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点专题训练9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1(2016江西赣州摸底)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紫外线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B紫外线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单倍体植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解析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抗病植株都是单倍体,高度不育,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判定出这株植株X是杂合子,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比例逐代提高,C项错误。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含有40条染色体,D项正确。答案D2(2016甘肃一诊)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解析种间竞争可以引起多种生物共同进化,而共同进化的基础是生物间相互自然选择,A项正确;地理隔离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C3(2016山西大学附中模拟)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不同的培育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定向产生新基因B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C和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过程是将优良基因集中于同一生物体解析过程为诱变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但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为,B项错误;和过程都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但是前者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后者只能处理幼苗,C项错误;过程为杂交,可以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于同一生物体,D项正确。答案D4(2016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中不含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二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B项正确;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未必含一个染色体组,例如小麦的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项错误。答案D5(2016江苏盐城模拟)A、a或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和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D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不同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以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正确;由于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其他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项错误;A和a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项错误。答案A6.(2016山东日照一模)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A11 B10 C21 D31解析根据分析可知,雌雄配子以及后代的基因型:雌配子A雌配子a雄配子aAa(单瓣花)aa(重单瓣花)所以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11。答案A7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B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育种方法的特点。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A项正确。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需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该新品种,B项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项正确。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和二倍体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由于三倍体不育,故两个亲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答案B8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种子,再进一步做如图所示处理,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至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多数是不利的B由到的过程涉及减数分裂和细胞全能性的表现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至过程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少数有利,故A项正确;花粉的形成过程需进行减数分裂,而由花粉形成幼苗需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故B项正确;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2)(1/2)(1/2)1/8,故C项错误;由到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D项正确。答案C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本身而并不作用于其基因型,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可能处于地理隔离,也可能处于生殖隔离,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可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项正确。答案D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解析a表示突变(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重组,不仅仅代表基因突变,A项错误;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非地理隔离,故b表示生殖隔离,B项错误;新物种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项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答案C11(2016云南昆明二模)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频率B0.25,b0.7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Bb的频率变化规律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B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C等位基因B、b的产生最初来自基因突变D该动物群体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解析若假定最初的群体和若干代后的群体均为遗传平衡群体,则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据此推断,最初和若干代后杂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0.750.250.375,而当B与b的基因频率均为0.5时,杂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50.50.5,A项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改变,故该动物群体发生了进化,B项正确;任何等位基因的最初产生均来自基因突变,C项正确;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动力是环境的选择等作用,D项错误。答案D12(2016甘肃兰州质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表现为共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共同进化D4亿年前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解析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正确;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的比例变化表现出桦尺蠖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而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之间并未表现出共同进化,B项错误;非洲野牛与狮之间可通过竞争水资源、狮捕食野牛等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C项正确;光合生物产生的氧气改变了大气环境,也为生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典型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实例,D项正确。答案B13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对获得的幼苗用_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填“一致”或“不一致”)。(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1所示: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未分离。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籽,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解析(1)由于杂合的非糯性植株可产生含B或b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所以用碘液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色棕色11。(2)由于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进行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也有4种,分别是AB、Ab、aB、ab,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子,所以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3)由图1可知,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的一条9号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只有含基因a的花粉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Aa)白色(aa)1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的基因型为aa,F1中植株乙的籽粒为黄色,所以图2中的A只能来自父本,故Aa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乙形成的4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21,其中只含基因A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2Aaa)白色(2aa1aaa)23。答案(1)蓝色棕色11(2)AB、Ab、aB、ab秋水仙素一致(3)缺失黄色白色11同源染色体黄色白色2314(2016东北师大检测)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A(普通斑)对a(素斑)为显性。在Aa蚕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在雌蚕幼体中发现有少数个体表现为素斑、或为普通斑与素斑的嵌合体;另有少数普通斑雌蚕成熟后,其测交子代斑纹表现为伴性遗传。对这些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请回答:(1)若嵌合体幼蚕的部分细胞为突变,则其是在细胞进行_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所致。(2)突变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3)请在指定位置上写出突变测交的遗传图解。(4)野生型雌家蚕(ZBW)经诱变处理后出现了一只突变型(ZXW)雌家蚕,该突变可能是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胚胎期致死)或无效突变(仍保持原有性状)。现将经诱变处理的雌家蚕与野生型雄性家蚕进行两代杂交实验,观察F2性状分离情况,请预期实验结果: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若F2中_,则说明发生了无效突变。解析(1)突变为染色体缺失导致的,嵌合体幼蚕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以该变异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2)突变是2号染色体上的片段接到W染色体上,属染色体易位。(3)aZWA与aaZZ测交,后代为aaZZ、aZWA、aZZ、aaZWA,雄蚕全为素斑,雌蚕的基因型为aZWA或aaZWA。(4)将经诱变处理的雌家蚕与野生型雄性家蚕进行两代杂交实验,观察F2性状分离情况即P:ZXWZBZB,子一代为ZXZB、ZBW,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子二代:ZXZB、ZBZB、ZBW、ZXW比例为1111,分析:若发生了隐性突变则野生型突变型为31;若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雄性雌性为21;若发生了无效突变,则均为野生型。答案(1)有丝分裂(2)易位(3)PaZWAaaZZ普通斑 素斑 F1 aaZZaZZaaZWAaZWA素斑 素斑 普通斑普通斑素斑 :普通斑11(4)野生型突变型31雄性雌性21均为野生型15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QC/T 798-2025汽车用多层塑料燃油管
- QC/T 544-2025汽车发动机凸轮轴
- 2025年农村旅游推广岗面试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培训测试题及答案集大全
- 2025年安全员实操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宠物驯服面试问题集
- 2025年外协施工安全培训题集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汽车销售顾问等级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农村建筑工匠面试模拟题
- 2025年农业技术推广员执业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学校食堂各种检查记录表格表册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