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职业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影响姓名:魏 江学号:004410110148班级:春季班年级:10级专业:投资与理财学院:保险职业学院指导教师:戴念念 教授完成时间:2011年8月12号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特此声明。作者专业:投资与理财作者学号:004410110148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浅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影响魏江Theory equity division reform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influencewei jiang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摘要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改革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拿到市场上流通,使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流通,实现上市公司股票的同股同权同利。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本文在分析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基础上,剖析了我国长期以来的股权分置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简单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本文重点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别就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以及股权分置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危害。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第三部分,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关键词:股权分置;股权分置改革;改革历程;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影响AbstractSplit-share refers to the part of listed companies listed shares in circulation, another part is not listed in circulation. The non-tradable share reform is the government will not previously listed on the circula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to circulate on the market, make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all of the shares in circulation, realization of the shares of the listed company with coequal with benefit. Equity divides buy problem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in the stock market of our count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y stock market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does not regulate the deep-seated reasons,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launched in theory eliminate this fea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non-tradable shares reform foundation,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has long been the non-tradable shares on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the factor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of non-tradable share reform proces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of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s influence on Chinas stock market. On the reform of non-tradable shares on the stock market of our country, th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are analyzed.This paper studies the use of standardized methods of special stud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sed our country the background of non-tradable shares reform and the non-tradable share reform upon China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harm. The second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process. The third part, analysis of the reform of non-tradable shares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ping method.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non-tradable share reform upon Chinas stock market effe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 non-tradable shares;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reform of course; the impact on China 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目 录一、股权分置改革的产生背景 8(一)股权分置的由来 8(二)股权分置的危害 .8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 9三、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10 (一)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0 (二)应对方法及其建议 11四、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13 (一)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的制度影响 13 (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3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投资者的影响 14主要参考文献 16后 记 17一、股权分置改革的产生背景(一)股权分置的由来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票市场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普遍形成了可以流通的和暂不流通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 ,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绝对比例。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必须从中国股票市场的演进中去寻求解释。历史地看,中国股市的出现并不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是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倡导和推进的结果。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部分,股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央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与经济转型的组织者,必须要规定股市发展的方向和界限,将其纳入经济全局予以定位。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形成时期,中央政府将股市视为改革开放的象征,但由于当时还存在着股市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操作上股市只能作为试点来进行。这导致了当时的股票市场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个是发行股票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二是上市公司中公有股占有很大比例,以保证股票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三是证券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市场,即仅局限在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来试点。随后的股票市场中,为了保护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规定国有股的比例不得低于51%并暂不流通,政府部门的这一制度设置为股票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埋下了重大的制度缺陷。