 大小 胞腔与内含物特征 3 茎木类 1 茎类要注意表皮细胞表面观 断面观形状 颜色 垂周壁特征与角质层表面纹理 气孔 毛茸和下皮纤维的有无 纤维类型 颜色 大小 形态与纹孔类型等特征 木薄壁细胞 木栓细胞形状特征与石细胞 导管类型 大小与形态特征 分泌细胞形态 大小 内含物特征 草酸钙晶体类型 大小 分布方式等特征 2 木类要注意纤维类型 颜色 大小 纹孔类型与纹孔口相交特征 木射线细胞列数 形状与纹孔特征 导管与分泌组织的类型 细胞后含物的类型 形状及大小 团块的有无与形态 颜色 18 4 皮类注意木栓细胞的颜色 形态 纤维类型 存在方式 形状和胞腔内含物性质与颜色 石细胞形状 大小 存在方式 分泌组织 树脂道 分泌细胞 乳汁管 油细胞等 形状 大小与分泌物颜色 筛管分子形态 细胞后含物的有无及形态 大小等特征 5 叶类注意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 大小 垂周壁特点和气孔轴式 毛茸类型 存在方式与细胞组成数目及表面有无纹理 疣点 胞腔内含物特征 晶体类型 存在方式 大小 导管类型 直径与存在方式 石细胞 纤维 分泌细胞的有无和形状 大小等 6 花类注意毛茸类型 形态 表面特征 花粉粒形状 大小 表面纹理 突起和萌发孔类型 多少 草酸钙晶体类型 形状及分泌细胞 色素的有无 花托表皮细胞和纤维 花丝表皮细胞 花瓣表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果皮组织的有无与形态等 7 全草类根据药用部分的不同 观察要点同各类项下 8 菌藻类要注意菌丝 孢子的形状 颜色与团块形态 晶体有无及形态 大小与类型 9 动物类据中药饮片所用动物部位不同 各类的观察要点为 1 动物全体要注意表皮细胞碎片形状与色素颗粒的颜色 肌肉纤维的类型 形态 横断面直径及空隙有无 刚毛形态 大小与颜色 体壁碎片颜色 形态 表面纹理及菌丝体 类结晶体 结晶体的有无 骨碎片颜色 形状 骨陷窝形态与排列方式 骨小管粗细与表面特征 2 分泌物和病理产物要注意团块颜色及其中包埋物的性质特征 表皮组织与其它细胞的形状 大小等 3 角甲类要注意碎块颜色 形状 横断面 纵断面观形态特征及色素颗粒颜色 19 10 矿物类要注意粉末碎片与颗粒的颜色 形状 折光性质及表面 断面纹理 等 粉末组织标本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多种细胞 组织碎片等杂乱无章地聚于视野中 进行特征描述时 要采取先多数后少数 先特殊后一般 先观察后测试的原则 做到多而不乱 繁而不杂 有条有理 先多数后少数就是先描述视野中多见 易见的细胞及碎片 后描述少见的 偶见的细胞及碎片 先特殊后一般即注意描述比较特殊的 有定性意义的组织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 如晶体 分泌物 等 提及一般的组织细胞特征即可 先观察后测试就是先仔细观察各细胞及组织碎片的形态特征 必要时进行显微化学试验 以确定细胞及其内含物的性质 然后再对其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细胞进行直径 大小的定量测定 20 2 2 3细胞及其内含物的显微测量鉴别法 显微镜下测量细胞的长度 宽度 直径 厚度和计算某一特征的数量多少 以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方法 称为显微测量鉴别法 其单位通常用微米 m 表示 2 2 3 1测微量尺即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大小的标尺 分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部分 镜台测微尺也称台微尺或载台量尺 为一特制的载玻片 中央有一圆形精密刻度标尺 标尺一般长1mm 分10大格 每大格又分10小格 每小格的长度为0 1mm 即10 m 标尺的外围有一黑色圆环 便于在显微镜下寻找标尺的位置 镜台测微尺是显微测量的标尺 用来标化目镜测微尺在不同目 物镜配合使用时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也称镜微尺或目镜量尺 是一直径1 8 2 0cm 中央刻有精密平行线或网络线刻度标尺的圆形玻片 标尺刻度面常是5mm 分为100小格 使用时放在目镜中 用来直接测量细胞的大学 但其刻度所代表的长度是依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的 因此 必须用台微尺标化后方可使用 21 目镜测微尺的标化显微测量前 须用台微尺标定目微尺在所用目 物镜配合使用下每小格的实际长度 方法是将目微尺装入目镜内 台微尺置于载物台上 用低倍镜观察到台微尺刻度并适当调整焦距 至能同时看清目微尺 台微尺的刻度后 转动目微尺 移动台微尺 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 左边的 0 刻度重合 再向右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 根据两条重合刻度间两种量尺的小格数 计算出目微尺每小格的长度 m 例如目微尺31小格 0 31 与台微尺的45小格 0 45 重合 则目微尺每一小格的实际长度为14 5 m 即10 m 45 31 14 5 m 为使用方便 可将每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配合 标定每一组目镜与物镜配合使用时 目微尺每一小格的实际长度值 得到一组数据 如欧林巴斯显微镜目镜与物镜配合使用时 目镜每一小格的数据如表 以随时应用 22 各组目 物镜配合使用数值表 m 格 23 2 2 3 2细胞及其内含物实际尺度的测量 将欲测量的组织标本片置于载物台上 调焦观察 转动目镜刻度 使测微尺的刻度重迭在目的物上 观察该物体的总长度为多少小格 乘以每小格前述的标化值 计算出目的物的实际长度 如采用15倍目镜 10倍物镜 测得观察淀粉粒的直径为5小格 每小格的标化值为5 m 则此淀粉粒的实际直径5 5 m 25 m 为减少误差 显微测量通常使用高倍镜 但欲测量较长的纤维 乳汁管长度时 以在低倍镜下测量为宜 测量物体的长度往往有差异 差异不大时 可记载一个数据 如直径约25 m 差异较大时可记载最大值与最小值 如长20 50 m 若有少数达60 m 则可记为20 50 60 m 可记载最小值 常见值和最大值 如长15 50 80 m 叶类饮片脉岛数 气孔数和气孔指数的测量 可用网格目微尺 麝香中掺杂物的测量可用血球计数器 24 2 2 4细胞及其后含物性质的显微化学鉴别法 将药物粉末 切片 浸出液或其升华物置载玻片上 加适当的化学试液 加盖玻片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以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称为显微化学鉴别法 2 2 4 1显微化学鉴别的常用方法 