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支持中国出口产业低碳转型政策探讨 学 院:国际商学院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 名:刘情情 指导教师:陈晓文 2013 年 5 月 25 日支持中国出口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探讨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由于中国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蓬勃发展的出口产业的有力带动下,中国GDP总额扶摇直上,2012年GDP总额为36005.04亿美元,越过日本和德国,仅次于经济大国美国。然而,在这一系列优秀的数字之后是沉痛的环境代价,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很不完善,从而造成高排放高污染。在全球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高耗能出口结构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低碳转型也成了势在必行。如何直面和应对今后的国际市场,更好的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出口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 竞争优势ABSTRACT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exporter of China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as human resourc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xport industry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owerful drive booming export industry, China GDP total rise directly to a high position, the 2012 GDP totaled $3600504000000, over Japan and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fter the economic big country. However, after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figures are heavy environmental costs, Chinas export industry 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resulting in high emissions, high pollu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calls for the global, the high energy-consuming export structure has does not ha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w carbon transition also be imperative. How to face and deal with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o better meet the challenges, seize the opportun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front of us.KEYWORDS: Export industry structure Low carbon economy competitive edge目 录引 言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国际低碳经济背景.11.2中国出口产业面临的压力.21.3研究意义.22 低碳经济及其经济贸易影响32.1低碳经济及碳税.3 2.1.1 低碳经济.3 2.1.2 碳税及其经济效应.32.2 碳关税及其贸易影响4 2.2.1 碳关税对贸易量的影响.4 2.2.2.碳关税对出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53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产业分布与国际平均水平对比63.1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国际比较.63.2中国碳排放水平的产业分布 6 4 国内外低碳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94.1 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94.2 三高产品出口退税调整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104.3 征收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05 中国出口产业应对策略及转型策略115.1中国出口产业应对策略.115.2中国出口产业转型政策探讨.125.2.1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结构政策.125.2.2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组织政策.135.2.3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技术政策14结 论15谢 辞16参考文献17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由于中国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蓬勃发展的出口产业的有力带动下,中国GDP总额扶摇直上,2012年GDP总额为36005.04亿美元,越过日本和德国,仅次于经济大国美国。然而,在这一系列优秀的数字之后是沉痛的环境代价,中国出口产业结构很不完善,从而造成高排放高污染。在全球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高耗能出口结构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低碳转型也成了势在必行。所谓低碳经济是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主要目标,逐步构筑低污染、低耗能的经济发展体系。 如何直面和应对今后的国际市场,更好的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的意义就在于,它研究了中国出口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出口产业面对的机遇跟挑战,并揭示了近几年出口产业发展受阻的成因及解决方案,最终促进中国出口产业的健康发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国际低碳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上了多个台阶。 然而,伴随着高产出的是环境高速度的恶化,最近几年,中国的碳排放量严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使得中国处于一个既荣耀又尴尬的位置,全球都在倡导低能耗,中国的出口产业仍然延续着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也在尝试多种生产方式,从而降低碳排放量,提高绿色经济的占比,然而,在延续了几十年的生产模式面前,发展绿色经济,实行低碳经济改革,是一条曲折而又必须处于前进状态的道路。 总而言之,在国际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必须得到有效调整,必须做到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这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够提供一套更有发展潜力的出口产业调整政策。 1.2 中国出口产业面临的压力 关于中国出口产业低碳转型的探讨,长时间以来就有很多学者对其研究,他们根据不同的数据,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多方位的研究角度,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而又详尽的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王玲莉通过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贸易结构转型指出,中国应该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完善自身机制,推动国际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平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互动发展,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产品高级化,不断增加在国际双边或多边贸易的话语权;安江的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中国应该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从而达到出口结构的转型;王林生在中国出口产业结构与地区分工一文中提出,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必须与调整产业的地区分布相结合,使各项产业在地区上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出口的竞争优势;林伯强在中国低碳转型一书中提到,现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的是中国跟印度这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的产业结构改革是实现低碳经济的主战场,全世界的力量都应该到中国来,帮助中国实现低碳转型,以便印度也能借鉴并发展自己的合理模式。