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上期高2017级12月月考高 二 语 文命题人: 审题人: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 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 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以及讨厌席间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的情节,只是为了表现季匋民的清高不同流俗。B. 作者用民间语说民间事,“叶三”说的“紫藤里有风”“红花莲子白花藕”,都是百姓日常用语。作者借助工笔描绘的写法,让恬静淡泊的果贩与常常一语中的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C. 画家季匋民与果贩叶三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圈里都举止超常,他们惺惺相惜,不约而同地跳出商业重围,暂时避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幽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选择和文化选择的结果。在这两个古朴的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D. 小说结尾,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的情节,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将艺术作品带进坟墓,只是满足了其个人的占有欲望,体现的是中国文化自私狭隘的痼疾。5. 小说题为“鉴赏家”,下笔即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接下来却用较大的篇幅去叙述叶三卖果子,这样写有何作用?6. 有人说“从主人公叶三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的特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答案】4. C 5. 从环境上看,展现了人物生存的环境,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也写出了一种安静、适意的淳朴生活,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结构看,点出他的生活经验及乐观智慧的人生态度,为下文赏画的内容做铺垫。从人物形象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从小说的主旨看,有助于表现主题。叶三作为“鉴赏家”对季匋民的画独具的敏感和见识,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力。 6. 有丰富的生活见闻积累。热爱生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美。有高超的审美能力。能用直接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中的美。淡泊金钱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去追求美,把艺术视做生命。(小说结尾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是为了表现季匋民的清高不同流俗”分析不当,文中写假名士最主要的是为了反衬叶三鉴赏家的形象。B项,“借助工笔描绘的写法”说法错误,是简练的白描写法而非工笔描绘。D项,“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手法错误,该情节没有“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只是满足了其个人的占有欲望,体现的是中国文化自私狭隘的痼疾”不当,这一情节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探讨作者创作意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为“小说题为鉴赏家,下笔即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接下来却用较大的篇幅去叙述叶三卖果子,这样写有何作用”,是问学生小说说用较大篇幅去叙述叶三卖果子对文章标题“鉴赏家”,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有什么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内容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答。比如本题,叶三卖果子与季匋民结缘,果子是二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叶三对果子非常了解,对果树非常了解,不同节令会选出最好的果子,对果子的鉴赏体现出他在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也练就了他鉴赏家的眼睛,或者说叶三作为“鉴赏家”对季匋民的画独具的敏感和见识,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对生活中美的鉴赏力;写叶三卖果子的段落在开头部分,因此有为下文做被垫的作用,他卖果子积攒的人生经验和养成的乐观智慧人生态度,为下文赏画的内容做铺垫;叶三卖果子不是生活所迫,而是一种爱好,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有一种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这段文字对塑造果贩叶三非常有用,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还有叶三卖果子,向读者展现了叶三的生存环境,各种各样的水果勾画撤鉴赏家叶三安静、适意的淳朴生活,能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章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本题属于向内挖掘型探究题,本题,有人说“从主人公叶三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的特质”,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谈谈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本题实际是考查对人物品质的分析,从开头部分所介绍的叶三对各种果子的熟悉,以及后文叶三讲白莲和红莲的区别,可知叶三生活见闻丰富。叶三为了给季四太爷送果子也要坚持卖果子,而他给季四太爷送果子是为了看画,而且能够恰当地发现画中的精彩之处,可见他热爱生活,能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美。叶三看到画中精彩处会直接表达出来,如看到花是乱的就说“紫藤里有风”,看到画的荷花不符合生活实际也直接指出来,语言淳朴,这些都表明他能用发自肺腑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美。他珍藏了很多季匋民的画,拒绝出售换钱,死后遗言将画陪葬,表现出他淡泊金钱轻视功利,尊重艺术看重友情的品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8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APP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直播兴起后,“低俗”“无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1月9日,美团100万元冠名花椒“百万赢家”中午场,映客的芝士超人的首个广告则被趣店以l亿元拿下。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材料二:材料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指出,今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节目,吸引大量网民参与抢答,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对合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监管,引导业态有序平稳发展,防止过度炒热;要把日常监管、定期巡查与网民举报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建立方便广大网民参与监督的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督导合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加强管理网络直播答题)材料四: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摘编自人民网: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播答题APP用户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这使接近三分之一的直播答题APP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B. 二线城市的直播答题APP用户是直播答题APP用户的主力军,无论是用户分布还是用户渗透都处于城市直播答题APP用户第一位。C. 直播答题是一种娱乐方式,不是真正的知识传播,也不是真正的知识变现,所以直播答题让网民知识飞跃以及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D.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要求是从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及网友等的角度来诠释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责权利方面的内容。