(二)股权分置的危害从历史的角度讲,股权分置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但它存在许多危害,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后果。股权分置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七点:1、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分裂的情况更严重,控制权不只是在所有者(股东)和管理者(经理)之间配置,也在各个所有者之间配置。因此,公司治理 变得更复杂。2、股权分置状况下,由于非流通股股权不能转让,致使股票价格的波动对非流通股股东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股票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均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直接的获利或损失,这样,非流通股股东就会形成自己的利益追求目标,因此也就形成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目标的背离,这就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3、股权分置导致非流通股股东恶意操纵上市公司内幕,隐瞒事实、公开造假,违背了“公司全体股东平等享有知情权”的最基本权利,也未很好地履行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的义务。4、股权分置不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由于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所以不能形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5、股权分置结构极大地扭曲了国内股市的定价机制,加大了投资者预期的不确定性,也未能按照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股份交易,导致持有流通股的中小股东要承担较大的交易风险,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6、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导致了股市过度投机、资产泡沫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破坏了证券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造成我国股市价格悬空; 蕴涵系统性风险,中国证券市场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市场信息,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定价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7、股权分置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操作困难。国际上的实施惯例和我国特有国情之间的矛盾则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一方面是要实现流通股的对外开放和非流通股的对外转让,另一方面还得要协调好中外资的利益及有关法律上的障碍等难题。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 基于以上所述的一系列危害因素,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对股权分置进行改革,最初可以回溯到国有股减持。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做法是在新股上市或者增发时,按照市价减持10%的国有股。实际操作时市场并不买账, 上证综指四个月由2240点跌到1500点附近,跌幅超过30%。2001年10月,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工作。实践证明,当时进行这种比较激进改革的时机还不成熟。此后,股权改革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大讨论,而政府有关部门的准备工作也一直没有停顿。2005年4月,在国务院领导之下,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小组成员包括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办公室。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被各界千呼万唤的股权分置改革终于破题,此举成为我国证券史上的里程碑,表明管理层已经开始下定决心解决困扰市场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随着首批四家上市公司改革试点工作的平稳推出,2005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为了增强试点公司的代表性和改革方案的适应性,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为全面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积累经验,拟进行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6月19日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包括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42家公司入围。尔后,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提速,截至2006年底,沪深股市共计1317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至此,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三、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一)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一、二批试点,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尽管进展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的混乱与波折,但是,G股(股改完成后重新挂牌上市的股票)市场表现低迷疲弱,股改进展各地区、各行业差异很大,中小投资者参与积极性降低,对价标准混乱,对价修改幅度大等不规范性现象,已经充分暴露出了股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对有关对价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对价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内涵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与其他环节和领域的互动以及牵连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各方的看法分歧依然很大,缺乏应有的共识。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化与推进。 1、 股改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独特事物,并无外来经验可资借鉴,全靠自我探索,因此,其正当性与合理性有待论证与研究。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国内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争论不休,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政府决策部门在股改之前确定了“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思路,但对有关环节产生的问题缺乏明确一致的表态。2、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化建设滞后,资本市场其他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没有跟上。股权分置改革没有与其它资本市场改革形成合力,弱化了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其中新股发行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股权全流通没有真正实现。3、由于历史长期存在的股权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主化、规范化治理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出现了供求矛盾的问题。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解禁“大小非”对市场形成的冲击,直接破坏的是市场的估值预期,同时对资本市场资金面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股权分置改革实行的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自由协商兑价的方法,由于双方地位的不对称,方案的设计和实行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没有得到真正体现。4、对价方案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各公司依据自身的情况出台各有特色的方案,但在对价的依据解释方面,缺乏基本原则与统一方法,对价修改的幅度大,反映出对价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差的问题。目前,上市公司采用合理市盈率法、合理市净率法、市值不变法以及超额市盈率倍数法等作为确定对价的依据。这些方法,有些是合理的,能被市场接受,有些(如市值不变法、超额市盈率倍数法等)就明显难以自圆其说,经不起推敲。由于定价的理论依据不明确,上市公司拿出的对价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成问题,保荐人与上市公司对自己制定的方案信心不足。