总结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出口产业存在种种问题,比如,要实现低碳转型,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到与地区特色相结合,必须降低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要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事,当今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过于单一,没有多少附加价值,是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西蒙 库滋涅茨曾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计算在人均国民收入不同的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事实证明,这两者是一种很微妙的良性循环的关系,如果人均国民收入高的话,相对应的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的很快,而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为产业升级或技术革命提高多少。中国在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传承下,规模经济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尤其是农业的生产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在此基础上的出口产业并没有多大的绝对竞争优势,而随着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一般产品的可替代性很高,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发展空间。 1.3 研究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降低耗能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新兴、低耗能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处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的必然选择。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倡导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然选择。一是我们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二是碳排放总量相当突出,三是碳排放空间不大。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应对低碳产业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以做好世界市场竞争的准备。二、低碳经济及其经济贸易影响 2.1 低碳经济及碳税 2.1.1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低污染、低耗能的经济发展体系,其中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来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系列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资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环境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转变为低碳的必然选择。 2.1.2 碳税及其经济效应 所谓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征收的税收。它希望能够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并且,它比其他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更加方便,它只需要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 碳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征收碳税不仅应考虑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率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等。由于国家基本国情的差异性和地区的差异性,碳税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从长期来看,碳税能有效地减少CO2排放。降低能源消耗,虽然短期内抑制经济增长,中长期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是减排效应,根据众多学者对碳税减排效应做出的研究可以发现,随着税率的提高,减排效应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多属于奢侈排放而我国的碳排放多属于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因此我们碳税的减排效应还不够明显。 第二是经济增长效应,碳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由于碳税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所以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碳税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政府收入,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对经济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总而言之,征收碳税在短期内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征收碳税会刺激替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降低成本,从而更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是能源消费效应,碳税将对一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碳税会使能源成为一种昂贵的生产要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减少此类产品的生产,同时会积极研发节能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就能慢慢改变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 第四是收入分配效应,碳税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并不相同。像是所得税能够直接调整人们的个人收入已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但是碳税会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2.2 碳关税及其贸易影响 2.2.1 碳关税对贸易量的影响 贸易保护措施历来就是附着在新概念和新措施之上不断更新和涌现的。如果贸易保护者假借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之名来实行贸易保护的实际目的,全球经济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金融危机过后,贸易保护主义者都会掀起新风潮。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也不能避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早日实现经济复苏,通过绿色经济努力寻求经济上的制高点,以维护经济霸权。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将贸易保护和环境保护问题结合在一起可谓是一箭双雕,即可以夺取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又能够在其中谋取经济利益来实现经济的恢复。 碳关税一旦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其对全球贸易做出的危害将远远超出它在减排方面产生的微弱效应。我国现今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国,每百万美元 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中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发展将带来很大的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我国出口额将大幅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碳关税一旦开征将使我国的企业受到整体上的打击。为了能够达到国外环境技术的标准,企业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减排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先进设备,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无法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来说,碳关税将会基本上封闭其国外出口市场。 我国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碳关税虽直指造纸、钢铁、水泥、化肥等高耗能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变化将影响其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我国如果不能找到新兴产业来替代原先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制造业产业链条将出现断裂,以至于制造业整体将受到严重冲击。 我国就业率将下降。