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技术31.doc_第1页
传输技术31.doc_第2页
传输技术31.doc_第3页
传输技术31.doc_第4页
传输技术3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传输技术 第三章 数字多路复用技术讲义1第三章 数字多路复用技术31 多路复用的概念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在传输过程中都采用复用方式即多个信号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一般有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多种方法。频分复用是通过对信号进行处理使它们占据频率域中不同的频段,而在时间上共用整个时间坐标。时分多路复用是各路占用信道的时刻各不相同,但因各样值都有无限宽的频谱,所以它们同时占据全部频域。而码分复用以不同、互成正交的码序列来区分用户,这种扩频技术一般用于移动通信中的码分多址技术(CDMA)。图311给出了在一三维空间中时分多路和频分多路的原理示意图。三维变量时间、频率和幅度,代表了一实际的空间信道,多路频带受限信源信号如何进入信道传输就决定了信号的复用方法。TDM的特点是:可以把时间离散样值数字化,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远距离传输、高速复用和终端处理多是模拟通信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实际信道,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信道,都是模拟信道,而且带宽也相对有限,为了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得到最佳的传输效果,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是现代传输技术的特点。然而,现代通信网的传输是建立在大容量、宽带化、数字化、个人化的基础上的综合数字通信网。数字信号的复用、组帧、高速复接是通信传输的基本技术、TDM技术是各种通信传输系统的公共技术。31 多路复用的概念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在传输过程中都采用复用方式即多个信号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码分复用(CDM)等多种方法。32 双工技术在有线数字传输系统中,双向通信的两个传输信号通常在不同的信道(如光缆等)中,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四线制。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信号都可以实现双工通信。当光纤和数字信号向用户终端延伸,要在模拟的金属用户环路上实现双向的数字通信或在一条宽频带的光缆上实现多用户的数字接入,尤其是无线通信(GSM、CDMA)的发展,双工技术变成通信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之一。应用双绞线实现二线全双工通信的方法见图3.2.1。1、二线/四线概念 321 二线数字双工传输所谓二线数字双工传输,是指在二线用户环路上实现收、发双向数字传输,这是一种信道收发复用技术。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频分双工是把信道的使用频带分为高、低两部分,收、发双向传输信号分别占用一部分;时分双工是把信道的使用时间分为若干个收、发周期,在每个收发周期内又分为收、发两个时隙,收、发双向传输信号在每个收、发周期内分别轮流占用一个时隙。二线用户环路上实现数字双工传输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波抵消法。 1、时间压缩法时间压缩(TC)法又称乒乓法。这就可以求出容许的最大传输延时: (3.2.1)Tr原脉宽Tc发送脉宽Td传输延时TdMAX允许的最大传输延时Tg延时余量 (3.2.2)当传输线缆确定之后,单位距离上的延时时间K也就确定了,则传输延时与传输距离L的关系为: (3.2.3)鉴于在一个重复周期内,连续数字信号的全部码元要以突发形式全部传给收端,则存在如下关系式: (3.2.4)从而求得TDM方案的基本关系式为: (3.2.5) 例如,均匀码流速率f064kbits,采样周期Tr125us,线路突发传码速率fl=256kbit/s,电缆每公里延时时间K5us/km,延时余量Tg=22.5us,则求得传输距离为L4km,当不留延时余量Tg=0,则求得最大传输距离Lmax=6.25km。