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ppt_第1页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ppt_第2页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ppt_第3页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ppt_第4页
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夯基固本 一目了然 考点突破 有得放矢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高考集训 触类旁通 2019 12 30 1 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 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A为呼吸量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多少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的能量如何表示 B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传递效率是D1 W1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 发育 繁殖的能量是B2 D2 C2 B1表示未利用能量 2019 12 30 2 1 判断下列有关能量流动叙述的正误 1 沼渣 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2010 新课标全国卷 5C 2 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2010 江苏卷 11C 3 某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4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2015 新课标卷 4B 5 稻田生态系统中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013 四川卷 6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也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 2019 12 30 3 2 判断下列有关物质循环叙述的正误 1 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2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3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014 江苏卷 10D 4 减少芦苇和藻类后 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2014 海南卷 18B 是组成化合物的元素 2019 12 30 4 1 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 1 输入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主要 化能合成作用 2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 途径 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散失的是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 4 能量转化 太阳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热量 最终散失 考点一 以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考查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019 12 30 5 2 能量在营养级内部流动图解 以第二营养级为例 1 消费者摄入能量 a 消费者同化能量 b 粪便中能量 c 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 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2 消费者同化能量 b 呼吸消耗 d 生长 发育和繁殖 e 3 生长 发育和繁殖 e 分解者分解利用 f 下一营养级同化 i 未被利用 j 即消费者同化能量若为两部分之和是b d e 若为四部分之和是b d f i j 2019 12 30 6 4 能量去向 流入某一营养级 最高营养级除外 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定量定时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 自身呼吸消耗 b 流入下一营养级 c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d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 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即 未利用 2019 12 30 7 3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 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1 单向流动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 2 逐级递减 2019 12 30 8 4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2019 12 30 9 1 同化量 摄入量 同化量 指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摄入量 指被消费者摄入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同化量 摄入量 粪便量 2019 12 30 10 2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 逐级减少 是以 营养级 为单位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 20 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而不是两个生物个体的能量比值 能量利用效率 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 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多级利用 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可能提高 2019 12 30 11 1 某生态系统中有A B C D四种生物 构成食物链A B C D为分解者 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 乙表示B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 包括细菌 真菌等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 2D 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跟踪训练 C 2019 12 30 12 2 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的能量流动情况 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 单位为kcal m2 年 图2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其中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E1 E2代表能量的形式 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 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2019 12 30 13 A 据图1可知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 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 左右B 据图2可知 为分解者 相当于图1中的A 能够利用各营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 图3中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 至少消耗A约25kgD 据图可知 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 相当于图3中的A 2019 12 30 15 1 碳循环过程 1 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以CO2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2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考点二 以碳循环过程图解为依托 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9 12 30 16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化学燃料的燃烧 3 CO2的主要来源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产生大量CO2 植被破坏 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4 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2019 12 30 17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两个关键点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 物质 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如C H O N P S等 2 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 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动相反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则存在 生物富集作用 即营养级越高 该物质浓度越高 2019 12 30 18 3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a j为相关生命活动或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A是生产者 B D为消费者B 碳元素在A和C之间以CO2形式循环C 增加图中生物的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伴随能量散失有关的箭头是b e f j 跟踪训练 C 2019 12 30 19 4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 其中甲 乙 丙 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是绿色植物 丙是肉食动物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 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 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C 2019 12 30 20 三看法 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 2019 12 30 21 获取信息 1 图1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 不能写 无机环境 再根据A D 确定D为 剩下C为 碳循环模式图 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2019 12 30 22 2 图2中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 A和C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根据A B D的碳都流向E 可进一步判断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分解者 3 图3 A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E代表生产者 C代表分解者 B D F代表消费者 该图解中包含的食物链是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次级消费者 E F D B 2019 12 30 23 1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碳循环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 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 F减少C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 F BD A 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F 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强化训练 C 2019 12 30 24 2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 A是消费者 C是生产者 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 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B 2019 12 30 25 题组一练全国命题 引领 1 2015 新课标卷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B 2019 12 30 26 2 2015 新课标卷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 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 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