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教案2课 题:第二专题 教学目的:1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2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现代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达到加深理解主旨的目的。教 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学要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2二、考点讲析:、误区点拨: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误答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1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少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科技文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大,如果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一旦养成了囫囵吞枣的习惯,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科技类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读起来不易理解,有的考生由于平时做题得分率不高,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畏难情绪,越烦躁越读不进去,以致严重影响做题质量。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人多,还没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题。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其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4做题方法不够科学。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题支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支,极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来更多的干扰因素。有的考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读题支,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其结果,只能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浪费了时间。5缺少整体阅读意识。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如果不从整体着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难免把答案搞错。、备考策略: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文句往往专业性强,阅读起来干扰性较大,一有疏忽,就会丢失文章中的有关信息。因此,阅读科技类文章,首先得有良好的阅读心态。它需要克服“谈读色变”的病态心理,摒弃一目十行、心不在焉的浮躁作风,养成逐字逐句品读文章、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好习惯。具体方法是:1精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所谓“精读”是指对所读文段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不能心猿意马,急于求成,先入为主,仓促应付。所谓“重要信息”,是指那些与说明对象本质特征密切相关的形状、构造、成因、方法、效能、用途、关系、数据等。所谓“句清段结”是指逐句逐段把握文字外壳所涵盖的有效信息。2概括文章内容,宏观控制全局。精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我们只能对所读文章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通过所标记的重要信息,概括出本文所说明的对象(事物或事理)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或原理是怎样的,文段是怎样说明的。如果不能正确地概括出上述内容,就再读一遍,直到从宏观上控制全篇为止。3阅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在题干附近,特别是那些指代性词语的理解题更是如此。因此,及时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对于顺藤摸瓜,尽快确定作答范围,将大开方便之门。4根据对全文的概括和题干附近的有关信息,大致确定该题在原文中的作答范围。要注意抽取并运用该范围中的核心部件,缩小作答范围,作出本题的模糊答案。5阅读题支。拿已初步作出的模糊答案与题支中的答案比较,选取与答案相近的一项作为备选答案。6将所选答案的内容代入原文,进一步检验该答案与原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应与否。凡是在原文中找到确凿根据的题支就是与原文一致的项,找不到根据者,就是与原文不一致的项。三、练习巩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00年3月30日,美国天文界一组被称为“行星搜索者”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发现在太阳系以外,距地球109光年和117光年的太空中,有两个质量比土星稍小的行星,分别在围绕各自的恒星运转。从已探测到的种种迹象判断,这两颗行星各自环绕的星系,应与我们的太阳系有某种近似性。换句话说,这个发现预示,人类有可能在寻找“天外家园”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新进展。研究人员说,这两颗行星很可能是两个巨大的超高温气团,平均温度在华氏1530度到2070度之间。它们的存在形态与土星相似,是两个没有固态陆地的低密度物质团。虽然如此高的温度对任何一种生命形态都是不适宜的,但科学家们却乐观地相信,仅从它们的体积上就可以判断,这两颗新发现的星球属于行星类,与一般的恒星有很大区别。而只有在行星当中或行星附近,才有可能找到与我们居住的地球有某种类似之处的星球。迄今为止,囿于探测精度的局限,人类在太阳系以外只发现了大约30颗星球,它们每一个都比地球大上百倍。而根据人类目前积累的天文学知识,专家们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只有那些与地球在体积和质量上相近的星球,才最有可能具备适合生命形态存在的基本条件。就这个意义讲,已知的那些太阳系外星球,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此次的发现更有价值。最先发现这两颗行星的,是由美国两所大学中的天文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在位于夏威夷的全球头号天文望远镜“凯克”上,利用一种称为“射线探测”的观察方法,获得了上述成果。他们还发现,围绕麒麟座HD46375号星运行的行星,其质量约是土星的80%,距HD46375星的距离仅为600万公里,大约每隔3.02天自旋一次。另一颗环绕79CHTI星(又称HD16141)运行的行星,处在距离为5000万公里的轨道上,质量约是木星的70%,绕轨道运行一圈为75天,与太阳系中的水星大致相近,但与水星相比,它的轨道更长一些。