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时作业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时作业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课时作业25 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5农耕时代的商业、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一、选择题1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a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b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c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d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解析: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物品专门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能买卖,故a项错误;汉代没有出现夜市,且未打破时间的限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平民不能经营,故c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符合汉代长安城的“市”的实际情况,故d项正确。答案:d2宋代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圈、集、场等词语。这反映出当时()a城市类型繁多 b农村商业发展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d市场管理有待规范解析:材料并没有反映城市类型的发展,故a项错误;出现众多乡村集市说明农村中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在宋代小农经济已占据主要地位,农业生产地位没有下降,故c项错误;乡村集市要受到政府的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白城高三段考)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长期的战乱和争霸导致英国商人实力的强大;由此梁柏力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实力不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社会对商人的依赖较小;a、c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答案:d4(2017鞍山高三调研)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可以分析出晋商商帮的兴起是与国家的政策有关系的。a、b、d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答案:c5(2017威海质量评估)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表明: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所以选b。中国古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a;中国古代商人社会低下,所以排除c;d不符合材料,故选b。答案:b6(2017新余联考)雍正元年八月上谕:“奢靡之习莫甚于商人甚至悍仆豪奴,服食起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其弊不可胜言。尔等既司盐政,宜约束商人,省一日之靡费,即可以裕数日之国课,且使小民皆知儆惕,敦尚俭约。”从中可以看出()a雍正主张剥夺商人财富以充国用b商人实力雄厚,威胁了专制制度c维护等级秩序是雍正思考问题的重要角度d商人败坏了社会风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同于仕宦,越礼犯分其弊不可胜言”说明等级秩序的作用重要性,故c项正确;a只是材料中表面现象;b和d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答案:c7(2017珠海模拟)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c d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要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故不正确。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发展壮大,都说明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史料记载:唐朝王处存的父亲王宗历任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宗善兴利,乘时贸易,由是富拟王者。”唐高宗时,安州人彭志筠,献出绢布三万缎助军费,被赐奉议郎名号。到唐代中期,“富商豪买,尽居缨冕之流”。宋初丞相赵普,“广殖资产,邸店之多、甲于京师”。商人加官势,赚钱更容易。然而,这种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在古代中国大官僚、大商人、大地主三位一体最稳妥,自由独立的大商人是站不住脚的。材料二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治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1)结合材料一中的现象及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2)材料二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3)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解析: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反映的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只是针对百姓而言;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抑商政策的危害。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3)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交通、农业手工业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1)材料一揭示了官商合流、商人出资得官入仕途的现象。中国古代主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严加管理,以对百姓加以控制。官商合流谋取利益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