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故c正确。2.(2017如皋调研)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d.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解析】选a。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只可降心从众矣”表明是无奈之举,故a正确;反清革命的需要是积极的,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故c错误;彻底与旧风俗决裂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d错误。 3.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提及法律的信息,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政治思想活动均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故b错误;“民主共和观念”只是材料中反映的一个方面,故c错误;从涉及革命的范围看,说明影响比较大,深度在加深,故d正确。4.(2017南京摸底)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解析】选d。维新派主张“断发”主要是为了国际交往和机器生产的需要,没有体现革命色彩,故a错误;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下达谕旨“断发”主要是抵制革命形势的发展,没有触动清朝国体,故b错误;维新派主张“断发”没有体现政府主导社会生活,故c错误;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d正确。【拓展延伸】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5.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解析】选d。据材料“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说明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故d正确。6.1912年,中国政府下令,祭孔时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可用来说明()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传统文化被彻底否定c.民国政府推动传统习俗的改良d.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解析】选c。袁世凯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做准备,祭孔时行拜跪之礼,故a错误;民国政府保留祭孔仪式,反映出儒家传统文化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被否定,故b错误;民国政府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推动了传统习俗的改良,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7.(2017江西名校联考)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转变。”这表明近代交通()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b.促使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c。近代交通深刻地影响而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交通对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影响,故b错误;材料强调了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习俗的影响,可见其影响较为广泛,故c正确;d只强调经济、文化影响,不够全面,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1)抵制了列强的侵略,鼓舞了中国人民爱国救亡的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2)推动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4)转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5)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8.“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民众诉求方式的变化,故a错误;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只是材料后半部分反映的内容,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人们的诉求方式由过去的“常贴墙阴屋角间罗”向通过报纸来表达的转变,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参政,只是体现民众诉求方式,故d错误。9.网络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解析】选b。诺基亚、小灵通等均为现代通讯工具,故选b。10.(2017益阳调研)“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解析】选c。据材料中“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可知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正确。1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交通通讯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选a。由材料“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故a正确。12.某科技展览馆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反映丰富内容的一组是()a火车轮船汽车相对论b蒸汽机电报电灯电车c电动机电影电视电脑d飞机电话电报互联网【解析】选d。a不全面,缺少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b缺少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c缺少交通运输、电信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d中飞机是交通工具,电报、电话属于电信技术,互联网属于计算机技术,故选d。【拓展延伸】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该法令对民国男女正式礼服的样式、颜色、用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12-1919年间,民国政府又颁发了十余项服制,发人深省的是,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虽然,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当时的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城市的政界、知识界率先剪辫易服,商贾亦为之推波助澜,机敏的商家则抓住了改元易服这一商机。民国元年北京大自由报刊登此类广告:易服者注意:启者民国共和告成国民剪发易服以壮我国气象一新。本主人有鉴于此故,由上海特聘高等裁剪名师专做西式各种改良便服并各国维新便帽无不完备。敝局非图渔利实因鼓吹易服起见,凡士商各界请一试之,方知予言不谬。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民国易服,“拿来”洋装材料二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1)民国政府为什么要在服饰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民国时期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13分)【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结合时间“1912至1919年间”,联系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概括。第(2)题结合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作答。移植性指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变异性指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传承性指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答案:(1)原因:革除封建习俗,推行新式服饰;倡导西学,追求人人平等。(6分)因素: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进人士、商人的示范;商家和媒体的宣传。(6分)(2)移植性:直接吸收西方习俗文明,如穿西装、喝咖啡、看电影、握手等在中国的流行。变异性:中、西习俗文明碰撞、融合,如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中山装等在中国的流行。传承性:保留并传承中国传统习俗文明,如春节中的传统习俗等的保留。(13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铁路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拼音y的教学课件
- 2025年康复站管理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解析
- 课件《天目》教学课件
- 2025年增强现实技术笔试模拟题集
- 年产2万套分布式驱动及10万套EM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5年媒体编辑初级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市场推广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考试复习技巧
- 2025年教师安全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
- 《道德经》少儿教学课件
- 2025浙江温州永嘉县国有企业面向社会招聘2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烧结基础理论课件
- 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安康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课件
- T/CCAS 008-2019水泥及混凝土用粉煤灰中氨含量的测定方法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五星级)
-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计划
- 硅的基本性质
-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保护加固措施(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