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 知道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过程 2 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 知道商周的井田制 北魏到唐的均田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4 了解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发展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力役制度 2 概括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黍 稷 粟 麦 稻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五谷 六畜 一 农业的起源 神农的传说 江西上饶万年仙人洞 工作人员进行考古 水稻化石 一 农业的起源 神农的传说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 分地之利 制耒 l i 耜 s 教民农耕 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 卷二 肩披树叶 头生双角 手捧五谷 在传说的 圣王 中有显赫的地位 传说中 神农 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 说明了什么 说明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 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 以牛田 春秋战国 秦以牛田 水通粮 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令严政行 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 战国策赵策一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所以国富民强 驹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思考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发生了什么变化 动力 人力 畜力 咱牛 就是牛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汉代一牛挽犁 汉代耦犁 二牛抬杠 铁制农具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1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材质变化 木 石 骨 铁质 思考 图中的生产工具发生了什么变化 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 唐代曲辕犁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铁制农具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春秋铁器战国铁农具 汉代曲柄锄 汉代播种工具耧车 一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唐代 汉代 春秋战国 商周时期 原始阶段 发展阶段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 大镰 镂车 农具的变化 耕作技术的变化 石 骨 木 石 骨 木青铜农具 少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曲辕犁 刀耕火种 锄耕 铁犁牛耕 发达地区 农用动力的革命 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铁犁牛耕 普及全国 西汉耦犁 东汉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 二 农业的发展 1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说明我国的耕作方式从古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 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现代牛耕 古代农耕 现代农耕 上述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原因是什么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大禹治水 1 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前246年 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 全长300余里 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李冰父子 战国秦国的都江堰 利在千秋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战国秦国的郑国渠遗址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汉代的井渠 坎儿井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 东汉王景与治黄石刻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材料一蜀守冰凿离礁 辟沫水之害 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 有余则用溉浸 百姓飨其利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河渠书 材料二云南 广西 贵州 四川 重庆等五省区市出现严重旱情 其中云南 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 贵州秋冬连旱 出现百年一遇重旱 根据水利部的数据 大陆一半多的耕地缺乏灌溉系统 指靠好天气才能获得丰收 其他那些有灌溉系统的 一半多的水在接触到庄稼前就被浪费了 香港 南华早报 2010年4月1日 1 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什么 由谁主持修建 2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 3 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水利的兴修对农业有何重要意义 1 都江堰 李冰 2 缺少灌溉系统 灌溉系统年久失修 不能发挥功效 3 是农业的命脉 利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灌溉工具的进步 二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戽 h 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 在木桶 柳条筐系上绳子 两人相对而立 用手牵拉绳子 从低处戽水上岸 三国时期的人力翻车 唐朝时期的筒车 隋唐五代的立井水车 隋唐五代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期的风力水车 宋代的水转翻车 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 1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 有田者无力可耕 2 土地兼并 高度集中 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 影响 经济 减少国家赋税收入政治 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削弱中央集权阶级 激化阶级矛盾 引发农民起义 根源 土地私有制 四 牛郎织女式的生产经营模式 方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1 特点 分散性 以小农户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封闭性 男耕女织 家庭农业 手工业相结合 以种植业为主 家庭手工业为辅 自足性 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纳税 2 影响 封建王朝税收主要来源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统治 主导地位制约农耕技术发展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 3 解体 鸦片战争后开始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歌词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自然经济的特点 五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徭役 1 赋税 田亩税 田赋 人头税附加税 悯农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 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秦收 泰半之赋 唐代诗人李绅作 古风二首 又名 悯农二首 其一为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其二为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 意义何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2 材料反映古代的生产力状况如何 3 结合材料 你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1 意义 是农民的生存之本 情况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农民占有较少土地 还常被地主官僚兼并 2 水平低下 3 农民遭受地主残酷剥削 生活非常辛苦 五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徭役 公共工程 水利 交通 国防 城市建设 奢侈工程 宫殿 陵墓 2 徭役 都江堰 秦始皇陵兵马俑 阿房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唐 杜甫 石壕吏 1 据材料指出 统治者征发徭役的对象有哪些 2 诗歌中反映出统治者通过哪种方式对人民进行统治和剥削 容易导致什么后果 1 成年男子 妇女 甚至老妪 2 方式 徭役 力役 后果 劳动者离开土地 破坏生产生活秩序 激化社会矛盾 常致王朝覆灭 社会经济文化凋敝 耕作方式 技术 的进步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发展 推动 推动 阻碍 阻碍 赋税 力役沉重 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 时间 2 地位 3 耕作方式 技术 4 技术 5 生产经营模式 经济形态 6 土地制度 7 赋役 起源早 历史悠久 最基本经济形式 部门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水利发达 农技成熟 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为辅 土地兼并严重 沉重 农 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 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2004年1月 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2月21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