结果就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由,大幅提高对价,以求表决过关;另一方面,保荐人在制订股改方案时马虎了事,粗枝大叶,以市场能接受的对价水平为核心制作对价方案,编造相关数据。(二)应对方法及建议任何改革都有一个摸索试错和纠错的过程,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改革方案和成果。在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的形势下,保经济增长,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构建和谐是当前的主要任务1、解决股改的观念和思想认识问题,股改是一项全新的事物,既缺乏理论指导,又牵涉到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要顺利推进,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难。因此,解决认识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股改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延伸与深化,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表面上表现为对价与流通性问题,但实质内容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对价只是改革的手段,流通性问题也只是改革的一方面。股改的实质在于改变国有股权的产权属性,改变国有股权的运行方式与管理方式,是对国有企业体制基础的再造式变革。过去,我们引进股市,利用证券市场,是借此引入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在面临政治压力、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国有股流失的问题时,我们做出了国有股、法人股暂不流通的制度安排。而市场的运行结果表明,这种安排使股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经营机制的轨道半生不熟,企业效益长期低位徘徊。大股东利用股权不流通而形成的控制权优势为所欲为,其结果是证券市场效率低下,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难以付诸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也大受影响。因此,消除股权分置状况,让国有股、法人股流动起来就成了关键。这种改革实质上就是赋予国有股以完整的产权属性,让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发挥更大的效能。赋予国有股以流通性,改变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先天缺陷,既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由之路。2、股权分置改革不仅仅是对价与简单获取流通性问题,而是一场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改革。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赋予了国有股的流通性,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将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将对过去的观念、制度与规则以及市场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不是单项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部门的改革,涉及了国民经济调控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多部门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纷繁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与配合,需要多项改革齐头并进。3、股权分置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由上而下的变革,不是自下而上的自愿改革。国有股不流通是早期的妥协性制度安排,由此形成的规则与机制已深入人心,左右人们的意识,主导人们的行为。要对此加以根本性的改革,会影响人们的预期与对前景的担心。因此,股权分置改革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中小投资者虽然明白体制的缺陷,但他们对改革也心存疑虑,在对前景预期不明朗、不稳定的条件下,他们对改革的向往也是虚幻的,投身改革的信心不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不高。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不希望股改,原因就在这里。而在大股东的代理人看来,过去的体制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可以利用机制方面的缺陷获取利益,而面临的约束条件又十分宽松。因此,他们参与及推动股改的积极性也不高。但是,问题在于股权分置降低了市场的整体效率,延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因此,从国家整体与长远利益的高度来看,改变不合时宜的体制与制度就迫在眉睫了。因此,政府的主导性要贯彻始终,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股改顺利、快速地推进。各地区在股改中的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4、规范对价行为,提高对价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对价弹性大,调整幅度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对价调升幅度普遍在10%以上,有些达到了30%,个别的甚至达到了900%的地步,这表明对价的严肃性与科学性荡然无存,不仅模糊了不同股东的利益界线,侵害了大股东的利益,也给后来进行股改的公司一个不良的示范。因此,明确股改的实质,明确对价的实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利于股改的实际操作。要改变目前的混乱局面,正本清源,一方面要加大对价的理论研究与宣传,另一方面要对股改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不能让那些形同儿戏、貌似合理的方案出台,更要打击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方案5、国有股控股比例要明确,确定国有股持股比例的统一标准。由于缺乏操作标准与指引,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在具体执行国退民进的方针时进退失据。一些股改企业由于股权结构比较特殊,国有股比例偏低,便以控股权为由拖延改革。因此,什么性质的企业要保持国有股权的控股地位,有关部门要有一些明确的标准与界线,不能让企业以控股权为幌子阻碍股改的推进。6、加强配套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股改的积极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股改的积极性高,步子快,支付的对价也相对要高些。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股改不可阻挡的大潮流以及基于股改而来的新机制给他们带来的潜在机会与利益。而一些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国有资产流失为由不愿意进行股改,实质上是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在做怪。因为按照目前的做法,股改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对他们的约束与严厉的市场化的要求。因此,针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考核机制等要尽早出台,以此调动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将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7、改革保荐人制度,扩大股改方案征集范围,提高对价方案的竞争性。目前,股改保荐人由大股东聘请,保荐人自然代表大股东的利益,为大股东代言,其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也存在很大问题。而现实中保荐人为了使自己的方案顺利过关,通过自己的营业部渠道收集、收买投票人,篡改投票内容,这极大地损害了股改的权威性与严肃性。而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保荐人工作马虎了事,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不高。因此,这种局面必须改变。由于股改并不涉及资金问题,上市公司的承诺与保荐人的责任也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股改保荐人与上市融资的保荐人在性质与作用上完全不同,完全没必要由券商垄断。其他合法的专业机构都可以充当保荐人角色,持股5%以上的流通股股东完全可以聘任自己的保荐人,推举自己的股改对价方案,以妥善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确保股改真正落到实处。8、 形成全面考虑、综合协调、整体配套、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口径的机制。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综合性改革,部门利益、集团利益浸淫其中,影响很大。股改面向市场,面对广大投资者,大方向是对的,但是政府管理体制中的弊病也充分暴露了出来。认识不一,考虑不周,措施不力,踢皮球,相互拆台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他们的预期,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要形成全面考虑、综合协调、整体配套、统一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口径的机制,使股改走平稳、快速、健康的运行轨道。四、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股市股权分裂的积弊,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最棘手的历史难题,为中国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构建了新的市场环境。