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度的形成 _1废丞相(1)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设内阁(1)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特点(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军机处的设立 _1设立:雍正年间设立,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1)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3)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4)决策封闭性明显。4影响(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2)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清朝的边疆政策 _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3措施(1)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4作用(1)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2)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4)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细微归纳】明朝内阁制的特点(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须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士员额多寡不等。(2)附属性。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主。【易错提醒】宰相制内阁制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图解历史】“一废、二设、三极端”识记明清政治【图解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术语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内阁首辅: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设置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学士又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清朝的内阁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2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特务”,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提升点一单列视点正确认识明朝内阁史料一史料二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内阁的权力有哪些。有人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的“票拟”是指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批红”是皇帝对票拟的审定。史料二中“只备论思顾问”说明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史料二中“皆上窃君上威灵”说明内阁首辅的权力不是来自制度,而是来自于皇帝的信任。提示权力:拥有“票拟”职权。看待: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内阁没有决策权,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史料三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探究:(2)结合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性质及其作用。教你读史史料三中“私人办公室”体现了内阁的性质;“真正领袖”说明内阁制度强化了皇权,强调了内阁制的作用。提示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作用:加强了皇权。正确认识明朝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5一般认为皇帝辅臣并非宰相,理由有三:(1)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工作。(2)辅臣们草拟的诏谕(即所谓“票拟”)能否生效,完全取决于皇帝“批红”签字。(3)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让司礼监太监代行“批红”之权。辅臣不光要揣度皇帝之意而行事,更要处处受太监的制约。这都是承担秘书、顾问工作的辅臣们与百官之首的“宰相”的巨大区别。所以说,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视角1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是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内阁制度是统治者为实现专制独裁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历史阶段。解答时需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项即可。对点1(2017湖北华中名校高考押题金卷)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本身不是法定的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故a项错误;题干中主要谈“内臣”对“六部”的制约,与皇帝的行政负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可知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不是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从而实现对六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泛滥,故d项正确。视角2从内阁体制的僵化角度命题清初沿袭明制,设内阁,但内阁处理政务往往依据既定案例,墨守成规。命题人往往利用材料创设新情境命题,解答时需要依据材料反映的史实和历史现象解答。对点2(2017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处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明代皇帝不信任内阁,自己经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解析:选a。依据题干材料“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可以看出明朝实行的依然是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内阁权力的大小,而是强调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强调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强调皇帝是否信任内阁,故d项错误。提升点二单列视点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史料一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论从史出该图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封建社会初期,宰相可以坐着奏事(左侧);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宰相只能站着和皇帝商讨国事(中部);当皇帝自认为“无所不能”的时候,废除了宰相制度,大臣只能跪着奏事(右侧)。提示史料一表明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乃至最终废除的趋势。史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探究:(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设置的背景和影响。教你读史注意分层解读史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背景。说明军机处内处宫廷,便于受皇帝控制。提示背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皇权;对西北用兵需严守军事秘密。影响:军机处便于皇帝控制,强化了皇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特点1简: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2速: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3密: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强,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4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是正式部门。 视角1从发展变化角度命题内阁制取代丞相体制,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明清时期政治权力中枢机构变化的具体表现,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解题时需结合不同阶段历史特征进行分析。对点1(2017乐山高三调研)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与朝政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解析:选c。依据材料“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视角2从社会主流价值思想角度命题明清政治体制僵化导致社会风气变坏,如内阁官员处理政务“依样画葫芦”,拘泥规制,空谈理性,轻视务实之风。解题时需结合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局限性分析。对点2(2017福州质检)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解析:选b。据材料“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有助于强化专制皇权,相比较而言,强化皇权才是主要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寄信上谕的主要作用,故排除。提升点三综合视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影响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压制了民主思想的萌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难以实现社会转型。解题时需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潮流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工程,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地方上人浮于事,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实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训练(2017大庆模拟)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a表明对仁德政治的向往b具有反清复明的思想色彩c认为臣子弑君主无罪过d主张废除君主制还政贤人解析:选a。钱大昕强调君主治国有道就不会出现百姓弑君造反的状况,反映出作者对仁德政治的向往,故a项正确;钱大昕强调君主应实行德政,没有涉及反对清朝统治、恢复明朝政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钱大昕虽然认为臣子弑君是由于君主无道,但臣子弑君无罪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从“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可知钱大昕不反对君主制,故d项错误。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2017合肥一模)“(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解析:选a。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选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2(2017潍坊一模)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解析:选a。