在05mm线径的铜线上,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45km。 2回波抵消法回波抵消法允许收发双方同时把发送信号送到二线用户环路上,这样线路上将同时存在收发两端的发送信号。接收端根据信道的传输特性和本端的发送信号特性,自动估算出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本端发送信号分量,并将其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即得到对端发来的信号。 (3.2.6)式中,M是等效路径数,hi是第i 条等效路径的脉冲响应。由复制网络复制的回波为: (3.2.7)式中,hi(k)是数字横向滤波器第i抽头在第k个采祥时刻的加权值。这时相应的残余回波为: (3.2.8)可见,要想最大限度地限制回波,必须调整所有的hi(k)值尽可能地接近对应的hi*值。采用回波抵消法,可以在二线用户环路上实现速率为160kbit/s(其中包括(2BD)信号的144kbit/s以及用于传送同步信息和维护管理信息的辅助通路信号的16kbits)数字信号双向传输。与乒乓法相比,它的实现技术比较复杂。但因其线路信号速率低,故传输距离长。例如,在05mm线径的铜线上,其传输距离可达67km。321 有线双工技术双工技术是在一条通信信道上同时实现双相通信的技术,以下以光纤通信为例,介绍有线双工技术,但本原理同样适用于无线信道。在一根光纤上实现双工,可以有多种方法,它包括基于光信号分割的:空分双工(SDD)、向分双工(DDD)、波分双工(WDD)和基于光电信号分割的:时分双工(TDD)、码分双工(CDD)、频分双工(FDD)。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1空分双工(SDD) 所谓空分双工技术是使用两根光纤分别传输两个不同方向的光信号,如图3.2.1所示。 2向分双工(DDD) 这是使用定向耦合器实现单纤双工传输的一种技术,如图3.2.2所示。图中,A、B两端分别使用一个定向耦合器,将发送光信号耦合进单根传输光纤中,同时从单根传输光纤中将接收信号提取出来。 这种向分双工技术允许使用同纤同波长进行双向通信。它虽然提高了光纤和光谱的使用效率,但却要输出丢失光功率的代价。因为由图3.2.2可知,发端的定向耦合器使进入传输光纤的功率丢失一半,而收端的定向耦合器又使来自传输光纤的功率丢失一半,这样接收光信号功率要减少4倍,再考虑到光电变换损失(假定光电变换特性为平方律关系),接收电信号将会减少16倍。 这种向分双工技术的另一缺点是,定向耦合器的失配反射会产生发送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因此,对定向耦合器的匹配指标要求较高。另外,也可以采用回波抵消技术,在电信号上消除由定向耦合器失配产生的发送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3波分双工(WDD) 这是使用两个不同波长,来区分两个不同传输方向的一种单纤双工传输技术,如图3.2.3所示。由图可知,波分双工是在图3.2.2所示的向分双工的基础上,引入了两个光滤波器而实现的,利用光滤波器可以克服向分双工中发送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 4码分双工(CDD) 这是在信号码域来分割双向传输电信号的一种单纤同波长双工传输技术。这种技术是先对两个不同传输方向的信号,分别用相互正文的两个伪随机序列(即正交码)进行调制,然后再分别调制到同一波长的光源上,并馈入同一根光纤进行传输。收端先经光电变换恢复电信号,再经正交码相干解调提取接收信号。由于正交码的速率比信号速率高得多,因此这种方式的光谱较宽。好在光纤的传输带宽很宽,所以不会带来系统带宽上的问题。码分双工的系统原理框图见图3.2.4。 不过,对于码分双工的使用存在一个限制,即仅限于数字信号传输。因为不可能对模拟信号直接进行伪随机序列的调制。对于模拟信号,则必须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才能采用码分双工技术。 5频分双工(FDD) 频分双工又称为副载波双工。它是将两个传输方向的电信号分别调制到指定的副载波上,然后再调制同一波长的光信号,送到同一根光纤传输。收端先进行光电变换恢复电信号,再用滤波器选出接收载频,进而解调出接收信号。图3.2.5示出频分双工系统原理框图。 对于频分双工,一种简化方式是将一个传输方向的副载频指定为0,即这个方向的电信号采用基带传输。这样只需对一个方向的信号进行移频处理。 6时分双工(TDD)时分双工又称为时间压缩(TCM)或乒乓传输,与铜线接入网相比,光纤媒质更适于时分双工传输。