我国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施一定会改变未来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被迫进行产业升级,自然而然会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直接影响我国就业率。 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效应。碳关税很可能会引起发达国家的迅速模仿。同时,碳关税很有可能会引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报复性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失灵以及贸易格局的混乱,这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2.2.2 碳关税对出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进出口商品需求,进出口商品市场组织,汇率和进出口商品构成。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情况。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变化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决定一国进出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水平。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小国而言,由于它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经济的增长对贸易条件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然而对于大国而言,在贸易增长的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得到改善,而在其他情况下,该国的贸易条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说恶化。 (2) 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组织情况。这主要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情况来影响贸易条件的。当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组织发生变化时,例如当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厂商减少,那么现有厂商的垄断会加剧,因而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可能会造成贸易条件下降。 (3)汇率。汇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贸易条件: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影响贸易条件;二是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名义价格而影响贸易条件。 (4) 进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国情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品是贸易条件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前几个因素不同,因为这个因素改变的不是某个或某些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是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构成结构。由于决定贸易条件的是出口商品加权平均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因此当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时,势必会改变进口商品或出口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从而改变该国的贸易条件。 三、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产业分布与国际平均水平对比 3.1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国际比较英国卫报日前报道说,中国在2006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但当时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还是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据欧洲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导,中国目前的人均碳排放已经和欧洲平均水平看齐。但即便如此,仍有英国研究机构认为,在做此类比较时应考虑到中国碳排放的五分之一是由于国际货物进出口而造成的。更何况,同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人均碳排放大国。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主要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降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节。二是尽快利用当前国内外的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任务。三是要提高清洁煤发电和煤炭多联产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以便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实现现代化目标,从而为减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贡献。 3.2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产业分布 所谓高碳产业即高耗能、高碳排放量的产业。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 高耗能、高碳排放量的重化工业在我国仍处于主要地位, 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 , 而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 由此带来了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现状,表1 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表(单位:%)20032004200520062007农副产品4.713.793.473.122.91矿产品2.902.792.742.211.93化学及相关产品4.234.144.183.904.20塑料及其制品2.862.853.063.063.00革、毛皮及其制品2.642.302.051.591.34木材及其制品0.991.020.991.020.94木浆、纸及其制品0.690.640.670.710.76纺织原料及其制品16.7314.9614.1314.2513.61鞋、帽伞、等3.573.102.992.712.51矿物原料及其制品1.581.571.631.601.50贵金属及其制品0.750.750.730.710.67贱金属及其制品5.737.377.498.819.49机电设备39.3341.7842.2742.7343.43车、船及运输设备3.563.543.373.974.52光学、医疗等仪器2.993.223.723.683.34其他6.726.176.175.955.85表2 2008-2011年出口重点商品量值 单位:亿美元2008200920102011机电产品8229.37131.19334.310855.9高新技术新产品4156.13769.14924.15487.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1223.61639.51762.8服装及衣着附件1197.91070.51294.81532.2纺织沙线、织物及制品653.7599.7770.5946.7电话机414.9415.4489.3648农产品401.9391.7488.7601.1钢材634.3222.7368.2512.7船舶191.2270.9392418.1鞋类296.6280.2356.3417.2家俱及零件269.1253.3329.9379.4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157.3-302.5335.8集成电路243.2233292.5325.7自动处理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257.3306.9299.3液晶显示板223.8192.1264.6295汽车零件148.2-塑料制品158.3144-总额16775.816454.621554.124817.8表3 部分高碳产品单位能耗的国际比较项目单位1990200020042004年中国与世界先进差距中国中国中国国际先进能耗百分比(%)钢可比能耗千克煤当量/吨9977847056109515.6铜冶炼能耗千克煤当量/吨1705127761050011020砖能耗千克煤当量/万块1.360.940.910.780.1215.4水泥能耗千克煤当量/吨201.1181.0157.0127.329.723.6平板玻璃能耗千克煤当量/万块34.825.023.515.08.556.7原油加工能耗千克煤当量/吨102.5118.4112.073.03953.4乙烯能耗千克煤当量/吨15801125100462937559.6烧碱能耗千克煤当量/吨166015631493127521817.1合成氨能耗千克煤当量/吨13431327131497034435.5电石能耗千克煤当量/吨221221902150180035019.4黄磷能耗千克煤当量/吨858374507340650084012.9火力发电能耗克煤当量/千瓦时392363349299.449.616.6由表2、表3分析可知, 我国工业行业中, 就2007 年的数据来看, 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依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以及采掘业等, 碳排放量最小的行业依次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从时间层面上看, 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2007年比2000年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供应业, 增长率达到630%, 其次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增长了628%, 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了271% 。