(一)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的制度影响1、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发行制度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无法发挥效用,其根源就在于发行审核制度。长期以来,行政式的发行审核制度使得发行融资成为地方政府与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博弈的结果,并没有反映企业实际的融资需求。发行审核制度是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为出发点,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自主性。在股权分置时代,由于同股不同权,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个极度投机的市场,几乎投资者只要能在一级市场申购到新股就能盈利,所以企业竞相上市融资圈钱,也不顾自己的资产是否符合上市要求。这样一来,严格的发行审核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的安定和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了必需的手段。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到来,市场的安全隐患被一点点的挖除,发行审核制度也将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可以预见,将来它很可能会被注册制所代替,也称申报制,其发行审核主要以形式审查为主,只要发行人全面、准确、真实地将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所必需的重要信息加以公开,即使证券没有任何价值,证券监管机构也不予干涉。在这样的发行制度下,投资者是真正自由的,而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增强了规范性和效率。2、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定价方式的影响。在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中,可以通过一级和二级市场定价发现股票的价格,从而发现上市公司的价值,这就是股票市场的定价功能。通过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我们能大概了解该公司的价值如何,同样通过对公司价值的研究也可以推断公司股票的价格趋势。但是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我国的股票具有“同股不同权”的特征,所以一级和二级市场定价也都非常困难。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同股不同权”对股票定价的障碍消失了,非流通股将不复存在,它与流通股之间的价格差异也随着对价的支付而消失了。在二级市场上,股改后的股价是股票的唯一价格。股改的市场效应渐渐消失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将对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一级市场的新股定价也完全可以根据其公司经营状况和股票市场的情况来确定,新股发行定价的方式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累计投标方式、竞价方式。(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1、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这与优序融资模型先企业内部融资,再债券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的结论是相反的。这是由于股权分置条件下,非流通股东所持股票不能上市交易,不能通过提升企业价值、提高股票价格来获得资本利得。而通过股权融资一方面可以掌握大量的现金流,并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企业净资产价值,在场外进行协议转让时,非流通股东可以获取更多资本利得。在这样的动机下,我国上市公司往往股权融资和负债增加,投资收益却不断下降,是一种过度融资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所有股票“同股同权同价”,大小股东的利益一致,原非流通股也可以上市流通了,大股东的过度融资行为不仅损害小股东的权益,更损害自己的利益,出于提升股价的动机,大股东会自觉按照优序融资模型达到最优的融资结构。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东由于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对公司的控股程度有所下降。如果大股东持股比例已经接近控股底线,只要大股东不参加增发配股,为了不丧失绝对或相对控股权,大股东不会再倾向于股权融资。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能抑制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冲动。2、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应具有资源配置功能,在股权分置下,股票市场失去应有的功能,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可以被作为经济扶持的对象而优先上市,而经营得法但资金缺乏的民营、私营企业却往往上不了市。而上市后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善,在股票市场上筹得的资金被“一股独大”的国有股股东占用,侵犯小股东利益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治理不善的矛头被指向股权分置。但对我国实际处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方正科技等5家)进行分析,却发现这5家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其公司治理状况也不优于股权分置的上市公司。看来不是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公司治理就一定得到改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会得到改变,改善公司治理的外部压力加大,促使大股东或高管努力提高治理效率。但是也有可能大股东在失去控制权之后,采取短期行为使公司短期内利润得到提升并且带动股价上扬,而大股东乘机在二级市场套利。甚至也有可能大股东挖空上市公司,再抛售股票出逃。所以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一个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以及一套充分、真实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投资者的影响在股权分置下,中小投资者属于弱势群体,当实力雄厚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联合制造虚假信息,操纵市场价格时,他们是手足无措、被动挨打的。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对大股东来说,侵犯小股东的权益不再是对自己有利无害的,大股东面临的更重要的任务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业绩,提升公司股票价格。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股票市场扫除了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这也给了机构投资者更多的发展机会。首先,规范的股票市场能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这使股市更加繁荣,券商也能获得更多的交易费用。其次,由于股票市场上投机性减少、投资性增加,股票价格越来越能反映上市公司的价值,股票投资更加理性和技术化,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有力,这就使得中小投资者更乐于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去管理。这样的发展使资源配置和劳动分工都达到最优。结语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的重大制度变革,它对中国股票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毋庸质疑的。首先,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股市的历史难题,这一僵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高考英语试卷(精校)和参考题答案
- 化工行业面试真题集锦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上海-上海药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黑龙江-黑龙江舞台技术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辽宁-辽宁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行政岗位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县级综合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临沂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项目时间节点调整案例报告
- 智能会展数据分析报告
-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甲醇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 小学五年级下科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GB/T 18341-202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 oh卡牌理论-课件
- 皮肌炎与多肌炎的诊疗及进展课件
- 合同工期管理台账
- 食品安全自身检查记录表
- 临床常见危急值及处理培训课件
- 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可编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