因为,由时分双工导致的线路速率提高而引起的光纤传输损耗,不会高于铜双线传输损耗。在光纤接入网中,时分双工技术必须考虑到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时延。因为对于乒乓传输方式来说,OLT在发送下一个突发脉冲之前,必须等待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个突发脉冲。(1) (优点)加长突发脉冲串的长度,可以使由于光纤传输时延产生的等待时间开销减少。这是因为加长突发脉冲串的长度,会增加光纤的有效传输时间和传输时延的比值。(2) (缺点)然而,加长突发脉冲串的长度,不仅会增加发送缓存器的容量,还会增大整个信息传输总时延。由于规定的业务质量不允许传输时延无限增加,因此,时分双工的工作范围受到光纤传输时延的限制。(3) (优点)另外,使用时分双工技术的一个主要优点是,设备可以用数字电路简单实现。322 无线双工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让用户在发送信息给基站的同时,接收从基站来的信息。双工的方式通常在无线电话系统中也是需要的。地面无线的特点是用户接入。用频域技术或时域技术都可能做到双工。频分双工(FDD)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了两个确定的频率波段。前向波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而反向波段提供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传输。在FDD中,任何双工信道实际上都由两个单工的信道组成。利用在用户和基站里的称为双工器的设备,允许同时在双工信道上进行无线发射和接收。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频率分隔在整个系统中是固定的,不管正在使用的是不是特殊的信道。时分双工(TDD)是用时间而不是频率来提供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如果前向时隙和反向时隙之间的时间分隔很小,那么对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用户看起来就是同时的。TDD允许在一个信道上通信(与需要两个单工或专用信道相反)并且由于不需要双工器而简化了用户设备。在FDD和TDD的方法之间可以有一些折衷。FDD适用于为每个用户提供单个无线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因为每个收发机同时地发送和接收相差大于100dB的无线信号,所以必须谨慎地分配用于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的频率,使其与占用这两个波段之间频谱的其他用户保持协调。而且,频率分隔必须适用于不太昂贵的射频(RF)设备。TDD使每一个收发机在同一频率上要么作为发送机要么作为接收机运行,而且消除了单独前向和反向频率波段的需要。然而,接收和发送之间存在着一段潜在时间间隔。实际的无线通信要结合多址技术,例如:每一信道采用FDD方式,实现前后向信道的分离,而每一信道内采用TDD方式,实现多用户的共同接入。33 多址技术 在接入网和无线通信大量发展的的今天,利用双工和多路复用技术的多用户接入技术,称为多址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多址方式允许许多用户同时共享有限的信道频谱。需要分配有效带宽(或者有效信道)给多个用户来获得高系统容量。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是在通信系统中共享有效带宽的三个主要接入技术。本节以使用这些技术较多的无线通信为例。多址接入依据有效带宽是怎样分配给用户的,可以把这些技术分为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窄带系统一一一用术语窄带指单个信道的带宽同所期望的信道的相干带宽相一致。在一个窄带多址系统中,有效无线频谱被划分为许多窄带信道。信道通信按FDD双工技术运行。为了把在每个信道上的前向和反向链路之间的干扰减到最小,应把频率分隔在频谱范围内,使其尽可能的大,而且在每一个用户单元中使用不昂贵的双工器和普通收发机天线。在窄带FDMA中,指定分给每个用户一个不与临近地区其他用户共享的特定信道,并且应用FDD双工技术(即每个信道有一个前向和反向链路),则这个系统就叫做FDMAFDD。另一方面,窄带TDMA允许用户共享同一信道,但是在信道上一个周期中分配给每一个用户唯一的时隙,因此最终在一个信道上分隔开了用户。对于窄带TDMA,分配的信道通常要么用FDD技术要么用TDD技术,并且每一共享的信道都用TDMA方式。