四、国内外低碳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4.1 碳排放权交易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专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以及温室气体可排放额度大等特点,注定了我国蕴藏着巨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足以吸引无数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商家们的目光。在京都议定书里提出的 CDM(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就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以此来取得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 我国CDM 项目的崛起。2002 年起,我国已经与国外多家公司签订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 CDM项目逐步形成规模,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从2005年27个发展到2010年6月的2507个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有关专家预测到 2015 年我国 CDM 项目总数将达到5000多个。由于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众多发达国家纷纷到中国来购买碳交易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后果,其一,为了继续拥有高额度的碳排放权,出口产业就会仍然按照原先的生产模式来发展以期待保住碳排放的额度来进行交易,如此一来,短期内可能会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长远来看,这只能是自取灭亡;其二,由于很大一部分的碳排放额度用来交易,那么用来支持自身生产和发展的额度就会下降,分配到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就相对减少,这会促进企业寻求更加环保的生产模式,长远来看会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 4.2 三高产品出口退税调整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 (1)出口退税政策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出口退税对出口型企业来说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地减少税负,能否顺利办理退税对出口型企业影响重大。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会引起该类企业的关注。首先,出口退税税率直接影响出口型企业成本。出口退税实际上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将出口企业商品所缴纳的增值税依照一定比例退还,以达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所以,出口退税税率一旦变动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纳税额。如果退税力度减弱,相应的负担就会转嫁到产品上从而影响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导致很多企业被迫退出出口业务领域。其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因为出口退税会不同程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所以对出口退税本身而言,无论是退税率的提高还是降低,都会刺激出口型企业对现有的业务进行调整,以实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为调整产业结构,我国自2005年取消或下调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了“三高”产品和纺织品等企业生产费用,在应对成本上升的困难中,很多生产企业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市场份额缩小,无法达到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只有被迫放弃出口业务。这种激烈的市场淘汰机制对出口型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是一种考验。 再次,退税政策改革带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化市场趋势做出的,包含了我国对于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调整上有明显的取向,例如对国家限制类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出口产品慢慢地取消了出口退税;而调高了国家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与生物医药产品等产业的出口退税率。这种区别对待,就是为了加速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鞭策企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改变产品结构,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依靠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国际市场形象,从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4.3 征收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增加出口商品成本,价格上涨,竞争力下降。 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美市场,但欧美国家也是征收碳税实施贸易保护最严重的国家。鉴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征收碳关税将会对这些产业产生严重影响。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语言,一旦碳关税全面实施,世界市场上的中国制造会大幅缩减,中国的出口量将会大幅度的下降。 (2)贸易条件恶化。 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会造成出口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又由于中国的技术不如发达国家先进,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无法研究新型产品,这会进一步拉大技术差距。由于碳关税造成的世界价格不平衡会进一步导致世界市场贸易规则失灵和贸易操作上的混乱,从而,新一轮的贸易摩擦无法避免。五、中国出口产业应对策略及转型策略 5.1 中国出口产业应对策略 面对碳关税的征收,我们坚决不能坐以待毙,相反,我们要积极制定有效策略,这样既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在国际上展现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赢得一定的国际声望,政府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促进高碳产业升级,优先发展低碳经济。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经济都是粗放式经济,出口产品也多为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品,所以高碳产业在我国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及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上都有相当大的贡献,因此,面对碳关税,我们不能完全抛弃高碳产业,相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改善高碳产业的现状。在政府层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碳产业升级,在融资和设备方面优先为高碳企业转型提供方便;在企业层面,企业要树立节能减排的企业文化,真正的把节能减排当做一种习惯,而不是负担。另外,我们还要优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这过程中技术创新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需要较多的研发经费支持,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组织专业科研机构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的攻关; 另一方面要对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企业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和税收减免,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在国内尽快征收碳税。 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征收的税款主要用于补贴绿色产业,同样的,与其让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倒不如我国在国内适当的征收碳税来补贴自己的绿色产业。