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doc_第1页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doc_第2页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doc_第3页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doc_第4页
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8岳阳)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2年,孙权称王【分析】本题以歌曲曹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解答】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的有关内容。2(2018德州)如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故选:c。【点评】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3(2018眉山)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分析】本题以“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为依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学习的是孝文帝改革。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4(2018娄底)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周平王迁都洛邑b商鞅变法c张骞通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解答】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习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影响。5(2018无锡)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b魏、蜀、吴c魏、吴、蜀d吴、魏、蜀【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2018定西)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事件是()a昭君出塞b张骞通西域c文成公主入藏d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一方面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鲜卑族逐渐融入了汉族。故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2018聊城)“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分析】本题以“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曹操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统一黄河流域,招募流民、士兵垦田,重视人才,发展经济,为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杰出贡献,所以分析材料可知,描述的是曹操的一生,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曹操的有关内容。8(2018邵阳)谈邵阳古城的 传说中写道: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据此判断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a战国b三国c唐朝d宋朝【分析】本题以谈邵阳古城的 传说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据说邵阳地名“祭旗坡”、“箭落门”、“鼓楼亭”、“卸甲坊”、“白马田”等,与三国故事有关,反映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的有关内容。9(2018东营)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分析】本题以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特点与影响。10(2018怀化)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分析】本题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点。【解答】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四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选:d。【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关键战役和标志事件。11(2018福建)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a促进了民族交融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分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解答】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促进了民族交融。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改革内容与影响。12(2018黔南州)如图所列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百家争鸣b秦始皇巩固统一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解答】题干给出的知识卡片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改革内容。13(2018北京)如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分析】本题以赤壁之战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赤壁之战。【解答】根据图片“赤壁,孙权、刘备军,曹操军”可知图片为赤壁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c项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d项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建立后统一全国。故选:b。【点评】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4(2018聊城)“(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a重视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分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解答】“(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重视汉族文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都属于汉族文化。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5(2018呼和浩特)关于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c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相关史实。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解答】观察题干图片的内容“郦道元注”可知,这与郦道元著有的水经注有关。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关于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选项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相关史实。16(2018潍坊)观察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由于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承继齐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