这样的系统被称为TDMAFDD接入系统或者TDMATDD接入系统。 宽带系统在宽带系统中,一个信道的发射带宽比这个信道的相干带宽宽得多。因此,宽带信道中多径衰落并不会很大地影响接收信号,并且频率选择衰落仅仅发生在信号带宽的一小部分中。在宽带多址系统中,允许用户在频谱的很大范围内发送。也允许许多发射机在同一信道上发送,TDMA在同一信道上分配时隙给许多发射机,并且仅允许一个发射机在某一时隙占用信道,而扩频CDMA允许所有发射机在同一时间占用信道。TDMA和CDMA系统可以使用FDD和TDD多路复用技术的任何一个。 除了FDMA,TDMA和CDMA,还有两种多址模式用于无线通信。它们是分组无线电:(PR)和空分多址(SDMA)。在这一章。我们要讨论上面所提到的多址接入技术,以及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它们的性能和容量。表3.31列出了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正在使用的不同多址技术。331 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FDMA)为每一个用户指定了特定信道。从图3.3.1可看出系统分配给每一用一个唯一的频段或信道。这些信道按要求分配给请求服务的用户。在呼叫的整个过程中,其他用户不能共享这一频段。在FDD系统中,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而另一个用作反向信道,FDMA的特点如下:FDMA信道每次只能传送一个电话。(缺)如果一个FDMA信道没有使用,那么它就处于空闲状态,并且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以增加或共享系统容量。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分配好语音信道后,基站和移动台就会同时地连续不断的发射。(状态)FDMA信道的带宽相对较窄(30kHz),因为每个信道的每一载波仅支持一个电路连接。也就是说,FDMA通常在窄带系统中实现。(缺) 符号时间与平均延迟扩展相比较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符号间干扰的数量低,因此在FDMA窄带系统中几乎不需要或根本不需要均衡。(优)与TDMA系统相比,FDMA移动系统要简单的多,尽管TDMA改善了数字信号处理。(优)既然FDMA是一种不间断发送模式,那么相对于TDMA而言,就需要较少的二进制比特来满足系统开销(例如同步和组帧比特)(优)FDMA系统相对于TDMA系统有更高的小区站点系统开销,因为FDMA系统的每载波单个信道的设计,以及它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去消除基站的杂散辐射。(缺)由于发送机和接收机同时工作,所以FDMA移动单元使用双工器。这就增加了FDMA用户单元和基站的费用。(缺)FDMA需要用精确的射频(RF)滤波器来把相邻信道的干扰减到最小。(缺) (最主要的缺点)交调干扰。在FDMA中的非线性效应一一一在一个FDMA系统中,许多信道在一个基站中共享同一个天线。功率放大器或功率合成器当工作在或接近最大功率时,是非线性的。这非线性导致了频域的信号扩展,以及产生了交调(IM)频率。IM是不希望得到的RF辐射。它在FDMA系统中能干扰其他信道。频谱的扩展导致了相邻信道的干扰。不希望得到的谐波是交调频率的产物。在移动无线波段以外产生的谐波,造成对临近业务的干扰,而那些存在于波段内的谐波,造成对在移动系统内其他用用户的干扰。(例子)第一个美国模拟蜂窝系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是以FDMAFDD为基础的。当呼叫进行中,一个用户占用一个信道,并且这一信道实际上是两个单工的具有45MHz分隔的双工频率的信道。当一个呼叫完成或一个切换发生时,信道就空闲出来以便其他移动用户使用它。多路或同时用户在AMPS中是允许的,因为分给每一个用户一个唯一的信道。语音信号在前向信道上从基站发送到移动台单元,并且在反向信道上从移动台单元发送到基站。在AMPS中,模拟窄带调频(NBFM)用来调制载波。在FDMA系统中可以同时支持的信道数可用公式(3.31)算出: (3.3.1)其中,Bt是系统带宽,B保护是在分配频谱时的保护带宽,Bc是信道带宽。332 时分多址(TDMA) 时分多址(TDMA)系统把无线频谱按时隙划分,并且在每一个时隙仅允许一个用户,要么接收要么发射。从图33.2可看到每一个用户占用一个周期性重复的时隙,因此可以把一个信道看作每一个帧都会出现的特定时隙。N个时隙组成一帧。TDMA系统发射数据是用缓存,突发法,因此对任何一个用户而言发射都不是连续的。这就意味着数字数据和数据调制必须与TDMA一起使用,而不像采用模拟FM的FMDA系统。