1 药物粉末或切片试验法将药物粉末或徒手切片置载玻片 滴加适当的化学试液 加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组织 细胞产生的颜色或结晶状况 如细胞壁性质和细胞后含物性质的反应等 2 透化液试验法药物过25目筛的粉末 加适当溶剂浸渍30分钟 用吸管吸取1 2滴于载玻片 在其旁边滴加适宜的化学试液一滴 用棉签或棒状尖端沟通使两种溶液接触 放置片刻 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两液接触形成的结晶形状与颜色 如小檗碱 莨菪碱 槟榔碱等生物碱性质的鉴别反应 3 微量升华物显微化学观察法取药物粉末 照升华法提取升华物 置显微镜下观察升华物的形状 颜色 必要时 滴加适当的化学试液后 观察其反应现象 如大黄的升华物呈黄色菱针状或羽状结晶 滴加1 氢氧化钠试液1滴 结晶溶解并现红色 胡黄连的升华物呈针状 针簇状 棒状 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等 25 2 2 4 2细胞壁与细胞后含物显微化学性质的反应 1 细胞壁显微化学性质的反应 1 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盐酸反应 加间苯三酚试液1 2滴 使材料湿润 放置2 3分钟或微热 加盐酸一滴 根据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 紫红色 硫酸苯胺反应 加硫酸苯胺试液1 2滴 放置1 2分钟或微温 显姜黄色 2 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苏丹 染色反应 如苏丹 试液1 2滴 放置1 2分钟或微热 显桔红色 红色或紫红色 再加20 氢氧化钠试液 呈黄色 加热后 木栓化细胞壁溶解呈黄色滴状 角质化细胞壁不改变形状 氯化锌碘反应 加氯化锌碘试液1 2滴 显黄色至棕色 3 纤维化细胞壁 氯化锌碘反应 加氯化锌碘试液1 2滴 显蓝色或紫色 碘 硫酸反应 加碘试液1滴使其湿润 放置1 2分钟后 用滤纸吸去过多的碘液 再加硫酸液 33 50 1滴 显蓝色或紫色 铜氨试液反应 加新配制的铜氨试液1 2滴细胞壁逐渐膨胀后溶解 4 硅质化细胞钌红试液反应 加钌红试液1滴 显红色 26 2 细胞后含物显微化学性质的反应 1 淀粉粒 加碘试液显蓝色 加5 氢氧化钾溶液 淀粉粒先膨胀后溶解 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 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未糊化淀粉粒显偏光现象 已糊化淀粉粒无偏光现象 2 糊粉粒 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加三硝基苯酚试液 显黄色 3 菊糖 加10 萘酚乙醇试液 再加硫酸1 2滴 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加15 20 麝香草酚醇溶液 再加硫酸1滴显胭脂红色并溶解 4 脂肪油 挥发油或树脂 如苏丹 试液 显桔红色 红色或紫红色 加90 乙醇 脂肪油不溶解 挥发油溶解 加锇酸试液 脂肪油染成棕色至黑色 挥发油与树脂均不染色 5 粘液 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加亚甲蓝试液呈天蓝色 封藏在墨汁中 呈无色透明团块状 加蒸馏水膨胀后溶解 6 草酸钙结晶 加稀醋酸不溶解 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 加硫酸 1 2 溶液逐渐溶解 片刻后析出针状或针簇状硫酸钙结晶 7 碳酸钙结晶 滴加稀盐酸试液 晶体溶解 同时有气泡发生 滴加硫酸 1 2 溶液 晶体溶解 产生气泡 并形成散在的硫酸钙针晶 27 2 3理化鉴别方法 中药饮片的理化鉴别方法主要是根据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采用物理 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鉴别 通过确认中药饮片中某些特征性成分的检出 从而判断中药饮片的真伪达到鉴别的目的 在理化鉴别方法中常用的有微量升华法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和色谱鉴别法等 其中色谱鉴别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鉴别手段 尤其是薄层色谱法应用广泛 另外 新技术 新方法 色谱指纹图谱法 色谱联用法 X 衍射法和差热分析法等不断应用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 目前 部分中药饮片尚无含量测定的指标 因此 鉴别就成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8 2 3 1微量升华鉴别方法 微量升华法是一种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 适宜于一些具有升华性成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在一定的温度下 具有升华特性成分通过升华分离以后 再根据升华性成分的理化特征进行鉴别 探讨某些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升华的性质 根据升华物的结晶形状 颜色来鉴别中药饮片的真伪及品质的优劣 采用微量升华法得到升华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 颜色 并滴加适当化学试剂 观察其反应 来确定某些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 对不同来源 不同药用部分的中药饮片 可根据其升华物的特征来确定化学成分是否相同 为鉴定中药饮片的真伪与质量的优劣提供依据 操作方法 取一块与载玻片大小相近的金属片 置一块具有圆孔 直径2cm 的石棉板上 金属片中央放一内径约15mm 高约7mm的金属圈 于金属圈内加中药饮片粉末0 5g 1 0g 圈上方覆盖一载玻片 在石棉板下边用酒精灯加热 火焰对准小孔处 至粉末开始变焦黄时 去火 放冷 此时有升华物附着于载玻片上 将载玻片取下 反转 置显微镜下观察升华物的结晶形状和颜色等 并可加适当的化学试剂观察反应结果 必要时可用显微熔点测定结晶的熔点 如大黄中的蒽醌化合物 牡丹皮中的丹皮酚 薄荷中的薄荷脑 斑蝥中的斑蝥素等 均可用微量升华法确证 大黄升华物为黄色棱柱状或羽毛状结晶的蒽醌类化合物 牡丹皮升华物为白色丹皮酚的簇晶 薄荷升华物为无色针晶簇 薄荷醇 斑蝥升华物为片状斑蝥素结晶 等 29 2 3 2化学鉴别方法 化学鉴别法是选择适宜的化学试剂 