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ppt_第1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ppt_第2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ppt_第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ppt_第4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四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考点互动探究 综合能力提升 基础自主梳理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一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 气候概念 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地 的综合表现 2 气候的影响原因 1 太阳辐射 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 原因 2 大气环流 促进 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决定各地气候的形成 经常性天气 根本 高低纬度地区之间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3 下垫面因素 直接影响大气的 和运动特征 a 海陆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陆地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一般 于海洋 b 洋流 在高低纬之间输送热量和水分 影响沿岸地区的气温和降水 c 地形 高度和坡向不同会影响 和降水 4 人类活动 释放废热影响大气的温度 改变大气成分的构成比例 改变大气的 并引起气候的变化 改变下垫面性质 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 进而影响整个气候 水热状况 大 气温 热力性质 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定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图13 1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三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和高纬 海拔高度 水分 热量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基础自主梳理 四 非地带性现象1 形成因素 地形 等 2 表现 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 又可在某一自然带的内部形成 洋流 海陆分布 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核心突破1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 生活的警示意义 1 警示从空间上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 从时间上看 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人类在生产 生活活动中 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 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 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 破坏了植被 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 导致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2 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 要用动态的 联系的 立体的 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因此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 并作出综合评价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例1 2014 江苏卷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 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图13 2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 多刺 硬叶等特点 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b 温和干燥c 高温多雨d 高温干燥图13 2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植物的分布和形态深受所在地区环境条件的制约 所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植物种类分布 环境在空间上发生变化 植物种类随之发生变化 反之 见到某种植物出现 就可以据此推断它所在地区的环境性质 以上也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的具体表现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d该岛植物有瓶状茎 多刺 硬叶的特点 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 保持体内更多水分 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例2 2014 海南卷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 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 形成泥炭 图13 3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图13 3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答案 该岛屿 纬度较高 常年盛行西风 位于西风带 受海洋影响 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 一年中雨日较多 日照时间少 年均温较低 蒸发弱 地势低平 地形以平原为主 河流落差小 排水不畅 解析 通过经纬度定位可知 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 由于该地纬度较高 同时有寒流经过 该地温度较低 为泥炭发育提供了 冷 的条件 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多雨多雾 日照少 地势地平 图示岛屿海拔较低 排水不畅 为泥炭发育提供了 湿 的条件 总之该岛屿冷湿环境是当地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突破1 北半球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图13 4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自然带发育与气候的关系例3 2014 全国卷 图13 5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 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 1 2 题 图13 5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 海拔高b 种源丰富c 火山灰深厚d 光照充足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a 2 c第 1 题 结合经纬度可知 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k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所以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 2 题 1983年k岛火山爆发 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 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例4图13 6为非洲和欧洲大陆沿某条经线的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 完成 1 2 题 图13 6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图中p q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b 热带草原带 苔原带c 高山草甸带 温带荒漠带d 热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2 关于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现象各纬度间无差异b 自然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在大陆东西岸相同c 自然环境垂直分异现象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d 形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判断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说来 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 南北方向延伸 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b 2 c第 1 题 由图可知p地位于10 s 20 s的非洲大陆 应为热带草原带 q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欧洲大陆 应为苔原带 第 2 题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与经纬度位置有关 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在大陆东西岸不一定相同 自然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结合选项即可确定答案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点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例5 2013 山东卷 图13 7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 1 2 题 图13 7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图中 为 a 草原b 荒漠c 针叶林d 针阔叶混交林 2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b 洋流c 地形d 季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a 2 d第 1 题 图中 位于秦岭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针叶阔叶混交林 草原 荒漠 区介于落叶阔叶林 针叶阔叶混交林 和荒漠之间 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第 2 题 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 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降水减少 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探究点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突破1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地所在纬度 相同高度的山地 纬度越低 自然带谱越复杂 2 山地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地 海拔越高 自然带谱越复杂 3 山顶 山麓之间相对高度 山地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谱越复杂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 6 据此可知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图13 8 纬度越低 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类型越多 图13 8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2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 多 少 的变化 因此 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 由于山地降水增多 可能出现森林带 如天山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3 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山地所在纬度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 