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过敏性紫癜ppt课件.ppt_第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过敏性紫癜ppt课件.ppt_第2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过敏性紫癜ppt课件.ppt_第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过敏性紫癜ppt课件.ppt_第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过敏性紫癜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邯钢医院内四科李宝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概述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内诊断标准及分型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FAB诊断标准 1982年 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WHO分类 2000年 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殊类型 1 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殊类型 2 八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其他类型及诊断标准九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学变化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Tricot 1986年 十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十二 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因素 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概述 1 概念 MDS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克隆性疾病 血细胞生成有量和质的异常 其特征包括 1 主要发生于老龄人群 男性 女性 2 外周血中一 三系血细胞减少 常为全血细胞减少 3 骨髓中造血细胞有病态造血 4 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2 分子生物学特性 1 细胞基因重排 约50 的原发MDS和90 的治疗相关MDS患者有细胞基因的重排 2 分子异常 多表现为某些基因的突变和甲基化 如Ras P53 P15 P16及FMS等 3 染色体改变 某些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特征密切相联 构成一些特殊的综合征 MDS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有 5 5q 7 7q 11q 20q 8等 4 凋亡基因 骨髓无效造血伴髓性前驱细胞过早死亡十MDS的特征 凋亡相关基因在MDS中表达异常 3 病因及流行病学 1 MDS为一老年疾病 2 原发性病因不清 继发性与放 化疗有关 易引起MDS的常用药物有氮芥 苯丁酸氮芥 马利兰 环磷酰胺等 3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继发MDS 4 苯 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可能与发病有关 二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 症状 1 一般症状 大多数病例有头晕 衰弱 乏力和活动后心悸 部分病例可有体重减轻 恶心 上腹部不适和骨 关节痛等 2 贫血 多数患者常以轻重不一的贫血起病 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3 出血 约20 60 病例于病程中可伴出血倾向 其程度轻重不一 多数出血较轻 主要是皮肤瘀点或瘀斑 鼻出血和牙龈出血 少数可出现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 4 发热 约半数患者病程中有发热 且常与感染有关 热型以低 重度多见 5 皮炎 MDS可合并皮肤病变 如急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 Sweet综合征 类过敏性紫癜 干燥性皮炎 血栓性静脉炎 雀斑以及外阴疱疹等 可伴有自身抗体阳性 6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相关MDS临床较少见 病种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泛发性硬变病等 一般认为此类患者可能与长期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 2 体征 1 肝 脾肿大 约5 25 MDS患者有肝 脾肿大 多数程度较轻 重度肝 脾肿大者少见 2 淋巴结肿大 约5 15 病例可伴淋巴结肿大 一般程度较轻 无触痛 以颌下和颈部为常见 3 胸骨压痛 少数MDS患者于病程中可伴胸骨压痛 但程度轻微 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内诊断标准及分型 1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以贫血为主 可伴出血或发热 2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 两系细胞减少 有病态造血表现 3 骨髓 增生一般为活跃 也可减低 有病态造血表现 骨髓活检可有造血前体细胞异位现象 4 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 CML 骨髓纤维化 红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非造血组织肿瘤 急非淋M2b等 除外其他红系统增生性疾病 溶贫 巨幼贫等 