与中药饮片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从而观察颜色的变化或沉淀的生成等 其中包括显微化学反应 颜色反应 沉淀反应和荧光法等 化学鉴别法一般是采用中药饮片粉末或经过一定的提取制成适宜的供试液 再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达到鉴别的目的 如黄连饮片粉末滴加稀盐酸 放置5min 可见黄色结晶析出 小檗碱的盐酸盐 颜色反应与沉淀反应是利用一定的化学试剂与中药饮片中特征的化学成分 或组分 发生反应 产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 判别某种成分的存在与否进行鉴别 该法在化学药品的鉴别项中广泛应用 在中药饮片鉴别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中药饮片组分复杂 干扰因素较多 故定性鉴别中注意采用一切可行的方法排除干扰 颜色反应与沉淀反应一般可在试管中进行 半微量试验也可用点滴板 薄层板和在纸色谱上进行 30 2 3 3光谱鉴别方法 光谱鉴别法是根据中药饮片中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 可见光区具有特征性吸收光谱从而达到鉴别的目的 因为不同的中药饮片所含化学成分不同 该法是根据所含化学成分不饱和程度的差异 因而使得其吸收曲线在形态 峰位 峰强度上的差异而达到定性鉴别 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吸收光谱的特征可用于中药饮片的鉴别 以评价其中药饮片的质量 其中包括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2 3 3 1紫外 可见光谱法 紫外 可见光谱法 ultravioletandvisiblespectrophotometry UV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因此 可用来检查中药饮片的纯度和杂质的限量 是控制中药饮片及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对山奈及其伪品苦山柰 徐长卿及其伪品竹林霄 对毛冬青及其伪品毛冬青茎 对血竭及其混淆品龙血竭的鉴别等 在使用紫外光谱法鉴定中药饮片时 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中药饮片 由于化学成分相差不大 通常的紫外光谱难以达到鉴别的目的 则可采用多溶剂紫外吸收 通过综合比较其图谱的差异 亦可获得较好的鉴别效果 31 2 3 3 2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 fluorometry 是根据中药饮片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在紫外光照射下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后 发射出比吸收光的波长更长的光即为荧光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在特定波长照射下 各中药饮片相同溶剂提取液的发射荧光光谱 并比较其区别 可达到鉴别的目的 荧光法和薄层法相结合 即将中药饮片提取液先经薄层展开 再将薄层板置于365nm或254nm波长下观察荧光 比较其斑点荧光的颜色和展开距离或将薄层板置于薄层扫描仪中 用适当的激发和发射波长进行扫描 可以得到各中药饮片的荧光扫描图用于鉴别 这类方法对于一些含有能发射荧光成分的中药饮片尤为适用 例如 大黄和土大黄粉末 两者的显微特征和化学反应都很相似 但在紫外光下检视 前者具深棕色荧光 后者显蓝紫色荧光 32 2 3 3 3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infraredspectrum IR 是属于分子吸收光谱 因红外线的能量较低 只能引起分子振动能级跃迁 而振动能级的跃迁会伴随着许多转动能级的跃迁 故红外光谱也称之为振 转光谱 IR法可依据峰位 峰强度和峰形来判断化合物的类别 推测某些基团的存在 进而推断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以及化学组成的分析 多用于定性分析 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法应用于中药饮片的鉴别 具有制样简单 快速和图谱具有 指纹性 等优点 故应用较广 如对翻白草及其伪品委陵菜 浮海石及其伪品浮石的鉴别 皂矾及其炮制品醋皂矾的鉴别等 33 2 3 3 4质谱法 质谱法 massspectrometry或massspectroscopy MS 是利用多种离子化技术 按照带电粒子 即离子 的质量对电荷比值 质荷比 m z 的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谱 从而进行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质谱法应用范围广 即可用于无机成分的分析 也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还可用于同位素分析 不受试样物态的限制 对气态 液态和固态样品都可进行分析 具有灵敏度高 试样用量少 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在对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中 可由高分辨质谱获得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 从而获得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 从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获得的信息可推测有机化合物的裂解方式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通过同位素峰强比及其分布特征可推算分子中Cl Br S等原子数 通过色谱联用技术 GC MS LC MS等 可为复杂体系 天然产物 生化介质和药物成分等 的分离分析 鉴别和含量测定提供快速 准确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采用选择离子监测 selectedionmonitoring SIM 技术 可获得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当中药与天然产物提取液分子在质谱仪的离子源中以某种方式电离后 所形成的离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行 