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doc_第1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doc_第2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doc_第3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doc_第4页
上海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17年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一 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苏轼的_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怨责月亮的诗句是“_”。(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有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陶渊明饮酒中也有表达了同样意思的诗句“_,_”。2.按要求选择。(5分)(1)请你根据以下两幅对联选择恰当的横批( ) (2分)甲: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埠家丰岁常春。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 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c春回大地/人寿年丰 d. 春风化雨/福如东海(2)朋友因一模成绩不佳,有些自暴自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的一项是( )(3分)a.当断不断,反受其乱。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二 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3.第段划线的“无所为而为”在文中指(2分)_4.第一段详细列举“经验”的内容,对其作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表现作者对村夫审美能力的鄙视态度。b.旨在证明审美疲劳的现象普遍存在。c.有助于激发读者思现象背后的原因。d.证明“喜新厌旧”是人类共痛的心理。5.概括第段“缘故”的具体内容(3分)_6.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我们既然已有人生和自然,则无取乎写实主义艺术。b.波斯图案画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亦有追求和展现。c.艺术上的形式化是艺术对人生和自然缺憾的弥补。d.诗歌的押韵平仄是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距离的表达。7.下列判断与文章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蔡琰和杜甫的诗歌创作,都会把切身情感客观化. b.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每个人都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c.任何未经客观化的主观情感,都不能成为艺术作品。d.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才能创造艺术。8.分析作者认为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4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5分)我想从天上看见阿来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在这条陆路上行走时,已经没有人能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历史与历史中的文化传播与变迁,比之于现代物理学家所建立的量子理论还要难于捉摸。物理学家描述他们抽象的理论时运用了一种可靠的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述的模型。而历史中的文化却更多的在荒山野岭间湮灭,随着一代一代人的消失而被永远埋葬。我想,也许从天上,从高处像神灵一样俯瞰时可以看见。于是,我在拉萨的贡嘎机场登机时特意要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并祈愿这一路飞行,没有云雾的遮蔽。事实是,我登上飞机时,拉萨正在下雨。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水溢出了河床,洪水漫进了河床两边的青稞地,漫进了低矮的平顶土房组合而成的安静的村庄。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洪水浅浅地漫在地里,麦茬一簇簇露在水面上。庄稼地与房舍之间,是一株株柳树,在雨中显得分外的碧绿。飞机越升越高,那些淹没了土地的水像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天光。这真是一种奇异的景象:洪水成灾,但人们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人抢险,没有人惊慌失措,那些低矮的土屋安安静静的,都是很宿命的样子。土屋顶上冒着青烟,我想象得出来,围坐在火塘边上的农人平静到有些漠然的脸。洪水与所有天气(比如冰雹)一样,或多或少都和某种神灵的力量与意愿有关。对于来自神灵与上天的力量,一个凡人往往只能用忍受来担待。所以,当外界的眼光看到一个无所欲求的农人时,而赞叹,而自怜的时候,我想告诉你,那是因为对生活日深月久的失望。不指望是因为从来都指望不上。所以,你才会在雅鲁藏布江洪水泛滥时,看到这么一幅平静的景象。这种平静的景象里有一种病态的美感,病态的美感往往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飞机再向上爬升,就穿过了饱含雨水的云层。云层掩去了下界的景象,满眼都是刺目的明亮阳光!虽然有云层阻隔,但我还是感觉到机翼下渐渐西去的高原那自西向东的倾斜。飞机每侧转一下机身,我就感觉到雄伟的高原正向东俯冲而下。闭上眼睛感觉,那是多么有力的一种俯冲啊!我当然知道,这种俯冲感是一种幻觉。飞机飞行得非常平稳。电视里正在播放平和的音乐。当气流导致飞机发生小小的震颤,空姐柔美的声音便从扩音器里传来。但我还是觉得大地在向下俯冲。我说过,这是一种幻觉。而且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过这样的幻觉。譬如当我最大限度在接近某一座雪山的顶峰,坐在雪线之上,看到只要有一点动静,风化的砾石便水一样流下山坡,看到明亮的阳光落在山谷里、森林中,使得云雾蒸腾,我也会感觉到大地的俯冲。而到云雾散开,大地安安静静地呈现出它真实的面貌,这种幻觉便消失了。飞机起飞不久,机翼下面的云层便渐渐稀薄,云层下移动的大地便渐渐显现在眼前了。雪峰确乎呈南北向一列列排开在蓝天下,晶莹中透着无声的庄严。在这一列列的雪山之间,是一片片的高山草甸,草甸中间或还点缀着一些积雨形成的小湖泊。湖泊边上,有牧人的帐房。我熟悉帐民里牧人的生活。他们不是草原上那种纯粹的牧民。夏天,他们赶着牛羊来到这些雪山之间的高山牧场,秋天到来,他们被一天天降低的雪线压迫着,走进河流深切出来的山谷,回到自己种植玉米与青稞的农庄。夏天是牧场上的收获季,秋天,又是土地里的收获季了。于是,这些山地中半农半牧的同胞,便在一年中,有了两个收获的季节。每一列雪山之后,这种山间牧场就更低,更窄小,直至完全消失。眼界里就只有顶部很尖锐,没有积雪的峭拔山峰了。这是一些钢青色岩石的山峰,一簇簇指向蓝空深处。山体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后,这种美丽的峭拔渐渐化成了平缓的丘陵,丘陵又像一声长途俯冲后一声深长的叹息,化成了一片平原。这声叹息已经不是藏语,而是一声好听的汉语里的四川话了。从平原历经群山的阻隔与崎岖,登上高原后,那壮阔与辽远,是一声血性的呐喊。而从高原下来,经历了大地一系列情节曲折的俯冲,化入平原,是一声疲惫而又满足的长叹。