各个用户的发射相互连成一个重复的帧结构,如图3.3.3所示。从图可看出帧是由时隙组成的。每一帧都由头比特,信息数据和尾比特组成。在TDMATDD中,在帧信息中时隙的一半用于前向链路,而另一半用于反向链路。在TDMAFDD系统中,有一个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帧结构,要么用于前向传送要么用于反向传送,但前向和反向链路是不同的。总之,TDMAFDD系统有目的地在一个特定用户的前向和反向时隙间设置了几个延迟时隙,以便在用户单元中不需要使用双工器。 在一个TDMA帧中,头比特包含了基站和用户用来确认彼此的地址和同步信息。利用保护时间来保证不同时隙和帧之间的接收机同步。不同的TDMA无线标准有不同的TDMA帧结构。TDMA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TDMA使几个用户共享一个载波频率,并且每一用户利用不相互交叉的时隙。每一帧的时隙数取决于几个因素,如调制技术、有效带宽等等。(特点) 对用户来说,TDMA系统的数据传送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组发送的。这就使电池消耗低,因为当用户发射机(在大多数时间)不用时可以关掉。(优)由于在TDMA中的不连续发送,切换处理对一个用户单元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它可以利用空闲时隙监听其他基站。移动辅助切换(MAHO)这样的增强链路控制方式,可由一个用户通过在TDMA帧中空闲时隙的监听来执行。(优)TDMA用不同的时隙来发射和接收,因此不需要双工器。既使使用FDD技术,在用户单元内部的切换器,就能满足TDMA在接收机和发射机间的切换,而不使用双工器。(优)在TDMA中,具有自适应均衡器是必要的。自为相对于FDMA信道,TDMA信道的发射速率通常要高的多。(缺)在TDMA中,应把保护时间减到最小。如果为了缩短保护时间而把一个时隙边缘的发射信号过分地压缩,那么发射频谱将增大并且导致对临近信道的干扰。(缺,矛盾)由于分组发射而使在TDMA系统中需要较高的同步开销。因为TDMA发射被时隙化了,所以就要求接收机与每一个数据分组保持同步。而且,保护时隙对分开用户是必要的,这导致TDMA系统相对于FDMA系统有更大的系统开销。(缺)TDMA一个优点是它有可能分配给不同用户一帧中不同数目的时隙。因此,可以利用基于优先权重新分配时隙的方法,按照不同用户的要求来提供带宽。(优)TDMA的效率TDMA(1) 系统的效率就是指在发射的数据中信息所占的百分比,不包括为接入模式而提供的系统开销。(2) 帧效率hf是指发射数据比特在每一帧中所占的百分比。注意,发射的数据可以包括原始数据和信道编码,因此一个系统的原始终端用户的效率通常小于hf。帧效率按如下方法求出。每一帧系统开销数是: (3.3.2)其中,Nr是每一帧参考码组的数目,Nt是每一帧业务码组的数目,br是每参考码组的开销比特,bp是每一时隙中每头比特的开销比特数,bg是每一保护时间间隔的等效比特数。每一帧总比特数bT为: (3.3.3)其中,Tf是帧长,R是信道比特速率。效率可由如下公式求出: (3.3.4)TDMA系统的信道数把每一信道的TDMA时隙与有效信道相乘,可求出在一个TDMA系统中所提供的TDMA信道的时隙数。 (3.3.5)其中,m是每一个无线信道中所能支持的最大TDMA用户数。注意有两个保护波段,一个在所分配频率波段的低端,另一个在高端。我们需要这两个波段来保证在波段边缘处的用户不会溢出而进入一个临近无线业务系统。333 扩频多址(SSMA)扩频多址(SSMA)的发射信号,其带宽比最小所需RF带宽高若干数量级。伪随机(PN)序列把一个窄带信号在发射前转换成宽带信号。SSMA可以抵抗多径干扰而增强多址能力。SSMA只有一个用户使用时,没有很好的带宽效率。然而,许多用户能够不互相干扰地共享同一扩频带宽,那么在多用户环境中扩频系统就变成了高带宽效率系统。这点是无线系统设计者感兴趣的。目前扩频多址技术主要有两个类型:直接序列扩频多址(DS)和跳频多址(FH)。直接序列扩频多址也叫作码分多址(CDMA)。 1跳频多址(FHMA)跳频多址(FHMA)是一个数字多址系统。此系统中单个用户的载波在宽带信道范围内按伪随机方式变化。数字数据被分为尺寸相同的组,在不同的载波上发射出去。任一个发射组的瞬时带宽都比整个扩展带宽小的多。用户载频的伪随机变化使在任意时刻对一具体信道的占用也随机变化,这样可以实现一个大频率范围的多址接入。在FH接收机中,用当地产生的PN代码来使接收机的瞬时频率与发送机同步。在任一时刻,因为使用了窄带FM或FSK一个跳频信号仅占用一个相对较窄的信道。FHMA和传统的FDMA系统的区别在于,FHMA跳频信号快速地更换信道。两种FHMA:如果载波变化速率大于系统速率,那么此系统就被称作快跳频系统。如果载波变化率小于或等于符号速率,那么就叫作慢跳频系统。