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3 有机合成材料(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3 有机合成材料(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3 有机合成材料(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课题有机合成材料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 任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重难点重点:了解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难点: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种合成材料?它有什么用途?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另外两种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展示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什么性能? 2、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3、什么叫“白色污染”?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4、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一)小组合作交流:(二)师生互探活动:1、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如: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人造羊毛)等。 合成纤维常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讨论 :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 2、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3、“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3)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4)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4、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1)“利”: 轻便,占用空间小;耐腐蚀;可重复使用;获取方便,便宜;防水; (2)“弊”: 浪费石油资源;塑料袋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塑料回收还存在很多难度;再利用过程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2.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易提倡的是 ( ) a使用可降解塑料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回收废弃塑料 d焚烧废弃塑料 3天然橡胶在硫化前受热易熔化、发粘,弹性差,硫化后,硬度增大,弹性变好,不易老化。硫化前后,橡胶 ( ) a由链状分子变成网状分子 b由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c由小分子变成大分子 d由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4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5、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6、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 )a.可回收物 b.电池 c.厨房垃圾 d.其他垃圾7系列对于废弃塑料的处理方法中最其当的是 (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倒入海洋中 c.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填埋入土中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必做题:课本p111-4 、5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选做题:调查和研究拓展延伸:综合练习册试题十二化学与生活选择:8、9、11、12、13、14、15、16、17、18、19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2、合成纤维 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的优良性能。 三“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措施。 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