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规范练第26页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b.c.d.2.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b.c.d.答案:1.d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表示汽车和工厂等向大气中排放co2。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或汽车、工厂等排放的co2增多,都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更加明显。第2题,读图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的循环过程涉及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多个圈层。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第35题。3.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5.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答案:3.b4.c5.a解析:第3题,图片所示石头棱角分明,形成时间较晚,a、c、d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因而只有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符合题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有冰川活动;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底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他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图示石头在该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藻类未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与当地气候、植被、地形、农耕等因素有关。下表为某流域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据此完成第67题。土层深度/cm平均值/(gkg-1)林地/(gkg-1)草地/(gkg-1)农地/(gkg-1)g层0100.851.110.890.60h层10200.470.550.380.40k层20300.300.330.220.296.与h、k层相比,g层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含量最多b.土壤温度最高c.生物总量最多d.空气含量最高7.据表可知()a.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是受地形影响b.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与深度呈负相关c.农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低是受农耕影响d.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答案:6.c7.b解析:第6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g层深度最小,位于土壤表层,生物总量最多,所以氮元素含量最高。第7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应该是受生物的影响,故a项错误;农地中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低是由于受农作物等生物吸收影响,故c项错误;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生物作用的结果,与内力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即呈负相关,故b项正确。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8.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9.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位降低土壤肥力下降a.b.c.d.答案:8.a9.d解析:第8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9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10.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b解析: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洋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等。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11.“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a.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12.图中m应为()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变质岩答案:11.d12.c解析:第11题,“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第12题,图中m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岩石,应为沉积岩,海相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石灰岩。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图中的垂直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沃克环流。读图,完成第1314题。13.正常年份()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比西部低b.在南太平洋看沃克环流逆时针流动c.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增湿作用d.乙处有暖流流过且形成了大渔场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赤道太平洋西部气压降低b.沃克环流势力增强c.南美西海岸可能出现洪涝d.赤道暖流流速加快答案:13.a14.c解析:第13题,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区受寒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较低,西部海区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在南太平洋看沃克环流顺时针流动;甲处为秘鲁寒流,该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乙处没有大渔场。第14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温降低,故气压升高,故a项错;沃克环流势力减弱,故b项错;南美西海岸气温异常升高,气流上升,降水量较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故c项对;赤道暖流受影响,流速减慢,故d项错。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解析:第(1)题,根据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原理,结合图文信息,从流水和风力沉积两方面判断。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流水和冬季风侵蚀、搬运泥沙在m处的河床沉积;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第(2)题,从冬春季节的盛行风、地形等方面分析对风力大小的影响。第(3)题,先选择观点,然后根据整体性原理,结合图文信息推理判断。若选择观点a,要从风力、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和人类活动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枯水期河床裸露时间增长、裸露面积扩大的角度分析;如选择观点b,需从半湿润气候条件下风沙活动时间短、沙源有限、水库限制沙丘拓展和流域内植树造林使含沙量减少等角度来阐释。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烟瘴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将规划建设一个水电站,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1)分析峡谷内草甸灌丛丰富的原因。(2)从食物来源的角度分析水电站建成后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的可能原因。(3)在修建电站和保护雪豹的两难选择中,有人从经济效益方面对修建电站提出质疑,请你为该质疑提供论据。答案:(1)谷地汇集周边降水,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峡谷海拔较低,热量(谷地暖湿)满足草甸生长条件;峡谷沟壑纵横,地表面积大,地势起伏大,生长环境多样,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水库蓄水将使水位上升,谷内草甸灌丛大多将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3)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水位低,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解析:第(1)题,草甸灌丛丰富的原因要从适合灌丛生长的水分条件、热量条件、空间大小、人类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谷地,是集水区域,再加上气温低,蒸发弱,因此水分条件较好;青藏高原的峡谷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忘瞬间600字初三作文9篇范文
- 客服问题反馈记录单解决及反馈模板用户需求全覆盖
- 时间在流逝课件
-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概览: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
- 时装画技法课件
- 六年级日记班级辩论会500字7篇范文
- 进行时态中现在分词用法教学预案通俗易懂适用于各年级语法课程
- 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库存与物流协调模板
- 数学竞赛模拟题训练:高中数学竞赛备考教案
- 紧急应对方案快速制定与实施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榴莲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英语单词大全(完整版)
- 远离文身 让青春不被“刺”痛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预防青少年文身主题班会
- 船舶报废合同协议书
- 打孔合同协议书
- 1、方案文本-落地式盘扣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11.25
- 江苏连云港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管理公司的6S方案
- 木制玩具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微生物肥料产品标准化-全面剖析
- 业务宣传制作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