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单元 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3.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解决昼夜长短的计算、物影朝向、日出方位、极昼、极夜等问题。考点一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公转规律(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示意图如下:(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特别提醒】关注“一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要能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它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b.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高 分 素 养 提 升(经典高考题)读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第(3)题,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半球应为夏半年且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北半球应为冬半年且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可能为12月22日的18时。答案(1)c(2)a(3)d1.对黄赤交角的内涵的深度挖掘(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2.与黄赤交角有关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黄赤交角变大(小)黄赤交角等于0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缩小)直射赤道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扩大(缩小)无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无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无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始终昼夜平分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无季节变化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2015重庆文综,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1题。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 b.105 c.195 d.285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相邻节气之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为15,从春分到寒露,地球绕太阳公转了195,因此c选项正确。如图所示:答案c考向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2014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b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离不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答案(1)d(2)d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2)纬度分布规律主要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有何关系?提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有何关系?提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相反。高 分 素 养 提 升下表所列的是2016年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昼长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解析第(1)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各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纬度最高。答案(1)d(2)b三步法破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2.昼夜长短分布看“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拓展延伸】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的关系1.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2.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分布规律(2016上海地理,5)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答案d(2015四川文综,2)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第2题。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涉及日出方位、日出时间、昼长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帆船返回青岛港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日已经过了春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故a项错误;此时昼长长于12小时,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之前,故b项正确;此日太阳直射点已经位于赤道以北,北半球各地随纬度的增高昼长增长,青岛港的纬度高于广州,昼长应比广州长,故c项错误;此日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青岛港比春分日的时间更接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春分日时高,正午物影较春分日时短,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山东文综,10)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有关知识。甲、乙两地经度相同,位于同一经线上;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位于晨线上,由此判断该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赤道,该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答案d考点三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计算核 心 知 识 再 现一、日出与日落1.概念:日出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日落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落下。(不一定是正东、正西)2.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4)日影朝向,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二、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1)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3)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高 分 素 养 提 升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科考队出发日和返回日刚好以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对称,出发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短1小时,则返回日的昼长比春分日的昼长长1小时,即13小时。答案c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早于6时日出)西北(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6时日出)正西(18时日落)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晚于6时日出)西南(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2.极圈极昼时日出日落的关系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日出、日落方位判断1.(2015福建文综,11)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题。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解析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所以a、c选项都不正确。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时间约为当地6时左右;且该区域位于30e附近,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左右,故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12时左右,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d2.(2012全国文综67)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题。(1)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昼长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知,该地此日昼长约为14小时。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昼长远大于14小时,而位于中纬度的地中海沿岸最接近14小时。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和日落方向。日出和日落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除外)。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西北。答案(1)b(2)c考向二昼夜长短计算3.(2014广东文综,8)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a.1/2 b.1/3 c.1/6 d.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即此时120e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应为120e向东至160e,经度范围为40,约占全球面积的1/9。故选d项。答案d考点四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常考的类图像之四)高 分 素 养 提 升下图为公转轨道上地球在甲、乙两处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侧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_(顺、逆)时针。(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下列四城市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摩尔曼斯克港开普敦开罗北京a. b.c. d.(3)在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开普敦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昼长约为()a.6小时 b.9小时c.15小时 d.18小时解析第(1)题,甲处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此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自转。第(2)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且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则白昼由长到短依次为摩尔曼斯克港、北京、开罗、开普敦。第(3)题,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北极地区由出现极昼现象到出现极夜现象,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至南半球,开普敦的昼变长,夜变短;到乙处时,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日出时刻应为8时。第(4)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昼长应大于12小时、小于16小时,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答案(1)逆(2)b(3)昼变长、夜变短8:00(4)c1.常见光照图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与夜的分布图。常见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矩形图、局部图和变式图等。如下所示:2.光照图判读三要素光照图的判读三要素是太阳光线、晨昏线和昼夜半球。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光照图都具备这三个要素。大多数图中并没有太阳光线,可以通过昼半球的分布推测太阳光线的来源;甚至有的图中没有标出昼夜半球的分布,仅已知某条线是晨昏线,这时就需要判读晨昏线,进而判断昼夜半球的分布。3.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光照图判读要抓住“点、线、面、角”的关系(1)两线晨线、昏线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是球面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晨线:由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右图中。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右图中。(2)六点晨赤点、昏赤点、极昼切点、极夜切点、夜弧中点、昼弧中点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六个时间点,如下图所示:(3)点线关系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2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4)面面关系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5)角度关系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极点俯视图判读1.(2014上海地理,1415)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读图,回答(1)(2)题。(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a.3月21日 b.6月22日c.9月23日 d.12月22日(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120e、2326s b.120e、2326nc.60w、2326s d.60w、2326n解析第(1)题,根据东经度递增为自转方向,判读顺时针,故中心为南极点;根据“ac段为昏线”和自转方向,判读夜半球在右侧,120e为子夜0时,“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推出南极圈极昼,故选d。第(2)题,南极圈极昼,所以,直射2326s,120e为子夜,故60w为12时,故c正确。答案(1)d(2)c2.(2012四川文综,101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完成(1)(2)题。(1)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2)图示时刻()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解析本题考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第(1)题,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说明是1月左右,根据海陆位置知,本图为南极俯视图,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选c。俯视图判读时,要把地球自转方向标到图中相应位置,以方便方向的判读,以及晨线昏线的判读。如下图所示:第(2)题,考查光照图(俯视图)的综合判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知mn为晨昏线。东经10经线上部分纬度极昼(南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位于夜半球,有昼、有夜,a错。晨昏线平分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永远相等,c错。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左右,近日点附近,d错。n点所在经线(40e)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点,即40e为零时线,另一条日界线为180经线,澳大利亚在新一天,巴西在旧一天,所以选b。答案(1)c国 (2)b课后作业选择题(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答案1.d2.c3.d(2017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完成45题。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点所在经度为()a.30e b.59wc.21e d.无法确定5.已知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a.10.5s b.15s c.19.5s d.24s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点时,即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第5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答案4.c5.b6.(2014北京文综,2)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下题。卫星发射当日()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解析由北京时间和玻利维亚的经度范围计算可知,卫星发射时,玻利维亚不是傍晚,故a项错误;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接近90;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且纬度较高,该日可出现极昼现象,故c项正确;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故d项错误。答案c(2013四川文综,10)右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第7题。7.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6月8日,当地地方时为12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正南方,当地地方时为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应来自西南方。答案d(2012安徽文综,31)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读图,完成第8题。8.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答案c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910题。时间地点当日日出日落次日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9.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10.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第9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距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据表可判断出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纬度最高,其次是,地纬度最低。第10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故a、d项排除;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排除b项,故c对。答案9.b10.c(2017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回答1112题。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76.996.986.976.9811.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1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12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答案11.a12.b(2017厦门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314题。1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3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第14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答案13.c14.d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如图甲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图乙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读图完成1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