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d郡县制下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逐渐转变,封建等级制度日益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变革,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已经实现部落联盟向封邦建国的转变,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通过血缘组织管理,郡县制下地方通过官僚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向领土国家转变,故d项正确。2(2017连云港摸底)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a周王天下共主b政权借助族权 c王权至高无上 d社会分工明确b材料讲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没有说到周王是天下共主,故a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故b项正确;西周时皇(王)权尚未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讲分工明确的问题,故d项错误。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b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的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4.“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b监察制度c郡县制度d皇帝制度d由题目中的信息“秦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因而不改也”可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故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西汉对秦朝丞相制度、监察制度和郡县制的继承,故排除a、b、c三项。5.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b汉初实行的分封制难以为继c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激化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指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制是汉朝对地方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表明官僚制受贵族制的影响,材料“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表明贵族制成为官僚制的附庸,因此这种变化反映了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故c项正确;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a根据材料“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可知,唐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题中材料表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君主权力,c项错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b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b项符合题意。8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d题干中并未对监察体系的发展进行描述,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负责监军人员的变化,并未提到军事指挥系统,故b项错误;监军人员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地方割据势力削弱,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负责监军的人员由唐初的御史到唐玄宗时期转变为宦官,而这两类人物都属于中央权势集团的代表,故d项正确。9(2017保定摸底)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 b形成了尚文轻武的社会风气c推行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d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b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没有涉及思想文化的措施,故a项错误;从“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可知,体现的是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文官,形成尚文轻武的风气,故b项正确;变法新政是为解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弊端而进行的改革,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官在北宋官僚机构中的权力和地位,并非强调文官的比重,故d项错误。10北宋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故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规定,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行政效率 b改变三冗局面c精简司法机构 d根除官吏贪腐a题干中“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及百姓告状方面的改变,因而不能整个影响到三冗局面,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将原有的府吏裁掉,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措施并不能根除官吏贪腐,故d项错误。11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的职能缺失b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的信息说明内阁为了保护自己不愿承担责任,即内阁的设立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故b项正确;材料中明显体现内阁官员懈怠,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内阁的设立明显出现官浮于事的现象,并不能弥补丞相被废除之后的职能缺失,故d项错误。12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b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说明该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对皇权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开始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1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8分)(3)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西周的“贵族”、地方分权体制即可知是宗法制、分封制。由秦朝的“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可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小问,可从官员产生、地方管理体制、最高统治者权力几个方面来比较。第(2)问的第一小问,明确要比较异同,不同的方面比较明显,清代有寄信上谕,明代没有;而相同方面,都是皇帝来处理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皇权加强,专制主义加强。第(3)问关键抓住“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史实分明清两朝叙述,明朝主要是废丞相,权分六部,建内侍机构内阁;清朝皇帝独裁则主要表现在军机处的设立。【答案】(1)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相同点: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不同点:明朝政令是公开发布;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发布。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至秦汉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通典职官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明会要职官材料二汉代十三部州示意图阅读以上材料,写出与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相关的两个历史名词,并予以阐释。(12分)【解析】由材料一中“弹纠不法”“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和材料二中“汉代十三部州”可知该政治制度是监察体制。根据所学知识,从各个朝代的监察体制中选取两个监察机构、职官并简要概括其属性、设置的时间及主要职能或其设置目的、影响即可。【答案】历史名词:御史大夫、刺史、吏部、通判、御史台、锦衣卫等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关的机构、职官。(任选其中两个即可)阐释示例:御史大夫,秦、西汉官名。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刺史,职官,汉武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巡行郡县。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起着积极的作用。东汉时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 PEP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 品牌声誉风险管理策略-洞察及研究
- 汽车修理厂合同范本5篇
- 新型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 环境治理中的公私合作模式-洞察及研究
- 物联网集成解决方案-洞察及研究
- 稀有金属冶炼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洞察及研究
- 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模式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92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公司兼职人员劳务合同4篇
- 制造过程质量追溯系统设计
- 2025年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风险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会计毕业论文烟草专业
- 数字文旅概论 课件全套 第1-9章 数字文旅内涵与发展背景 - 数字营销
- 井盖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年产5万吨电熔锆刚玉新材料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2025社会工作员考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卫生院支委会补选书记会议记录范文
- 酸洗作业安全知识培训
-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新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