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doc_第1页
森林培育.doc_第2页
森林培育.doc_第3页
森林培育.doc_第4页
森林培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次样品:从不同容器或容器的不同部位抽取样品时,每次抽取的种子,称为一个初次样品。测定样品:从送检样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直接供作某项品质测定用的种子,称为测定样品。混合样品:从一个种批中抽取的全部初次样品,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称为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的百分比。发芽速:种子净度: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比。种子含水量:种子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种子原重量的百分比。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含水量。 种子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种子千粒重: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是品质的重要指标,表示饱满程度,是播种量的依据采穗圃: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做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母树林:在天然林或已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的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种子园: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的穗条或种子培育的苗木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以生产优良遗产品种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场所。 林木结实周期性:树木结实丰年与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苗木高径比:是指苗高与地径之比,没有单位,只是一个指数。苗木地径:地径又称地际直径,是指苗木土痕处的粗度。苗木茎根比:是苗木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 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间作:不同植物相间种植在同一地块上。 轮作:在同一苗圃地上按一定的顺序,轮换培育不同树种的苗木,或将苗木与农作物绿肥轮换种植的方法。连作: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同一植物。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混交比例:造林时各混交树种所占的比例。植生组混交: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 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 与相邻小块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嫩枝扦插:利用生长期中半木质化枝条扦插进行扦插的方法。埋条育苗:将整根枝条水平埋于土中使其生根长成苗木的方法。实生苗:是用种子繁殖的苗木。无性繁殖: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称为营养繁殖(因为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所以又称为无性繁殖)。营养繁殖苗:利用树木的干茎、枝条、芽、根等营养器官繁殖的苗木,又称为无性繁殖苗。硬枝扦插:利用已完全木质化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 压条育苗:将未脱离母株的枝条压入土中 或用其他湿润材料包裹 促使被压部位生根后再从母株上切断使之成为独立苗木的方法。立地类型: 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称为立地类型划分。从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一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叶面积指数:是一块地上阳光直射时作物叶片垂直投影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种子的形态成熟:具有成熟时的正常大小颜色、种皮坚硬致密、种子含水率较低、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难溶状态时,称为 种子的生理成熟:种皮松软、含水量较高、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子发育到具有发芽能力,称 种子的生理后熟:一些物种(少数),在形态上虽然呈现成熟特征,但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胚占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具备发芽能力,需经一段后熟阶段才具有发芽能力,这类种子的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称为生理后熟,如银杏,七叶树。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种植点的数量。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的林木数量,具有动态特点。 人工林组成: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林种: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能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主要树种: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伐光或者几乎全部伐光(有的保留部分母树),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渐伐:不是将伐区上所有林木一次伐光,而是在较长期限内分2次或多次采伐掉伐区上的全部成熟林木,伐完后林分更新也完成。 抚育采伐:又称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树木的森林培育措施。种子批:种源相同、采种年份相同、播种品质一致、种子质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的一批种子。 种子休眠:由于某些内在原因或外部环境使得种子一时不能萌发或者萌发困难的自然现象。种源: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即产地及立地条件) 良种:具有良好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的种子。种实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包括浸种催芽和层积催芽) 苗木假植: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的埋植,主要是为了防止根系干燥。