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ppt_第1页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ppt_第2页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ppt_第3页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ppt_第4页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1 革兰阳性杆菌菌属间的鉴别 2 第一节棒状杆菌属 3 棒状杆菌属的共同特征 革兰阳性多形态杆菌无荚膜 无鞭毛 无芽胞细菌呈不规则栅栏状排列需氧或兼性厌氧触酶试验阳性细胞壁结构和血清学分析 证实与分枝杆菌属 奴卡氏菌属有共同的成分 4 一 白喉棒状杆菌 5 形态与染色 细长弯曲 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无荚膜 无芽胞 无鞭毛 无菌毛 细菌排列呈散在L V 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6 用美蓝 Neisser法 Albert法等染色时 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 此颗粒与菌体着色不同 称为异染颗粒 为本菌重要形态学特征 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7 菌落特征 血平板 灰白 狭窄 溶血环 鸡蛋斜面和血清斜面 生长迅速 灰白色有光泽菌落 亚碲酸钾血平板 为选择培养基 菌落呈黑色 菌落分为重型 轻型或中间型 8 标本采集 用无菌长棉拭子 从疑为假膜的边缘采集分泌物 未见假膜的疑似患者或带菌者可采集鼻咽部或扁桃体粘膜上的分泌物 9 第二节需氧芽胞杆菌属 10 芽胞杆菌属共同特点 绝大多数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形成不大于菌体横径的芽胞除炭疽芽胞杆菌外均有动力和溶血能力非抗酸性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11 一 炭疽芽胞杆菌 12 形态与染色 为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两端齐平或凹陷 呈竹节状 单个或呈短链状排列 无鞭毛 形成芽胞 有毒菌株可形成荚膜 人工培养或在外界环境中易产生芽胞 在活体或完整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 所以炭疽病尸体严禁解剖 13 炭疽芽胞杆菌 14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15 菌落特征 普通琼脂平板 菌落扁平 粗糙 不透明灰白色 无光泽 边缘不整齐 在低倍镜下可见到菌落边缘呈卷发状 血液琼脂平板 培养12 15h 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18 24h后可有轻微溶血 而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大多数溶血明显而快速 液体培养基中呈絮状生长明胶培养基中呈倒置的杉树有毒株在NaHCO3培养基中形成荚膜 菌落呈粘液状 有拉丝 16 有毒株在NaHCO3血琼脂平板上置5 CO2环境中培养18 24h 可产生荚膜 菌落由粗糙型变为粘液型 而呈现半圆形 突起 有光泽的菌落 以接种针挑取时呈拉丝状 此为鉴别菌落要点 而无毒株则形成粗糙型菌落 17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病人血液 痰 粪便 渗出液 脑脊液等 死亡病畜标本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 严禁宰杀 解剖 可在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 舌尖 采集少量血液 污染物品 皮革 兽毛 土壤等 标本处理 无杂菌污染标本直接接种 有杂菌污染标本先加热杀死繁殖体和杂菌再接种 18 已处理标本 直接涂片 增菌培养 分离培养 Ascoli试验 革兰染色荚膜染色 初步报告 血平板戊烷脒琼脂平板 可疑菌落 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鉴定试验 肉汤培养 动物实验 动物死亡 分离培养 噬菌体裂解 串珠试验 青霉素抑制试验 19 检验方法 在芽胞杆菌属中 除蜡样芽胞杆菌毒素对动物有致病作用外 炭疽芽胞杆菌是唯一具有致病力者 20 炭疽芽胞杆菌与其它需氧芽胞杆菌的鉴别 21 二 蜡样芽胞杆菌 22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大杆菌 两端较钝 链杆状 长短不一 有鞭毛 无荚膜 可形成芽胞 23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琼脂平板 可形成圆形 隆起 灰白色 不透明 R型蜡滴样大菌落 血琼脂平板 菌落呈浅灰色 似毛玻璃状 菌落周围有 或 溶血 24 第三节产单核李斯特菌 25 一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小杆菌 直或稍弯 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 有时呈丝状 偶尔可见双球状 多数菌体一端较大 似棒状 易误认为是污染的类白喉棒状杆菌 又因菌体短小 三 五成链 并有 溶血性 易与链球菌混淆 用触酶试验加以区别 26 在22 25 环境中形成4根鞭毛 故在25 肉汤培养液中运动活泼 而在37 时仅形成1根鞭毛 动力缓慢 27 二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不高 4 45 均能生长 最适温度30 37 因在4 能生长 故可进行冷增菌 初时菌落极小似露珠状 光滑透明 通过侧光微显蓝绿色 37 培养数日 菌落增大变成灰暗 血平板上的菌落有狭窄的 溶血环 28 第四节红斑丹毒丝菌 29 一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杆菌 单个或形成短链状 粗糙型菌落形成长丝状 无鞭毛 无荚膜 无芽胞 30 二 培养特性 厌氧或微需氧菌 初次分离需在厌氧环境中培养 传代后在有氧条件下也能生长 31 二 致病性 红斑丹毒牡菌为红斑丹毒丝菌病的病原体 主要发生在鱼类 家畜 家禽和兔类 人类也感染发病 人接触动物或其产品经皮肤损伤而引起类丹毒 以局部感染为主 继而发展成淋巴管炎 可转变成关节炎 也可引起急性败血症或心内膜炎 32 第五节阴道加特纳菌 33 一 形态与染色 本菌革兰染色视菌株和菌龄不同而异 本菌具有多形性 两端钝圆 无鞭毛 无荚膜 无芽胞 34 二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 在一般营养琼脂平板上不生长 在含5 人血琼脂平板上置5 CO2 35 37 培养24h后 形成针尖大小菌落 经48h后形成 溶血 圆形 光滑不透明的菌落 35 二 致病性 阴道加特纳菌和厌氧菌在阴道内过度生长 造成阴道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 而引起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病 BV 可导致妇产科多种严重并发症 如子宫全切术后感染 绒毛膜炎等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