科学家指出,从通常意义上说,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应当具有稳定的运行轨道,这意味着可以为生命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在已知星球中,只有地球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至于太阳系外是否还有与地球条件类似的星球,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此次发现的那颗围绕79CETI星运行的行星,其轨道非常有趣,它与79CETI星的关系很像木星与太阳的关系,这证明人类完全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星系,最终导致“第二个地球”进入人类视线。“它就是一个路标,指引我们去更加接近目的地。”研究小组成员说,为了实现目标,他们需要更加精密的装备,在这方面,美国宇航局正在建造的新一代天文望远镜“太空助手”将助他们一臂之力。因为NASA已对他们的研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答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下列对新发现的两颗“行星”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处于距地球109光年和117光年的太空中,并分别绕HD46375和79CETI运转。 B科学家们认为,新发现的这两颗太阳系外的星球,不是恒星,而是行星。 C这两颗行星可能是两个巨大的超高温气团,且没有固态陆地,是低密度行星。 D质量分别是土星的80%和木星的70%,它们的轨道比水星的更长一些。2对发现两颗系外行星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发现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寻找“天外家园”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新进展。 B这次发现使科学家们坚信,人类的“天外家园”只能在行星当中寻找。 C此次发现告诉人们,只有那些与地球在体积和质量上相近的星球,才最有可能具备适合生命形态存在的基本条件。 D此次发现证明人类可以利用现有技术发现类似太阳系的星系。3对“这就像一个路标,指引我们去更加接近目的地”中“目的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外家园 B太阳系外具有适合生命形态存在的星球C被发现的“与太阳系类似的星系” D第二个地球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星的运行轨道要具有稳定性才能为生命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地球是唯一一个具备这种条件的星球。 B具备精密的仪器装备,是人类加强外层空间观察和研究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C这两颗新发现的星球是两个巨大的超高温气团,但这丝毫不影响科学家们的乐观态度,他们认定这两颗行星上有生命形态的存在是有可能的。D专家认为,已知的那些太阳系外星球,因为体积是地球的上百倍,所以没有什么发现价值。答案:1。D2。D3。C4。B(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悟践心理疗法又称作“快速心理治疗”,是我国学者李心天等人于50年代初开始运用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依据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原理,认为人的心身是统一体,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在反映外部世界以及作为客观存在的个体的现实的同时,调节着肌体的各种机能。因此,人类的任何疾病,从局部的病理过程直到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都能在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来观察研究。悟践心理疗法主要是分析患者生活环境中曾经发生和可能存在的、引起他心理过度紧张的因素,然后研究患者在过去生活中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及所抱的态度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来确定心理治疗的内容。悟践治疗的基础是通过词对大脑皮层的影响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这是依据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把心理治疗建立在可以科学分析的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在巴甫洛夫看来,第二信号刺激词在人的条件联系系统中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语言和文字可以作为信号,构成包罗万象的条件刺激,成为机体内部各种重量机能和外部行为的最高调节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悟践心理治疗的核心。悟践心理治疗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的暗示和说理,重视和尊重患者的意识的积极调节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利用。患者在接受指导并认识疾病本质后,采取积极努力同疾病作斗争的态度和行动,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悟践心理治疗注意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与躯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也要通过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悟践心理治疗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5根据文意,下列对“悟践心理疗法”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所谓“悟践心理疗法”,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和生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B“悟践心理疗法”是以研究患者对自己心理过度紧张因素的认识、态度和随之产生的情绪体验为主要内容的。C“悟践心理疗法”是用第二信号刺激物词作为基础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和躯体功能状态的。D“悟践心理疗法”的根本所在就是通过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掌握战胜疾病的主动权。6根据文意,与“悟践心理疗法”的过程或特点存在联系的一项是( )A在“悟践心理疗法”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某些造成患者心理异常的生活环境因素。B因为“悟践心理疗法”的发起者是中国学者,所以就被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C需要“增强个体对外界各种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的耐受力”正反映出了“悟践心理疗法”具有局限性。