1. 用四唑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和方法?原理:当种子浸泡在四唑溶液中时,由于种子中的脱氢酶产生氢,使浸入种子内的四唑经过氢的作用产生红色,根据染色情况来判断染色活力。红色不扩散物染色的有活力部分 方法:抽取测定样品;种子预处理,为了软化种皮,进行浸种;配药;染色前的种子准备,一般的种子可全部剥皮,取出种仁;染色,放入培养箱;结果鉴定,染色后,沥去溶液,清水冲洗,剥开胚乳,胚和胚乳完全染上红色的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计算生活力,以有生活力种子的百分率表示。(胚根大部分子叶:有生活力;胚根小部分子叶:有生活力;胚根未染色子叶部分染色:无生活力)2.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哪些?内因:种皮结构:致密、坚硬或有蜡质的寿命较长,(阻止水分氧气交流);内含物性质:分为蛋白质、淀粉、脂肪,其中含淀粉多的寿命短,含蛋白质与脂肪多的种子寿命长;成熟度与损伤程度:未成熟的可溶性强,损伤易染病害,呼吸强;含水量:若含水量高不利延长寿命但不绝对。外因(环境因素):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通气条件;生物因子。3.苗床育苗中的高床和低床是何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高床: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适用:降水较多(南方)或气候寒冷的地区 ;易积水的苗圃地;要求排水良好,对土壤水分较敏感的树种低床: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保水性较高床好, 适用:广泛用于降水量较少,无积水的地;对于土壤水分条件要求不严的树种4.说明林分密度对林木高生长、直径生长、材积生长的作用状况。对林木高生长:在相当宽的一个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几乎不起作用;较耐阴树种以及侧枝粗壮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才有可能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表现出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不同立地条件,尤其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树木对密度有不同反应。对林木直径生长: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作用程度很明显 ;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对单株材积: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原因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也是在干材林及中龄林阶段表现最为突出。5.种子发芽一般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水分 温度 通气 部分光照 水分过多导致无氧呼吸6.根据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可以将苗木的生长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出苗期:从幼苗出土到地上部分长出真叶,地下部分长出侧根为止,特点:地上部分生长较慢,地下部分较快,利用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应生长(2)幼苗期:有真叶侧根开始至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为止,特点:生出真叶侧根,营养来源为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前期高生长量缓慢,根系生长快从生出一次侧根到多次侧根到幼苗期后期,主要吸收根系深度达10厘米以上;(3)速生期:高生长大幅上升到大幅下降为止,特点:地上根系生长量都最大,已形成发达营养器官根系吸收较多的水分和营养,地上能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4)苗木硬化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下降开始到直径和根系停止生长为止,苗木地上、地下充分木质化,即将进入休眠,特点:出现冬芽;直径根系仍会有所生长;含水率降低干物质含量增多,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完全木质化抗低温干旱抗性提高,落叶树种苗木叶柄逐渐形成离层脱落,进入休眠期。7.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内因:树种遗传特性;母树及枝条年龄;枝条部位;枝条生长发育状况及营养物质含量;插穗的留叶量;插穗的长度 外因(环境条件):扦插基质;温度;空气湿度;光照促进插穗生根方法:浸水处理;激素处理;其他化学药剂处理8.从生理学角度看,森林生物产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方面?光合速率(良种选育 适地适树 环境调节 技术因素);光和面积(最适LAI的确定与调节);生长期(树种特性 环境条件 林分结构);老化过程(树种特性 立地和气候条件 栽植技术与管理水平)9.森林培育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什么是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学的英文写法是什么?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培育活动。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silviculture11.简述平均标准木法预测林木种子产量的方法、步骤。依据母树直径高度与结实量存在直线关系,根据平均标准木的结实量推算林分结实量。在林分内选择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测胸径、树高取平均数,找出五株平均木,并考虑树冠也中等大小,五株树采集全部种子,称重,求每株平均产量,推算标准地上种子产量与林分种子产量。12.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有哪些?(1)以经营目的为指导:林种不同,在培育过程中所需的群体结构不同林分密度也不同, 在确定林分密度时一定要确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指导思想;(2)与造林树种相适应:林分密度的大小与树种喜光性,速生性,树冠特征,根系特征,干形和分枝特点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有关,宜稀:喜光速生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树冠宽阔根系庞大;宜密:干形易弯曲而且自然整枝不良的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3)以立地条件为基础:从水分角度湿润地区立地条件好的容纳多,条件差的少,从经营要求来看条件好的培育大径阶材的宜稀,立地差培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4)与栽培技术相配套: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就越速生,就越没必要密植(5)与当地经济状况以及造林成分挂钩:投资者根据现代技术经济分析原理对一个轮伐期内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预测各种造林密度林分未来的经济效益。