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 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在亚热带 台湾玉山 分布区海拔可达2800米 到暖温带 小五台山 只能到2000米 而到了中温带 长白山 仅及1200米 坡向 同一山地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 阳坡高 阴坡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发育及判断例6 2013 上海卷 阅读甲 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 生物等地理要素 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 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图13 9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比较图甲和图乙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 概述图甲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 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 并说明原因 3 图乙中 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 北坡 坡度基本相同 气温大致相当 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 说明其原因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解答该题的关键为对垂直自然带谱图做出准确判读 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该自然带在山地南坡位置比北坡高 则表明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反之位于南半球 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地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 通过自然带数量判读纬度和相对高度 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的分布高度确定山地的纬度位置 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与山地所在的纬度呈负相关 即自然带位置越高 该山地所在纬度越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答案 1 差异 图乙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 在图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而图甲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相同类型的自然带 在图甲山脉出现的高度比在图乙山脉低 图乙山脉所在纬度更低 2 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 南坡是阳坡 热量较充足 因此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南坡相对于北坡更高 3 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 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为迎风坡 降水量较大 因此雪线较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第 1 题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谱差异可以从自然带的多少 基带的差异 相同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基带自然带类型判断其所处纬度的高低 第 2 题 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 南坡是阳坡 由于阳坡热量较高 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第 3 题 在坡度 温度等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雪线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该山脉位于南半球 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为迎风坡 降水量较大 因此雪线较低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山地雪线的判断例7图13 10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图13 10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a 自北向南增高b 自西向东增高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 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b 降水c 热量d 坡向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解答该题组除了准确判读图示相关信息外 更重要的是明确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温度 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地貌 坡度大 积雪易下滑 雪线偏高 反之偏低 阳坡雪线高 阴坡偏低 季节因素 夏季雪线上升 冬季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影响 全球变暖 雪线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 导致冰雪融化 雪线上升 气候 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高山地区水分条件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往往超过太阳辐射 成为主要因素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d 2 b第 1 题 左图显示的是经向变化 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高度从东向西逐渐增高 右图显示的是纬向变化 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雪线高度由南向北逐渐增高 由此得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第 2 题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由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可知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探究点四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核心突破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陆地自然环境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如下表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 基本的 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是局部的 特殊的 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 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在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下 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例8读亚洲东部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 图13 11 完成 1 2 题 图13 11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比西岸分布的纬度低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 大气环流 地形b 太阳辐射 洋流c 大气环流 洋流d 太阳辐射 地形 2 图中自然带南半球缺失的有 a f pb p hc f hd e f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c 2 b第 1 题 结合自然带分布规律 根据图可判断e f p h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及苔原带 p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和千岛寒流影响 在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导致分布位置不同 第 2 题 受海陆分布影响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命题点二非地带性现象的因素分析例9图13 12为45 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图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 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 1 2 题 图13 12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b 地形c 纬度位置d 洋流 2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叶阔叶混交林d 草原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破题关键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和海拔 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 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 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 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解析 1 b 2 c第 1 题 图示区域位于45 n 位于西风带 距海 180千米 较近 西侧受地形抬升影响 多地形雨 降水多 植被较好 东侧为山地背风坡 降水少 为高原荒漠 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 2 题 该区域纬度较高 故其自然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林 考点互动探究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答题模板2地理事象判断型典例精析图13 13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 1 3 题 图13 13 综合能力提升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1 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 浩瀚沙漠b 冷湿沼泽c 温暖浅海d 长寒苔原 2 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 背斜成山b 向斜成山c 块状山地d 地堑 3 下列关于甲 乙 丙 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按成因分类 甲 乙属同一类岩石b 丙 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c 丙 丁中含有化石d 乙受热变质成丙 综合能力提升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综合能力提升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录 方法技巧1 答题要领 1 回答是什么 属于什么的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 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是找依据 依据主要有 基本的规律和原理 如判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 高压 反气旋 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 应为晴天 图中的信息 点 线 面 图例和文字等 如判断某山脉或某地形区的名称 依据经纬度位置 海陆轮廓及与相关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 综合能力提升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返回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