材料强调“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说明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故选a项。3“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选b。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加大,故b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错误。4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c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d增加行省数量解析:选b。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并不能参与决策,故a错误;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b正确;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咨询,故c错误;增加行省数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关系不大,故d错误。5(2017荆州一模)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解析:选c。依据材料“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选c项。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可知,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制度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出密折制度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故a错误;密折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诸多方面,为皇帝提供决策依据,故b正确;内阁为管理日常事务的中央机构,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错误;巩固统一与密折没有直接的关联,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解析:第(1)题考查基本史实,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秦代为三公九卿制,唐朝为三省六部制,明代为内阁制,据此结合皇权与相权关系回答,注意语言的组织。第(2)题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了丞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丞相制度来讲述,从丞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皆可。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趋势: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丞相制度;丞相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阐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济南高考针对性训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解析:选a。朱元璋认为“先立纲纪”,即用律法来规范,故a项正确;法家的统治思想主要体现在秦朝时期,明朝的统治思想是理学,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措施为皇帝从各个方面削弱丞相的权力,把国家权力掌握在一身,故c项错误;在诸多的律法中,不仅有关于擅权的,也有关于结党营私的,故d项错误。2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皇帝权威解析:选a。题干中法律条文严禁官吏上言宰执美政才德,意在防止下层官吏以言谄媚获取特殊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条文是针对“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而且明朝废除了宰相,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供了单一的法律条款,没有其他法律内容参照,无法判定是否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权威被抬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3(2017四川高中毕业班“卷中卷”大联考)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解析:选a。材料“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反映臣下冒死劝谏皇帝以及多样的劝谏方式,实质体现君主无上权威,故a项正确。4(2017广西三市高三联考)明史陈循传载:“(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上述材料表明()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解析:选b。内阁不是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可见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故b项正确;皇帝与内阁之间有矛盾,但不是材料的重点,故c项错误;清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d项错误。5(2017温州高三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c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文物鉴定者的鉴别依据,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6(2017德阳诊断)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b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d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解析:选b。汪氏认为谏官的行为不符合为臣之道,说明他的目的是要维护君主权威,故b项正确。7(2017黄岗高三一模)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从汉代以来,中国是一种士人政权,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而读书人既不是皇帝的私人势力,也不是一个固定集团,因此这个政权是公开、开放的。而到了,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这种权力集中,也就成为了满族作为少数人却可以统治大多数的制度基础”。文中的应是()a分封制 b中书省c行省制 d军机处解析:选d。材料“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的加上密折,就构成了一种秘密政治”可知该机构是完全隶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权力的可能,军机处的出现正是这一时期皇权专制发展的反映,故d项正确。8(2017清远高三调研)下表是清朝出任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表:满人汉人汉军旗人蒙古人总数军机大臣72人64人3人6人145人军机大臣下章京16人16人32人材料说明()a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c专制皇权高度发展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解析:选a。军机处是清中后期中枢权力机关,是雍正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军机处官员的职责是上传下达皇帝旨令且跪受笔录,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构成表中汉人占据整个军机处总人数的近半数,故a项正确。9(2017永州高三模拟)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解析:选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b项正确。10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选c。材料“俱应直达朕前”表明嘉庆帝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自己的至上权威而采取压制和限制军机处的举措,故c项正确。11(2017滨州高三模拟)雍正二年(1724)对民间消费行为规定:“庶民妇女,有僭用冠帔、补服、大轿者禁,违者罪坐夫男。”该规定()a有助于澄清吏治以稳定社会b利于禁绝当时奢侈消费行为c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切合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解析:选c。材料与吏治无关,故a项错误;庶民妇女用“冠帔、补服、大轿”不一定就是奢侈消费,“禁绝”说法也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僭用”表明是为了防止庶民妇女超越规制,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对民间消费的这种规定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故d项错误。12(2017蚌埠高三质检)一些西方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一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b统治者忽视思想建设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d坚持“以德治国”理念解析:选a。材料中“难以分清”的现象之所以出现,根本在于君主专制统治,君主的爱憎衡量决定着所有的领域,容易导致不同领域界限的模糊和混淆,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7信阳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13分)(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不同,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巡视制度的认识。(12分)解析:(1)第一小问沿革,根据材料一,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最后到明清时期,分阶段陈述;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分析出西方近现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联系所学的中国巡视制度特点与本质进行归纳;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材料一、二,可以从巡视制度的作用、巡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回答。答案:(1)沿革:夏、商、周时期的巡狩和“方伯”监察是萌芽时期;秦汉时期刺史巡视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正式形成;隋唐时期的“一台三院”体制标志着巡视制度成熟;明清时期御史巡按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巡视制度进一步完备。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来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任答一点即可)(2)不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属于封建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开荒保洁协议
- 写景作文技巧解析
- 第六小学开展学生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教学方案
- 音乐老师个人教学方案
- 小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幼儿园的管理方案
- 消防设施操作员证课件
- 个人职业目标设定与调整考核试卷
- 再生物资回收项目可行性分析考核试卷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 GB/T 1796.4-2017轮胎气门嘴第4部分:压紧式无内胎气门嘴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 医院患者自杀应急预案
-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 CFG桩施工技术培训课件(-40张)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河北省廊坊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