总原则:一定树种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经营目的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造林密度 即为应采用的合理造林密度 这个密度应当在由生物学和生态学规律所控制的合理密度范围之内 而其具体取值有应当以能取得最大效益来测算13.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影响插穗成活内因:树种遗传特性 母树及枝条年龄 枝条部位 枝条生长发育状况及营养物质含量插穗的留叶量 插穗长度 外因:扦插基质 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 管理促进插穗生根:浸水处理(冲洗掉抑制生根物质 吸收充足水分 利于体内物质转化缓解生根过程中水分亏缺 )用浓度为10001500mg/L的生根粉或萘乙酸速蘸 低浓度生根剂浸泡14.根据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5大林种,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描述各林种的含义以及特点。防护林 用材林 经济林 薪炭林 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 维护基础设施 保护生产 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用材林:以培育和提供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普遍,材质好,用途广。可分为一般用材林和专用用材林。 经济林:以生产木料或其他林产品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薪炭林: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一种见效快的再生能源没有固定的树种,几乎所有树木均可作燃料,通常多选择耐干旱瘠薄, 适应性广萌芽力强、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耐樵采、燃值高的树种进行营造和培育经营,以硬材阔叶为主。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15.什么是纯林?什么是混交林?简要说明混交林的优缺点?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混交林优点:更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林地生态效益。缺点: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较麻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较纯林低。16.林木嫁接成活的原理及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有哪些?嫁接:切取植物的枝芽或其他器官作接穗,接在另一植株的茎干根或其他器官(砧木)上使之愈合成活为一独立植株。原理:当接穗和砧木紧密结合,形成层对接后,界面创伤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愈伤组织迅速生长填充砧穗间隙,随后产生共同的形成层和疏导组织,进而形成完整的植株。因素:亲和力;砧穗生活力;树种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嫁接技术17.简述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适地适树:将树木移栽到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根据离地条件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适地适树途径:选择,包括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良,包括改地适树(整地)和改树适地(遗传改良)。18.简述无性繁殖的意义.有利于林木优良遗产特性的保存以及优良基因、品种和类型的繁殖;适用于某些种子繁殖比较困难的树种,如杨树、泡桐、楸树等;生长速度快,可以提早开花结实,为杂交育种创造条件19.林木结实丰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种子持续丰产.原因:因为林木结实具有周期性,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营养状况:C/N比越高,促进开花结实,反之,促进营养生长,大量结实的年份由于开花结实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使当年花芽分化少降低了来年的种子产量; 结实量降低高促进开花结实;内源生长激素作用:成花激素和抑花激素,平衡时,有利于形成花芽;土壤水肥条件 树的营养吸收积累平衡从而营养生长开花结实;气候条件:从花芽分化至种子成熟要很长时间经历多次不测天气,天气不好的时候多加保护;经营措施方法:疏伐,留优去劣;改善土壤的水肥条件;人工辅助授粉;树体管理,整枝修剪;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如赤霉素。20.建立苗圃时,对地形和土壤条件有哪些要求.地形:坡度低于3,地势平坦,不易水土流失,便于耕作;坡向以东南向或东北向为宜;坡位以下部位为好;低洼地、山谷、风口、山岗地、重盐碱地不宜土壤:物理性状,一般要求结构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或壤土,利于苗木根系生长,起苗容易。化学性状,主要涉及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不同树种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同,多数阔叶树种以中性土壤为宜,多数针叶树种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一般苗圃均要求土壤有机质和肥力都比较高。21.试述渐伐的基本步骤、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步骤:分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预备伐(伐去病腐和生长不良的林木,25%30%),下种伐(为了疏开林木促进结实和创造幼苗生长的条件而进行的采伐,10%25%),受光伐(10%25%,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20.4)后伐(受光伐后35年,保证森林更新和加速保留木生长)优点:有丰富种源和上层林冠对幼苗的保护,更新有保证,且幼苗分布均匀;形成的新林,是发生在采完老林之前,缩短了轮伐期,同时在山地条件下,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作用不受很大影响;有效利用优良林木增加生长、提高木材利用价值的能力;具备有条不紊的优点;采伐后剩余物较少,遮阴条件下易分解,降低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具有美学价值,可持续经营缺点:,采伐集材时对保留木和幼树损伤率较大,同时也不利于采伐和林地清理;渐伐中的采伐、集材费用高;渐伐分24次将成熟木砍完,每次采伐木与保留木的确定以及采伐量的计算,要求有较高技术水平;林分稀疏强度较大时,保留木由于骤然暴露,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稍等现象,耐阴树种较为严重。