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新课标全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热点题型一 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之:代下文所唱的歌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其:他们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 若:你们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你【答案】c【提分秘籍】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分类记忆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第2步,联系语境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热点题型二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d【提分秘籍】 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看清位置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分析是不是副词首先看看其后是否连接动词、形容词。第2步,全句关照分析副词意义应该在全句的基础上进行,如“乃”,同样是副词时,有“于是,就”“才”“竟然”等义项。热点题型三 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 c.d.【答案】d【提分秘籍】对于“介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了解用法介词后应有名词或代词,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是否为介词了。第2步,联系语境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题型四 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第二步)调动以前的储存,进行验证。【答案】c热点题型四 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第一步)调动积累。(第二步)a项,之: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也: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项,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地方”;助词,与“为”共同表被动。d项,两个“乎”均为助词,都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答案】d【提分秘籍】对于“助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积累总结在文言虚词中,助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所以归纳总结并不麻烦。第2步,把握用法要知道助词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要看清虚词的位置。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6分)(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4分)【答案】9a10b11b12c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2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横道杀伤 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 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 其孰能讥之乎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a bc d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分)(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分)(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分)【答案】8a 9c10a11c12b13(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关键词:会、扰乱、“为所”的被动句式,全句大意。)(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 此题的断句标志,可主要根据句式的对偶关系来考虑:“才高”相对“口辩”,“苟作”相对“谈对”,于是可知“苟作”和“谈对”之后都应断句。再根据动词来判断:动词“非”的宾语“其人”后应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 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 第(1)句的“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兵荒马乱之意;“为所”表被动。第(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诡”是“诡异、古怪”之意;“是”作形容词,“正确、对”之意。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作意动,相当于“喜欢”。【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王充六岁时,家里就教他认字写字,王充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就又辞别经师而去自己专门研究,王充一写出文章,就得到许多人的好评,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连蔽身的简陋住宅都没有,但胸怀比王公大人还要宽广;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情怀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他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当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于是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因此,有些庸俗之辈,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过失,匿名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桓公 管子 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答案】9c10b11d12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13【答案示例】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14答题角度参考: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c项,可联系上句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判断此处的“赋”应为“征税”。所以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本题选项d“其使”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所以选d。【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释、畋、二敌等。【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既然回答故事对考生的人生启示,显然要先理解故事内容,并领悟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然后从管子制定策略的角度和楚王与衡山君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来组织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参考译文】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管仲说:“楚国可以攻克了。”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桓公说:“好。”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藨蓘:耕耘。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 病:疲惫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答案】6b7d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题中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此可知该项错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人。【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考题出自经书”这个特点;根据“遂输粟入太学”一语,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个特点。【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参考译文】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名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七分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分,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三、【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橧(z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答案】9b10d11a12b13(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d表转折,但、却。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于/介词,从;c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画线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从选文内容来看,晏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古圣王的穿着和居室这些形式上的内容,而是效法他们节俭的风尚,学习他们行仁政的做法。【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其”,他们;“为”,动词,可译为“搭建”;“以”介词,因为、为了。(2)句中“致”,使动用法,让(使)来归附;“过”,错误。(3)句中,“是”,这样;“虽”,虽然;“然”,这样;“独”,难道。【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电厂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子宫肌瘤的诊疗课件
- 年度公司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娱乐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威远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年前安全卫生培训内容课件
- 平面镜成像课件笔记
- 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课件
- 平面设计移动对称课件
- 工业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电动葫芦检查安装检查验收使用表格
-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 抚州市崇仁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2学会沟通交流课件
- 小儿支气管哮喘-羽课件
-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件
- 管道沟槽开挖安全安全技术交底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02细胞
-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
- 3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 故障录波器与故障波形分析PPT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