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b.“左”倾错误影响经济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解析表格的内容反映出,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不断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逐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控制了商业等服务网点的建立。答案c2.“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缓慢,如1954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计划,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开始()a.加速农业改造的进程b.缩减粮食征收指标c.减缓工业化建设d.加快革新农业生产技术解析工业化建设是“一五”建设的重点,为满足工业化对商品粮的需求,从1954年起,我国加速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答案a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特点,故a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的,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4.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苏联的大力援助b.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c.原有的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解析“一五”计划建设期间,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5.中共中央在1962年通过的“农村十六条”中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b.减轻农民负担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改革经济体制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62年”。1960年冬开始,针对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是因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答案c6.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解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放卫星”是“大跃进”时期的典型口号。“大跃进”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其失误的实质在于急于求成,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故选d项。答案d7.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91961年,中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gdp呈现负增长。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进行调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这些特征判断,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8.读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统计表(单位:千吨),下列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出口2 092.62 883.44 157.52 720.41 355.01 030.9进口166.8233.52.066.35 809.74 923.0a.19571960年粮食递增得益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b.19601962年粮食逐年递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相关c.19601962年粮食递减反映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19611962年大量进口粮食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解析人民公社化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因此,a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a9.从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 101万猛增至5 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解析1958年,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这是职工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答案b10.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已经启动,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答案为b项。答案b11.导学号34224035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的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都是农村基层对农村生产关系即体制改革的探索,这些探索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答案c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哪一经济理论()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线段处于19901995年,该时期的重大事件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理论,a项出现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排除;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d项不是经济理论,排除。故选c项。答案c13.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这项规定的出台表明()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国家给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利d.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充满活力解析题干中国家计委的文件精神,是给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以一定的自主权利,以提升企业的活力,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答案c14.导学号34224036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上述认识的变化反映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基本建立b.党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做出了最科学的论断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三大,我党对市场经济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答案c15.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图中可以看出()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村居民强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素养。材料提供了历史研究的观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即结论要贴近材料。题干的图片提供了从1978年到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曲线图,从图中明显看出90年代之前两者差距较小,90年代之后差距迅速增大,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宏观结论,不符合材料的“收入”信息;材料只反映出收入对比的结果,没有反映收入增加的原因,排除b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电193.4亿千瓦时166%320%原油146万吨235%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事件:开展“大跃进”运动。运动:在工业领域,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影响: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浪费了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4)认识: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稳步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17.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中学浙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 2025年粮站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合同范本】夫妻双方财产划分合同
- 2025年上海市租房合同范本(官方版)
- 印刷厂叉车工工作制度
- 2025共同借款合同范本
- 化肥厂车间工具管理规章
- 2025届毕业生需关注的合同法关键条款
-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出与入诗人的责任与选择比较鉴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化肥生产技术改造合同协议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 python校内选拔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武汉商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托育园厨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