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17长沙市长郡中学模拟)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12题。深度(cm)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1.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anbpcnadmg2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解析:第1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p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 na元素有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第2题,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a错;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b错;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c正确;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d错。答案:1.c 2.c(2017甘肃通渭期末)下图是某大陆四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变化能体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是()a从地到地b从地到地c从地到地d从地到地4关于四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a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地河流含沙量大c地太阳能丰富d地降水集中在夏季解析:第3题,根据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可以分析其气候特征。地最高月均温接近30,最低气温在0以下,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年降水量约600mm以上,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地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冬季温和(0以上)夏季凉爽(20以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含沙量小;地冬季气温在10以下,夏季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不足400m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能丰富;地高温期少雨,低温期多雨,应属地中海气候。地到地、从地到地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地到地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结合上题判断可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地河流含沙量较小;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风能丰富;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答案:3.d4.c(2017河南新乡质检)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据此回答56题。5按照地带性分布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与草甸c亚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6“干热河谷”的成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热岛效应d焚风效应解析:第5题,图中的河谷地带处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应分布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6题,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谷处在季风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干旱少雨。答案:5.a6.d(2017广东惠州市模拟)800多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喷发,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坏、掩埋了山体植被,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此后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周边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a北坡b南坡c东坡d西坡8北坡岳桦林带以下植被依次是()a高山荒漠、针叶林b针叶林、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常绿阔叶林9研究发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a植被演替停止b苔原带下侵c岳桦林带下侵d岳桦林带上侵解析:第7题,由图文信息可知,长白山天池东部地形相对平缓,加之受西北风影响,东部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第8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基带应是针阔混交林,随海拔增高植被依次为针叶林、岳桦林、苔原。第9题,岳桦林带是针叶林和山地苔原之间的过渡带,是山地苔原和森林成分的特殊结合,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岳桦林带上侵。答案:7.c8.b 9.d(2017河北衡水中学等联考)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 24.5n,113.1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由图可以推测出()a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b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11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风力弱、局部多雾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解析:第10题,三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三地阳坡都为南坡,北坡都为阴坡。据图可知,丙地阴坡林线要高于广东省平均值;甲地阳坡林线应低于乙地南坡林线;纬度最高的山是丙山,其阳坡林线较低;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山,其阴坡林线较丙山低。第11题,乙山纬度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山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弱,局部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于植被生长;西北季风属于干冷气流;光照强,利于植被生长。答案:10.b 11.b二、非选择题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图1为环尾狐猴,图2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和地势,岛屿中部是山地,河流由中部山地向两侧海洋流,m河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大海。第(2)题,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岛屿的东岸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岛屿地势高差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形成气候垂直差异。第(3)题,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即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间的渗透、制约、影响,使得地理环境演化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答案:(1)流向:自南向北流。依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2)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3)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13(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植物多样性差异、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由图可知,图中阴坡存在单峰变化的规律,而阳坡没有这个规律,说明阳坡受到干扰。在2 0002 300米的高度,阴坡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多,而阳坡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该苔原带在这一高度范围受到干扰。第(2)题,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 300米左右,而图示这一高度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由此可以推断阴坡植物多样性较阳坡高。第(3)题,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第(4)题,2 3002 600米,随海拔升高,山地阳坡和阴坡的面积逐渐缩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作用增强,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