此时含有不同质量的离子束 经过质量分析 按质荷比的大小顺序依次排列 即可得到质谱图 不同提取液所含化学成分不同 所得质谱图显示的分子离子基峰及进一步的裂解碎片峰则不一致 可供其鉴别 如对连翘不同药用部位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等 34 2 3 3 5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NMR 类似于红外和紫外光谱 是另一种形式的吸收光谱技术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 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的能级 当用一定频率的射频照射分子时 可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即产生核磁共振 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作图 即为核磁共振光谱 NMRspectrum 核磁共振光谱法 NMRspectroscopy 是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 包括构型和构象 测定 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目前 在化学 医药和生物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应用最多的是氢核磁共振简称氢谱 1H NMR 和碳 13核磁共振简称碳谱 13C NMR 由于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 通常选用某一溶剂的特征提取物进行分析 获得该中药成分的NMR指纹图谱 如 35 2 3 4色谱鉴别方法 色谱法 chromatography 又称层析法 是利用各种组分的物理 化学性质的差异 根据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两相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色谱鉴别法是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保留行为通过分离而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一相是固定相 另一相是流动相 由于各组分受到两相的作用力不同 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达到分离的目的 从色谱过程的分离原理上讲 分为分配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 该法具有分离度好 灵敏度高 专属性强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特别适应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 常用的色谱鉴别方法有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 36 2 3 4 1纸色谱法 纸色谱法 paperchromatography PC 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分配层析法 以层析滤纸为载体 滤纸中6 7 的水分以氢键与纤维素的羟基相结合构成固定相 而纤维间空隙通过的溶剂为流动相 样品组分在两相中作反复多次分配达到分离 由于溶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方法具有简单 分离效能较高 所需仪器设备价廉等特点 主要用于多功能团或高极性化合物如糖 氨基酸等水溶性成分的分析分离 目前在中药材中应用较少 操作方法 将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 点样于滤纸一端 另用一适当溶剂系统 借毛细现象从点样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 此称为展开 展开结束 取出滤纸晾干 用适当的方法显色 纸层析法按溶剂展开的方向 可分为上行 下行和径向三种 上行法中又可分为单向与双向两种 该方法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所需样品量少 应用很广泛 不仅可用于定性鉴别 也能用于定量分析 37 2 3 4 2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 thinlayerchromatography TLC 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 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 使在移动相 溶剂 流过固定相 吸附剂 的过程中 连续的产生吸附 解吸附 再吸附 再解吸附 从而达到各成分互相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 硅胶 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 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法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 塑料或铝基片上 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 展开后 根据比移值 Rf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的比移值 Rf 作对比 用以进行药物的鉴别 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薄层色谱法的比移值 Rf 是溶质移动的距离 溶液移动的距离 即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各种物质的Rf值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 薄层板的种类 溶剂 温度等不同而不同 但在条件固定的情况下 Rf值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数值 薄层色谱鉴别法操作简便 具有分离和鉴定的双重功能和多种专属的检测方法 是中药饮片最常用的鉴别方法 薄层色谱鉴别时 一般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对照法 