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苏教版(1).doc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苏教版(1).doc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苏教版(1).doc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苏教版(1).doc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1 苏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十一)12017金华模拟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为防止水解,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naoh溶液保存在具有橡胶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答案:a解析:为防止fe3水解,应向溶液中加入酸抑制水解,但加入h2so4会引入so,使试剂不纯,故应加入稀盐酸,a错误;钠易与空气中的h2o、o2反应,故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b正确;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水溶液易使瓶口和玻璃塞粘在一起,故用橡胶塞,c正确;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因此加水封,d正确。2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a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答案:a解析:a项是因为钠与水反应剧烈容易造成爆炸。32017浙江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b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c为观察mg条在co2中的燃烧,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细沙的集气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ph答案:a解析: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稀盐酸和bacl2溶液,b错误;为观察mg条在co2中的燃烧,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投入集气瓶由上到下移动,c错误;naclo溶液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故不能用ph试纸测量naclo溶液的ph,d错误。42017淄博模拟化学教材中,常借助示意图表达实验装置的要点、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等。下列有关示意图表现的内容一定不正确的是()橡皮管能使液体顺利流下分离乙醇与乙酸ab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氨气cd答案:b解析:a项,橡皮管是作为连通管,目的是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内的压强,使液体能顺利流下,正确;b项,乙醇与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关闭止水夹,从分液漏斗放水,漏斗下端水不能顺利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正确;d项,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短进长出收集,正确。52017玉溪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图图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c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答案:d解析:a项,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润湿;b项,要求所配溶液的精度很高,用量筒量取溶液和水与要求不相匹配,应用容量瓶配制,并且浓硫酸稀释时应将硫酸缓慢倒入水中;c项,试管中的空气无法排出。62017甘肃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a用装置()加热草酸晶体获取某些气体(草酸晶体的熔点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b用装置()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用装置()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d用装置()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草酸晶体熔点101.5 低于分解温度150 ,未分解就先熔化,故试管口应向上倾斜,a项错误;浓硫酸与蔗糖(含少量水)作用,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该气体能还原高锰酸钾,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c项中产生的no污染空气,c错误;d项装置中缺少温度计,d错误。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甲乙选项实验试剂实验结论aa.稀硫酸b.碳酸氢钠c.硅酸钠溶液 酸性:硫酸碳酸硅酸ba.浓盐酸b.二氧化锰c.溴化钠溶液氧化性:mno2cl2br2cd.小苏打e.苏打f.石灰水热稳定性:苏打小苏打dd.氯化钠e.氯化铵f.硝酸银溶液沸点:氯化钠氯化铵答案:a解析:依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a项正确;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需加热才能反应,b项错误;小苏打应放在小试管中,c项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不能比较二者的沸点,d项错误。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化学实验必须以实验安全为前提。下列操作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填编号)。用手直接拿取金属钠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把产生的气体直接点燃,观察燃烧现象把消石灰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用导管直接通入水中制取浓氨水为防止药品污染,将实验剩余的钠块放入垃圾桶中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先通一段时间氢气,验纯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白磷在水下切割(2)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作用及操作要领是做好实验的基础,在实验台桌面上摆有如图所示仪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指导教师要求同学们写出仪器的名称,甲同学书写的答案如下表,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将改正后的名称填写在下表中(若正确,则此空不需要填写)。仪器编号abcde名称试管容量瓶集气瓶碱式滴定管普通漏斗改正的名称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组成防倒吸装置。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_、_。d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检查漏水的操作是_。(3)实验装置的改进及创新能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丙同学想用如图所示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老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会造成浪费。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答案:(1)(2)仪器编号bd改正的名称容量瓶酸式滴定管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组成过滤装置(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 min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3)92017衡水专题模拟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略)验证co能还原cuo,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a bcd ef请回答下列问题:(1)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i()()()()()()()()()()尾气处理(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2)说明co能还原cuo的实验现象为 _。(3)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4)若去掉b装置,可能产生的影响为_。(5)将各装置按正确的顺序连接后进行实验。当反应结束后,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变为红色。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cu2o在酸性溶液中能生成cu和cu2。提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cu;cu2o;_。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猜想,分别取少量红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操作现象a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试管内红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并有无色气体产生b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试管内有红色固体,溶液为无色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红色固体成分的实验是 _(填实验编号),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的成分为 _(填化学式)。答案:(1)cdgh(或hg)abjk(或kj)fe(2)f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点燃烧掉(或用气囊收集)(4)nahco3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高温能与碳粉反应生成h2,对实验产生干扰(只答“co2中混有水蒸气,加热时会炸裂试管”不可)(5)cu和cu2o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cu解析:(1)由实验目的和原理知,用nahco3制co2时,混有的水蒸气用浓硫酸吸收;高温下,co2与碳粉反应生成co,未参加反应的co2用碱石灰除去;co还原cuo后生成的c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可得装置的连接顺序。(2)co还原cuo时,生成低价态的cu单质或cu2o,同时有co2生成。(3)co为不成盐氧化物,难溶于水,可用气囊收集或点燃转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