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 bc d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d )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 d保护生物多样性3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c )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解析:第1题,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该地区多湿地。第2题,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鸟和水禽的栖息地,对其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3题,湿地对城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城市降水量最大的时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6月至9月降水量最大,径流量最大,因此该时期湿地对城市环境的调节能力最强。(2016北京市外国语中学月考)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45题。4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 bc d5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利于调节气候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利于调节河流径流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 bc d解析:第4题,从题干中可知,近年来红碱淖湖泊的水位下降较快,除了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水下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受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如上游建坝拦水,入湖径流量减少,过量开采地下水等。污水排放影响水质,对水位的变化影响不明显;湖泊周围沙漠地区,缺少林地植被,选a。第5题,保护红碱淖湖泊湿地,对调节当地气候,保护湖区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主要是植树造林的生态功效,的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化带的生态功能。(2016江西模拟)下图为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为长江作用,反之为鄱阳湖作用)。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46月鄱阳湖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长江b79月长江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鄱阳湖c鄱阳湖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江的补给状况d鄱阳湖萎缩将增大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7长江作用和鄱阳湖作用在58月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夏季风的进退 b水利工程c流域植被覆盖率 d含沙量的大小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46月鄱阳湖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长江,79月长江作用的总频次远大于鄱阳湖;鄱阳湖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所在区域降水量大小的影响;鄱阳湖萎缩会导致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进而增大长江下游的防洪压力。第7题,46月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导致鄱阳湖入湖水量大增,鄱阳湖对长江的汇流作用大;79月雨带北移,长江作用强于鄱阳湖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与夏季风的进退规律相吻合。下图示意某湿地公园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湿地与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湿地开发旅游资源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b旅游不会对湿地产生任何负面影响c湿地旅游保护了生态环境,但阻碍了经济发展d湿地旅游能有效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9湿地的功能或用途主要是( b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大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第8题,把湿地合理开发成旅游资源,不但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开发,也会造成湿地的破坏。湿地旅游主要是保护生态,并不能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9题,湿地被称为“蓄水池和水源地”,所以它有调节气候和径流的作用。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011题。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10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11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c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10题,由图中很容易判断辽宁西北部土地利用的主要变化为31(即由湖泊变为耕地),湖泊的减少使空气湿度减小,旱涝灾害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11题,辽宁西北部热量不足以生产甘蔗,不可能推广珠三角的蔗基鱼塘;辽西缺水,不可能推广水稻种植;土地利用主要是以耕地为主,所以不可能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应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防治土地次生盐渍化。12(2016山东青岛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长型虾类。对虾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答: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答:秋冬季节,渤海与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渤海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