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重点)2、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图片)看了以上这段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二、自读感知1、观看视频朗读,感知安塞腰鼓魅力,感受文章意境。2、填空:“_的安塞腰鼓” (壮阔、豪放、火热)(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内容)。3、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安 打鼓前1-4:( )的腰鼓 打鼓中5-27:( )的腰鼓塞 5-13: 宏伟的( )14-17:雄壮的( )腰 18-22:击鼓的( )23-27:奇丽的( )鼓 打鼓后28-30:( )的腰鼓三、合作品味1、分组阅读,寻找课文中的美点。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说出来。(形成文字)师:例: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生:语言的修辞美:“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2、师:文中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好”包含着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歌颂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好-是一种磅礴的不容束缚的力量,是一种朴实而强盛的生命, 一种生活的坚韧与热情,是一种美,一股劲。 3、师: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4、再次品味-品“安塞腰鼓之劲”: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5、再度品味-改变文章的形式阅读,品味中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6、你对文章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受?明确:很有气势,有强烈的节奏感,象鼓点一样使人震撼。7、语言运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这种气势?明确:运用了大量的短句和排比、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四、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请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我认为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4)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5)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6)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五、拓展感悟阅读陕北的山感悟生命意识高高地隆起,又低低地趴下,四季风随着父亲和羊群一遍遍打它的额头走过,落下深深浅浅的沟壑,支离破碎的岁月和面孔,一条条密布的如荒草般疯长的皱纹静静地描刻生存的印迹。一辈辈的陕北人在这里生长和生活。一棵棵老槐树拔地参天,一次次,太阳升起又落下,陕北的山都是默默的托举者,就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如从清晨到黄昏,一直默默耕耘在田埂中的老牛,汗水和雨水都在这里流过。陕北的山像农村的父亲。父亲的背就是这个样子。拥有着无限广博的胸怀,承载无限贫瘠与荒芜。父亲的心里能装事,于是岁月的打磨中身体渐渐瘦弱,面目黝黑,眼眸深邃,然而却永远不失厚重。犹记得站在高山上的情景,登顶时唯一最急切的事便是大喊几声,王者般让声音穿过每一个低处的景物,沟沟梁梁也不放过。陕北的山顶大都种满了密密麻麻的庄稼,陕北的山,山顶是平原,塬上有庄稼地,也有村庄,此时你会看到山底一条条盘山公路像一条巨龙般环绕而上,又如陕北的窑洞上日日升起的袅袅盘旋的炊烟,曲折中自成一种天成的美。陕北的信天游大抵就是这个调调。(陕北的山节选)感悟:感悟黄土高原的厚重而辽阔、远古而富有、纯朴而愚昧、文明而闭塞!感悟高原人们的粗犷、豪放、坚毅、热情,学习黄土高原人们的生活精神,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六、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描写抒情性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七、练笔: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晨跑、合唱或运动会时的场面。(使用至少三种修辞,词语注意富于变化。) (质疑探究1、师: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找出来,一起探究。2、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有可能发表的见解及收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并适时点拨:(多媒体选择演示)(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 (2)为什么又强调黄土高原土层的“厚”?因为这厚厚的土层,正是生命元气的积蓄,也是黄土文化的深深积淀!赞美安塞腰鼓,实际上也是赞美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怎么理解?()“好一股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劲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