以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如AA PNH等 2 分型 1 难治性贫血 RA 1 血象 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1 2 骨髓象 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5 2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1 血象 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5 2 骨髓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20 但15 者可诊断为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RAS 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30 者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四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FAB诊断标准 1982年 类型血象骨髓象难治性贫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血 RA 红 粒系可有形态异常 生并有病态造血 粒 巨系病原始细胞15 余难治性贫同 血 RAS 难治性贫血两系以上细胞减少 粒增生明显活跃 三系均有病态伴原始细胞系病态造血多见 原始造血 原始细胞I型 II型为增多 细胞 5 5 20 类型血象骨髓象慢性粒 单单核细胞绝对值 1 109同RAEB 原始细胞核细胞白血 L 粒细胞增加并有5 20 病 CMML 颗粒减少或Pelger Huet异常 原始细胞5 2 骨髓中原始细胞 20 RAEB T 但 30 3 原始细胞有Auer小体 五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WHO分类 2000年 1 难治性贫血 RA 1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2 不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 2 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细胞增生异常 RCMD 3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4 5q 综合征 5 不可分类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殊类型 1 1 无巨核细胞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血小板减少可作为MDS的唯一表现 2 外周血有大卵圆红细胞 颗粒少巨大血小板和小巨核细胞 3 骨髓中无巨核细胞或巨核细胞有病态 微巨核细胞易见 可有ALIP 无抗血小板抗体 4 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5 激素治疗无效 2 老年特发性大细胞性贫血 1 可作为MDS早期 2 约50 的患者骨髓象不支持MDS 3 约80 骨髓活检符合MDS 4 约50 70 患者细胞遗传学有5 8 7号染色体变化 3 血小板增多的RAS 1 占RAS中20 36 2 血液学特点与RAS同 但血小板数增高 且有巨大血小板 3 骨髓活检 示巨核系明显病态造血 无骨髓纤维化 4 增生低下性MDS 1 外周血至少两系血细胞减少 MCV增大 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如 2 骨髓中至少两系造血细胞发育异常 淋巴细胞一般 50 3 骨髓切片中造血细胞体积减少 网硬蛋白异常增生 可有ALIP 4 NAP积分 100 5 外周血易检出有核红及小巨核细胞 CD34 细胞增多 5 纤维增生型MDS 1 约半数MDS骨髓中纤维组织增生 约15 显著骨髓纤维化 2 10 伴胶原蛋白沉积 3 临床有全血细胞减少 轻度肝 脾肿大 4 骨髓增生异常活跃 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异形巨核细胞增生伴核分叶过多的微巨核细胞占优势 6 混合性MDS 1 主要特征为三系病态造血 无效造血 干细胞分化能力不稳定或丧失 2 临床上骨髓增生异常活跃而外周血细胞减少 呈贫血伴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增多 3 骨髓与血象与骨髓增生综合征相互重叠 4 临床也可有两类 一是先诊断MDS 而血红蛋白降低 白细胞计数增多 血小板增多 二是诊断时呈现MDS 而后发展成MPS 7 网织红细胞增高的MDS 1 患者多为老年人 2 主要为贫血 网织红细胞持续增高而无引起网织红细胞增高的疾病如溶血性贫血 出血性疾病和维生素缺乏等 3 外周血细胞和骨髓象有病态造血现象 4 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是红系生成旺盛而是成熟障碍 生存期长所致 5 染色体可有t 1 14 q42 q32 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殊类型 2 1 嗜碱性粒细胞增生活跃型MDS 1 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 骨髓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3 三系病态造血明显 4 Ph1染色体阴性 无bcr abl基因重排 5 可见于各型MDS 2 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MDS 1 常有免疫细胞功能损害 B细胞异常表现有 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及器官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2 单核细胞数正常 减少或增高 功能异常如吞噬功能减低 3 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可出现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病及自身免疫病 3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MDS 