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a铁b青铜c黄金d钢b夏商周是青铜时代,铸鼎主要是青铜,故b项正确。2“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导学号:05812029】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a“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体现了衣服主要是自我消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出售、缴纳赋税和捐赠礼品,a项符合题意。3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导学号:05812030】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a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a项正确。4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导学号:05812031】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ca项说明的是汉代纺织业的发展;b项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c项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项说文解字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5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质量管理严格b产品做工精美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a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材料。“工有不当,必行其罪”等信息主要反映了在手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工艺的严格要求,故选a项。6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导学号:05812032】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a根据题干中“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得知,该窑瓷器专门为皇家生产,不在市场上流通,属于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故a项正确。7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a材料严格按照箭的不同用途区分出不同标准,如鍭矢、茀矢、兵矢、田矢、杀矢等,生产标准不同,可见官营手工业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故a项正确。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bcdc古代东西方之间有“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故选c项。冲a挑战练920世纪90年代末,印尼水域发现一艘唐代千年沉船“黑石号”,数万件古代陶瓷制品及众多精美的金银器、铜镜等由此重见天日。这一考古发现不能说明()a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b彩瓷是当时出口的大宗商品c当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较为发达d为了解唐代的手工业技术提供了依据b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说明”,材料涉及“唐代的沉船”,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状况;元代才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代;唐代海上贸易兴盛,与造船、航海技术有关;材料涉及“陶瓷制品”及“金银器”等,反映了唐代手工业的技术水平。10明代后期在景德镇的部分民窑中出现了“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的现象,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导学号:05812033】a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b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c孕育着雇佣劳动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c“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反映了民窑的工人对工场主的人身依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规模的问题,故b项错误;“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体现了工人与工场主的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034】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乾隆苏州府志卷3(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2)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解析第(1)问理解原料的关键分别是材料一中的“齐国”这一时期和材料二中的“今棉之为用”;原因据“可以御寒,可以生暖”可知其优点;“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从其与丝织品的价格比较上得出。第(2)问区别从“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和“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进行概括;“变化说明”的道理从生产发展上思考。答案(1)材料一指的是丝;材料二变为棉。原因是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民众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民众穿着。(2)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说明了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大大提高。12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种类繁多”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概括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其“影响”从制瓷技术、商业和城市、中外经济交流方面思考。第(2)问“特点”据“其民繁富,甲于一省”“(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归纳;“根本性的变化”不能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