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播答题APP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提高了使用直播答题,APP用户在线答题的兴趣,这也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B. 绝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参与直播答题才安装直播答题APP的,只有小部分用户是之前安装,这说明直播答题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很有效果。C. 网络在线直播答题的积极方面是能促进文化知识传播,消极方面是所出题目有知识错误,而这些知识错误使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D. 合规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必须具备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必须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主持人。9.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直播答题节目如何才能健康发展?【答案】7. A 8. B 9. 各级管理部门应对直播答题节目进行合理的舆论导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加强对直播答题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监管。直播答题节目负责人应把好题库质量关,做好题库建设。【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卸载直播答题APP”说法错误,用户卸载直播答题APP的原因会很多,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只能是其中一种,但不是全部,所以卸载直播答题APP的用户不能全是因为“反感”使然。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说法错误,从图表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可以看出,“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未必能让直播答题APP用户继续使用该程序。C项,“这些知识错误使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除了题目出现知识错误外,还有传播的思想、开办直播答题的资格和主持人业务素质等诸方面。D项,“科班出生的专业主持人”说法错误,材料三提到,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相应的条件,如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即可,不一定是科班出生专业主持人。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直播答题节目如何才能健康发展。回答本题时,注重思考几则材料中对直播答题的具体看法。比如材料一,介绍了直播答题的相关情况:直播答题的玩法;直播答题的本质是为直播找一条符合政策的安全之路,直播答题的经济利益涉及到答题者、平台、广告商等三方;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高的飞跃以及答题者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这则材料涉及到直播答题中有关知识方面的内容是有关题目的问题。材料三,介绍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直播答题的监管问题,涉及到文化知识的是有关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问题;材料四主要是从直播答题题库质量的角度议论的,主要观点是直播答题题库要传播真正的知识等。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内容。【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分条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C.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D.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C.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守仁正直耿介。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 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C. 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D. 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13.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2)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冇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晨朝”的对象是“其群臣”,排除C项、D项。“载薪”的工具是“小舟”,结合句意分析,“乘风纵火”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综合B项正确。句意: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A项,“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不当。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若干名,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是令张忠、许泰更加懊丧。【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贼”译为叛军,“破”译为被攻破,“逆”译为迎面,“逆击之湖中”(状语后置句),“蔑”译为没有。(2)“敏”译为聪明,“谪”译为贬谪,“穷荒”译为穷荒之地,“绎”译为整理。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二)古代诗歌阅读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注】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14.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B. 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C. 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D.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15.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答案】14. B 15. 相同点: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不同点: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此“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所要进行比较阅读的诗歌,把握其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找出要求进行比较阅读的角度,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指出异同。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要求赏析两首诗歌诗句异同,这是考查赏析古典诗歌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的能力。答题时,可从意象意境、情感及表达技巧上分析两句诗的异同。从所描写的意象可概括出两诗句的相同之处。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由此可知,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但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从所用手法上看,本诗颈联动静结合,而白诗都是动态描写。【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名篇名句默写16.理解型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来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2)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3)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结束后,诗人以水面四周环境的安静来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句是:“_,_。”【答案】 (1). (1)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3)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连、盈、倒、倚、常、作、舫、唯。【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