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押题专练.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押题专练.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押题专练.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押题专练.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押题专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 “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政策的实施()a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d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答案】a【解析】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允许私人贸易存在,说明该政策由国家控制命脉,基本实行国有制,但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可以确定该政策为新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仍然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并未根本改变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行,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故c项错误;苏俄在“二五”计划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故d项错误。2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苏俄当时()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答案】c 3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曾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对列宁这句话的解读,不确切的是()a“退一步”指允许资本主义现象的存在b“前进两步”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c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计d新经济政策并不适合苏俄当时的国情【答案】d 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材料强调商业发挥的作用,故b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d项正确。5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 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 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答案】d【解析】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间为1929年至1933年,主要在欧洲资本主义市场,并未在苏联出现,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为1919年至1921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苏联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题中没有反映重工业的信息,故c项错误;为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才出现了题中消极应对现象,故d项正确。6“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职业机会与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上述评论针对的是()a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答案】b 7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 d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答案】c【解析】苏俄三年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会允许外籍工程师在工厂任职,故a项错误;b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可知是在斯大林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故c项正确;二战后美苏实行冷战,不会出现西方专家大量在苏联任职并受到奖励的现象,故d项错误。8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答案】c 9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答案】b【解析】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故b项正确。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铜器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b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c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d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答案】c 11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d加快工业化步伐【答案】a【解析】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重工业领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军事工业,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而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领域内容,不是政治领域,故c项错误;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故d项错误。12(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右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答案】c【解析】20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a项错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肯定赞赏,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得苏联的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推行和平演变,因此在媒体舆论宣传上肯定赞赏它,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故d项错误。13 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材料二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重大调整。(8分)(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12分)【答案】(1)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上: 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8分)(2)(12分)等次论述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二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10分)【答案】(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4分)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