即分别吸取适宜浓度的供试品 对照品或对照药材溶液 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 展开与检视 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 或荧光 和位置应与对照溶液的斑点一致 如对西洋参及其伪品人参 龙胆及其伪品秦艽尾子 毛冬青及其非药用部分毛冬青茎的鉴别 等 38 2 3 4 3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aschromatography GC 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主要用于分离分析易挥发性的物质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 称为载气 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 填充柱内装吸附剂 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 毛细管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 注入进样口的供试品被加热气化 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 先后进入检测器 色谱信号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器记录 然后根据色谱图上出现的物质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对气相色谱仪一般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 载气为氮气 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 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 载体用直径为0 25 0 18mm 0 18 0 15mm或0 15 0 125mm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 常用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内径为0 20或0 32mm 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 50 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 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 一般情况下 检测器种类 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任意改变外 其余如色谱柱内径 长度 载体牌号 粒度 固定液涂布浓度 载气流速 柱温 进样量 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均可适当改变 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一般色谱图约于30min内记录完毕 气相色谱法适合于挥发性成分或通过衍生化后能气化成分的定性 定量分析 具有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 样品无须化学前处理 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 如对冰片 麝香与其伪品的鉴别 等 39 2 3 4 4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 和其他分离方法相比 具有高灵敏度 可达10 12 10 15g mL 高选择性 高效能 高速度及应用广泛等特点 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可分为液 液色谱法和液 固色谱法 按分离原理则可分为分配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分子排阻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 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 固定相 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经由进样阀注入的供试品 由流动相带入柱内 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后 依次进入检测器 由记录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HPLC法配以不同的检测器 可对多种成分进行同时分析 一般用于含量测定 也可根据特征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 HPLC法用于中药饮片的鉴别 一般情况下 若含量测定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 可同时用于该药味的鉴别试验 HPLC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测定 尤其是在中药与生物样品等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对黄柏与其混淆品关黄柏 对罗布麻叶与其混淆品大叶白麻叶 对何首乌 制何首乌的鉴别与含量测定等 40 2 3 4 5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ighperformancecapillaryelectrophoresis HPCE 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 快速分离技术 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分离模式多 分离效率高 速度快和分析范围广的特点 在毛细管电泳中 由于没有分子纵向扩散和质量转移 所以色谱图中峰形比液相色谱更敏锐 灵敏度也更好 被认为是一种高速 高效的分离技术 再加之样品 溶剂用量少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 HPCE法在中药分析中其优势尤为突出 对中药注射液或水提取物而言 其HPCE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远超过HPLC指纹图谱 如对连翘的HPCE鉴别 含量测定 