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 1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并由此想开去,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的道理。 2.体会文章表达方面的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自请先生的著名散文匆匆。回忆一下,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时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回,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开始努力。) 2.师:对于时间的来去匆匆,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能选一段,读出作者的感受吗? (八千多个日子在作者身旁就无声无息的匆匆消逝了,甚至连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作者为此而感到无比的惋惜和自责。) 二、品读好句,体会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1.师: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发表至今已有82年了,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人们不仅喜欢它劝人珍惜时间、含义深刻,而且喜欢他那质朴而有文采的语言。 文章中有你喜欢的句子吗,有值得你在写作时学习、借鉴的句子吗?在文章中划一划,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一下作者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生品读,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句的写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此处用了排比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怎样才能读好?指名读。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针尖上的一滴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里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从日常生活中溜走的。) 你能学着作者这样,也写几句,描写被虚度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吗?仿写:_的时候,日子_过去(溜走、逃走);_的时候,日子_过去;_的时候,日子_过去。 时间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就溜走了,我们都浪费了许多时间,真是太可惜了。谁能把这部分读好?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何曾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里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日子过去了没留下什么痕迹,用反问句表达了自己虚度了日子、没有作为而自责的心情。) 指名读这两句。 联系到上文“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说说还可以把时间比作什么? 4.师:文章中这么多的好句,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你愿意选几句或者选一段背一背吗? 三、小结 1.你学习了本文,有什么收获呢? 2.师小结: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的心情,警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争取有所作为。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同时也运用了不少修辞方法,使得文章显得很有文采。另外,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首尾呼应、突出中心的写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再认真读一读,品味品味。 四、课外拓展,鉴赏美文 1.师:朱自清先生还有不少文章的语言也是很质朴,很形象的,让人感到非常清新、明快。我们再来欣赏他另一篇文章的一个段落,好不好? 2.师出示春的片段,生自由读这一部分,欣赏他那优美的语言,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 五、作业: 1.继续背诵喜欢的好句或段落。 2.搜集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自己也写一句名言。 3.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 附件一: 仿写之教学实录片断 学习到“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时 师出示幻灯片(仿写:_的时候,日子_过去(溜走、逃走);_的时候,日子_过去;_的时候,日子_过去。) 师:“你能学着作者这样,也写几句,描写被虚度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吗?” 生在小纸条上仿写。 师在教室中巡视,发现有几位学生写道“学习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眼前过去了”“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的笔尖溜走了”。 于是,教师对全班学生纠正道:“同学们,作者写日子从身边过去了。这时候,时间是被利用了,还是被虚度了?” 生:“时间被虚度了。” 师:“对,时间被虚度了。我们所写的也应该是被虚度的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生明白了,继续仿写。 师继续巡视,发现好的句子就当场读,并给与表扬。 “这位同学写的好:说话的时候,日子从嘴唇边滑过” “这句也不错发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逃走了”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纷纷写了起来。 师:“哪些同学说说被虚度的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生:“上课讲话的时候,日子悄悄地溜走了;玩耍的时候,日子无声地过去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不知不觉地逃走了。” 师:“好,还有吗?” 生:“玩游戏机时,日子从按键上过去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电视屏幕前过去了;逛街时,日子从脚下逃去了。” 生:“无所事事的时候,日子从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发愣时,日子从眼皮底下过去;东张西望时,日子从身旁过去。” 师:“同学们写的真好!我们确实发现时间在我们不经意间就溜走了。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溜走了,才头涔涔而泪潸潸。”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 1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文章极有些地方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感悟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学生 开始 整合点情境导入 音乐视频 聆听思考 感知匆匆 入情入境 钟声导入 配乐范读自读感悟 初读课文 感受匆匆 朗读体验 品读课文 图文并茂感悟匆匆 品味语言 质疑深化 品悟不馁 感受无奈(第一段)(第二三段) (第四段)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网络链接拓展延伸 拓宽视野结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 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 播放时钟的滴答声。 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 教学设计意图:【(一)时光是无形无影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开课伊始我就注意营造氛围,以轻快的钟表的滴答声,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匆匆。这样的导入简洁轻巧,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二) 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 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把语段变换成诗歌的形式再现出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凸显本文语言优美,轻巧、婉转的特色,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如沐春风,享受语境中飘洒的甘霖。】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 (一)品读二、三自然段 1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 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 教学设计意图:【“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含义深刻,学生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者虽运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比喻的表达手法,但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特别是对“时间的流”的概念,学生更是模糊。为了使学生对“时间的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通过视频播放时空变迁的大致历程,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秒的时间里,感受到宇宙时空的无限,人生的短暂,以及“八千多日子”的稍纵即逝。帮助学生感悟唯其渺小更值得珍惜的道理,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 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想到这,“我不禁 ” 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 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 (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 (2)出示: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 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谈感受,指名读本段。) (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 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 。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作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抒发自己的情怀,语言含蓄,含义深刻。而且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初次接触到朱自清的文章,对其人其事都不太了解,这就对学生感悟文本造成了障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有效地分别补充作者24岁前后的成就资料,可以很快地引领学生走近作者,并深刻感受到作者伤感而不气馁,彷徨而不消沉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 出示: 匆匆,是燕去燕还 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意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发展规划与个人成长方案
-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及全员执行方案
- 2025-2030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研究
- 高支模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 2025-2030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技术升级与可靠性验证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经济性模型与政策支持方向研究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突破与储能市场应用潜力研究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商业模式与储能市场发展机遇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与溯源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布局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软件人员外包合同
- 上海区域出租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 三国趣味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房地产经纪协理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
- 2025年初级电工接线技能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银行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细则
- 肢体被动活动技术
- 桥洞美化改造方案(3篇)
- savina300呼吸机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标准)供热移交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