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词(其一)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词(其一)》刘禹锡简介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词(其一)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词(其一)》刘禹锡简介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词(其一)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词(其一)》刘禹锡简介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词(其一)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词(其一)》刘禹锡简介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七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词(其一)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词(其一)》刘禹锡简介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一、简介刘禹锡,着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遭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他们“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祖籍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一说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刘禹锡祖籍河北中山,系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裔。随七世祖刘亮迁居洛阳。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至江苏彭城定居。其长辈与同辈皆称“彭城刘禹锡”。各种史志典籍也作如是记载。应是可信的。并非卞孝萱等人所论是浙江嘉兴或埇桥人。据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族谱集成刘氏族谱传:“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祖籍中山,世居彭城地。”又海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唐代名家诗选称刘禹锡“原籍中山,后迁彭城”。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着作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着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陋室铭被选中人教版8年级上册26课陋室铭,上海九年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12课。二、诗文实例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着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后来,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十分赞赏,并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但原书已亡佚,为明清医书中所辑录而成。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至来岁,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故刘禹锡有诗云乌衣巷口也。”这样,以“木”字偏旁换“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谢,则分明是王姓,谢姓两家族族姓便轻松地变成“王榭”一人;加之又塞进了子虚乌有的燕翼传书,使原本寄帅古兴怀感慨的诗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刘禹锡追恋旧欢的情歌。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诗豪称谓的刘禹锡闻见,真不知其感慨又将如之何?奈之何?并且他还十分的自恋,从陋室铭中便可看出。三、诗风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朗州司马刘禹锡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人生演变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着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越中蔼蔼繁华地,秦皇峰前禹穴西。湖草初生边鹰去,山花半谢杜鹃啼。(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赠致仕滕庶子先辈)山水诗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故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乐天登栖灵寺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四、禹锡诗集陋室铭唐陈柏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交往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注释选自全唐文卷608(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本)。.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在(zi):在于,动词。.名(mng):出名,着名,这里指因.而着名,名词用作动词。.灵(l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斯是陋室(lush):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惟吾德馨(x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鸿儒(hngr):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ti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d):(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1.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堤上行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秋词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陋室铭内景之刘禹锡立像秋词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登长安孤雁白鹭似游魂,犹忆旧言酒中春。仆虽凌乱不知意,仍尊楼主是天人。望洞庭刘禹锡陋室铭蒙汉良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步虚词一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步虚词二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抛球乐一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抛球乐二春早见花枝,禹锡园西广场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踏歌词一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踏歌词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踏歌词三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踏歌词四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忆江南一忆江南春去也一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忆江南二忆江南春去也春去也,共惜艳阳年。刘禹锡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潇湘神一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潇湘神二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五、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其三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六、竹枝词九首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黄仲金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其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其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其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七、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其二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其三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其四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其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其六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其七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其八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其九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八、陵墓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乘车路线:郑州市区坐车到汽车西站,乘坐郑上1路车(或乘坐11路至终点站,转乘7路),到荥阳市郑上路与京城路交叉口下车,乘坐1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即刘禹锡公园(310国道与京城路交叉口)九、纪念馆刘禹锡纪念馆坐落在连州中学燕喜山的刘禹锡纪念馆,飞檐斗拱,采用朱红色的支柱,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古朴雄伟的纪念馆经精心布展后显得魅力四射:灯光、壁画、诗词、铜像等场景的搭配,烘托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历史厚重感。十、故居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刘禹锡写过一文陋室铭就是写其故居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