应用条件: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熟单层林;山区条件下,坡度陡,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或有特殊价值的森林;采伐次数和强度很灵活,适用于强喜光树种外的任意能成材树种;林冠下更新优树多上层木限制幼树生长时22.试述皆伐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优点: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降低成本;不会有风倒或其他自然因子危害;简便易行,伐区的区划和调查不存在仔细选择砍伐木和确定采伐强度的问题;可使幼林得到充分光照,能加速新林的生长,尤其强喜光树种;皆伐便于人工更新,最适用于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缺点:皆伐后引起迹地小气候、土壤、植被条件的显著变化,通常对更新不利;皆伐不利于水土保持,并降低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皆伐成林后龄级单调,从风景美化观点来看,这种采伐比其他方式逊色;不采取各种保证更新的措施,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很难获得成功,补救的办法只能人工更新,干扰了森林群落的生态平衡,严重降低生物多样性。23.常用的造林整地方法有那些?各适合什么条件下采用?整地方法 全面整地(适用于地形平坦 无风蚀地区 局部整地(适用于山区 风蚀严重地区 有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 选用条件:造林树种特性 自然条件气候 立地 社会经济条件 水土保持等 水平带状整地(带面坡面持平 适用于植被茂盛土壤湿润肥沃的缓坡地) 水平阶整地(带面水平或成反坡 适用于急 陡坡) 反坡梯田整地(蓄水保肥 改变了坡向 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高台整地(盐碱地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水平沟整地(抗侵蚀能力强 陡坡) 穴状整地 鱼鳞坑整地(黄土地区坡面陡 地形支离破碎 土层薄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造林整地环节: 浅耕灭茬、耕地、耙地、镇压、中耕除草浅耕灭茬适用于苗木出圃或间作绿肥后所进行的浅层土壤耕作;耕地也叫犁地,是整地的中心环节;耙地是耕地后进行表土层的一种耕作措施,为作床或作垄打好基础;镇压一般是在耙地、作床之后、播种或扦插前进行,主要针对土壤疏松而比较干旱的地区,在土壤湿润,粘重的地区一般不镇压,否则土壤板结,妨碍幼苗出土,土壤湿度适宜时再进行镇压;中耕除草一般在苗木生长期间结合除草一同进行,用于清除杂草,使土壤疏松,利于蓄水保墒,改善苗木生存环境,促进苗木生长。24.论述混交林的基本理论和混交林的营造技术。理论:1混交林中树中间关系的生态学基础,营造混交林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种生活要求的相同程度及发生竞争是的能力差,生态位分为完全不重叠部分重叠(普遍)与完全重叠,缓和竞争关系 增强互补作用2树种间关系的表现模式 没有绝对的正相互作用或负相互作用种间关系最终表现为多种作用的综合效应 种间关系还随时间立地和其他条件的改变而相互转化3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直接间接作用 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相互作用 混交林中间接作用为主要作用方式4树种间关系的复杂性综合性及其时空发展 混交树种间相互作用方式相互影响制约 最终表现为多种作用方式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树种间关系的主导作用方式随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营造技术:1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 要遵循生物学生态学规律受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制约 2混交类型 树种分类: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混交树种选择要求:主要树种的生态互补性,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士和改土作用,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病虫害,具有较好经济价值,萌芽力强繁殖容易,以便在种间关系调节采取措施后能迅速更新,混交类型:主要+主要(充分利用地力同时获得多种木材)主要+伴生(林分生产率高,防护效能好稳定性强,林相多为复层林)主要+灌木(树种种间关系缓和林分稳定,混交初期灌木给主要树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郁闭后逐渐死亡)主要+伴生+灌木(综合性混交兼有以上三种混交类型的特点用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3混交结构模式选定,垂直:单层双层多层,水平:离散均匀,群团状,年龄:同龄异龄4混交树种的选择,适地适树原则选好主要树种,按培育目标结构模式选混交树种5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6混交比例,确定比例时预估林分未来树种组成比例的可能变化保证主要树种始终占有优势7混交林树种间关系调节,造林前:慎重选择树种,确定合适的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以确保较长时间的保持有利作用,造林时:通过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措施调节树种种间关系,造林后:当次要树种抑制主要树种生长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平茬,修枝抚育伐,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抑杀等)土壤养分,水分竞争也可以采取施肥,灌溉,松土,间作等措施获得一定程度缓解8人工林的轮作,使林地土壤不断得到改良,肥力增加,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混交林特点:更充分利用立地条件,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条件,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林地生态效益25.应用所学造林学原理和知识,论述如何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和优质这一目标?(图)人工林的经营目的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国把人工林分为五大类,不同林种有其不同侧重点,在经营上也应该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速生、丰产、优质。为了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优质,必须采取一整套的科学造林技术措施。具体来讲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是林木个体内因。良种壮苗决定了将来林木的生长速度、木材或林产品品质、林分的抗性和稳定性的遗传品质,有了良种壮苗,就具备了速生、丰产、优质的潜力。因此如何培养出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