1 平均发病年龄约68岁 2 多有重度贫血 白细胞数减少或增高 血小板数正常 3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加 但绝对值不高 无单核细胞增多 4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 三系均有病态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5 5 乳酸脱氢酶增高 6 有染色体异常 7 易转化为白血病 4 5q 综合征 1 专指只有单一 5q 而且缺乏片段在5q31 33的RA 多为老年女性 2 外周血中表现为大细胞贫血 白细胞数减少或正常 血小板数正常或增多 3 骨髓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巨核细胞发育异常 红系细胞减少 亦可增多或正常 5 7q 综合征 约为MDS的1 主要为p53突变及典型的粒细胞生成障碍 1 多为RA和RAEB 2 重度贫血 血小板正常 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少 3 均为男性 年龄 70岁 4 肝 脾肿大 5 BM增生 嗜酸或嗜碱细胞增多 红系增生低下 巨核细胞多为小巨核和大巨核 6 数月转为急性白血病 6 11q 症群 大部分为RAS型 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和铁储存增加 一部分RAEB型 7 20q 综合征 发病率约2 10 临床特点有 1 男性多 中数发病年龄69岁 55 86岁 2 MDS分型以低危型RA RAS多 3 无或轻度贫血 血小板数常 50 109 L 4 多无脏器肿大 无感染 无出血 5 骨髓增生多有三系病态造血现象 粒系较轻 6 病情多稳定 中数生存 42个月 转化白血病约10 8 MDS髓外病变 粒细胞肉瘤 1 MDS有粒细胞肉瘤者4 2 多发生在皮肤 淋巴结 脑 鼻窦和结肠 3 50 出现在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前数月 4 类型以 居多 八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其他类型及诊断标准 继发性 有发生 的原发病及化疗 放疗史 2 原发病与继发性MDS的发生间隔至少2个月 3 有MDS的各种病态造血现象 4 可有骨髓增生低下或伴纤维化 5 多有染色体畸变 2 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CMML 1 多有明显脾大 2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单核细胞增高 占20 40 绝对值 1 109 L 3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有病态造血 粒系增多 单核细胞约占20 且有红系细胞减少 4 Ph1染色体阴性 3 儿童MDS 诊断同成人MDS 但很可能为急淋白血病前期 并易合并先天异常 Fanconi贫血等 易发展为白血病 九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组织学变化 1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以红系明显 粒红比例倒置 三系均可见病态造血 表现为 1 红细胞巨幼样变 有红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 可见双核 多核 分叶核及畸形核 胞浆染色不均匀 2 粒细胞各阶段可出现双核 核浆发育不平衡 可见分叶过多或不分叶 出现Pelger Huet样核异常 胞浆着色不均匀 颗粒减少 缺如或颗粒增多 3 巨核系出现原始 幼稚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 畸形核巨大血小板 上述病态造血的形态学表现也可见与周围血细胞 2 骨髓活检 骨髓增生伴异常造血表现 1 造血组织面积扩大 50 或正常30 50 2 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在骨髓血窦中央部位呈小簇状分布 称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abnormallocalizationofimmatureprecursors ALIP 3 有核红细胞聚集成堆 形成原红细胞岛 红系成熟障碍 4 小巨核细胞增多 5 基质改变 包括血窦壁变形 破裂 间质水肿 6 网硬蛋白增多 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Tricot 1986年 1 如MDS患者骨髓中的原始细胞不多 且ALIP阴性 则观察其疾病的发展 诊断后中位存活期可达50个月 如ALIP阳性 则给小剂量阿糖胞苷 这些患者的中位存活期为15个月 2 年龄 50岁的RAEB 应给以较强化疗 如年龄 50岁的则给以小剂量阿糖胞苷 3 MDS如向AML发展 年龄 50岁者给予强化疗或联合化疗 如年龄 50岁 则给予小剂量化疗 4 年轻的MDS患者 如为RAEB 且有组织型相配的供髓员 应及早做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且应作为首选治疗的方法 如骨髓中原始细胞较多 可先进行有力的化疗 待患者缓解后再做骨髓移植 注意 以上治疗策略仅供参考 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 血象及骨髓象等实际情况应用 十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 1 支持治疗 1 脱离可疑致病因素 2 必要时输血及血小板 2 诱导分化 1 13 顺式维甲酸 13 RA 10 100mg d 或3mg d 疗程3个月 1 11个月 以上 2 全反式维甲酸 ATRA 40 60mg d分次口服 疗程 4周 3 维生素D3 2 5 15ug d 疗程8 28周 3 刺激造血 1 康力龙 6 12mg d 分3次口服 疗程3个月 1年 2 丙酸睾丸酮 100mg 肌注 隔日1次 疗程3 6个月 3 丹那唑 600 800mg d 分次口服 疗程2 4个月 4 肾上腺皮质激素 a 波泥松 10mg 3次 日 疗程3个月 b 甲基波泥松龙 1000mg 连用3天 4 小剂量化疗 1 阿糖胞苷 Ara C 10 20mg 皮下注射或肌注 1 2次 日 14 21天 间隔7 14天重复进行 2 三尖杉酯碱 0 5 1mg d 静滴 