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中国诗学习目标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时数1课时了解积累 一、背景知识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文学常识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 ,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 ;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等。 三、字音字形 1.注音 一蹴( )而就 梵( )文 轻鸢( )剪掠 精髓( ) 数( )见不鲜 颦蹙( ) 吞声咽( )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彗星 白炽灯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补充注释轻鸢剪掠: 穷边涯际: 吞言咽理: 拔木转石: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三部分(第 段) 第四部分(第 段) 2. 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五、自己的问题思考探究一、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二、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三、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四、概括文化随笔的具体特征参考答案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围城,谈艺录1、一蹴(c)而就 梵(fn)文 轻鸢(yun)剪掠 精髓(su) 数(shu)见不鲜 颦蹙(pnc) 吞声咽(yn)理 2、答案。A中诫应为戒,警惕的意思;诫,警告的意思。B中灌应为贯,贯通的意思;灌,浇、灌溉、倒进去或装进去的意思。D中的辨应为辩,缔应为蒂。3、补充注释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4、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5、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思考探究一、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后面“因为”说的是“不能尽职”的原因)。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公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二、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钱先生是热爱中国文化的,但他的热爱是用冷静的姿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