一个快跳频系统因此可被认为是使用频率分集的FDMA系统。FHMA系统经常使用能量效率高的恒包络调制。用廉价的接收机来提供FHMA的非相干检测。这就意味着线性并不是问题,也说明了在接收机上的多用户功率并不降低FHMA的性能。优点:(1) 一个跳频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证,特别是当使用大数量的信道时。因为一个并不知道频隙是怎样随机改变的无意(或监听)接收机,不能很快地调谐到它希望监听的信号。(2) 跳频序列中偶尔会发生深度衰落,可以用纠错编码和交织来保证跳频信号不受衰落的影响。纠错编码和交织技术也可用来防止碰憧的影响,碰撞现象在两个或多个用户同时在同一信道上发射时才会发生。 (6)跳频技术跳频技术首先用于军事通信。在那里,采用跳频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抗干扰和抗截获(即保密)。在蜂窝移动通信中,采用跳频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抗衰落。所谓跳频(FH)是指载波频率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按某种图案(或序列)以一定速度进行跳变,如图4-6所示。采用伪随机序列进行跳频,可以随机躲避干扰频率和衰落频率,从而达到抗干扰和抗衰落的目的。采用经常变化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跳频,可以防止信号被窃听,达到抗截获的目的。 跳频速度有快慢之分:快速跳频(FFH)的频率跳变速度快于调制频率;而慢速跳频(SFH)的频率跳变速度则慢于调制频率。 GSM系统中,在一个BP周期内,载波频率保持不变,因此属于慢跳频。跳频的实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带切换(BS);另一种是射频跳变(RFH)。在GSM系统中,通常采用基带切换的方法来实现。即发端按照某种跳频序列(由BSC加载到BTS),将基带信号在不同的BP时隙切换到不同的载波频率发送;接收端则按相同的跳频序列进行与发端同步的接收解调。 在GSM系统中,上、下行两个方向,时隙号相差3BPL而跳频序列在频率上相差45MHz,如图4-7所示。 GSM系统的跳频工作参数为: 跳频速率: 217跳/秒 (或13006); 跳频带宽: 25MHz: 跳频周期: 3h28min53s760ms(即巨帧周期); 跳频驻留时间:4615ms(即TDMA帧长)或0577ms(即:时隙); 跳频序列数: 64个;跳频频率集: 122个(最大)。 2码分多址(CDMA) 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窄带信号被乘以叫作扩频信号的宽带信号。扩频信号是一个伪随机代码序列,此码片速率比消息中的数据速率高若干数量级。从图3.3.4中可看出,在CDMA系统中的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频,并且可以同时发射。每一用户都有它自己的伪随机码,并且与其他用户的代码几乎是正交的。接收机执行一个时间相关操作来检测唯一需要的码字。所有其他的码字由于不相关而被认为是噪音。为了检测出信号,接收机需要知道发射机所使用的码子。每用户都独立于其他用户而运行。 在CDMA中,一个接收机的多址用户的功率决定了解相关后的噪音底限。如果在小区内的一个用户的功率没有控制,它们在基站接收机处不是相等的,那么就会出现远一近问题。许多移动用户共享同一信道就会发生远/近问题。总之,最强的接收移动信号将捕获基站的解调器。在CDMA中,较强的接收信号提高了较弱信号在基站解调器上的噪音背景,因此降低了较弱信号被接收到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远-近问题,在大多数CDMA实际系统中使用功率控制。蜂窝系统中由基站来提供功率控制,以保证在基站覆盖区域内的每一个用户给基站提供相同强度的信号。这就解决了由于一个临近用户的信号过大而覆盖了远处用户信号的问题。基站的功率控制是通过快速抽样每一个移动终端的无线信号强度指示(RSSI)来实现的。尽管在每小区内使用功率控制,但小区外的移动终端还会产生不在接收基站控制内的干扰。CDMA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CDMA系统的许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不管使用的是TDD技术还是FDD技术。(优) 与TDMA和FDMA不同,CDMA具有软容量限制。增加CDMA系统中的用户数目会线性增加噪音背景。因此,CDMA中对用户数目没有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