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过关检测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过关检测(十三)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绵阳诊断)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解析:选d题干中“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说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并不系统,但“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可不谓周乎!”表现出了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赞赏,故d项正确。2(2016宜春二模)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解析:选b中体西用与材料中“西学中源”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以方便国人接受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不是主要的目的,故c项错误;西方科技与制洋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解析:选c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4(2016唐山模拟)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得出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故d项正确。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选d抓关键:“不知政治之本原”“仅摭拾泰西皮毛”。6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解析:选c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都旨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极为有限,故b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故c项正确;抵抗派、洋务派都反对政治制度变革,故d项错误。7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选b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中主张禁绝鸦片、抵抗外国侵略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西方,故c项错误。林则徐是地主阶级中的“精英”,故d项错误。8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a反对西学b中体西用c变法改制 d民主共和解析:选b材料“取西人制造之长”,表明其不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纲常名教”不变,学习西方的“制造之长”,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制度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9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的“西方科学家认为受其影响谭嗣同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可知,维新派思想家已经接触到西学的部分成果,并立足于儒家传统思想而提出新的思想学说,具有融合中西的特点。a、b、c三项表述偏颇,d项符合题意。10近代学者林纾说:“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解析:选c胡适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材料中林纾主张旧文学“不宜废”相冲突,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涉及文学主张,排除。11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可知梁启超的目的是通过借用儒家思想证明变法的合理性,而不是“驳斥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可知,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而不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均借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从而为变法创造历史依据,而不是“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1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罗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顽固势力的反扑 b民族矛盾的尖锐c洋务运动的失败 d民众的盲目排外解析:选a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惨遭失败,晚清士大夫闻“西学新法”而“却避”,部分维新人士遭顽固派屠戮,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可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材料三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摘自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5分)(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10分)(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赞扬敦促”可知,郭嵩焘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第二小问,依据“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可知,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为目的,只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知,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并重。第二小问,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来思考。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学习西方是从学习技术开始的,后又学习制度和思想,而日本则先从思想入手,其次学制度,最后学器物。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向西方学习不能只学习一部分,而要全面学习,尤其是从思想上学习,比较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情况和结果就可以知晓。答案:(1)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3)认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经历了思想文化制度器物的过程。福泽谕吉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深刻证明了该观点的合理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解析:首先陈述伏尔泰、严复的观点;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读,是否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结合伏尔泰、严复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观点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两者的观点作出评价。答案:示例: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尊崇儒家思想,没有宗教狂热。这些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有美化的成分。赫胥黎的著作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认为其并不适于人类社会,严复的翻译删改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违背了原著思想。伏尔泰、严复认识的形成,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