当然,在国内征收碳税决不能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首先,要有目的性的对部分高碳企业征收碳税,既要推动高碳企业的正确转型和升级,又不能损害高碳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在国内低碳技术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在整个行业内征收碳税,我们一定要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承担的保护环境的责任。 (3)扩大贸易范围,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目前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和欧盟,这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三个经济体系,研究发现,美国、日本、欧盟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8%、19%和20%,这表明我国出口的主要市场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对这三个经济体系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这三个经济体系就是碳关税坚定的倡导者,他们对环境的标准普遍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双方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扩大贸易范围,更加注重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贸易,努力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 (4)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话语权。 碳关税是既符合WTO规则的同时又违反WTO规则,关键是各国政府基于自己利益的谈判,碳关税问题已经升级为政治问题。首先,在现阶段,我国政府要明确自己坚决反对碳关税、反对利用保护环境的幌子进行贸易保护的行为的立场;其次,如果碳关税不可避免,不得不实施的情况下,我国应该积极参加碳关税贸易规则的制定以期待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以及处理碳排放过程当中的方法,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总比自己去磕磕碰碰的尝试要好的多。 5.2 中国出口产业转型政策探讨 5.2.1 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的构成比例、相互关系和产业发展序列, 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政策一般主要涉及到二类政策, 分为产业间结构政策和产业内部结构政策。产业间结构政策是关于各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政策; 产业内部结构政策主要是调整产业的内部结构。 (1) 产业间结构政策。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和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大都是高碳产业, 我国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这种产业结构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大环境,这种现状会慢慢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应该加快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的占比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偏好,降低碳排放量。 (2) 产业内部结构政策。优化能源产业内部结构, 开发新能源是我们实施能源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国经济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仍然要靠高碳能源驱动, 而且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 仅仅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此, 我们应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来逐步降低煤炭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 改进能源的构成结构, 多开发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5.2.2 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产业内部结构升级、通过市场机制使得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制定的政策的总和。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 对企业实行严格的能源消耗控制政策。要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必须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来促使企业减碳,在这方面,我们要积极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激励性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低碳转型,同时也要鼓励各行业积极研发相关专业技术,早日实现技术升级。(2) 注重建立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猛,排放交易既能够控制碳排放的总额,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来寻找有效又经济的减排方案。我国应该建立并完善这样一个包含碳交易的市场,通过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来规范各企业的交易行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碳交易方面的话语权。 (3) 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以欧盟为主导的欧洲国家一直在国际上呼吁发展低碳经济,尤其希望中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带动其他发展中国也制定相关减碳计划。为此,中国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努力担负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肩负的环境责任。 5.2.3 中国高碳产业转低碳的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旨在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例如技术自主开发、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扩散政策等。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在侧面证明我国的能源消耗率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要求企业能够及时更新落后的生产设备来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同时要进行能源消耗创新,着重发展能源利用技术,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并使其得到广泛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和技术转让,以使中国出口产业尽快步入低碳产业的行列。结 论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知道,要想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得到长远发展,要改变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这些都要围绕低碳环境的国际大背景进行有效政策制定。在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淳安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盐山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行唐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带担保人财产抵押的旅游消费贷款合同
- 2025版土方施工机械租赁及施工期噪音控制服务协议
- 2025版建筑垃圾处理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2025版企业培训项目风险管理合同协议范本
- 2025房地产总经理任期责任书及工作考核与激励措施协议
- 2025版文化产业入股合作协议书
- 河北省沧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4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美术介绍教学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高职AIGC应用基础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左海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届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解析+范文
- T/CSPSTC 75-2021微动探测技术规程
- 素描构图与透视教案
- 体育培训入股协议书
- 信任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职工技能大赛考核试题及答案
- 仓库运输管理方案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