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调研报告九月下旬,根据县政协常委会的安排,政协教育文卫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教育局、汤川乡和新阳镇,参观了光明小学和新阳镇中心小学,广泛听取了各方对寄宿制小学的看法、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寄宿制小学现状我县小学撤点并校工作从2002年开始,到今年秋季,已撤并了全县三分之二的完小现仅存完小63所,初小教学点33个,在校小学生数21538人。其中寄宿制小学43所,共有学生数 人,寄宿生3900人,占 %。(一)撤点并校,信疑参半。对撤点并校工作,社会反响的主流声音是支持的,其主要观点一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并较大程度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三是从小开始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理、自制能力。但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少,其主要观点一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寄宿学校会受苦、受累、受欺负;二是担心孤安全与健康;三是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且越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教育的成本就越高。还有人认为,从小长期寄宿,缺乏亲情和社会教育因素,会对儿童的心理、完全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由于群众对寄宿制学校信疑参半,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多数选择到城区寄读,或由父母在中心校附近陪读,所以寄宿生中以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子女居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造成巨大压力。(二)硬件设施,参差不齐。自撤点并校以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大大改善了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标准小学生宿舍楼的小学有所,有达标学生食堂个。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调研组参观了新阳中心小学,这是我县第一所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硬件设施令人赞叹。28间教室都安装有简易多媒体,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的教具和仪器齐全。学生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并配备热水器,一律使用钢制床架,统一配置储物柜。学生食堂有供学生就餐的钢制餐桌凳340个席位。校园内有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还有乒乓球台区、成套的健身器材等,为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具备类似优良条件的小学还有洋中中心小学、西城中心小学等。但仍有相当部分寄宿制小学的硬件设施还十分简陋,没有卫生间,厕所与宿舍分离,热水供应极其有限,大部分学生住校期间无法换洗衣服,更不用说洗澡。食堂伙食标准参差不齐,且都偏低,营养卫生都不容乐观。除食宿条件差外,学生课余活动的场地、设施、器材也十分匮乏。寄宿生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只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地活动。(三)管理服务,亟待提高。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寄宿制小学,都有一整套有关寄宿生的管理制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施,保证了寄宿生学习生活的安全和有序。但是,多数学校的管理仅停留在约束学生、求不出事的低层次上。管理手段滞后,措施不够落实,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校内轻校外的现象。虽然各校都配备有较强的生管、保育力量,但是,也许是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也许是对新生事物的经验不足,生管、保育的职责不十分明确。一般只是对那些亟须呵护的幼小儿童进行纪律约束,而较少人文关怀,多数儿童在校无法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慰籍。管理过程粗约,多共性要求,少个性管理。(四)素质教育,亦喜亦忧。与撤点并校之前相比,寄宿制小学的硬、软件条件都优越我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一份可让群众信服的质量报告,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是学校教育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在质和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首先是学生。寄宿制学校里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而好生员流失严重,给学校的教育造成了很大困难。其次是教师。小学教师数量充足,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人多势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劣势是因为超编,新人补充困难,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汤川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51岁。很难想象一群暮气沉沉的教师能带好一支生气勃勃的团队。再加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毕竟必须摆在首位,也使教师费神费力。再次是教学条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教育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现已经省验收和正在验收的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已占全县完小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已达标的寄宿制小学有13所。这为学校顺利开展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汤川、中仙、台溪三个乡近20所完小中,仍未有一所完小达标。重点保校内平安,而校外跟踪管理则鞭长莫及。另外,偏远山村儿童往返家校途中的交通及安全问题、学生住校期间的卫生保健问题,也缺乏有效措施解决。二、建议撤点并校工作从理论上讲,是与广大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渴望优质基础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实践上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寄宿制学校只能办好。为此,特建议:(一)参照省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尽快制定寄宿制小学评估办法并及时对现有寄宿制小学进行评估,争取到2012年,所有寄宿制小学基本达标。达标之前,建议由县督导室每年对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当务之急,要尽快解决一些学校寄宿生的热水供应和夜间如厕难的问题。今后,凡需撤点并校的,并入校必须符合评估标准方可撤并。(二)创新体制、更新观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就我县而言,目前小学教师编制普遍过乘,而寄宿制小学的保育员仍需向社会招聘,大量经费被人头吃掉了,这种由于现行体制和传统观念造成的弊端应尽量加以克服。建议今后除招聘少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保安、保育员外,大部分的生活管理人员应由在编教师担任,统称为生活指导老师,占用老师编制。无论专职或兼职,都不影响他们的评先、评优评职称。绩效工资也应当向他们适当倾斜。二是管理要细化,管理流程应从集体向个体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三是管理与育人紧密结合,管理要人性化、亲情化。四是更新管理手段,改善管理条件。(三)建立保障机制,保证寄宿制小学可持续发展。一是抓住省府对我县的“双高普九”、校安工程和创建素质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有利时机,尽量争取将寄宿制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规划盘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从省府下拨我县的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约600万元)中,划出一定的比例(如20%),做为改善寄宿制小学办学条件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县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向农村寄宿制小学适当倾斜,弥补学校由于学生寄宿而不得不增支的水电费、柴火费、工友费等(估计全县各校这方面的经费制品约100万元左右)。(四)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支持寄宿制小学建设。首先是乡镇的支持。新阳中心小学之所以能从原来全县基础设施最差的中心校之一一跃成为我县第一所素质教育达标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阳镇政府的鼎力支持。虽然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关心和支持教育的义务是等同的。建议建立乡镇主要领导办学责任制,激励乡镇领导办好本乡镇教育的责任意识。其次是鼓励社会捐助,各乡镇都有一些本乡本土的大款,如果他们想回报社会,除赈灾外,一般地会选择捐资助学。新阳中心小学在建校过程中,得到社会贤达的捐助近3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县乡领导应多做些协调工作,鼓励企业家对口冠名资助农村寄宿制小学,对捐资助学确有成效的社会贤达,应大力宣扬并予以表彰。再次是加强家校、家村联系,争取广大村民及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撤点并校过程中,在主管局和乡镇领导的协调组织下,许多村都能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献物,为寄宿制小学的顺利办学解决了不少的燃眉之急。各级领导应鼓励和保护这种积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将村民助学行为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五)切实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这是寄宿制小学发展的生命线。一方面,建议改革当前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绩效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并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