D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从一个角度支持了这种疗法的运用,因此,这种疗法构成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7下列对画横线部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反映”和“调节”指的就是会影响人心身健康的、心理的能动作用。B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不仅反映着外部世界和个体的现实,还通过这种反映调节着人的肌体和各种机能。C人类的任何疾病,都与人类生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有关,因此观察研究这些疾病,都能以这个制约性为基础。D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实际上是对上面“心理的能动作用对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解说。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悟践心理疗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理论为指导的,因此它也是目前最科学最先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B“悟践心理疗法”采用了在觉醒状态下暗示和说理的方式,因此,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也在于表现对患者隐私的尊重。C如果能借助于体育疗法、气功、运动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张力,将会更大地提高“悟践心理疗法”的成功率。D“悟践心理疗法”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及其他各类神经症,但也可以治疗诸如高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类的疾病。答案:5。C6。A7。B8。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电子大脑”解读人脑科学家在7000名志愿者的协助下,联合研制成功了“电子大脑”。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制成能够“解读”思维的“人脑图”。设计者说,这是一项未来技术,将帮助人类理解人体最复杂的“机器”的工作原理。美国洛杉矶大学神经细胞扫描实验主任阿图尔托加说,学者们的目标是绘制一张既含有人脑结构信息也反映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并确定不同人大脑结构的差异程度。这将有助于诊断哪些情况可能是病态,哪些现象是正常的。托加博士说,新发明将帮助医生找到精神疾病的根源。为此,他们只需把患者的脑部扫描图和人造“大脑图”进行一下比较,“人脑图”是根据几千名精神健全者的基因绘制而成的。在各国学者的帮助下,托加对7000个健康人进行脑部扫描后,总结得到了所有信息。人造脑将以“电子化”的形式出现在显示器上,图象是立体的,清晰明了,可以把感兴趣的地方多倍放大。如果有疑问,点击一下“搜索”,一分钟后屏幕上就会给出专家的解释。任何一位医生都可以使用。如有电脑,只要接入因特网就可以了。英国皇家学院放射学教研室的德里克希尔博士认为:“动感人脑图是医学走向未来的一个突破口,以前遇到脑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医生只能依靠书本知识和自身经验。而现在可以发现扫描发现不了的最细微的病变。这对诊断精神疾病极为重要。”大不列颠医学研究事业管理委员会的乔哈伊纳尔教授说:“这项设计对那些用普通手段无法诊断的病人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而这项发明不只是对病人来说很重要。此项研究项目的参与者,生物学博士、美籍俄罗斯人阿尔缅加斯帕良说:“规模庞大且极其复杂的工作才刚刚开始,2008年以后才会得出具体的结果。但对学者们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兴奋的期限。因为迄今为止,对于人脑这一人体中最让人迷惑的机器是如何运转的,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直到今天,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用的最直观的教材是一个60岁法国女人的脑。而每个人的身体各不相同,这样的标本并不能作为整个人类的范例。”加斯帕良说,这项计划完成时,人们将看到一幅三维人脑图,人脑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尽显其上,每一个在线的因特网用户都可以观看。届时生物学家将根据年龄、性别、基因绘制专门的图表。他还指出:“此前的研究表明,人脑中灰质的多少往往是由遗传决定的,而非年龄和性别。但这些问题仍是个谜。我们知道,一些大头脑有时会遗传,但谁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遗传的。新发明将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同时我们将搞清楚做梦等边缘意识状态的机制,了解潜意识的奥秘。”9对“电子大脑”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电子大脑是一项将帮助人类理解人体这一最复杂的“机器”的工作原理的未来技术。B电子大脑是一张绘制的含有人脑结构信息,反映其工作原理并能确定不同人脑结构差异程度的示意图。C 电子大脑是根据几千名精神健全者的脑部扫描后总结获得的所有信息而研制成功的人脑图。D电子大脑是指能再现人脑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以电子化形式出现在显示器上的三维人造脑。D(信息整合最全,且合乎定义的要求。)10下列表述不属于新发明是“医学走向未来的一个突破口”理由的一项是( )A将帮助医生找到精神病的根源。B点击“搜索”,一分钟后屏幕上就会给出专家的解释。C可以发现扫描发现不了的最细微的病变。D将帮助解开“大头脑”的遗传之谜。B(不属于“医学走向未来”的内容,答非所问。)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电子大脑可以诊断哪些情况可能是病态,哪些现象是正常的。B人造脑的立体图象清晰明了,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获得专家给定的信息。C至今我们对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机制还知之甚少。D人脑中灰质的多少往往是由遗传决定的,个中奥秘仍令人迷惑。A(见第二段,不能省略“有助于”。)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加利用所占有的信息绘制大脑图,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制成能够“解读”思维的大脑图。B利用电子大脑完全可以诊断用普通手段无法确诊的疾病。C电子大脑的研制工作规模庞大且极其复杂,但前景十分令人鼓舞。D新发明将有许多特异功能,但用电子大脑帮助人类解读人的大部分意识活动目前还是有待破解的难题。B(见第三段中乔哈伊纳尔教授的一句话,可知此说法太绝对化。)(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现在,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种方法,通过使用电场作用以一种径直的、连续的、可操控的方式来制造纳米纤维。这种方法使得生产出新型的、特殊的纳米纤维材料成为可能,这些材料可被用于创伤敷料、滤筛以及生物支架。 