而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那些群山深刻的皱摺中间。【注】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9.分析第段“病态的美感”的表达效果。(3分)_10.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_11.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4分)_12.结尾说“我更多的经历与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分析其意蕴。(4分)_(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8分)春日郊外【宋】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两项是( )(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有春光”与“已半黄”。 b.第三四句中的“余积雪”与“倒垂杨”。 c.第五六句中的“如人语”与“作药香”。 d.第七八句中的“有佳句”与“却茫茫”。 14.下列对颔联颈联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水,诗趣盎然。 b.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c.颈联句式倒装,突出了莺啼悦耳草际药香。 d.两联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来表现春日美景的特点。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_(四)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8分) 李勉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日: “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其大官,礼贤下士,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 )(2)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 )17.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 a.凭借 b.帮助 c.供给 d.天资(2)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 ( ) a.求取 b.触犯 c.关连 d.干练18.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b.若尽杀之, 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c.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d.乃除太常少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9.把第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_20.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2分)_21.本文表现了李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_(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牧斋记朱熹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然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孔子曰:“贫而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然也。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22.概括第段的意思。(2分)_23.对第段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圣人之门”指儒学孔门,表达恭敬之意。 b.“圣人”指颜渊,与第段的例子相呼应。 c.作者认为尘俗繁务忧劳,没有悠游之乐,表现厌烦之情。 d.作者贫寒、忧虑,并且事务、疾病缠身,故无故无悠游之乐。24.第段举颜渊为例,对其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以圣人经典形象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b.圣人内心宁静执着,故处于贫困而不悲戚不急躁。c.圣人不因贫寒而移志,快乐读书,值得仰慕追随。d.与自己作比,以揭示圣人之道超凡脱俗、玄妙高远。25.作者作此记并书于壁,目的是什么?(2分)_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_三 写作(70分)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上海市七宝中学5月语文高三模拟考参考答案一 积累应用(10分)1.填空(5分)(1)青冥浩荡不见底(2)水调歌头 何事长向别时圆(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5分)(1)(2分)c(2)(3分)b二 阅读(70分)(一)(16分)3.(2分)不带实用目的或者态度来欣赏事物本身的美4.(2分)c5.(3分)(写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1)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而看不到事物本身的美(2)不懂得美和实际人生有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看。6.(2分)a7.(3分)b8.(4分)(答对一点给1分,三点4分)(1)距离使观者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2)距离使艺术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3)距离使作家将切身的经验和情感客观化,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二)(15分)9.(3分)面对被洪水淹没的村庄,人们因为指望不上而失望和麻木是一种病态1分,但是村庄是安静的,人们心里是平静的,这种景象呈现出一种美感1分;病态与美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照(对比)和反差,造成一种张力,给读者以冲击力1分。10.(4分)运用插叙的手法1分,详细地描述自己登山中感受到在雨雾蒸腾中大地向下俯冲的幻觉,以及大地呈现真实面貌后幻觉又消失的过程1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经历和微妙的感受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11.(4分)作者通过视角不断推移转换写景1分,从蓝天下的雪峰到高山草甸到湖泊再到牧人帳房,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景及人1分。用“排开”一词写出雪峰的连绵不断;“点缀”写出广阔草原中湖泊的星星点点;天空的湛蓝与雪峰的银白和草甸上的绿意,形成美丽的色彩组合1分。呈现出宁静庄严宏大的景象,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1分。(也可从色彩角度展开)12.(4分)作者生活在四川西北部,正好在西藏到平原的过渡带上,这里有作者的经历和故事1分;作者往返于西藏高原、丘陵与平原之间,在这一过渡带中感受到大地的壮阔辽远到平缓安静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