等 41 2 3 5色谱指纹图谱鉴别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ingerprint 能提供从原药材的种植 栽培 引种 中药饮片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工艺的规范与优化 到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全方位的质量保证 因此 中药指纹图谱也将成为研究道地药材 稀有药材替代品以及中药材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的依据 制定理想的指纹图谱不仅能达到定性鉴别 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 应体现系统性 特征性和重现性 可操作性 三个基本原则 a 系统性 指纹图谱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中药所含大多数组分的类别或指标成分的全部 如人参中的有效成分多为皂苷类化合物 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多地反映其中的皂苷成分 银杏叶中的有效成分是黄酮和银杏内酯类 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进行分析 以达到系统 全面的目的 b 特征性 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 表现为保留时间或比移值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能特征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 成为中药自身的 化学条码 c 重现性 可操作性 是指建立的指纹图谱 在规定的方法和条件下 不同 42 2019 12 27 43 的操作者 不同的实验室应能做出相同结果 其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中药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 中药饮片 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等经适当处理后 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 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材 中药饮片 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即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 图像 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 现代分析技术包括光谱 色谱 波谱 核磁共振 X 射线衍射等以及各种联用技术 指纹图谱的特点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 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 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或比例的制定 可有效地控制样品的质量 确保其质量的相对稳定 中药指纹图谱系指采用光谱 色谱或其它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纹图谱 其中色谱法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 TLC或TLCS 气相色谱 GC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和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 等 中药指纹图谱可分为中药材指纹图谱 中药饮片指纹图谱 生产工艺过程中间产物 中间体或提取物 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 中成药 指纹图谱 目前而言 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 特别是HPLC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材 中药饮片及其中药制剂中的广泛应用 如对丹参不同生产期产品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鉴别 对北沙参不同规格饮片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鉴别与含量测定 等 44 2 3 6色谱联用鉴别方法 色谱联用技术包括如GC MS HPLC MS HPCE MS等方法 可提供各种信息 并且提供的信息量大 可反映几十种 上百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适合解决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要求 GC适用于挥发性化学成分 HPLC适用于非挥发性成分 中药中的大部分化学成分均可用HPLC法得出良好的指纹图谱 HPCE适用于大部分化学成分 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肽和蛋白质的分离 但其重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 3 6 1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as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 GC MS 是一种高效能 高选择性 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 结合了色谱 质谱两者的优势 使样品的分离 定性及定量成为自动化连续的过程 质谱检测器与传统检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样品用量少 只需10 9g 10 12g 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 在选择合适电离方法的前提下 一般化合物都能被电离 能获得更多的化合物结构信息 弥补了传统检测器的不足 GC MS联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