静电纺丝技术早在1934年就被申请了专利,当时科学家们就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一个注射器使混有溶剂的聚合物喷射出连续的细丝束,并喷射到准备好的电场中。随着溶剂的蒸发,电场中的电力开始拉伸聚合物,渐渐把聚合物拉成长长的鞭状细丝纤维,由于电场的作用,使得这些纤维在充满电的屏幕上以相隔1030厘米的距离缠结。 中国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教授孙道恒(音)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研究项目的林教授的实验室已经有两年时间了,2004年他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研究项目。孙教授和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学的林教授共同想到了静电纺丝技术,于是他们合作试着使用静电纺织工艺制造出有序排列的纤维。 在他们的创新过程中,他们用一种径直的、可操控的方式制造出了直径在50-500纳米的纤维,这些纤维被放在了一个搜集盘子中。谈到关于缩短注射器和搜集点之间的距离时,研究小组给这一新的工艺命名为“近场静电纺丝技术”。林教授说:“传统的静电纺织技术是一种随意,紊乱的工艺。我们的突破在于我们能十分精确地控制纳米纤维的定位和沉淀。”孙教授和林教授的方法同传统的静电纺织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取代传统的将聚合物溶剂通过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进入电场的方法,他们使用了一种细尖的钨电极,就像钢笔蘸墨水一样蘸取溶剂。然后将电极置于搜集盘上方,对电极加电压,由此产生电场并将聚合物滴到电极的尖端开始静电纺丝的过程。这一方法使得研究小组在聚合物离开电极时能够缩小其丝束最初的直径,这一直径要比用传统的注射器产生的纤维直径要小的多。 第二,研究人员削减了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将原来1030厘米的距离减少到了153毫米之间。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利用在静电纺丝过程开始后聚合物简短的稳定瞬间。就好比喷气发动机在燃料耗尽之间维持的最后一丝正常喷束,之后产生的喷气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产生的纤维在进入电场后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笔直状态。在孙和林教授的近场技术中,在纤维出现紊乱前就把其捕获了。 第三,缩短的距离还意味着可以将所需的电压从30000伏特降低到600伏特。因为电场中的电压强度是由其中分割的距离决定的,距离越短就越能够使用更少的电压维持相同强度的电场。 最后,与传统的使用固定的屏幕获取纤维的方式不同,孙和林教授使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来接产生的纤维束。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像缝纫机针线随机设计图案一样将纤维捕获到盘子中。13下列关于“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命名主要是考虑到这种技术缩短了传统静电纺丝技术的注射器和搜集点之间的距离。 B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十分精确地控制纳米纤维的定位和沉淀。 C这种技术不再使用注射器,而是采用一种细尖的钨电极;不再采用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进入电场,而是对蘸取了纤维丝的电极加电压而产生电场开始静电纺丝的。D这种技术缩短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有利于利用静电纺丝过程开始后聚合物简短的稳定瞬间,并且利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来接产生的纤维束,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操控,制造出高质量的纳米纤维。13C(“而是对蘸取了纤维丝的电极加电压而产生电压开始静电纺丝的”蘸取的是聚合物溶剂。)14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孙教授和林教授而言,他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有序排列的纳米纤维。 B他们使用这种新方法生产出的纳米纤维将被运用于创伤敷料、滤筛以及生物支架。 C和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相比,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是随意、紊乱的工艺。D放在可调整位置和速度的盘子上的钨电极之所以是极细尖的,是因为这样才能产生极细的纤维束。14D(钨电极不是放在盘子上,而是在盘子上方。)15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由于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过大,因而产生纤维显得紊乱不堪。 B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由于采用了注射器喷射纤维细丝的方法,产生的纤维直径要比近场静电纺丝技术的大得多,并且无法精确地控制纤维的直径。 C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所需要的电压要30000伏,这是因为这种方法聚合物在电场中通过的距离较大的缘故。D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无法径直的、可操控地生产出令人满意的纳米纤维。15B(“无法精确地控制纤维的直径”错。根据第二段可知,这种传统技术应当是比较成熟的一种。)(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面对细胞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占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言稿 设计院
- 爱心资助发言稿
- 时间的脚丫课件
- 挖竹笋教学课件
- 时间图课件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屋维修基金担保合同范本参考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子女抚养权变更及监护责任转移合同
- 2025版快递行业与旅游行业联合服务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婚姻解除出轨赔偿与财产分割协议
- 二零二五版12333薪酬福利政策设计与实施合同
- 中职教育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有趣的七桥问题》课件
- 四圣心源方剂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艺术之旅》单元设计
- 无人机应急通信
- 教师招聘试题-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综合类试卷专项训练-附答案(3份试题)
- DB11T 489-202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详细解读
-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训练题(共25篇-附答案)
- 《融资渠道方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