1次 日 14 21天 休息7 14天再行第2个疗程 3 阿克拉霉素 3 14mg d 静滴 1次 日 7 10天为1疗程 治疗 2个疗程 4 足叶已甙 VP 16 50mg d 口服或静滴7 21天 5 联合化疗 对RAEB或RAEB T 可采用DA HA MA IA等方案 见白血病章节 5 细胞因子 1 G CSF GM CSF 100 300um d 皮下注射3 14天 用于粒细胞减少感染者 2 IL 3 30 100um d 皮下注射 疗程4 28天 3 EPO 50 100U 皮下注射 3 5次 疗程8 50周 4 INF a或INF r 100万 300万U d 3次 周 疗程3个月以上 6 免疫调节剂 环孢菌素 CsA 200 300mg d 疗程3个月以上 其他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 5mg AT L G等 7 其他治疗 1 氨肽素1 0g 口服 3次 日 2 叶酸5 10mg 口服 3次 日 用3周无效停用 3 维生素B12100mg 肌注 1次 日 用3周无效可停用 RAS可应用 4 维生素B6600mg 静滴 1次 日 3周 或200mg 口服 3次 日 4 8周 8 造血干细胞移植 1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对年龄小 骨髓无纤维化 RAEB型 化疗已缓解且有HLA相和的供者 2 自体干细胞移植 年龄可放宽 关键是动员 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 十二 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因素 1 预后好 生存期长 1 年龄60岁以下 2 血小板数正常 3 RA RAS型 4 骨髓原始细胞数少 5 染色体 5q 2 预后差 生存期短 1 年龄60岁以上 2 血小板数低 3 RAEB RAEB T型 4 骨髓原始细胞数多 5 染色体 8 7 3q21q26 6 2个以上染色体异常 谢谢 过敏性紫癜 邯钢医院内四科李宝杰 过敏性紫癜 一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二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三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四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五 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六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一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项目内容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感染 进食异性蛋白 服用某些药物 预防接种及精神因素等有关 其中半数患者发病前曾有感染史 发病机制 1 I型变态反应 过敏原进入体内产生I型变态反应后 机体组织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 包括5 羟色胺 缓激肽 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血小板活化因子 蛋白水解酶的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诱发血管平滑肌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 使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形成微血栓 引起组织器官出血 水肿 皮肤出现紫癜 项目内容发病机制 2 III型变态反应 该型变态反应中的抗原 抗体复合物主要沉积在血管壁 肾小球基底膜 关节滑膜等组织 通过补体的参与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的损伤 病理特点呈过敏性血管炎改变 受累部位的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聚集 毛细血管内及其周围有含IgA C3c C3d C5的细小颗粒状沉积物 二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1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2 发病前1 3周常有细菌或病毒感染 3 皮肤紫癜 是本病必具的特征 紫癜主要分布在双下肢的伸侧面和臀部 紫癜常大小不一 可高出皮面 部分病人有轻度痒感 严重者皮肤出血点可融合成片状瘀斑 4 关节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 儿童患者较常见病变主要累及踝 膝 髋 腕 肘等大关节 可呈游走性 可有关节腔积液 痊愈后不留关节畸形 5 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见于儿童 常为发作性绞痛 也可呈顿痛 伴有恶心 呕吐 便血等 但一般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6 肾脏症状 常发生于紫癜出现后2 3周 表现为浮肿 高血压 肉眼或镜下血尿 蛋白尿 管形尿 7 其他系统症状 主要发生于心血管 呼吸道 神经系统 表现为心悸 心率不齐 咳嗽 咯血 哮喘 头痛 惊厥 偏瘫等 三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检查项目临床意义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正常 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可有红细胞 蛋白及管形便常规大便潜血可阳性出凝血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正常 多检查数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活性可降低 四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1 初发病时年龄多在20岁一下 2 发病前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